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岁功典第八十一卷

冬部纪事

《帝王世纪》: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以水承金,位在北方,主冬,以水事纪官。

《周礼·天官》:小宰之职,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

庖人,凡用禽献,冬行鲜羽,膳膏膻。〈订义〉史氏曰:用鲜羽于冬,冬时阳气大,鱼潜雁定而肥也。饮食之滋,冬膳羊脂,曰膏膻。以其物之所便,而调和之也。

兽人冬献狼。〈订义〉杨谨仲曰:疏谓:狼,山兽,山主聚。故狼膏聚而温。狼,阳物,其性自温,故冬献之。

食医饮齐,视冬时。〈订义〉贾氏曰:视犹比也。方氏曰:齐与王制迟速,异齐之齐同。饮齐,水浆醴凉之类。饮齐视冬,固以寒为主,然饮润物而清之,亦冬之事。

凡和冬多咸。〈订义〉易氏曰:冬为水,味多咸,以养肾。疾医,冬时,有嗽上气疾。〈订义〉史氏曰:寒之馀毒,传于华盖而上升,故冬有嗽上气之疾。掌皮掌冬敛革。〈订义〉史氏曰:皮已乾,谓之革。贾氏曰:兽皮治去其毛,曰革。革须治,用功深,故冬敛之。

染人冬献功。〈订义〉贾氏曰:纁元与夏总染,至冬功成,并献于王。

《春官》,司尊彝,冬烝,祼用黄彝。〈订义〉郑锷曰:黄彝者,画为黄目也。人目未尝黄,龟目则黄,气之清明未有如龟者。故记曰:黄者,中也。目者,清明也。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冬者,万物归根复命之时。祼用黄彝,言明于外,而欲以观其复。

司巫,冬堂赠无方无算。〈订义〉郑锷曰:冬则赠送不祥,与季冬赠恶梦之赠同。凡送行必自堂始,自内而外,故于堂上行。赠送,礼以送之。其送也,无定方,或东、或西、或南、或北。其路则无算数,或千里、或万里、欲其去之之远。刘执中曰:冬者,岁之穷,理宜推故以纳新者也。况堂乃人之所寝,而安之者,不宜有邪气,以妨春阳之来。不宜有妖祟,以碍吉祥之至。故男巫以脯醢币帛,绕堂而赠以遣之。故曰:无方小大多少,莫不除之。故曰:无算。

《夏官》:挈壶氏,凡军事,县壶以序聚𣝔。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订义〉王昭禹曰:县壶以盛水分刻漏也。郑康成曰:击𣝔两木相敲,行夜时也。分以日夜者,异昼夜漏也。漏之箭,昼夜共百刻。冬夏之时间有长短焉。大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郑司农曰:冬水冻漏不下,故以火炊水沸以沃之,谓沃漏也。薛氏曰:以火爨鼎使之不凝,以火守壶,使之不差。施之于军事,所以严守警。施之于丧事,所以严凶哀。朝廷朝夕之礼,亦常以是为节。然春官鸡人,十国事,为期则告之时,而此复特掌之挈壶氏者,盖天子备官挈壶,掌漏鸡人告时诸侯,则掌漏告时,一于挈壶氏而已。

校人,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订义〉郑康成曰:马步,神为灾害马者。郑锷曰:寒气总至,马方在厩,必存其神,使不为灾。唐人之颂曰:冬祭马步,存神也。王昭禹曰:马步为马祷行,冬则大阅之时,故祭马步。贾氏曰:马神称步,若元冥之步,人鬼之步之类,与酺字异音同义。郑锷曰:及冬之时,自春所养乘者,至是皆见其良矣。乃择其良者,以献于王,如物至冬成,而可献也。于是之时则讲驭夫,谓讲论其知驭车之法,能与不能也,与臧仆之意同。讲必以冬,驭夫则主驭者,将使之驭,使车贰车,佐车之人五驭,必有法,安可不讲其艺乎。于冬讲之,一年之事也。

圉师冬献马。〈订义〉项氏曰:冬则所产之马成矣,故献之。《秋官》:薙氏掌杀草,冬日至而耜之。〈订义〉郑锷曰:冬日已至,阴极而冻,于时则以耜而划之。划覆其根,冻死于冬,则来春不能萌。

《冬官考工记》:弓人冬析干则易。〈订义〉郑康成曰:易理滑致也。郑锷曰:凡木之材,至冬则坚凝可治。治于冬,则节目易去,其理滑易矣。

《拾遗记》:周穆王东巡大骑之谷。西王母来共玉帐,高会,进昆流素莲。素莲者,一房百子,凌冬而茂。

《韩子·说林篇》: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左传》:襄公十三年冬,城防书事时也,于是将早城。臧武仲请俟毕农事,礼也。〈注〉土功虽有常节,通以事閒为时。

《晏子·谏上篇》:景公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今君不知也。公曰:善。乃令出衣,发粟,与饥寒。《谏下篇》: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之絇。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晏子曰:君奚问天之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清,今君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过任也。失生之情矣。《列子·周穆王篇》:老成子学幻于尹文先生,深思三月,遂能于冬月起雷。

