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坤舆典第一百二十三卷

关隘部汇考一

《易经》《系辞下传》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本义》〉豫备之意。〈《大全》〉杨氏曰:川途既通,则暴客至。故取诸豫重门以禦之,击柝以警之,则暴客无自而至。二阴在前,重门之象也。一阳在下,击柝之象也。三阴安于内,说豫之象也。 涑水司马氏曰:豫者,怠惰之意,重门击柝,所以警怠惰也。

《礼记》《王制》

关讥而不征。

〈注〉关之设,但主于讥察异服异言之人,而不征其往来货物之税也。

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

《月令》

仲夏之月,关市毋索。

〈注〉索者,搜索商旅匿税之物。盖当时气盛大之际,人君亦当体之,而行宽大之政也。

仲秋之月,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

孟冬之月,谨关梁。

〈注〉关境上门

《周礼》《地官》

司关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每关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订义》〉郑康成曰:关,界上之门。 王昭禹曰:在国曰门,在境曰关。

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

黄氏曰:关在郊,故曰郊关。货行于关门之内,故称国。 郑景望曰:商贾蓄货,待时而贵儥,因患以阨民,亦王政所甚恶也。以联关市,则货无所隐,泄必以时。虽欲壅利以病人,不可得也。

司货贿之出入者。

黄氏曰:货入,司关予节,乃得入门,而达于市。

掌其治禁,与其征廛。

王昭禹曰:有以治而理之,则货贿之高下美恶,无混殽之患。有以禁而止之,则货贿之靡害不物,无交通之弊。 史氏曰:掌其征榷,与其廛积。 张沂公曰:王制曰:古者,关,讥而不征,称商之时也。商以前,国用少,不征犹得。周以后,国用弥广,不征不得。

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

陈及之曰:郑氏谓,从私道辟税,非也。文王治岐,关市讥而不征。周公立法,关有关税,廛有廛税。盖以商贾利多于农,苟不征之,则末作多,而务本者少。然既税之关,则不征其廛。既征其廛,则不税之关。取之甚优,何至于辟税哉。盖不出于关,必伪饰之物,司市所禁,以罔民利者。故必举其货焉。

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

郑康成曰:商或取货于民间,无玺节者至关,关为之玺节。及传出之其有,玺节亦为之传。传,如今移过所文书。 王昭禹曰:节以验其物,传以书其数。

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犹几。郑司农曰:凶谓凶年饥荒,札谓疾疫死亡。无关门之征者,出入无租税。 王昭禹曰:司门几出入不物者,则关门固亦有几矣。今以荒札之时,宜去几矣,然而不已焉。故曰:犹几。《春秋传》曰:犹可以已而不已之辞。祸故多藏于细微,发于人之所忽。故虽荒札之时,犹几。

凡四方之宾客,关则为之告,有外内之送令,则以节,传出内之。

贾氏曰:外之送令,谓从诸侯之国、畿外而入者,则关人以节,及传内之,至王内之。送令者,谓有王命从王国而出,则亦以节传出之,送至畿上。

《唐书》《百官志》

刑部司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阑遗之物。凡著籍,月一易之。流内,记官爵、姓名;流外,记年齿、貌状。非迁解不除。凡有名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然后入。监门校尉巡日送平安。凡奏事,遣官送之,昼题时刻,夜题更筹。命妇诸亲朝参者,内侍监校尉涖索。凡苇軬车,不入宫门。阑遗之物,揭于门外,榜以物色,期年没官。天下关二十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司给过所;出塞踰月者,给行牒;猎手所过,给长籍,三月一易。蕃客往来,阅其装重,入一关者,馀关不讥。

《宋史》《天文志》

天关一星,在五车南,亦曰天门,日月之所行,主边方,主关闭。星芒角,为兵;不与五车合,大将出。月岁三晕,有赦;犯之,有乱臣更法。五星守之,贵人多死。岁星、荧惑守之,臣谋主,为水,为饥。太白、荧惑守之,大赦,关梁有兵。太白入,则大乱。填星守,王者壅蔽;犯之,臣谋主。太白失行,兵起。客星犯之,民多疾,关市不通;又曰诸侯不通,民相攻。客星入,多盗。流星犯之,天下有急,关梁不通,民忧,多盗。黄云气犯,四方入贡。

《中华古今注》《关塞》

关者长安之关门也函谷关潼关之属也塞者塞也所以拥塞

《函潼关要志》《自华至陜凡三关》

河南府永宁县,西至京兆府二百里,三崤山,在县北二十八里。

河南府新安县,西至府界七十里。汉函谷关,在县东一里。虢州阌乡桃原,在县东南十里。

陕府灵宝县,在府西南七十五里。秦函谷关,在县南十里。

华州,在长安东一百八十里,治郑县。少华山在县东南十里。

华阴县,在华州东六十五里。太华山,在县南八十里。渭口,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潼关,在县东北三十九里。自华而虢,自虢而陜,自陕而河南,中间千来里地。古尝立关塞者,凡三所。由长安东一百八十里,出华州华阴县外,则唐潼关也。自潼关东一百里,至陕州灵宝县,则秦函谷关也。自灵宝县三百馀里,至河南府新安县,则汉函谷关也。凡云关者,明有门扉,晨夜启闭,禁束道路。而于关之间,别有古来尝为阨塞者二,桃林之塞,一也。殽山,二也。世远事重复,难以一见遽晓。今叙列其地,贵于可考。

