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妙法莲华经解卷第二之一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 戒环 解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二喻说一周被中根二。

初标叙科义。

譬者引浅况深。喻者托言训晓。由前法说。示多方便。皆为一乘。上智已悟中根未解。故引三车一门之浅。以况三乘一道之深。而训晓焉。故名譬喻品。经有九喻。谓火宅穷子药草化城系珠凿井王髻父少医师。旧唯言七喻。遗却凿井父少二喻。谓是旁出实非旁也。喻说文二。初法说绪余。二喻说正文。然法说绪余合联前品之末。喻说名题合标绪余之后。而分品似滥者。身子既自领悟法说。欲以悟人故陈悟喜之意。而为机起疑发兹喻说。然则悟喜等意。乃为喻说之由。宜属此品。文不为滥。

△二依科解文二。初法说绪余四。初身子领悟四。

初悟喜。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至)得未曾有。

身子既悟法说。自知作佛故踊跃而作庆所未闻。

所以者何(至)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释上也。谓昔者方等会上共闻是法。然彼得授记我乃不预。是失如来无量知见。今既得之所以踊喜。无量知见即一乘正智也。

△二悔责。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至)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居常推克闻同记异。非佛所私咎实在我。同入法性谓同证真理。

所以者何(至)初问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释自咎也。所因即般若实智为菩提正因也。佛固将说而我不款待。但初闻四谛。即便信受速取小果。盖自误也。

△三自庆。

世尊我从昔来(至)得佛法分。

自庆所悟也。口生者。因闻一音。法生者。悟如是法。法分者。得如来知见宝藏之分也。

△四重颂四。

初颂悟喜。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至)闻亦除忧恼。

法音指法说也。漏尽宜无忧恼。而云亦除者。向虽漏尽余习未尽。今得极证则除失大乘之忧。及余习未尽之恼。

△二颂悔责。

我处于山谷(至)云何而自欺。

颂居常自咎也。

我等亦佛子(至)我为自欺诳。

颂不预授记失佛功德也。三十二相初自足下安平。终至顶相高圆犹如天盖。十力初是处非处智力。终至永断习气智力。八十种好初自指爪狭长。终至胸万字相。十八不共谓不与二乘共也。初自无过失终至知过现未事无著无碍。

我常于日夜(至)筹量如此事。

见赞菩萨知我之非。故筹量其失。

△三颂自庆。

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

而今乃知随宜之说。皆无漏法。直可以证道也。

我本着邪见(至)永尽灭无余。

感悟自庆也。身子昔事珊阇耶为外道梵志之师。因佛为之拔邪说法。乃入佛道。于空偏证非是实灭。即相圆证始谓无余永尽灭。即无余涅槃也。

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牒偈首之词。通结也。上颂长行已终。

△四别自释疑二。

初徴疑自释。

初闻佛所说(至)我闻疑网断。

初闻会三归一。声闻得佛以非己智分故疑之。及详观佛说其心如海。穷之益深测之益远。乃信为实道无复疑也。

△二引证释疑。

佛说过去世(至)波旬无此事。

此引方便品三世道同及自行道同之文。以自释也。波旬魔名。

以是我定知(至)教化诸菩萨。

牒释前疑。以由领悟也。实智即一乘正智也。夫身子大智于佛闻法宜不言而谕。乃绸缪疑虑至于以佛为魔者。盖道大机小。乍闻其言鲜不悖战眩乱而非毁交谪。譬闻姑射之说以为狂而不信。望哀骀之风以为恶骇天下。盖后世末俗闻佛道者。类多如此。则大智疑虑有所为而设矣。

△二如来述成。

尔时佛告舍利弗(至)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

述其本因。以明领悟得记之由也。言于天人众中说者。将明远因远记示不妄也。戒经云。舍利弗曾于六十劫修菩萨道。今云二万亿佛所。指彼时也。长夜随学。言正智未明。

舍利弗(至)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昔已系珠。今复示珠。

△三上根得记二。

一与记。

舍利弗(至)天人师佛世尊。

既悟妙法当成佛道。故得记作佛也。诸授记文皆二。初供佛行道因记也。次十号劫国果记也。此记大因大果。以䇿进小乘也。号华光者。华表因行光能发明。由最初领悟发明是道故也。既受佛记。犹过多劫然后得果者。成佛由智得果由行。小乘虽悟实智。未修大行。是谓素法身佛。未有庄严。故须经劫供佛行菩萨道。所以廓其大心成就万德。万德圆备乃成十号具足之佛。非自性天真之佛比矣。若此顿教所谓过无量不思议劫者。直约正智。顿断无明顿圆种智。则无边劫迷一时顿灭。是谓过无边劫成佛。

