天台沙门释 湛然 述
○第六禅定境(二)初标二夫长下释(二)初通(三)初略示能障二上诸下明来意(二)初正明来意二所以下释三但禅下引教叹美二今亦下别(二)初列章二初明下别释(四)初明开合(五)初明诸门不同(三)初列今文十门二此十下问与五门十五门同异三但有下答出同异(二)初总答二开五下别明开合相(三)初明开五为十二合十下明十五为十三若但下明开合之意二次明下明漏无漏异(二)初正明漏无漏(二)初略引二论二今小下正判(二)初总明二四禅下别明(四)初正判二如迦下引证(二)初引本事二大经下引教(二)初大经二又大品下大品三若言下举譬为证四若无下通难(二)初述难二六地下通难二所以下明去取(二)初明去取二兹心下判从所依三次来下明来意不同(二)初标二问此下释(二)初问二答(二)初申禅门二对治下对五门四次明下明浅深不同(十)初根本二特胜下特胜三通明下通明四此三下九想五九想下背舍六背舍下大不净七虽总下慈心八虽复下因缘九虽世下念佛十虽前下神通五次互下明互发不同二二明下明发因缘(二)初明内种(二)初明习远近(二)初法二譬以下譬二当知下明习不同(三)初法二如彼下譬三宿习下合二又虽下明外加(二)初正释(二)初明所加(二)初法二地虽下譬二佛无下明能加(三)初法二鸿钟下譬三加常下合二大论下引证(二)初引证感应二净度下引证释疑三三明下明发相○四四明下明修止观○○三三明下明发相(十)初根本(二)初略判多少二今且下明发九地不同(二)初明欲界地(三)初粗细住(二)初正明发相(二)初粗住二从此下细住二两心下明身持法二或一下欲定(二)初正明欲定二成论下料简(二)初明定法久不久(二)初明不久(二)初正明不久二今言下今家解二又称下明久(二)初正明久二遗教下引证(二)初引遗教证二如阿下引大论阿难证二住欲下明定法经时三从是下未到(三)初正明定相二无所下斥伪(二)初法二如灰下譬三若依下辨有无不净(三)初引二论不同二释论下引大略斥三今则下今家正释二若节下明上界八地(三)初以诸禅对欲界辨难有无二初从下判诸禅四分(二)初标二退分下释(二)初别释(四)初退分二护分下护分三住分下住分四进分下进分二又于下互通三今且下正释(五)初明初禅(四)初明八触(四)初正明触相二有人下料简内外(二)初正明内外(二)初明外二若言下明内(三)初正明示内出二所以下释三如麦下举譬二若定下判性过三又八下判体用四若动下判四分二动触下明下功德(五)初正明十功德相二或一下明触功能三薰修下判横竖(二)初正明横竖(二)初竖二若动下横二虽复下结示(二)初以八触十功五支结二亦不下示不得但成四然此下辨不同(二)初法二如沸下譬(二)初譬冷热二触二余六下余六触例五若欲下辨邪正(二)初略示邪正二何以下释(七)初明邪所由劝识二邪触下正示邪相(二)初示邪触相二又就下示十邪法相三是为下明邪法数四原夫下判邪正有无五若单下明邪法有无处所六大论下明邪法功能七若一下明邪正主伴三正禅下明五支(五)初正明支相二毗昙下辨方便正体三有人下判处所(二)初出他解二今辨下明今解四五支下明强弱(二)初正明五支(二)初通明五支(二)初法二如一下譬二五支下别明五支(二)初法二如初下譬二如人下别辨一心(二)初以譬显二若四下释疑(二)初立疑二今分下释疑(二)初正释二若进下判通别五释五下释五支名义四复次下明品数(四)初明品数之由二品或下正明品数三如恒下举譬四出散下明功能二若欲下明二禅(二)初设方便二若不下正明发三此禅下明三禅(三)初设方便二忽发下正明发三经论下教门不同四此药下明四禅(二)初设方便二未到下正明发五虽尔下明四空(四)初明空处二此定下明识处三此定下明不用处(二)初正明不用二旧云下破古四此定下明非想处二特胜○三通明○四九想○五背舍○六大不净○七慈心○八因缘○九念佛○十神通○○第二明特胜(二)初明来意(二)初正明来意(二)初略辨二如律下引教二大黄下