《秦函谷关》

秦函谷关,在唐陕州灵宝县南十里。灵宝县者,汉弘农县也。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其中通行路,东西四十里,绝岸壁立,岩上柏林阴荫,谷中常不见日。关去长安四百里,日入则闭,鸡鸣则开。东自殽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实为天险。

《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在唐河南府新安县之东一里。盖汉世杨仆,移秦函谷关,而立之于此也。以比秦旧,则移东二百七十八里。杨仆者,宜阳县人也。汉武帝时,数立大功。以其家居宜阳。宜阳者,灵宝县东,其地在秦函谷关之外。仆耻其家不在关内,乞移秦关而东之,使关反在外。武帝允焉。仆自以其家僮,筑立关隘,是为汉世函关。自此关移在河南府新安县,而秦关之在灵宝者,废矣。县东有南北塞垣,即仆所筑。郭缘生云:至今谓之新关。

《唐潼关》

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而太华山之北也。太华在县南八里,《通典》曰:本名冲关,言河自龙门向南而流,冲激华山之东,故以为名。后因关西一里有潼水,因以名关。哥舒翰军败,引骑绝河还营,至潼津,收散卒,即关西之潼水也。《元和志》谓:因潼水名关者,是也。曹大家赋,亦曰:涉黄卷以济潼。则潼名古故有之。至唐,始于其地立关耳。

《桃林》 《华阳》

春秋时,晋侯使詹嘉处瑕守桃林之塞。杜预曰:桃林塞,潼关是也。《三秦记》曰:塞在长安东四百里。案《元和志》:汉关在长安东正二百里。若更增百里,即为虢之阌乡矣,不得云在潼关也。《志》于阌乡县曰:县东南十里,有桃原焉。古之桃林,周武王放牛之地也。以此言之,桃原为桃林,虽去长安不啻四百里,而方乡为顺,可云应古矣。而《元和志》于陜州灵宝县,则又有所谓桃林塞者焉。盖《元和》一书,其于桃林之名,自始至此,凡三变其地也。一以为潼关,一以为阌乡,一以为灵宝。则三者,竟孰是也。《志》于灵宝,又为之说曰:灵宝县西至潼,皆是桃林塞。此其为说,虽若泛漫,而实有理。书著武王之事曰: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盖桃林者,武王尝著放牛之迹。后人展转攀慕,故一名而该地如此其多也。既有此名,后人因而传疑,不敢改定。故三地同分一名者,不云羡溢也。若夫华山之阳,则在华州华阴县南,为甚明矣。其于潼关,不甚相远,然尝思而求之塞,以阨塞为义,野以平旷为义。函关之间,凡数百里,其中行路,皆阨束河山,状皆类函,故名之为塞。如《元和志》所著桃原之地,则在阌乡县南,正在河山阨束之内,安得夷旷之地而名之为野也。孔颖达引杜预语,亦以桃林塞为在关矣。且曰:华山之旁,尤乏水草,非长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以示战时,牛马不复服乘耳。孔氏此言,深得事情之衷。则虽桃林无野,理亦长也。

《崤》

二崤山,又名嵚崟山。春秋时,秦将袭郑,蹇叔哭送其子,曰:晋人禦师,必于崤。崤有二陵,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必死是间。《元和志》曰: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不异东崤。此二崤皆在秦关之东,汉关之西。

《骆谷关》

在盩厔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有路可通梁州。汉世名为骆谷道。魏少帝正始二年,曹爽伐蜀,自此道入。甘露三年,蜀将姜维围长城,由此路出。武德四年,高祖于此立关通梁州,名骆谷关。西抵兴元府一百二十里。德宗在奉天,将幸梁州,若由褒斜最为近,便缘李楚琳方杀张镒于凤翔,不敢由凤翔入,故东自骆谷入,而转西以达梁州也。及还京,即于褒斜取径而出,是骆谷路迂也。