国名离垢(至)其国中以菩萨为大宝故。

劫国庄严皆因行依报也。身子因行以大智为本。故国名离垢。因行发明教菩萨法。故劫名大宝庄严。而以菩萨为大宝。清净严饰则无诸秽土。安隐丰乐则无三灾苦。天人炽盛则无三恶道。有八交道等者。八正道之所会也。七宝行树等者。七觉支之所生也。凡诸佛依报皆然。盖因行所同也。若众生依报则国名堪忍。劫名五浊。其土坑坎沙砾为地。亦因行所同也。反而求之离垢清净之相。皆即心地安隐丰乐之事。无非性德。染净转变常存乎人。使众生不为堪忍苦。不起五浊业不行邪谄行。则真离垢平正安隐丰乐之国矣。

彼诸菩萨(至)其国人民寿八小劫。

除为王子时。独记作佛后寿十二劫。

华光如来过十二小劫(至)其佛国土亦复如是。

此身子转记坚满。使传续妙道也。过十二小劫。即临灭时也。法华妙道本于灯明。传于妙光继于然灯。佛佛授手光光相续。故身子得之而记号华光。盖发明是道。使有目者共睹也。坚满得之又号华足安行。则率循是道使有趾者共由也。至于其国菩萨。行则宝华承足。则从其化者。莫不由是道也。抑记号华足安行。取其带果行因也。菩萨宝华承足。取其藉因趍果也。因果互为始终。展转不离是道。欲续而不泯。故有转记。

舍利弗(至)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法初盛行。人能以现量体悟为正。去圣逾远。人惟以比量仿解为像。正法教理行果备具。像法有教理行而无果。故古多圣贤得道。今乃蔑闻。此正像异效也。及乎末法则空腾似量荒唐无实。虽有教理无行果矣。

△二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舍利弗来世(至)出家成佛道。

此偈全颂与记。皆即前意。普智即遍知也。佛为王子时者。诸佛皆示为王子弃国舍荣。警诸贪着。如八意之于灯明。十六之于智胜。是也。生分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名最后身。

华光佛住世(至)宜应自欣庆。

△四天人赞喜四。

初踊喜。

尔时四部众(至)心大欢喜踊跃无量。

踊喜以谓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

△二供佛。

各各脱身所著上衣(至)雨众天华。

衣服人之弢帙也。性障天之弢帙也。回转即回向意也。诸天因闻妙法得离性障。遂回小向大。是以脱衣供佛以藉其诚。表解天弢隳天帙也。衣住空中而自回转。乃回向精诚所感也。

△三称赞。

而作是言(至)今乃复转无上最大法轮。

昔转四谛为最小。今转一乘为最大。

△四重颂三。

初颂称赞。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昔于波罗(柰至)少有能信者。

鹿苑分别五趣众生。生灭粗相容有能信。今兹一乘旨妙义奥。故少能信者。

△二颂喜意。

我等从昔来(至)最尊无有上。

△三结赞回向。

佛道叵思议(至)尽回向佛道。

结赞自誓回小向大也。谓今世前世之福业。及值佛所作之功德。皆誓舍小果回向佛道。叵从反可。谓不可也。

△二喻说正文四。初发起喻说四。

初身子自庆。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至)三菩提记。

△二为机起疑。

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至)闻所未闻皆堕疑惑。

心自在。即无学罗汉。学无学即小声闻。昔蒙佛教自谓究竟。而息见趣寂。今闻虽说涅槃亦非真灭。是以疑惑也。

△三请佛决疑。

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惑。

△四佛与开喻。

尔时佛告舍利弗(至)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上皆发起喻说。下文正演喻说。

二引火宅喻。明昔权教皆为化迷也。

△二正引火宅文十。

一宅主财力。

舍利弗(至)多有田宅及诸僮仆。

譬佛王化三界也。国有邑邑有聚落。譬大千有三界。三界有六道四生。大长者譬如来。为一切世间之父。其年衰迈譬应缘已久欲般涅槃也。财富无量譬无量知见之法财。多有田宅譬方便智慧之福田。僮仆譬慈悲无倦以佑助正道。从事群机。