《殷汤篇》:郑师文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

《左传》:昭公九年冬,筑郎囿书时也。季平子欲其速成也。叔孙昭子曰:诗曰: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焉。用速成,其以剿民也。

《说苑》:景差相郑,郑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胫寒。后景差过之,下陪乘而载之,覆以上衽。晋叔向闻之曰:景子为人国相,岂不固哉。吾闻良吏居之,三月而沟渠修,十月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

《吕氏春秋·分职篇》: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敝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

《列子·杨朱篇》: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吴越春秋》:越王欲复吴仇,冬则抱冰悬胆于户,出入尝之。

《烈士传》:孟尝君食客三千,齐士有乞食,冯煖寒冬无裤,面有饥色。

《汉书·郊祀志》:高祖二年冬,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四,何也。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名曰北畤。

《食货志》: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注〉服虔曰: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

《魏相传》:中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儿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职一时。〈注〉应劭曰:四时各举所施行政事。服虔曰:主一时衣服礼物,朝祭百事也。

《西京杂记》: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以象牙为火笼,笼上皆散华文。后宫则五色绫文。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夏设羽扇,冬设缯扇。公侯皆以竹木为几,冬则以细罽为橐以凭之,不得加绨锦。

《汉书·武帝本纪》: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

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灊天柱山,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遂北至琅邪,并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

《辟寒》:温室殿,武帝建冬处之温煖也,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规地,以罽宾氍毹。

《汉书·杜延年传》:延年子缓,为太常,治诸陵县,每冬月封具狱,日常去酒省食,官属称其有恩。

《于定国传》:定国为廷尉,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治请谳饮酒,益精明。

《召信臣传》:信臣徵为少府,大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㸐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他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㸐古然字〉《元后传》:莽知太后妇人厌居深宫中,欲虞乐,以市其权。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贞妇,冬飨饮飞羽校猎上兰,登长平馆,临泾水而览焉。

《桓谭新论》: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之推故也。

《后汉书·钟离意传》:意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见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

《光武本纪》:建武二十一年冬,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桓郁传注》:上谓郁曰:卿经及先师,致复文雅。其冬,上亲于辟雍,自讲所制五行章句已,复令郁说一篇。上谓郁曰:我为孔子,卿为子夏,起予者,商也。

《章帝本纪》:元和二年,诏曰:春秋于春,每月书王者,重三正慎三微也,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狱断刑之政。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

《安陆府志》:后汉黄香,事亲至孝,冬则以身温被。《后汉书·虞诩传》: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每冬月上其状,恒流涕随之。尝称曰: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九卿耶。故字诩曰升卿。

《崔寔传》:寔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纴、綀缊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

《东夷传》: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土气极寒,常为穴居。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禦风寒。

《三辅决录》:孙辰,字允公,家贫不仕,居杜城中,织箕为业。明诗书,为郡功曹。冬月无被,有槁一束,暮卧其中,旦收之。

《楚国先贤传》:孟宗至孝,母好食笋,宗入林中哀号,方冬,为之出,因以供养。时人皆以为孝感所致。

《魏志·杜畿传》:畿为河东太守,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劝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邴原别传》:原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

《魏志·郑浑传》:浑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

《广志》:魏时,汉中太守王图,每冬献笋,谓之笴。〈音快〉《魏略》:颜斐,字文林,为京兆尹。课民当输租时,车牛各致薪两束,为冬寒冰炙笔砚,风化大行。

《述异记》:三国时,昆明国贡魏嗽金鸟,鸟形如雀,吐金屑如粟;至冬,此鸟即畏霜雪。帝乃起温室以处之,名曰:辟寒台。故谓吐此金为辟寒金。

《魏世》:河内冬雨枣。

《晋书·礼志》:武帝咸宁元年太康四年六年冬,皆自临宣武观,大阅众军。

《王祥传》:祥继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刘殷传》:殷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怪而问之。王言其故。殷时年九岁,乃于泽中恸哭。曰:王母在堂,无旬月之养,殷为人子,而所思无获。皇天后土,愿垂哀。悯声不绝者半日,于是忽若有人云止止声,殷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因得斛馀而归,食而不减,至时堇生乃尽。

《石崇传》:崇每冬得韭蓱齑,王恺密货崇帐下,问其所以。答云:韭蓱齑是捣韭根,杂以麦苗耳。

《周顗传》:王敦素惮顗,每见顗,辄面热。虽复冬月,扇面,手不得休。

《公孙凤传》:凤隐于昌黎之九城山谷,冬衣单布,寝土床,弹琴吟咏,陶然自得。

《孙登传》:登汲郡共人,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冬则被发自覆。

《世说》:晋孝武帝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令,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帝曰:昼动夜静。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晋书·吴隐之传》:隐之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颁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会稽典录》:盛吉为廷尉,每至冬月,罪囚当断,其妻执烛,吉持丹笔,相向垂泣。

《裴启语林》:羊稚舒,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须臾复易人,速成而味好。

《辟寒》: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晋书·张骏传》:谦光殿北曰:元武黑殿,冬三月,居之其傍,有直省内司寺署一同方色。