《大震关》

在陇州西。汉武至此,遇雷震,因以为名。代宗时,吐蕃自此入寇,帝遂仓卒幸陕,以其迫近也。

《萧关》

在原州高平县东南三十里。汉文帝时,匈奴入萧关,即此也。神龙三年,于隋它楼县,置萧关县,特取古关名之,非汉萧关地也。

《瓦亭关》

在原州高平县南,即陇山北垂。隗嚣使牛邯守瓦亭,即此也。

《青泥岭》 《峣关》 《峣柳城》

蓝田县,即峣柳城也。峣山在前,又名峣关,亦名蓝田关也。杜甫渼陂诗曰:水面月出蓝田关也。《水经》曰:峣柳城,俗谓之青泥城。

《溪蛮丛笑》《隘口》

凡众山环锁,盘纡岪郁,绝顶贯大木数十百,穴一门来去。此古人因谷为寨,因山为嶂之意,名隘口。

《畿辅通志》顺天府

天津关 在良乡县西北八十里,至大龙门凡十五关。差大者曰天津。

居庸关 在昌平州西北三十里,两山夹峙,一水旁流,悬岩峭壁,最称要险。《淮南子》谓:天下九塞,居庸其一。明徐达垒石为城,屹然雄胜。

石塘岭关、白马关、古北口关、曹家寨关、墙子岭关 俱在密云县东九十里。

苑家口关 在霸州城东南十八里。

益津关 本唐幽州永清县地。后周以其地置霸州。草桥关 在霸州北一里,宋辽分界处。

黄岩峪关 在蓟州北四十里。自关以东,凡十口,至马兰关。其差大者,曰宽佃峪关。

马兰峪关 在遵化州北三十里。自是而东,凡三十一关,至大喜峰口。其差大者,曰沙陂峪口,曰罗文峪口,曰松称峪口,曰龙井儿关,曰潘家口,曰圃亭寨。

永平府

榆关 在抚宁县东二十里。隋汉王谅将兵伐高丽,出临榆关,即此。刘家口关 在迁安县北,东至桃花口关,凡四口。桃花口关 在卢龙县北,东至界岭口关,凡四口。界岭口关 在昌黎县界,东至义院口,凡六口。其差大者,为箭杆岭口。

山海关 在抚宁县东,其北为山,其南为海,相距不数里,实险要之地也。明徐达移榆关于此,改今名。青山口 在迁安县西北,西接大喜峰口,东至冷口,凡十二口。

冷口 在迁安县西北,东至刘家口关,凡三口。其差大者,曰河流口,曰徐流口。

董家口 在抚宁县北,东至山海关,凡十口。其间差大者,为大毛山口,大青山口。

保定府

紫荆关 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管磐石奇峰等十口。

八渡故关 《寰宇记》云:唐县西北六十里,有水屈曲八渡,故名。

鸿山关 在唐县西北七十里。《寰宇记》云:洪武山即此。

六都关 在涞水县北七十里。

白马关 在涞水县北八十里。

龙门关 在涞水县北一百里。

真定府

恶石口 在府城西自是西南一十五,关口至故关。故关 在井陉县西四十里,共辖隘口三十六处。倒马关 在曲阳县北一百五十里,共辖隘口六十处。

龙泉关 在曲阳县西,共辖隘口六十处。

顺德府

马岭关 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山势颇险,边墙、敌楼、官廨、军垒,悉备。下有涧沟二十馀丈,名曰鬼谷。相传王诩在此藏修,即庞涓夜度处。至黄榆岭关三十里。

黄榆岭关 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石磴盘旋,地险而冲。边墙、敌楼、官廨、军垒,悉备。至清风岭关三十里。清风岭关 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山势高耸,盛夏无暑。边墙、敌楼、水门各一。涧水通流其下。

露萝岭关 在府西一百八十里。兵禦悉备。

黄背岩关 在沙河县西南一百九十里。山势崇高,兵防悉备。至数道岩关三十五里。

数道岩关 在沙河县西一百五十里。涧道旋绕数层,故名。

鹤度岭关 在内丘县西一百七十里。山高,惟鹤可度。仰面攻者,勿克。

锦绣堂关 与鹤度岭关相联。

广平府

临洺关 在府城西五十里。隋唐置县。宋省,后复置。金元明俱为关镇。

大名府

博望关 在内黄县。

金堤关 在滑县。

《盛京通志》兴京

头道关 即牙儿哈山,在城西四十里。

二道关 即大民关,在城西四十一里。

三道关 即札喀山,在城西六十三里。

古关 一在城南六十里;一在城南一百里,俱久废。

奉天府

梁房口关 按《明一统志》:在盖州卫西北九十里,今入海城县界内,关废。

连云岛关 按《明一统志》:在盖州西十五里,今废。石门关 按《明一统志》:在盖州东七十里,今废。青石岭关 城北十二里,山势绵亘,凿山通路为形胜险隘之处。

栾古关 复州南六十五里,金州交界处。

来宾关 开原县西四十里庆云堡有石坊题曰:来宾。

清河关 按《明一统志》:在三万卫南六十里,今废。山头关 明时有山头关,在三万卫西南六十里,其地应在铁岭县界内,久废,无考。顺治十五年于城北二十里山头铺设关门。康熙十年移置开原之北。