辨同异(二)初明爱策不同(二)初譬二策胜下判以辨胜劣二有观下明假实不同(三)初法二如廉下譬三特胜下合二特胜下正释(二)初正释(四)初有五特胜名身念处(二)初释二若对下对念处二心受下有三特胜对受念处(二)初释二若对下对念处三心作下有三特胜对心念处(二)初释二从心下对念处四从观下有五特胜对法念处(二)初释二从无下对念处二此十下总结与根本辨异○第三明通明禅(五)初来意二华严下引教释名三大集下正明发相(二)初约大集明五支(二)初列二初观下释(二)初略释(三)初释觉支(二)初正释(三)初约二谛释二觉(二)初如觉心二又识下大觉二思惟下约真俗释二思惟三观于下约三谛以释心性二如此下辨异二心行下释观支三心住下释定支二具明下指广二发此下明地位四有俗下明漏无漏五此禅下斥论师(四)初略破成论师二阿毗下序毗昙斥论师三约外更广破论师四是则下结难○第四明九想(四)初标二人二若坏下列九想三此人下辨二人发想(二)初辨坏法人发相(四)初明坏法意二既无下与不坏法辨异三虽言下判想体假实四此人下正辨坏人二若不下辨不坏人发(四)初明不坏法相二若修下约修辨发三于坐下正示法相(八)初明胀想二须臾下坏想三又见下血涂想四又见下脓烂想五又见下青淤想六又见下啖想七又见下散想八又见下骨想四如是下结成功能四未见下明功能(二)初明治欲功能(四)初有一法二譬明观成生厌二若证下一法二况举况明厌三如是下一法一譬一合与特胜辨异四故云下引证二如是下明助大小乘功能(二)初正明助大小乘二释论下破诸师○第五明背舍(二)初标二前三下释(八)初重判浅深二今先下判总别三又背下判因果四背舍下释名五若破下判内外六一内下列名七所言下明发相(八)初明内有色外观色(二)初正解(二)初正解(二)初正解(二)初略释二若修下广释(二)初略对禅门辨异二行者下正明发相(二)初明内有色(三)初正明内有色二萨埵下明功能三大经下引证二外观下明外观色(三)初欲定二比法下未到三如是下初禅(二)初明定相二一色下支林功德(二)初标二初色下释(二)初明五支二空明下明十德(二)初正释(二)初明十德二但此下辨异二若论下辨邪(二)初正明邪法二闇证下辨异二若三下判大小(二)初小二大乘下大二若发下结位二成论下异解(二)初异解二今依下今解二二内下内无色外观色(二)初明内无色(二)初明折灭二大乘下体灭(二)初正明体灭(二)初法二如好下譬二骨人下明未到地前相二以不下明外观色(五)初明外色之体二所以下明观外所以三若修下辨发不同四忽见下正明发相(二)初正明中间二又见下正明二禅五内净下辨支结位三三净下明净背舍(三)初明异释二今以下明今正解三净有下开为四句四四空下明空处背舍五若缘下明识处背舍六又识下无所有处背舍七识处下非非想处背舍八此无下灭受想背舍(二)初正释二若以下破异解(三)初所二毗昙下序二论三成论下斥成论八若过下判发习○第六明大小不净(八)初明异名二前所以下与小辨异三若大下正明发相(四)初示相二大经下引证三于坐下明发相四如初下举譬四初观下对修辨发五复次下明境转所由六若执下明功能七若根下辨漏无漏八若人下明大背舍(二)初约大不净以明背舍二若论下约背舍以明胜处一切处(二)初约小乘(二)初明胜处(三)初略标二大论下引大论证根不同三若多下正明发相(三)初约初背舍立二(二)初正明发相二此两下判位二若内下约第二背舍立三四(三)初正明发相(二)初正明发相二胜知下释知见二此两下判位三若胜下引事明功能(二)初略明功能二上古下引事三后四下约净背舍立后四(四)初判位二就声闻下略明大小三大论下辨假实四此四下辨法有无二十一下明十一切处(五)初略判位二以青下正明发相三此乃下破他四大论下引论五若通下辨异二复次下约菩萨(三)初明具一切法(二)初别明六度二一切下通举一切法二是时下明功能(二)初明有调魔功能二行四下有入位功能三齐此下判法分齐○第七明慈发(四)初略辨前后二忽然