《邺中记·石虎》:,冬月,施熟锦流苏斗帐,四角安纯金龙,头衔五色流苏。或用黄地博山文锦,或有紫绨及小明光文锦。

《石虎》,皇后出,女骑一千。冬月皆著紫纶巾。

《石虎》,冬月为复帐,四角安纯金银凿镂香炉。

《宋书·沈道虔传》:道虔冬月无复衣,戴颙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及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朱百年传》:百年与孔凯友善,百年家素贫,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自此不衣绵帛,尝寒时,就凯宿衣,悉裌布饮酒醉眠。凯以卧具覆之,百年不觉也。既觉引卧具去体,谓凯曰:绵定奇温,因流涕悲恸,凯亦为之伤感。

《清异录》:丹阳钟忠,以元嘉冬月晨行,见有蛇,长二尺许,文色似青琉璃,头有双角,白如玉。感而畜之,自是赀业日登。

《荆州记》:新阳县,惠泽中有温泉。冬月未至,数里遥望,白气浮蒸如烟,上下采映,状若绮疏。

《南越志》:獞人冬编鹅毛,杂木叶为衣。

《南史·王僧孺传》:僧孺幼聪慧。有馈,其父冬李先以一与之,僧孺不受,曰:大人未见,不容先尝。

《王虚之传》:虚之庭中杨梅树,隆冬三实,墓上橘树一冬再实,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致。

《梁书·武帝本纪》:帝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昭明太子传》:太子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裤,冬月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槥。

《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天监十三年,为郢川刺史,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梁书·顾协传》:协少清介,有志操。初为廷尉,正冬服单薄,寺卿蔡法度谓人曰:我愿解身上襦,与顾郎。恐顾郎难衣食者,竟不敢以遗之。

《小名录》:任昉,字彦升,乐安人,文章之美,冠绝一时。官至太常,昉有四子,东里、西华、南容、北叟,俱小名。并无术,坠其家业。刘孝标见昉诸子流离,不能自振,平生旧交莫有收恤者。西华冬月,著葛被练裙,路逢峻,峻惕然矜之,乃广朱公叔绝交论,到溉见其论,抵几于地,终身为恨。

《南史·沈瑀传》:湖熟县方山,埭高峻。冬月,公私行侣以为艰。明帝使瑀行修之,瑀乃开四洪,断行客就作,三日便办。

《建康实录》:陈后主,祯明二年初,覆舟山及松柏林。冬月,出木醴,后主以为甘露之瑞。俗呼为雀饧。

《魏书·灵徵志》:兴和元年冬,西兖州,济阴郡宛句县,濮水南岸,有泉涌出,色清味甘,饮者愈疾。

《梦隽》:后魏宋琼母病,冬月思瓜。琼梦见人与瓜。觉,得之手中。时称孝感。

《隋书·礼仪志》:大业三年,炀帝在榆林,突厥启民及西域东胡君长,并来朝贡。帝欲誇以甲兵之盛,乃命有司陈冬狩之礼。诏虞部量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并立表记。前狩二日,兵部建旗于表所,五里一旗,分为四十军,军万人,骑五千匹。前一日诸将各帅其军,集于旗下,鸣鼓后至者斩。诏四十道,使并扬旗建节,分申佃令,即留军所监,猎布围围,阙南面方帻,而前帝服紫裤褶黑介帻,乘闟猪车,其饰如木辂,重辋漫轮。蚪龙绕毂,汉东京卤簿,所谓猎车者也。驾六黑骝,太常陈鼓,笳铙箫角,于帝左右,各百二十。百官戌服骑从鼓行入围,诸将并鼓行赴围。乃设驱逆骑千有二百,闟猪停轫。有司敛大绥,王公已下,皆整弓矢陈于驾前。有司又敛小绥,乃驱兽出过于帝前。初驱过,有司整御弓矢以前。待诏,再驱过,备身将军奉进弓矢。三驱过,帝乃从禽鼓吹,皆振坐而射之。每驱必三兽以上。帝发抗大绥次,王公发则抗小绥次。诸将发射之,无鼓驱逆之骑乃止。然后三军四夷百姓皆猎佃。将止,虞部建旗于围内,从驾之鼓,及诸军鼓俱振卒徒皆噪诸获禽者,献于旗。所致其左耳,大兽公之,以供宗庙,使归荐腊于京师。小兽私之。

《大业杂记》:炀帝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庭,植名花。秋冬即剪杂綵为之,色渝则改著新者。其池沼之内,冬月亦剪綵为芰荷。

大业五年,吴郡送扶芳二百树,其树蔓生,缠绕他树,叶圆而厚,凌冬不凋。

《辟寒》:隋末,长安禁苑内,一大树,冬月雪中,忽花叶茂盛。及凋谢结实,其子光明灿烂,如火之明。数日皆化为蛱蝶飞去。

谭景升,冬则绿布衫,或卧于风雪霜中经日。人谓已毙,视之气休休然。父常念之,每遣家僮寻访。春冬必寄之衣及钱帛。景升捧之,喜复书,遽遣家僮,乃厚遗之才去。便以钱帛及所寄衣出街,路见贫寒者,与之。及寄于酒家,一无所留。