锦州府

老虎关 在府城西北八十里。

分水岭关 广宁县城北八里。

白土厂关 广宁县城北七十里。

魏家岭关 广宁县城西北七十里。

连山关 按《明一统志》:在都司东南一百八十里,朝鲜入贡之道,今在凤凰城界内。

大片岭关 按《明一统志》:在海州卫东一百十里,今在凤凰城界内,久废。

旅顺口关 按《明一统志》:在金州卫南一百二十里。海运舟至此登岸,久废。

萧家岛关 在金州卫东北一百五十里,今废。

《山东通志》济南府

鹿角关 在临邑县北十五里,唐置周四里。

铁门关 在利津县北七十里,故址与丰国镇相接。

兖州府

阳关 在曲阜县鲁城北。《左传》:阳虎入于欢阳关以叛即此。

青州府

紫金关 在蒙阴县东南五十里。

穆陵关 在沂水县北一百二十里,古齐关也。

《河南通志》开封府

临蔡关 在府城东南。周显德中,浚闸河入蔡河,命水军驾战舰,沿颍入淮,以伐南唐,置关于此。今废。土人仍呼其地为关头。

通津关 在府城东北埽头。周显德初,疏汴水,入五丈河,通齐鲁舟楫,置关于此。今废。

香台关 在延津县北沙门镇。

常社关 在西华县西南六十里。

南顿关 在项城县北五十里。

界首关 在沈丘县东五十里。

古崤关 在汜水县西二里,本周穆王养虎之地,汉为成皋隋为虎穴,唐为武牢,明更名曰古崤。

归德府

武津关 在府城东南三十五里。

桃园关 在宁陵县北四十里。

彰德府

车骑关 在磁州北三十里。

固镇关 在武安县西五十里。

偏店关 在涉县北三十里。

卫辉府

延津关 在府城东南。

临清关 在新乡县北,唐时置。

侯赵川关 在辉县西北。

鸭子口关 在辉县西七十里。

怀庆府

大斛关 在府城北太行山,唐置。

碗子城关 在府城北太行山畔。羊肠所经,实险隘之地。

轵关 在清源县西,两山相夹,势颇险隘,战国时置。狐岭关 在济源县西。

邵原关 在济源县西。

河阳古关 在孟县西南。

河南府

龙门关 在府城南。

大栗关 在巩县东南。

孟津关 在孟津县东北黄河南岸。

赵保镇关      穆册镇关 俱在宜阳县西南。

轘辕关 在登封县西北轘辕山。

石羊关 在登封县东南。

崇阳关       高门关 俱在永宁县西。鹈鹕关 在永宁县西鹈鹕山。

河底关 在永宁县东北。

函谷新关 在新安县东二里。项羽坑秦降卒处。汉楼舡将军杨仆有大功,耻为关外人。上书乞移关内,以家财输于官。武帝为徙于此。

南村关 在渑池县北九十里。

白杨关 在嵩县西。

旧县镇关 在嵩县西七十里。

没大岭关 在嵩县南一百里。

栾川镇关 在卢氏县东四十五里。

朱阳关 在卢氏县西南。

白华关 在卢氏县西。

杜馆镇关 在卢氏县北六十里。

硖石关 在陕州东七十里。

雁翎关 在陕州东南。

火烧关 在灵宝县南一百里。

虢略关 在灵宝县南。

函谷旧关 有灵宝县西十里。老聃西度,田文东出,皆此关也。左右有望气、鸡鸣二台遗址。

辘轳关 在灵宝县西南。其地南连星宿谷,北接金盆道,乃战国时疆界也。

大谷关 在阌乡县西南。

潼关 在阌乡县西六十里。

南阳府

鲁阳关 在府城北。晋张景阳诗:朝登鲁阳关,狭路阻且深。即此。

石夹口关 在唐县东北。象河关 在泌阳县东北。

桐柏关 在桐柏县东。

塌河关 在邓州城南。

西峡口关 在内乡县西北。

荆子口关 在内乡县西。

党子口关 在内乡县西南。

金斗关 在内乡县东北。

马尾关 在内乡县北,即秦汉沮阳故城也。后魏置,以拒齐,齐将陈显达攻围不下,即此。

花园头关 在淅川县西北。

仙翁关 在裕州东北。

昆阳关 在叶县南。

鸦路镇关 在南台县东北。

汝宁府

阳埠关 在府城东九十里。

竹沟镇关 在确山县西南九十里。

明港镇关 在确山县南九十里。

牛山镇关 在光山县东一百里。

木陵关 在光山县南一百三十里。

五关 在光山县西南曰白沙上门斗木岭黄土岭修善冲宋绍兴间江州都督赵廞建

朱皋镇关 在固始县东北六十里。

定城关 在固始县南一百二十里。

五水关 在固始县西南一百三十里。

杨庄镇关 在息县北九十里。

金刚台关 在商城县南三十里。

大埠关 在信阳州东。

武胜关 在信阳州南,即古之武阳。又名真辕。平靖关 在信阳州东南九十里。一名冥阨塞,有大小石门,凿山通道。《淮南子》曰:天下九塞,冥阨其一。即此。

恨这关       黄土关 俱在信阳州西南。

平常关 在信阳州西北六十里。

长台关 在信阳州北。

九重关 在罗山县南一百二十里,即古黄岘关。破关 在罗山县南一百二十里。

大胜关 在罗山县南一百四十里。

汝州

歇马岭关 在鲁山县西北九十里。

上店镇关 在伊阳县西南三十里。

不救关 在伊阳县西南。

《山西通志》太原府

雁门关 在府城北,代州四十里。秦为雁门郡。明置守禦所于雁门,当朔州马邑大同之冲,通忻州,崞峙诸郡县之路。

宁武关 在府城西北五百三十里,古楼烦地。明正统初,因旧名立关。后以墙垣卑薄,复增筑之。三关中路之备,于是称壮。

偏关 在府西北五百里,古武州地。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一水之隔。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元为关,明因之。比二关尤为险固。

天门关 在阳曲县西北六十里。路通旧岚管州,其东北崖,隋炀帝为晋王时所开,名杨广道。置巡检司。石岭关 在阳曲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忻州南四十里,乃并代云朔要冲之路。置巡检司。