下正明发(二)初正明慈发(二)初明慈发相(二)初正明慈发相二此定下判隐没二若先下与诸禅互发(三)初明慈与根本互发(二)初明慈与初禅互发(二)初明慈定发初禅(四)初标与五支前后二初觉下明发五支相三此名下明同异四若尽下明功能二若先下明初禅发慈定二又于下明慈与二三四互发(二)初明互发(二)初明慈定发二三四(二)初明慈定发二三四二但慈下判大小二若先下明二三四发慈定二然皆下判隐没二若依下明慈与根本净禅互发(二)初明互发(二)初明净禅发慈定二或因下明慈定发净禅二此之下明隐没等三或因下明慈与无漏禅互发(二)初慈发大小不净(二)初略明发二不净下料简(二)初问答(二)初问二虽无下答二问答(二)初问二答此下答二或互下大小不净发慈二余三下兼例余三无量三若四下判漏无漏四因缘下称叹(二)初法二譬如下譬(二)初譬法体深广(二)初譬二色界下合(二)初正合(二)初合慈二乃至下兼合四无量二何以下释二众生下譬法妙难信(三)初法二如山下譬三其能下合○第八明因缘发(二)初明境(七)初辨内外二或过下标先后三于坐下正明发(三)初推法至过(三)初推现三支二爱因下推现五果三识由下推过去二支二过下推过至未三三世下结四如是下明与诸禅互发(二)初明因缘发诸禅(二)初明发根本(六)初正明因缘发根本二此因下明根本发之由三或根下辨同异四此三下判隐没等五此二下明十德六是名下总结二乃至下明发诸禅二若因下明诸禅发因缘(二)初明根本发因缘(二)初释(二)初释九地有支(二)初通明有支二此粗下明别有支二如是下释九地十一支二上至下总结二乃至下明诸禅发因缘五此观下明受名不同六三世下判事理七此因下明同异二龙树下明观(二)初正明观(二)初明用观意(二)初引论宗(二)初明破立(四)初述论师谬解二今言下今家略破三论初下示论宗四北师下兼破北师二佛去下正明论意二今既下明今意二思议下正明修观(十)初观不思议境(二)初明思议境(四)初明六道二若转下明声闻三若翻下明缘觉四若转下明菩萨(三)初藏教二若博下通教三若转下别教二若转下不思议境(四)初明总立三佛性(二)初立二若通下释(二)初通二若别下(二)初对三佛性二何以下以三德释成佛性二性得下转释三德三若五下结成圆位(二)初明五品六根(三)初对小辨位二虽复下比决三释论下引证二若别下明圣位(二)初通辨别圆断位以形藏通二若三下正明圆位(二)初正明圆因位二若最下明果位(二)初明果三德二虽言下明三涅槃四如此下结成不思议境(四)初总明具一切法二复次下明具十如三复次下对十境四复次下明十如十境摄入一念(六)初正示二华严下引证三此犹下举略摄广四问十下释疑(二)初问二答五复次下辨异六譬如下明譬显二真正下起慈悲心(二)初明简偏显正(二)初简偏二若依下显正二拔苦下正释(二)初明誓境二约此下正明发誓三善巧下巧安止观四破法下破法遍五善知下识通塞六善修下修道品○七对治下对治助开○八识次下知次位○九安忍下安忍○十无顺下无法爱○二是名下譬大车○六善修下修道品(二)初明道品(二)初明因缘对念处(二)初释(二)初释(二)初通二若别下别(二)初初番释二或时下二番释二料简(二)初问二答二若通下结成(二)初结成三谛四德二此四下结枯梁二勤观下通明余品二观根下结三空○七对治下对治助开(二)初正明用事助(三)初明须事助意(二)初明所为意二何以下释二若起正明用事三若有下明用治法二助道下助道摄法(二)初明摄前十二科二又佛下更重明不尽之法广历一切(二)初列二大品下正释(二)初释(二)初明同居(三)初明坐道场(三)初标二若观下释三当知下结二又诸下转法轮(三)初标二若寂下释(三)初顿渐五味四教二又复下明不定三又复下明秘密(二)初略引二所以下释三此乃下结三又诸下明入涅槃(三)初标二若约下释三此是下结二方便下例方便实二二是名下结○八识次下知次报(三)初具列诸位(二)初列释(五)初明有漏二若翻下明三藏三若翻下通教