李意期,于城角中作一土窟,居其中。冬虽单衣,但饮酒食脯及枣。或百日,或二百日不出。

《琅嬛记》:贞观中,冬月,祁寒韦维家池水彻底俱冻,至季春水无停流,而此地凝结如故。使人凿之,乾坚如石。维往谛视,皆水晶也。人以为祥瑞,其近岸方丈馀,有疏松树影依然在内。维制为屏风,置室中。远视皆以为真松树也。争以纸摹之。后举进士,自大理卿累至户部郎中,善于剖判,时人称之。

《唐六典》:京畿及天下诸县令,若应受之田,皆起十月,里正勘造簿历。十一月,县令亲自给授,十二月内毕。凡天下朝集使,皆令都督、刺史及上佐更为之。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京都。十一月一日户部引见。讫,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绩之事。凡注官,皆对面唱示,若官资未相当,及以为非便者,听至三注,三注不伏,注至冬。检旧判注拟。

《唐书·百官志》:光宅元年,改工部曰:冬官。

《李适传》:天子飨会游豫,惟宰相及学士得从。冬幸新丰历白鹿观,上骊山,赐浴汤池,给香粉兰泽。

《酉阳杂俎》:明皇尝冬月召山人包超,令致雷声。超对曰:来日及午有雷。遂令高力士监之。一夕醮式作法,及明至,已矣,曾无纤翳。力士惧之。超曰:将军视南山,当有黑气如盘矣。力士望之,如其言。有顷,风起,黑气漫空,疾雷数声。

《集异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可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则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皆起诣曰:不知诸郎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醉欢竟日。

《雍录》:学士院北厅前有花砖道,冬中,日及五砖,为入直之候。李程性懒,好晚入,常过八砖乃至。众呼为八砖学士。

《开元天宝遗事》:内库中有七宝砚垆,曲尽其巧,每至冬寒,砚冻置于垆上,砚冰自消。冬月,帝常用之。岐王,少惑女色,每至冬寒,手冷不近于火,惟于妙妓怀中揣其肌肤,称为暖手,常日如是。

岐王有玉鞍一面,每至冬月,则用之,虽天气严寒,则此鞍在上,坐如温火之气。

申王,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际,使宫妓密围于坐侧,以禦寒气,自呼为妓围。

杨国忠,于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以遮风。盖藉人之气以相暖,故谓之肉阵。

杨国忠家以炭屑,用蜜捏塑成双凤,至冬月,则然于炉中。及先以白檀木,铺于炉底,馀灰不可参杂也。巨豪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仆夫自本家坊巷口扫雪,为径路,躬亲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为煖寒之会。

逸人王休,居太白山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冰,敲其精莹者,煮建茗,共宾客饮之。

开元时,高太素隐商山起六逍遥馆,各制一铭。其三为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金锣腾空,映檐白醉。尝取白醉二字,以铭阁。

《续博物志》:李泌在衡山,事明瓒禅师,瓒云:欲学者,先将笔砚碎却。明瓒,北宇大照之门人,性懒。群僧令看盐雨,至流于池。群僧殴之,不怒。冬月,卧于灶前不起,以粥洒其头,因就头取吃,号懒瓒。作明心论。

《太平御览》:唐大历中,太原府清源县人韩景辉,养冬蚕成茧。诏给服终身。

《清异录》:裴晋公,盛冬常以鱼儿酒饮客。其法:用龙脑凝结,刻成小鱼形状,每用沸酒一盏,投一鱼其中。《杜阳杂编》:同昌公主,堂中设却寒帘,类玳瑁,班有紫色,云却寒之鸟骨所为也。

《辟寒》:唐隐君子田游岩,一日冬晴,就汤泉沐发,风于朝晖之下。适所亲者至,曰:高年岂不自爱,而草草若是耶。游岩笑而答曰:天梳日帽,他复何需。

蓝采和,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一脚著靴一脚跣,冬则卧雪中,气出如蒸。《云仙杂记》:宝云溪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则燃薪火,暖一柱,满室如春。人归,更取馀烬。

《辽史·营卫志》:冬,捺钵曰:广平淀在永州东南三十里,本名白马淀。东西二十馀里,南北十馀里,地既坦夷,四望皆沙碛,木多榆柳,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皇帝牙帐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每枪下黑毡伞一,以芘卫士风雪枪外,小毡帐一层,每帐五人,各执兵仗为禁围。

《国老谈苑》:宋太祖尝冬月彻兽炭,左右启曰:今日苦寒。上曰:天下民寒者众,朕何独温愉哉。

《归田录》:曹武惠王彬,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其所居堂室敝坏,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如此。

《清异录》:庐山白鹿洞游士辐辏,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禦冬备,号黑金社。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少有志操。既长,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戚同文传》:同文尚信义,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不积财,不营居室,深为乡里推服。

《呼延赞传》:赞,并州太原人。历行宫内外都巡检,服饰诡异,性复鄙诞不近理。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长,能寒而劲健。