马陵关 在太谷县东南七十里,榆社县西北九十里。五代梁太原刺史张归厚自马陵关入,即此。龙舟峪关 在祁县东南九十里,南通沁州,北通徐沟,两壁皆山道,旁有水,名胡甲水。置巡检司。

伏马关 在盂县东北七十里,旧名白马路。通真定府平山县界。

榆枣关 在盂县东北四十里,通平山县界,滹沱河所经。

鹿径岭关 在静乐县西六十里,路通岢岚界。两岭关 在静乐县东六十五里。

得马水关 在保德州东北一百里。

二郎关 在岚县北二十五里。

苇泽关 在平定州东北八十里。

井陉关 一名固关,在平定州东九十里。汉韩信击赵,东下井陉,即此。明置固关巡检司。其南三里为甘桃口,北十里有娘子关,俱路通直隶真定府井陉县界。

马岭关 在乐平县东南一百里。

赤塘关 在忻州西南五十里。昔田父刘赤塘隐此,故名。

平刑岭关 一名瓶形雁门,东二百三十五里,路通灵丘县,西北连浑源州大寨口,南接真定府阜平县界。设守备一员,百户一员,征操马军五百名,守堡旗军一百八十四名。又雁门东有水峪、胡峪、马兰、茹越等十隘口。西有太和、水芹、吊桥、庙岭等八隘口。各设戍兵,统以千户或百户。

郎岭关 在繁峙县东一百里,旧名狼岭,路通应州界。

合河关 在兴县北县东,又有蔚汾关,皆唐时置。两岭隘 在静乐县南六十里,路通阳曲县。

天涧保隘 在岢岚州北五里,路通大同府界州。西北八十里有于坑保隘,东又有洪谷保隘,路俱通保德州。

娑婆岭隘 在静乐县东八十里。明置巡检司。其西五十里,有马家会隘口。东北十里,有石神岭隘口。通忻州界,西北三里,有桥门岭隘口。东南十馀里,有杨寨沟隘口。南十里,有悬镜岭隘口。通忻州牛尾寨。界河口 在兴县东六十里。路通岢岚州,明置巡检司。

寨西隘口 乃云内镇也。一名云内堡。忻州西北五十里,明置巡检司。

大峪口 在五台县东北五十里。福胜都路通直隶真定府阜平县,西通崞县。明置巡检司。

高洪口 在五台县东南七十里,南连石佛口,北接大峪口。路通阜平县关口山。明置巡检司。

饭仙口 在五台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置巡检司。其西南二十里,有野狐口。又西北二十里,有赵胜口。