四翻无下别教五若翻下明圆教(二)初总列六即二十二下释(六)初理即二由理下名字即三由名下观行即四由观下相似即五由相下分真即(二)初总释二转无下别以月爱结成三德六由分下究竟即位故知下结二若寂下释疑(二)初立疑二不生下释三若人下结斥○九安忍下安忍(三)初总明所忍之境二业魔下明能忍之相(二)初释(三)初明业障二烦恼下明烦恼障三报障下明报障二能如下结三住忍下明功能辨异(二)初明功能二如声下辨当○十无顺下无法爱(九)初明泛标二位二菩萨下明相似三法三以智下劝勿于三起爱四若于下示顶堕五云何下示爱相六若不下举况七入理下明离爱功能八大论下明入位九如来下引证离爱○第九明念佛(三)初略明与诸禅发前后二于坐下正明发(二)初正明念佛发相二定心下明互发(二)初明念佛发诸禅(二)初明念佛发根本(三)初明五支二如是下明同异(二)初明不同所以二但佛下不同三是为下略结诸位二特胜下明念佛发诸禅二云何下略明诸禅发念佛(二)初明根本发念佛二四禅下明诸禅发念佛三此念下辨隐没等以判邪正(二)初列二门二若先下正释(二)初示邪正相(二)初正二若内下邪二若得下明念佛意○第十明神通(三)初明举数列名二唯得下明互发有无三若通下依禅通别判发(四)初略辨通不同二又诸下略辨通明三譬如下正明发相(二)初譬二况生下合四若就下判隐没不隐没○第四明修止观(二)初明修意二若观下正明观(二)初法(八)初观不思议境(二)初思议境(二)初譬有境之由二初虽下正释(八)初明三涂(二)初释二若不下结二若在下明人三若用下明天四若专下明声闻四若观下六度菩萨六又观下明缘觉七又观下通菩萨八又观下明别菩萨(五)初释十界生灭(二)初标二何以下释(五)初灭四生六二若观下灭六生一三若观下明灭七生一四若观下灭八生一五若观下灭九生一二成王下摄修入证三举要下结成五行四以是下结因成果五是名下结成思议境二不可下不思议境(四)初明具法(二)初立二何以下释二唯超下明即难(二)初立二何以下释三一念下倒诸法四若如下明境意二若观下起慈悲心三若不下巧安止观(二)初列六十四番二若观下明三止三观(二)初明不次第三止三观二三止下结立名之意四若二下破法遍五如其下识通塞六若不下修道品七何意下对治助开(二)初明六治(六)初治悭二又味下治尸障三又如下治忍障四又着下治进障五又禅下治定障六又味下治智障二是略下结(二)初结略指广二行人下结法分齐八若不下明次位等三(二)初明用三法意二识次下明三法功能二十法下譬○第七明诸见境(二)初标二非一下释(二)初总释(七)初释名二夫聪下明互失非见(二)初明听者斥禅二夫习下明禅者斥诵三若见下正明见体四此见下明发见所因五南方下约处判非(二)初正辨非二今言下判结六通论下正明来意次第七若人下损益二今观下别释(二)初列章二第一下解释(四)初明诸见入法(二)初列二邪人下释(二)初明邪人不同(二)初列二一外下释(三)初明外外道(三)初列三人宗计二又入下引大乘四宗三从三下列六师(二)初明六师二此出下判同异二附佛下附佛法外道(二)初总举二人生计之由二犊子下正释(二)初释犊子(三)初出所计二大论下引证三今犊下判同异二又方下释方广(二)初出所计二龙树下引论略斥三三学下学佛法成外道(三)初列小衍两门(二)初小二若学下衍二故百下明百家所破不同三今大下明论师谬破(六)初明炎论师破异二然成下今家救三又同下辨同异四捉义下出论破宗五当时下正斥六若以下通伏难二二明下明邪法不同(三)初明外外执法(三)初引关中三法二一切下辨三法之相三一师下结示不同二犊子下明附佛法二人三若望下明佛法小大门(二)初明小门(四)初列门中三法二若得下对三种念处三后证下结成三种解脱四毗昙下引证二执摩下明大门二明诸见发○三明过失○四明止观○○二明诸见发(二)初列章二一明下解释(二)初明诸见发(二)初总序意(三)初法(三)初双标两因二众生下双释两因三今障下双明今发(二)初明