《邵氏闻见前录》:谢希深、欧阳永叔,官洛阳时,同游嵩山。自颍阳归,暮抵龙门香山。雪作,登石楼望都城,各有所怀。忽于烟霭中,有策马渡伊水来者,既至,乃钱相遣厨传歌妓至,吏传公言曰:山行良劳,当少留龙门赏雪,府事简,无遽归也。钱相遇诸公之厚,类此。《长编》:宋仁宗朝,河北河东初置义勇。至英宗朝,推行其法,渐及陕西。皆以地接胡羌,有守禦之备。每岁冬教一月。民虽以为劳,而边防之计有不得已。

《玉海》:熙宁四年冬,诏以诸寺监祠事隶太常,以肃奉神之礼。

《东京梦华录》: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卖。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乾淳岁时记》:都下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綵、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

《谈薮》:韩𠈁胄暮年,以冬月携家游西湖,画船花舆,遍览南北二山之胜。末乃置宴于南园,族子判院与焉。席间,有献牵丝傀儡,为土偶负小儿者,名为迎春黄胖。韩顾族子:汝名能诗,可咏。即承命一绝,云:脚踏虚空手弄春,一人头上要安身。忽然线断儿童手,骨肉都为陌上尘。韩大不乐,不终宴而归,未几祸作。《奚囊橘柚》:陶士行,贫时,冬日,母子尝著敝葛。及士行贵,母恒于公服袖口内缝一片,曰:汝当作佳官,尽心恤民,勿忘著葛衫时也。

《鸡肋编》:燕地妇女,冬月以苦蒌涂面,谓之佛妆。但皆傅而不洗,至春煖方涤去。久不为风日所侵,故洁白如玉也。

《谈苑》:雄霸沿边塘洎。冬月,载蒲苇悉用凌床,官员亦乘之。

《元氏掖庭记》:淑妃龙瑞,娇贪而且妒,宫人少有不如意,笞挞至死。有不欲置之死地者,则百计千方致其苦楚。冬则卧冰,谓之炼肋。

《畜德录》:夏忠靖公原吉,尝得赐古砚。冬月,仆炙冰破损,甚恐。公知,召喻之曰:受赐不加爱惜,吾之罪也。遂释之。

《近峰纪略》:正德戊寅冬,驾幸扬州,河冰方合。上问何时当解,江彬对曰:立春。然尚有旬馀日也。上曰:春迎之即至耳,焉能候之。命迎春于扬州之东郊。明日,百花盛开,河水流澌,臣民骇睹。

《菽园杂记》:吴中民家,计一岁食米若干石,至冬月,舂臼以蓄之,名冬舂米。尝谓开春,农务将兴,不暇为此,及冬预为之。闻之老农云:不特为此,春气动则米芽浮起,粒亦不坚。此时舂者,多碎而为粞,折耗颇多,冬月米坚,折耗少,故及冬舂之。

冬部杂录

《诗经·邶风·谷风章》: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笺〉蓄聚美菜者,以御冬月乏无时也。

《春秋》:宣公十五年冬,蝝生。〈注〉螽子以冬生,遇寒而死,故不成螽。

《礼记·月令》: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

《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儒行》:儒有冬夏不争阴阳之和。

《乡饮酒义》: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尔雅》:冬猎为狩。〈注〉得兽,取之无所择。

《公羊传》:冬曰烝。〈注〉荐尚稻雁。烝,众也,气盛貌。冬,万物毕成,所荐众多,芬芳备具。故曰烝。

《素问·风论篇》: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

《四时·剌逆从论篇》: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藏。

《山海经》:尧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斲木,见则县有大繇。《管子·五行篇》:黄帝得后土,而辩乎北方。故使为李,冬者,李也。〈注〉李,狱官也。取使象水平之也。

《禁藏篇》:冬日之不滥,非爱冰也。为不适于身,便于体也。

《版法解》:冬既闭藏,百事尽止,往事毕登,来事未起。方冬无事,慎观终始,审察事理。

《菁茅谋篇》:大冬,任甲兵,粮食不给。黄金之赏不足,谨守五谷。黄金之谢物,且为之举。

《文子·精诚篇》:政失于冬,辰星不效其乡;冬政不失,国家宁康。

《列子·殷汤篇》:吴楚之国,有大木焉,其名为櫾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齐州珍之,渡淮而北,而化为枳焉。

《庄子·齐物论篇》:其谷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则阳篇》:暍者,反冬乎冷风。

《盗蹠篇》: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鹖冠子》:斗柄指北,而天下皆冬。

《荀子·天论篇》: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

《韩子·解老篇》: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五蠹篇》:尧之王天下也,冬日麑裘。

《楚辞》: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吕氏春秋》:离,俗览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

《史记·天官书》:月行角天门,十月为四月,十一月为五月,十二月为六月。水发,近三尺,远五尺。〈注〉谓月行入角与天门,若十月犯之,当为来年四月成灾,十一月则主五月也。

《河渠书》:天子既临河决,作歌曰: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注〉柏,犹迫也。《汉书·音义》曰:钜野满溢,则众鱼沸郁而滋长也,迫冬日乃止。

《匈奴传》:土地苦寒,汉马不能冬。〈能音耐〉

《汉书·东方朔传》:朔上书曰:臣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注〉贫子冬日乃得学书,言文史之事足可用也。《魏相传》:北方之神颛顼,乘坎执权司冬。〈注〉水为智,智者谋,谋者重,故为权。