平阳府

太平关 在襄陵县南三十五里、太平县北二十五里,旧名故关镇。

阴地关 在灵石县南二十里。

冷泉关 在灵石县北四十里。

黑龙关 在蒲县。

大庆关 在蒲州西门外黄河西岸,古名蒲津关,即孟明济河焚舟处。

风陵关 在蒲州南六十里,通潼关。

武平关 在绛州西二十五里,北齐时屯兵于此防周。

横岭关 在绛县中条山,路通河南,有巡检司。乌仁关 在吉州西六十里,西临黄河,置巡检司。平渡关 在吉州西北一百二十里,西临黄河,置巡检司。

永宁关 在永和县西北一十五里黄河岸,路通陕西。

兴德关 在永和县西六十里,路通陕西延安府。铁罗关 在永和县西南七十里,路通陕西宜川。留庄隘 闻喜县东南七十里中条山上。南通垣曲县,北接绛县冷峪口。

潞安府

长平关 在长子县南四十里,以古有长平郡得名。即秦白起坑赵卒处。隋置关,唐因之。一名江猪岭,以上有石猪形,故云。

五巑关 在襄垣县西南七十里。

壶口故关 在黎城县东北二十八里。按前汉上党郡有壶口关。《文献通考》:黎城有故壶口关。今吾儿峪,即其地。

上党关 先属泫氏,今属屯留,此西关也。

石研关 上党旧辖沾县,北接井陉,亦辖涅氏。北通盘陀,皆石径,故名。

谷关 在羊头山下。

井谷关 后魏置,北齐废。

十八盘隘 在壶关县东南八十五里。

正梯隘 在壶关县东一百一十里。

槲林隘 在壶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汾州府

金锁关 在府西三十五里。一名向阳峡,岩险插天,中断如辟,为汾石咽吭。汉晋皆置兵守之。

黄芦岭关 在府西六十里。

普同关 在平遥县南五十里。普谷口东南绵,上通沁源,西抵关子岭,南入岳阳,东接太行,北连汾晋。子岭关 在介休县南六十里。

孟门关 在永宁州西五十五里。

永和关 在石楼县西九十里黄河岸,唐置。

窟龙关 在石楼县东北六十里,东接孝义,南接隰州,北抵宁乡。

上平关 在石楼县西北九十里,黄河岸,路通绥德州。

白璧关 去孝义县二十里。

大同府

隘门关 在蔚州西南四十里。今名石门口。置巡检司。过东有龟峪,南通广昌县。

乱岭关 在浑源州东四十里,恒山左胁。路通蔚州。倒马关 在广昌县南七十里。路通保定府唐县。过西十里,有岳岭口。

大寨头关 在浑源州西南一百一十里。开山口 在府城东北四十里。自北而西,有小石、大石二口。又折而南,有黑峪、尖峪二口。

瓷窑口 在浑源州南一十里,与大寨头关俱置巡检司。近又有李峪大小凌云二口。

北娄口 在应州东南四十里。过东有黄沙、徐峪、康峪三口。过西有牛槽、大石、小石三口。小石口,今设巡检司。

茹越口 在应州南四十里。西接虎峪口,今二口俱设巡检司。其间有时峪、箭杆峪、明枢峪、狼峪、神堂峪、水峪、马峪等十二口。

宁武军口 在朔州南一百二十里。南连静乐县分水岭。

偏岭口 在怀仁县西南五十里。过北有大峪、小峪、芦子、阿毛四口。

龙湾峪口 在山阴县西南四十里。过东有沙家、五人、赤石、盆子四峪。过西有东寺、西寺、白树、棘料、石门、宽峪、水峪七口。

林关口 在广灵县西南四十里。路通灵丘县,今置巡检司。过东有直峪口,过西有唐山口,又有桦栏岭、火烧岭二口,皆在县北。

小峪口 与兔毛河口俱在大同右卫,其在左卫者,有石佛寺口。

虎峪口 与威宁口、将军猫庄口、大小白括二峪口、阳和前后二口,俱在阳和卫境。

白阳口 与榆林、砖磨、水磨等口,俱在天城卫。神池口 朔州南九十里。明置巡检司。东南有土城基。

九宫口 蔚州东南三十里九宫山。路通易州。明置巡检司。

五叉山口 蔚州西北三十里五叉村,路通大同府。神仙口 蔚州北五十里芦子涧。路通保安左卫。鸳鸯口 蔚州东七十里,近壶流河。两山相峙,如鸳鸯。故名。路通保安右卫。

美峪口 旧在蔚州东一百二十里,其山秀丽,故名。路通保安州,直抵居庸关。明置巡检司。

兴宁口 旧在蔚州东北一百二十里,路通大同宣府。明置巡检司。天顺间徙北口关。

平定岭 蔚州西北一百五十里。路通大同宣府,明置巡检司。

宁净口 广昌县东南三十里,接浮图峪。路通易州五虎岭。

浮头峪 广昌县东三十里镇岭下,路通紫荆关。以上二口,俱景泰三年,筑堡设兵。

泽州

天井关 在泽州南四十五里,太行山绝顶。即孔子回车处。

五度关 在陵川县南八十里。

东乌岭关 在沁水县西北五十里。

横望隘 泽州南八十里,太行山绝顶。即狄梁公望云思亲处。明置巡检司。南距怀庆府碗子城一十里。有柳树隘口,路通怀庆清华镇。

辽州

黄泽关 在辽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太行绝顶。山势险峻,其路盘旋曲折,故名十八盘。元旧关,路通河南。松子岭关 在和顺县北二十五里,路通真定。五代末,河东守险之地。

黄榆岭关 在和顺县东八十里,太行山顶。路通顺德府,置巡检司。

沁州

绵上关 在沁源北八十里。

柴店关 在沁源县。

昴车关 在武乡县北。

《陕西通志》西安府

子午关 在府城南一百里。《汉书》:平帝元始五年,王莽通子午道,因以置关。

蓝田关 在蓝田县东南九十八里,本秦峣关。后周改青泥关。隋唐以来,名蓝田关。

骆谷关 在盩厔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南通汉中。蜀将姜维出骆谷,围长安,即此。

武关 在商州南一百八十里,应劭注秦之南关也。通南阳郡。

大庆关 在朝邑县东三十五里。战国时为临晋关。唐为蒲津关。宋改为大庆关。

潼关 在华阴县东四十里。唐天授二年置。宋为镇潼军节度地。明洪武七年,设潼关守禦千户所。九年改潼关卫。

穆陵关 在永寿县南四里。

金锁关 同官县北三十里。

乌仁关 在韩城县北。

延安府

芦关 在安塞县北一百七十里。有东西二城遗址。永宁关 在延川县东七十里,黄河渡口,古今饷道。直罗关 在鄜州西一百二十里,唐太宗征突厥时所开,置直罗关。

银州关 在米脂县西北一百里,上有古城。

凤翔府

斜谷关 在岐山县南七十里,谷南曰褒,北曰斜,即汉诸葛亮出师处。

金牙关 在岐山县西南一百里。

大散关 在宝鸡县南五十二里,路通褒斜。

二里关 在宝鸡县西南四十里,连云栈所出,古关遗址尚存。

陇关 在陇州西七十里,《旧志》:汧源县西有大震关,唐大中间防禦使薛逵徙筑,更名安彝。

汉中府

青石关 在府城南九十里。

阳平关 在褒城县西一百八十里,汉置。

汉阳关 在褒城县西北二十里,汉置。

鸡头关 在褒城县北八里。关口有大石,状如鸡头,连云栈由此入。

仙人关 在凤县西一百里。其路左自成州,经天水,出皂郊堡,抵秦州。右自两当,趋凤县,出凤翔大散关,至和尚原。

平凉府

瓦亭关 在华亭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汉隗嚣使牛邯守瓦亭。唐肃宗幸灵武,牧马于瓦亭。宋吴玠与金兵战于瓦亭,皆此。