缘禅二或闻下明缘闻二如有下譬(二)初双譬标释两因二决却下譬两缘三闇障下合二如是下别明见(二)初明因禅(四)初明发见之由二观支下见发之执(二)初法二快马下譬三若听下明见之成不四从此下正明发见(三)初明外外(二)初三外(三)初迦毗罗二又约下僧佉三若于下昆勒二其六下明六师二若于下明附佛法(二)初犊子二若于下方广三若于下明依佛法(二)初明十六门见(二)初明小(二)初明四门(四)初有门二若于下空门三若于下亦有亦空门四非有下非有非空门二当知下结成内邪二何但下明衍(三)初生起引同二今于下正释(三)初通教(二)初明发真四门(二)初正释二是为下结二若于下发中四门二或言下别教(二)初释四门二此四下结三若于下圆教(四)初正明四门二一门下显互融三所破下重明见相以简四如此下结三大乘下结成内邪二夫四下破枝本(二)初约外外(二)初明枝本二故龙下引龙树破证二今大下以佛法例释(二)初举例二若三下约教释相(四)初明藏通(二)初藏二通教下通二界内下判自他三别教下明别圆(二)初别二圆教下圆四前君下判君臣二夫因下明因闻(四)初略明因发不同二发理下明发异所伏不同三因禅下结前生后四行者下正明因闻发见(三)初明外外三四二若闻下明附佛法三或闻下依佛大小两门(二)初明小二若闻下明大(二)初正明二虽发下判见性体二二明下明见发不同○○二二明下明见发不同(二)初正明不同(二)初总不同(三)初明外外(二)初明三祖(二)初释相(三)初明一切智二若直下明神通三若直下明韦陀(二)初明西方(二)初正见相二若尔下明招滥难识二今时下寄彼辨此二一种下结数二若约下明六师二犊子下明附佛法(二)初明二人二亦有下结数三若内下依佛法(二)初小二若通下大二复次下别明不同(三)初一切智二次神下神通三次韦下韦陀二复次下结会(四)初序意二如迦下出法相三验之下结示四何意下同异○三明过失(二)初标列二一明下释(二)初明过失(二)初释(二)初外(二)初此方(二)初立三玄二如庄下广斥(二)初斥宗计(二)初庄(二)初重立二若言下斥二礼制下礼(二)初重立二但现下斥二约一下斥行相(二)初列二如云下释(三)初斥善行(二)初明行相二得有下斥(六)初判属初禅二若言下以小涅槃难三又法下以大涅槃难四汝得下结五若与下纵六但息下结行二又计下明无记(二)初释行相二虽无下斥三若计下明恶行(三)初释行相略斥二如庄下引例三本以下结二次约下西方(二)初序来意二夫空下释(三)初列外外三宗二第三下料简同异(六)初难二大论下引论答三外一下重难四外道下次答五有人下述他难六今明下正解三若约下明行相(二)初标三行二真观下释(三)初明恶行(二)初况二起空下释(二)初明自行(二)初明空见为或所依二同我下正释空见(三)初明一切智(三)初明空见二六师下引六师为例三自行下斥失二是人下明神通三又广下明韦陀二此人下化他(二)初列二自恶下释二又空下明善行三次执下明无记二次明下内(二)初少(二)初总标下列门相二若以下明行相(二)初明有门(二)初明自行(四)初略明三行二九十下引证邪门三但五下明正法本意四今人下明斥人成失二自行下略例化他二一门下明三门例二若通下大(二)初自行化他(二)初自行二自行下化他二既非下斥失二如是下结二二并下并决○○二二明下明并决(二)初标列二法二今通下解释(二)初就所起法并决(二)初举四譬(四)初金铁二锁二又从下玉鼠二璞三又从下牛驴二乳四又从下迦罗镇头二果二所计下广斥(六)初约真我斥二各执下约正谛斥(二)初总斥非谛二自谓下斥有苦集而无道灭三自言下约正解斥四虽起下约愿行相斥五虽一下约三法斥六虽断下通约邪道斥二二约下就所依法并决(二)初标二三外下释(二)初外(四)初斥失二此虽下开权三如华下引况四然友下判二若三下内(四)初约四教辨(二)初历四教辨(二)初广明藏通(二)初明三藏(三)初明所依正释(三)初经二非唯下论三妙胜下引证(二)初引证二当知