《越绝书》:冬三月之时,草木既死,万物各异藏。故阳气避之下,藏伏壮于内,使阴阳得成功于外。

《贾谊新书》:悬弧之礼义,北方之弧以枣。枣者,北方之草,冬木也。

《淮南子·俶真训》:冬日之不用翣者,非简之也。清有馀于适也。

《时则训》:冬为权。权者,所以权万物也。权之为度也,急而不羸,杀而不割,充满以实,周密而不泄,败物而弗取罪,杀而不赦,诚信以必坚,悫以固粪,除苛慝不可以曲。故冬正将行,必弱以强,必柔以刚。权正而不失,万物乃藏。

《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主术训》:冬日之阳,万物归之而莫使之然。

《齐俗训》:贫人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篇》:冬者,太阴之选也。

《五行之义篇》:水居北方而主冬气。

《阳尊阴卑篇》:人生而天,而取化于天,哀气取诸冬。《天辩在人篇》:大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

冬哀志也。

人无冬气,何以哀死而恤丧。天无哀气,亦何以激阴而冬闭藏。

《阴阳出入上下篇》:冬右阴而左阳。

《治水五行篇》:七十二日,水用事,其气清寒而黑,闭门闾,大搜索,断刑罚,执当罪,饬梁关,禁外徙,无决池堤。《祭义篇》:冬上敦实。敦实,稻也。冬之所毕熟也。毕熟,故曰烝。烝,言众也。

《天地之行篇》:荠以冬美。冬,水气也。荠,甘味也。乘于水气而美者,甘胜寒也。

《威德所生篇》:冬者,天之威也。

《如天之为篇》:圣人冬修刑而致清,方致清之时,见大善,亦立举之。

《京房易传》:夏暑杀人,冬则物华实。

《说苑》:主冬者昴,昏而中,可以斩伐田猎。盖藏上告之天子,下布之民。

《后汉书·律历志》:日行北陆,谓之冬。《鲁恭传》:《易》曰:潜龙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阳气潜藏,未得用事。虽煦嘘万物,养其根荄,而犹盛阴在上,地冻水冰,阳气否,隔闭而成冬。

《班固传》:灵草冬荣,神木丛生。

《白虎通·五祀篇》:冬祭井。井者,水之深藏在地中,冬亦水王,万物伏藏。

《论衡·感虚篇》:夫云出于丘山,降散则为雨矣。人见其从上而坠,则谓之天雨水也。冬日,天寒则雨凝而为雪,皆由云气发于丘山,不从天上降,集于地明矣。《释名》:冬曰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冬,终也,物终成也。

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瓠蓄皮,瓠以为脯,蓄积以待冬月时用之也。

《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下垂者,箬也。《农家谚》:冬青花不落湿沙。

《独断行》:冬为太阴,盛寒为水,祀之于行,在庙门外之西,軷壤厚二尺,广五尺,轮四尺,北面设主于軷上。《王粲务本论》:野积踰冬,夺者无罪。

《抱朴子·仙药篇》:云母,有五色并具,而多黑者,名云母,宜以冬服之。

《广譬篇》:非分之达,犹林卉之冬华也。

《拾遗记》:背明国,在扶桑东,见日出于西方。其国昏昏常暗,有醇和麦为曲以酿酒一醉,累月食之,凌冬可袒。

昆崙山有柰,冬生子,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轻柔,能腾虚也。

岱舆山有草,名莽煌,叶圆如荷,去之,十步炙人衣,则燋。刈之为席,方冬弥温。以枝相摩,则火出。

《南方草木状》:南方,冬无积槁。濒海郡邑多马,有草,叶类梧桐而厚,取以秣马,谓之肥马草。马颇嗜而食,果肥壮矣。

冬叶,姜叶也。苞苴物,交广皆用之。南方地热,物易腐败,惟冬叶藏之,乃可持久。

《竹谱》:篃,箭竹类,一尺数节,亦中作矢,其笋冬生。《傅休奕·紫华赋序》:紫华,一名长乐华,旧生于蜀,其东界特饶,中国奇而种之。余嘉其华纯耐久,可历冬而服,故与友生各为之赋。

卢谌祭法:冬祀用雉腊兔,腊用甘、用荆饧。

《述异记》:杏园洲,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汉时,尝有人舟行遇风,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云洲中有冬杏。王充果赋云:冬实之杏,春熟之甘。晋郭太仪果赋云:杏或冬而实。

《刘协新论·履信篇》:冬之得寒,寒不信则水土不坚,水土不坚则安静之德废。

《名医别录》:术以蒋山、白山、茅山者为胜,十一月十二月采者好,多脂膏而甘,其苗可作饮,甚香美。

忍冬藤,生凌冬,不凋,故曰忍冬。

《益州记》:蒻之茎,蜀人于冬月取以舂碎,炙之,水淋一宿为菹。

《水经注》:黄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雌黄,颇有神异。采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得佳黄。故溪水取名焉。