萧关 在镇原县西一百四十里。汉武帝西登崆峒,出萧关,即此。

六盘关 在隆德县东六十五里。

制胜关 控带陇山以西之路,旧号大振门,管沿坡小寨二十五处。

庆阳府

驿马关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

清平关 在环县东二十里,其地名之字坪。宋元符初筑关。

临洮府

金城关 在兰州北二里黄河北岸,宋绍兴二年置。积石关 在河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下有积石渡。

巩昌府

首阳关 在府城西四十里首阳故城。

大震关 在清水县东七十里,唐代宗广德元年,吐蕃入大震关,即此。

玉垒关 在文县东二百里,下有急流,昔邓艾置。一桥以入蜀,后人置关。

巉口关 在安定县。

黄渚关 在成县北一百里。

后川关       药铺关

赤山关 俱陇西县。

闭门关       华川关

石门关 俱通渭县。

乌兰关       青家关 俱会宁县槐树关 在伏羌县。

大木树关      马务关

水关        文盈关 俱宁远县。虞关        仙人关 俱徽州。

秦州关       石关现子关 俱秦州。

卧马关       躔移关

马颊关 俱秦安县。

洮平关       牛脊关

野麻关       尖坌关

木树关 俱礼县。

沙湾口隘      截道隘

深安隘       乌隆隘

锦布隘 俱陇西县。

岢岚峪口隘     大西口隘

双峪口隘      硖口隘 俱安定县。

田家硖隘      砥石硖隘

谈家硖隘      石嘴硖隘

袁家硖隘      金带硖隘

蔺家硖隘 俱通渭县。

罐儿岐隘      神仙岭隘鹞子岭隘      断山隘 俱秦安县。

鲁班山口隘     花崖山口隘

石门山口隘     太阳山隘

砚石硖隘      木林硖隘 俱宁远县。

天门山隘 伏羌县

玉屏山隘      小陇山隘

坂坡硖隘      石牛硖隘轩辕谷隘 俱清水县。

土桥隘       屏风硖隘

青阳硖隘 俱西和县。

夹箭岭隘      隔虎谷隘

马槽沟隘 俱礼县。

董真峪隘      银瓮硖隘

青杠坡隘 俱两当县。

阴平道隘      吧咱叱隘

豁尾隘       邓艾城隘 俱文县。

兴安州

郧关 在平利县境。《史记》:南阳西通郧关。汉《地理志》:长利县有郧关。

饶峰关 在石泉县西五十里。宋吴玠拒金兵于此。方山关 在汉阴县西三十二里。唐贞观二年置。北阻方山,南临汉水,当东西驿路。

榆林卫

榆林关 《唐志》:胜州榆林县东有榆林关,贞观十三年置。

宁夏卫

镇远关 在平卤所北八十里。

胜金关 在中卫东六十里。

靖远卫

乌兰关 在卫城南一百二十里,后周置关。

会宁关 在卫境,旧名颠耳。宋元符初,赐名通会,寻改会宁。

洮州卫

黑松岭关 在卫东三十里。

黑石嘴关 在卫东北四十里。

大岭关 在卫北九十里。

石岭关

八角关 在卫北一百四十里。

旧洮州关 在卫西七十里。

羊撒关 在卫北六十里。

岷州卫

石关 在卫东一百三十里西控卤地东维秦陇乃天然锁钥也

陕西行都司

嘉峪关 在肃州卫西七十里,关外即沙漠地。玉门关 在沙州西一百二十里。汉班超在西域上书,愿生入玉门关,即此。

阳关 在废寿昌县西六里。王维诗西出阳关,谓此。

西固城守禦所

化石关 在城北九十里。

平定关 在城西北三十里。

阶州守禦所

望贼关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

七防关 在州东八十里。

《四川总志》成都府

椑木关 在内江县治南三十里。

玉垒关 在灌县西,乃彝人往来之冲。

蚕崖关 在灌县西四十里,后周立。

水西关 灌县白沙河南。

盐井关 灌县白沙河上。

睢水关 在安县西四十里。

曲山关 在安县北四十里,北通龙安要路。

清溪关 在崇庆州西八十里。

三水关 在汉州东十里。

鹿头关 在德阳县北三十里。

魏磨关 在茂州北三十里。

寒水关 在汶川县。

鸡宗关 在汶川县南四十五里。

积水关 在汶川县东七十里。

保子关 在威州西北一百里。

彻底关 在威州西北一百三十里。

镇彝关 在威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重庆府

佛图关 在府城西十里,为重庆要津。

铜锣关 在府城东十里。

米粮关 在大足县东三十五里。

化龙关 在大足县北三十里。

石胜关 在黔江县东五十里。

顺庆府

卫渠关 在府治龙骧山右。

保宁府

南津关 在府城南嘉陵江上。

锯山关 在府城北盘龙山,后为汉沔要冲。

滴水关 在玉台山下。

梁山关 在灵山麓与梁山相连,故名。