△二家广人众。

其家广大(至)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

譬五趣苦聚也。家譬三界。一门譬一乘出离之道。五百人譬五趣众生。言一百二百者。自人天次第而数也。

△三宅弊火逼。

堂阁朽故墙壁隤落(至)焚烧舍宅。

譬身老苦逼也。家有堂阁舍宅。舍宅有墙壁柱根梁拣。皆朽腐将倾而不可居。譬三界有五阴众生。众生有四大命根。支体皆变异速坏而不可保。然且于中竞造恶业。为五欲财利生死悲恼之所烧煮。天上人间无能免者。故曰周匝俱时歘然火起。

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言五百人。又言诸子者。人则泛举群生。子则特举从化者。若十指菩萨子。二十三十指二乘子。前于五趣言百。此于三乘言十者。以五趣众生从三乘之化者。十一而已。

△四长者悲救。

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至)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譬观六道苦起大悲心。四面即生老病死四相。为众苦之本。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譬佛于生死苦永尽。忧患不能袭也。诸子乐着不觉不怖。譬深着世乐无有慧心。徒见得忘形见利忘真。火宅之人皆如是也。

舍利弗(至)唯有一门而复狭小。

沉思救焚之方也。谓恃身手有力顾幼稚之微。欲以衣裓密扶而出之。或以几案凭挈而出之。又思其门狭小不可用此。但以殷勤方便引而出之也。此譬三七思惟设教之意。身手全体譬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衣裓密用譬有大神力。几案可凭譬智慧力。其门狭小譬二乘心劣不堪此法。故后文云。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故但以方便拔济之也。三藏法师云。衣裓者西国盛华之具。贡上贵人用之。

诸子幼稚未有所识(至)汝等速出。

忧其无知。明告其害使知趍利。

△五诸子痴迷。

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至)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譬众生为贪欲所迷。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耽湎既甚。不知何者是苦何者是身云何为贪。但迷己逐物火驰不返。虽值佛法不从其化。特视之而已。

△六长者方便。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至)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徒令速出则怫其所欲。既不能化故顺其所欲而化之。长者亦自恐被焚者。譬佛示身三界与民同患也。知子所好等者。譬知诸众生有种种欲。随其本性方便说三也。车表果法。不属三界。故云今在门外。可以游戏者。喻法乐可以自娱也。牛正服乘之大力者。正譬大根以任大乘。羊鹿非可服乘。徒以像牛为幼稚玩好之具。权譬小根以任小乘。知羊鹿非可服乘徒为玩好之具。即知二乘不足致道。徒为戏论之法而已。

△七诸子出宅。

尔时诸子(至)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言适其欲故化无不从。进之为推退之为排。此争出之势也。譬随根利钝决择三乘以求出离。

是时长者(至)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乍喜诸子脱苦也。四衢露坐等。譬依四谛造偏空而不知进也。

时诸子等各白父言(至)愿时赐与。

诸子出宅就父索车。譬因获三乘之利。遂执三乘之果。

△八长者赐车。

舍利弗(至)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譬说三之后等示一乘。使知无二无三。即废权立实也。车譬一乘。牛譬大根。余表一乘大根之德用也。其车高广者。高出三乘广摄九部也。众宝譬万行。栏楯譬总持。悬铃譬四辨之下化。幰盖譬慈悲之普覆。杂宝譬众善所以严慈悲也。宝绳譬四誓所以固慈悲也。垂诸华璎则外布妙因联续如璎。重敷婉筵则内弘忍力柔软如筵。安置丹枕者。使心冥觉观而默处是道也。驾以白牛者。非纯一大根不堪此乘也。肤色充洁得其所养而无染也。形体姝好全其所赋而无恶也。有大筋力譬堪任大事。行步平正譬允蹈大方。其疾如风譬一念顿造。又多仆从譬方便利生助道之事。总而譬之。即后所谓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一相一种净妙之乐也。