丹水,东南历西岩下,岩下有大泉,涌发洪源巨轮,渊深不测。蘋藻冬芹竟川含绿,虽严辰肃月,燕麦暄萋。《齐民要术》:区种瓜法:以瓜子布坑中,以粪覆之,又以土薄散粪上,以足微蹑之。冬月大雪时,速并力推雪于坑上,为大堆。至春,草生瓜亦生,茎叶肥茂,异于常者。又法:冬天,以瓜子数枚内热牛粪中,冻即拾聚,置之阴地。正月地释,即耕布之,粪土覆之,肥茂早熟。溲种可用雪汁,雪汁者,五谷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于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倍。《隋书·吐谷浑传》:青海周回千馀里,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

《旧唐书·南蛮传》:林邑国,汉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馀里,地气冬煖,不识冰雪,常多雾雨。

《唐本草》:醍醐,酥之精液,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在酥中,盛冬不凝。

《食疗本草》:石燕,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采之堪食。《种树书》:麦最宜雪。谚云:冬无雪,麦不结。

《北户录》:山橘子,冬熟,有大如土瓜者,次如弹丸者,皮薄下气,普宁多有之。

《酉阳杂俎》:水耐冬,此草经冬在水不死,成式于城南村墅池中见之。

熊胆,冬在右足。

岭南有蚁,大于秦中马蚁,结窠于甘树。甘实时,常循其上,故甘皮薄而滑,往往甘实在其窠中,冬深取之,味数倍于常者。

太原晋祠,冬有水底蘋,不死,食之甚美。

《岭表录异》:山姜茎叶,皆姜也,但根不堪食,亦与豆蔻花相似而微小尔。花生叶间,作穗如麦粒,腌藏入甜糟中,经冬如琥珀色,辛香可爱,用为脍无以加矣。《五色线》:王旻好劝人食芦菔根叶。云冬食功多力甚,养生之物也。

青田溪,冬天水热如汤,众鱼归之,名曰鱼仓。

《潇湘录》:长安城禁苑内一大树,冬月雪中忽花叶茂盛,及凋落结实,其子光明,灿烂如火之明焉。数日皆化为红蛱蝶飞去。至明年,唐高祖自唐国长安,此必前兆也。

《太平御览·南夷志》:水札鸟,出昆明池,冬月遍于水际。《清异录》:酴醾盛开时,置书册中,冬间取以插鬓,盖花腊耳。

《开宝本草》:威灵仙,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以不闻水声者为良。生先于众草,方茎,数叶相对。冬月丙丁戊己日,采根用。

《益部方物记》:芎叶为蘼芜。《楚辞》谓江蓠者。根为芎叶,落时可用作羹。蜀少寒,茎叶不萎。今医家最贵川芎云。

长生草:山阴蕨地多有之。修茎茸叶,色似桧柏而泽,经冬不凋损,故号长生。

羞寒花:蜀地处处有之。根茎缀花,蔽叶自隐。俗曰羞天花,予易为羞寒花。

燖麻,叶能螫人,有花无实,冒冬弗悴,可以祛疾。《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冬为藏物之府。

观冬则知春秋之所存。〈注〉春秋者,五伯之事业也,五伯之时如冬。

《图经本草》:预知子,蔓生,依大木上。叶绿有三角,实作房生,青熟,深红色,每房有子五七枚,斑褐色,光润如飞蛾。蜀人每贵重之,其根冬月采之,阴乾治蛊,其功胜于子也。相传取子二枚缀衣领上,遇有蛊毒,则闻其有声,当预知之,故名。

蒺藜,冬月采之,黄白色。郭璞云: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

菩萨草,生江浙州郡,凌冬不凋,秋中有花,直出赤子如蒻头。冬月采根用,味苦,主中诸毒,研服之,又诸蛊伤,捣汁饮并傅之。

《云笈七签》:治肾当用吹,吹为泻吸,为补。夫肾者,阴之精坎之气,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长一尺,出入于肾。藏肾者冬之用事。常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面北平坐,鸣金梁七,饮玉泉三,吸元宫之黑气入口,九吞之,以补吹之损,以符呦鹿之词,以致玉童之馔。益肾,气神和体,安可致长生之道。《歙砚说》:水弦坑,在眉子坑外,临溪。至冬水涸,方能取之,入地丈馀,石多金花。

《梦溪笔谈》:《宋次道·春明退朝录》言,天圣中,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又庆历中,集禧观渠中冰纹皆成花果林木。元丰末,秀州人家屋瓦上冰亦成花,每瓦一枝,正如画家所为。折枝有大花似牡丹芍药者,细花如海棠萱草者,皆有枝叶,无毫发不具,气象生动,虽巧笔不能为之。以纸拓之,无异石刻。《政和本草》:冬青,冬月青翠,故名。江东人呼为冻青。《物类相感志》:伏中收松柴,斫碎,以黄泥水浸,皮脱,晒乾,冬月烧之无烟。

冬月,令水不冰,以杨花铺砚槽,名文房春风膏砚。《秀水閒居录·瘗鹤铭》:润州扬子江焦山足石岩下,惟冬序水退,始可摸打。世传以为王逸少书。

《曲洧旧闻》:溱洧之源出马岭,今在河南府永安界,号玉仙山。历城东南为溱洧,其水清,有鱼数种。土人不善施网罟。冬积柴水中为罧,以取之。以捣泽蓼杂煮大麦,撒深潭中,鱼食之辄死,浮水可俯掇,久之复活,谓之醉鱼云。