下释意二譬如下斥依教起计(二)初正斥(二)初譬二知门下合二速出下劝进三复次下斥能计者阙行之失(二)初斥能计者募广之失(三)初法二譬如下譬三著者下合二方等下明能计者长时之失(二)初譬二人亦下合二次通下明通教(三)初判同异以立教(三)初法二如天下譬三若不下合二复次下依门起计(二)初法二譬如下譬三利根下叹失二别圆下以别圆类解(二)初辨同异二若封下斥失二以此下结劝二略明下明见起所由(四)初通标显教所由二良以下判所因通别发法不同三先世下判难易(二)初法二如人下譬四若前下明邪正三复次下明见境意(二)初通明养见(三)初法二如腹下譬三所以下合(二)初释所以二耽着下正合二若入下明别诸教观不同(二)初观(二)初明大小乘用设治不同二是为下结养见意二若发下教(二)初约藏通(三)初明见境助道力大二大论下引证(二)初引大论二如诸下引佛化仪(二)初引佛化仪二法华下引法华释成三众圣下引况二若先下约别圆(二)初正明养见二净名下引证四今生下明见境功能○四修止观(二)初通叙破见意(六)初比决宗徒二夫佛下引例(二)初正引佛化二若诸下以今文破见例之三约多下明见不俱起四约一下明今家分别见相五束一下明束成观门六诸见下正示观境二思议下正明修观(二)初法说(十)初观不思议境(二)初明思议境(五)初总标空见为十界因二成论下引二论不同三今此下以见境例论四由空下正示可思议相(八)初明地狱二无惭下明畜生三悭贪下明饿鬼四因空下明三善五又发下明色天六又因下明声闻(三)初总斥空见不识四谛二所以下广释四谛结成声闻(三)初明苦集(二)初正明苦集(二)初明苦二空见下明集(二)初明十使(二)初钝二是谁下利二如是下历三界结成八十八使二集迷下举过劝诫二若识下明道(二)初明念处(二)初别相(四)初明身念处二若受下明受念处三空尘下明心念处四取空下明法念处二但诸下总相二勤破下略示余品三四倒下明灭(二)初明子缚破(三)初明钝破二空见下明利破三十使下明八十八破二果缚下明果缚破三若于下约四谛以明功能七次明下明支佛(四)初略明十二支灭二中论下引证(二)初引中论二法华下引法华三又观下广明起观灭十二支(二)初明生(二)初推现至往(三)初推现三因二爱因下推现五果三识由下推往二因二无明下推往至现二若知下明灭(二)初明灭十二支二空见下例灭诸见四若于下明得失(二)初明得二若不下明失八空言下明菩萨(四)初藏教(三)初愿(四)初明起誓之由二空见下明四谛誓境三如一下正明起誓(四)初众生誓愿度二如一下烦恼誓愿断三如一下法门誓愿知四如一下佛道誓愿成四若众下明起誓之意二观空下行(二)初结前生后二若执下正明六度(六)初布施二若执下持戒三若执下忍辱四若不下精进五若不下禅定六若执下智慧三若有下结果满二观空下通教(三)初明二乘二二乘下菩萨三观此下别教四空见下圆教五复次下广辨破见不同○二次明下明不思议境○二此境下起慈悲心三观此下巧安止观四见阴下破法遍五单复下识通塞六观空下修道品七若不下对治开助八深识下知次位九内外下能安忍十顺道下无法爱二乘一下略举大车譬○五复次下广辨破见不同(五)初总明能治所治(四)初略明能所二成论下斥成论三今知下出今释(二)初通示治见二三藏下四教治见前后四除竖下结斥成论二云何下释疑(三)初举疑二如患下约喻释疑三四教下合三治见下举例四此四下明性处有功(五)初明念处功能二三车下约教不同三略说下度略相四是诸下结意五但释下历化仪判权实五约此下略示妙境○二次明下明不思议境(二)初总立二净名下引证(二)初引二一切下释(二)初释众生心行二佛解下释诸佛解脱(二)初明佛解脱二能一下结不思议章
摩诃止观科文卷第五(终)
天台三大部科文世有二本不同者因乞而见之各有脱简故今以唐本合校之辄锓诸梓弘其传云。
宽永戊辰九月丁戌山阴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