所以者何(至)与诸子等。

释所以赐等一大车之意。譬如来有无量知见力无所畏诸佛法藏。能与众生大乘之法。

今此幼童(至)不宜差别。

譬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

所以者何(至)何况诸子。

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之谓也。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譬二乘得佛。过其所望。

九核审诞信。

舍利弗(至)于彼火宅而拔济之。

问许三而赐一。犹始权而终实。始终相违涉虚妄不以全身命为得玩好者。身之可玩固甚于物。盖身为道本。本全则道全。所以至人常遗物抱道。以全身养生。而火宅之人唯物之玩。不自贵爱。故此警之耳。

△十结答不妄。

世尊若是长者(至)如汝所言。

△三以法合显十。

一合宅主财力。

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

视四生如一子。等三界以同仁。

于诸怖畏衰恼忧患(至)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怖畏恼患即三界苦相。无明暗蔽即四生苦本。于此永尽。即如如佛知见力无畏正智也。方便智度权智也。神力智力所以资正智。慈悲无惓所以运权智。

△二合家广人众。

而生三界朽故火宅(至)三菩提。

由慈悲故。示生三界之家。济度五趣之众。以自永尽无明暗蔽故。欲度众生愚痴暗蔽。以自成就无量知见故。欲令众生得大菩提。所谓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也。

三合宅弊火逼。

见诸众生(至)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此备举三界火宅苦状。该三世六道因果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为果业。属前因。五欲财利追求等苦为因业。属后果。畜生饿鬼天上人间。即缘上因果成六道业。化为异类沦替不停。实可警怖。彼且喜而不厌遭而不患。实痴暗所蔽也。

△四合长者悲救。

舍利弗(至)众生不能以是得度。

无边佛慧乐。即一乘法乐。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即一乘法体。虽足以拔苦。然非凡夫事故。不能以是得度。

△五合诸子痴迷。

所以者何(至)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所以不能以是得度者。为众苦所迷故。

△六合长者方便。

舍利弗(至)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法喻双明。

而作是言(至)则为所烧。

此善言诱谕力拔其苦也。色等五欲俗以为软美。佛以为粗弊。为皆幻惑浊恶能发业苦。实致火之具也。故贪着生爱则为所烧。

汝速出三界(至)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示以三乘而赞其法。使向慕也。此三乘法圣所称叹者。诸佛共尊也。能离生死故自在无系。异有为法故无所依求。得是乘者。斯得无漏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四禅九次第定。八解脱诸三昧法。足以娱乐脱三界苦。

△七合诸子出宅三。

初声闻乘。

舍利弗(至)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

此辨三乘根性不等取果有异。如彼诸子玩好不同。内有智性者。谓正因信种。拣非阐提也。内有是因故从佛为缘。观四谛理闻声悟道。名声闻乘。欲速机小。故譬羊车。

△二缘觉乘。

若有众生(至)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

辟支此云独觉。亦通缘觉。出无佛世。观物变易自觉无生。故号独觉。观十二缘觉真谛理。故号缘觉。求自然慧乐独善寂。即独觉也。深知诸法因缘。即缘觉也。此乘断三界见思。与声闻同。更侵断习气根性猛利。故居声闻上。其机稍大。故譬鹿车。

△三菩萨乘。

若有众生(至)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此兼三乘集众智之大根也。一切智即菩萨智也。佛智即一切种智也。自然即离诸证取者。无师即不由他悟者。能求众智及如来知见广大德用。而愍安利度。所以为大菩萨。其机为最。故譬牛车。

△八合长者赐车二。

初牒。

舍利弗(至)等以大车而赐诸子。

此牒见子得出露地而坐。自念财物无极。不与小车等文。

△次合。

如来亦复如是(至)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

合上可明。出三界苦得涅槃乐。即权乘小果。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即大乘极果。

是诸众生脱三界者(至)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疏上等与大乘之意也。谓彼脱三界者。虽得小乘禅定解脱。然犹厌有着空。非一相也。裂为二乘。非一种也。执着未除。非净也。空有未融。非妙也。故与之诸佛禅定解脱娱乐之具。一相一种净妙之乐。如彼大车众美具备。

△九合核审诞信。

舍利弗如彼长者(至)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

先牒次结。

△十合结答不妄。

如来亦复如是(至)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总结前文也。不尽能受者。机不齐故。

妙法莲华经解卷第二之一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