密县有一种冬桃,秋花夏实,八九月间桃自开,其核堕地而复合,肉生满其中,至冬而熟,味如淇上银桃而加美,亦异也。

《吴船录》:眉州城外,即玻璃江也,冬时水色如此。《诗序·潜季冬荐鱼疏》:冬月既寒,鱼不行,乃性定而肥充,故冬荐之也。《天官庖人注》云,鱼雁,水涸而性定,则十月已定矣。但十月初定,季冬始肥,取其尤美之时荐之也。

《蠡海集·人身类》:冬之日,坎用事,阳在内,喜嗜热物,滋其阳也。

《气候类》:冬为阴,冬之夜半为严寒。

《三建》:虽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然却但以冬至为一建,小寒为二建,大寒为三建也。何以知其然也,盖造历始于冬至,察天气也。候花信之风始于小寒,察地气也。辨人身之气始于大寒,以厥阴为首,察人气也。岂非三建之气,只在于立春之前也欤。《證类本草·列仙传》云:赤松子服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太原甘始服天门冬,人间三百馀年。《圣化经》云:以天门冬、茯苓等分为末,日服方寸匕,则不畏寒,大寒时单衣汗出也。

《法帖刊误》:今洛水冬月不冰,古人谓之温洛。下有礜石,取此石置瓮水中,水亦不冰。《杨慎集·张伯玉蓬莱阁诗》:敲冰呈好手,识素竞交鸾。注:越俗竞誇敲冰,纸剡水清洁,山又多藤楮,以敲冰时制之佳,盖冬水也。《涌幢小品》:白冬瓜一二斗许大,冬月收为果,又蜜饯代果,可以禦冬,故曰冬瓜。今皆误书曰东盖,因西瓜之对也。

《瓶史月表》:冬花、小友风兰、天茄、金豆、金柑、金橘。《农政全书》:冬天近晚,忽有老鲤斑云起,渐合成浓阴者,必无雨,名曰护霜天。

冬天,南风,三两日必有雪。

木瓜烂蒸擂作泥,入蜜与姜作煎饮用,冬月尤美。冬月乾塘,取鱼寄别池内,或入大桶,速乾水,取生泥壅池,生泥只取烂泥,弗取乾者,取过泥,速栽荇草,放水入鱼,凡小池定在大池之旁,以便冬月寄鱼。用马牙硝为细末,唾调涂手及面,寒月迎风不冷。霜后芋子上,芋白擘下,以液浆水煠过,㬠乾,冬月炒食,味胜蒲笋。

《本草纲目》:韭黄,北人至冬移根于土窖中,培以马屎,暖则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豪贵皆珍之。

冬葱即慈葱,或名大官葱。谓其茎柔细而香,可以经冬,大官上供宜之,故有数名。

《埤雅》云: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不食杂物,故能补胃。冬月,肉厚子多,其味尤美。

南方有玉面狸,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糟为珍品,大能醒酒。

鼬,似貂而大,色黄而赤,其毫与尾可作笔。严冬用之不折,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

德庆果:广之德庆州出之,其树冬荣,子大如杯,炙而食之,味如猪肉。

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甚柔,可为席,卧之却寒。

伏翼善服气,故能寿,冬月不食。

兔至冬月龁木皮,得金气而气内实,故味美。至春食草麦而金气衰,故不美也。

续随子,一名拒冬。苏颂曰:叶中出叶,数数相续而生。故名续随子。冬月始长,故又名拒冬。

苦菜,一名游冬,经历冬春,故名。

《群芳谱》:柳寄生,状类冬青,亦似紫藤,经冬不凋,冬月望之杂百树中,荣枯各异,出蜀中。

《清閒供》:冬时晨起,饮醇醪,负暄盥栉禺中,置毡褥市乌薪,会名士作黑金社;晌午,挟筴理旧稿,看晷影移阶,濯足;午后,携都统笼向古松悬崖间,敲冰煮建茗;日晡,布衣皮帽,装嘶风,镫策蹇驴,问寒梅消息;薄暮,围炉促膝煨芋魁,说无上妙偈,谈剑术。《峨眉山志》:海梅,高仅三尺,冬月开小花,结实如樱桃。《邵武县志》:樵岚山,一名金莲峰,樵溪之水出焉。溪产鱼,曰,红翼而白鳃。冬月始出,渔人竞取之。《闽部疏》:延福以南有竹,丛生,涉冬抽萌,慈竹类也。而长刺云大者,拱把吴越慈竹迥出其下。

冬部外编

《列仙传》:丁次都,不知何许人,为辽东丁氏作奴。丁氏常使买葵冬,得生葵。问何得此葵,云从日南买来。《南史·滕昙恭传》:门外有冬生树二株,时忽有神光自树而起,俄见佛像及夹侍之仪,容光显著,自门而入昙恭家,人咸共礼拜。久之乃灭。远近道俗咸传之。《春明退朝录》:欧阳少师言为河北都转运使。冬月按部至沧景间,于野夜半闻车旗兵马之声,几达旦不绝。问宿彼处人,云是海神移徙,五七年间一有之。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