和溪关 在府城东南二十里,路通巴地。

剑门关 在剑州北境。大剑山至此,两壁峭耸,有隘束之。汉诸葛亮因立为关。后姜维退守剑门,以拒魏,即此。

潭毒关 在广元县潭毒山上。下瞰大江,路皆滑石,登陟颇艰。为蜀口险要。下有深潭。传云:潭岸有一铁索,见则兵动。

望云关 在广元县北四十五里。山势高耸,望之若云。

七盘关 在广元县北一百六十里。

百丈关 在广元县东一百六十里。

二郎关 在广元县。

涪水关 在巴州。

渡口关       岚溪关 俱昭化县。洪口关       羊圈关 俱通江县。

叙州府

摸索关 在府城南三百里。

落捍关 在府城南五百里。

闹造关 在府城西南五百里。

夔州府

瞿塘关 在府城东八里。关城下旧有锁水二铁柱。鬼门关 在府城东北三十里。宋黄山谷谪居于涪,经此,有诗云鬼门关外莫言远,即此处也。

百牢关 魏辛毗云:夔州百牢关,兵马不可越。石门关 在奉节县东北六十里。旧名鬼门关。

凤凰关       阁溪关

吕公关       石龙关 俱奉节县。

虎爪关       金练关

高桥关       茅坡关

豆山关 俱开县。

深溪关 在达州东北一千三百里。

铁山关 在达州西二十里。

野厢关 在建始县南一百三十里。

建阳关       石乳关

西城关 俱建始县。

马渡关       盐场关 俱东乡县。

蓝津关       吊累关

铁炉关 俱太平县。

龙安府

龙门关 在府治西界。

松岭关 在石泉县治西北。

石板关 在石泉县治西。

北雄关 青川卫。

遵义府

乌江关 在府治西南乌江旁。

三渡关 在府治东一百一十里。

黑水关 府治西八十里。

太平关 府治西八十里。

土城关 在真安州土司。

桑木关 在绥阳县东十五里,通真安涪州。

九杼关 在绥阳县东二十里,通婺州。

板角关 在绥阳县南三十里,通湄潭思石。

石卵关 在绥阳县东三十五里,通南川。

嘉定州

临江关 在州治北白云清风洞前,久废。

二石关 在州治东。

嘉庆关 在州治东凌云寺右。

嘉禾关 在州治北,久废。

紫石关 在州北嘉眉界,山石皆赤,因名。

泸州

龙透关 在州治南十里,世传武侯建。

石虎关 在合江县北一百五十里。明置。路通云南交趾。关前有石虎,故名。

金鸡关 在江安县东北二十里。

雅州

天险关 在荣经县东北四十里,据邛崃九折坂之险。

紫眼关 在荣经县西北三十里,昔有紫眼番人寓此因名。

大关 在荣经县西八十里,旧名邛崃关,隋大业十年,置据番夷要害。

飞水关 在荣经县。

飞仙关 在芦山县南五十里,古之漏阁,即此关也。临关 在芦山县西北六十里,旧名灵关。蜀都赋:辟灵关以为门。明正统初,以其外临董卜韩胡番界,改今名。

八步关

邛州

夹门关 在州治南二山夹岸如门关以西则土汉接壤夷獠近之

东川军民府

罗佐关 在府治北一百五十五里。

镇雄军民府

呵赫关 在府治南二十五里,乃芒部乌撒地界。

永宁宣抚司

鱼浮关 在司城东三里,明洪武四年建。

雪山关 在司城东南一百二十里。

赤水河关 在司城东一百五十里,以上二关隶赤水卫,旧有戍守。

大渡河土千户所

黑崖关 在所城西二十里,明洪武十六年置。青溪关 在大渡河外。唐韦皋凿之,以通群蛮。号曰南道,为重镇。

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

镇彝关 在司城西二十五里。

西宁关 在司城南三十里。

安化关 在司城南三十里。

新塘关 在司城南七十里。

归化关 在司城南一百里。

北定关 在司城南一百二十里。

蒲江关 在司城南一百五十里。

望山关 在司城东一十里。

雪栏关 在司城东三十里。

风洞关 在司城南五十里。

黑松林关 在司城东七十里。

三舍关 在司城东九十里。

小关子 在司城东一百二十里。

四川行都司

沙沱关       罗罗关 俱宁番治东一百七十里。

北山关 宁番治北二十里。

乌角关 宁番治南五十里。

九盘关 宁番治西南五十里。

剌伯关 越巂治西北二十五里。

小相公关 越巂治南二十里。

青冈关 越巂治北四十里。

海棠关 越巂治北一百四十五里。

晒经关 越巂治北一百八十里。

双桥关 在盐井治东八十里。

古得关 在盐井治西二百八十里。

永昌关 会川治西三十里。

迷郎关 会川治南六十里。

大龙关 会川治西六十里。

河沙关 会川治北一百七十里。

松平关 会川治南一百八十里。

叠溪守禦千户所

小关 在所治东五里。

叠溪桥关 在所治西五里。

南桥关 在所治南五里。

中桥关 在所治南十五里。

彻底关 在所治南三十里。

永镇桥关 在所治北四十里。

镇平关 在所治北六十里,以上七关,俱明洪武十二年置。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