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第一百十四卷

第一百十四卷目录

 疫灾部汇考三

  金〈哀宗天兴一则〉

  元〈成宗大德二则 武宗至大一则 仁宗皇庆一则 延祐一则 英宗至治三则 文宗至顺二则 顺帝元统一则 至正十一则〉

  明〈太祖洪武二则 成祖永乐四则 英宗正统一则 代宗景泰二则 英宗天顺一则 宪宗成化四则 孝宗弘治五则 武宗正德四则 世宗嘉靖十八则 穆宗隆庆一则 神宗万历二十四则 熹宗天启五则 悯帝崇祯六则〉

皇清〈康熙二则〉

 疫灾部总论

  朱子大全集〈答陈安卿〉

  明吴有性瘟疫论〈杂气论 论气盛衰 论气所伤不同〉

 疫灾部艺文一

  说疫气          魏曹植

  为民祈安设醮青词    宋真德秀

  禳疫告城隍文       周希曜

 疫灾部艺文二

  时傩           元吴莱

 疫灾部纪事

 疫灾部杂录

 疫灾部外编

庶徵典第一百十四卷

疫灾部汇考三

哀宗天兴元年,汴京大疫。

按《金史·哀宗本纪》:天兴元年五月,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馀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成宗大德元年,疫。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元年八月丁巳,真定、河间、顺德旱疫。是岁,河间之乐寿、交河疫,死六千五百馀人。大德八年,疫。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八年六月丁酉,乌撒、乌蒙、益州、忙部、东川等路饥、疫。

武宗至大元年,大疫。

按《元史·武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至大元年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馀人。

仁宗皇庆二年,大疫。

按《元史·仁宗本纪》:皇庆二年,京师以久旱,民多疾疫,帝曰:此皆朕之责也,赤子何罪。明日,大雪。 按《五行志》:《唐志》云:国将有恤,则邪乱之气先被于民,故疫。

延祐七年三月,英宗即位。六月,疫。

按《元史·英宗本纪》:延祐七年三月庚寅即位。六月甲寅,京师疫。

英宗至治元年,疫。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元年十二月辛丑,真定路疫。至治二年,疫。

按《元史·英宗本纪》:二年二月甲子,恩州水,民饥、疫。十一月戊申,岷州旱、疫。

至治三年,泰定帝即位,疫。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至治三年八月癸巳即位。是岁,番岷春疫。

文宗至顺二年,疫。

按《元史·文宗本纪》:至顺二年四月壬申,衡州路属县比岁旱蝗,仍大水,民食草木殆尽,又疫疠,死者十九。至顺三年,疫。

按《元史·文宗本纪》:三年正月壬午,宜山县饥疫,死者众。

顺帝元统二年,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元统二年三月庚子,杭州、镇江、嘉兴、常州、松江、江阴水旱疾疫。

至正四年,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至正四年,福州、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

至正五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春夏,济南大疫。

至正十二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二年正月,冀宁保德州大疫。夏,龙兴大疫。

至正十三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三年十二月,大同路疫,死者大半。 按《五行志》:十三年,黄州、饶州大疫。

至正十四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四年十二月,京师大饥,加以疫疠,民有父子相食者。

按《明昭代典则》:至正十四年夏四月,江西、湖广大疫。十月,蒙古大都大疫。

至正十六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六年春,河南大疫。

至正十七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七年六月,莒州蒙阳县大疫。

至正十八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十八年六月,汾州大疫。

按《明昭代典则》:至正十八年十二月,蒙古大都饥疫,时两河被兵之民携老幼流入京师,重以饥疫死者枕籍。宦者朴不花请市地收葬之,前后凡二十馀万人。

至正十九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九年春夏,鄜州并原县,莒州沂水、日照二县及广东南雄大疫。至正二十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年夏,绍兴山阴、会稽二县大疫。

至正二十二年,大疫。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二年四月,绍兴路大疫。

太祖洪武二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洪武二年,大疫,死者相枕籍。

洪武十三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洪武十三年,嘉兴大疫。

成祖永乐二年,疫。

按《大政纪》:永乐二年三月己丑,天下工匠集京师者疫死,左都御史陈瑛劾工部尚书黄福有罪,勿问。永乐五年,疫。

按《湖广通志》:永乐五年,酃县冬大疫。

永乐八年,疫。

按《大政纪》:永乐八年十月丁巳,户部言江西广昌县民疫,死八百馀户,乞蠲税。皇太子从之。

按《名山藏》:永乐八年,登州府所属诸县疫,皇太子命安抚赈恤之。

永乐十二年,疫。

按《名山藏》:永乐十二年三月,直隶、河南、山陜、湖广诸县疫,皇太子命视之。

英宗正统十年,疫。

按《大政纪》:正统十年五月,浙江、宁波等府民遭疫,死甚众。命礼部左侍郎王英代祀南镇以禳民厉。时浙江久旱,英至绍兴,大雨,水深二尺,灌献之。夕雨止,星见。明日又大雨,田野沾足,人皆喜。曰:此侍郎雨也。布政使孙原贞等陪祀,请作御祭,感应记刻石于庙而还。

按《名山藏》:正统十年六月,以西安、绍兴、宁波、台州诸府大疫,遣祭于西岳南镇之神,为民祈福。死者蠲其租,疾赈恤之。

按《福建通志》:正统中兴,化县大疫。

代宗景泰五年,疫。

按《名山藏》:景泰五年二月,建昌、武昌、汉阳疫。

景泰六年,疫。

按《浙江通志》:景泰六年,嘉兴大疫。

英宗天顺五年,疫。

按《湖广通志》:天顺五年,兴宁大疫。

宪宗成化七年,疫。

按《名山藏》:成化七年五月,以民疫多死,置漏泽园于京师外。

按《贵州通志》:成化七年,青平疫。

成化十六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成化十六年,长乐县十八都昆,由田突起,小阜高三四尺,践之,辄陷。明年,复于其左涌起一山,广袤五丈馀。是年,大疫,民多死。

成化十七年,大疫。

按《江西通志》:成化十七年,彭泽县大疫。

按《贵州通志》:成化十七年,都匀大疫。

成化二十二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成化二十二年,古田、连江大疫。

孝宗弘治二年,大疫。

按《湖广通志》:弘治二年春正月,华容大疫,有阖门无一存者。

弘治五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弘治五年,嘉兴大疫。

弘治八年,大疫。

按《大政纪》:弘治八年五月,东南诸省大疫。

弘治十三年,大疫。

按《广西通志》:弘治十三年九月,民大疫。

弘治十七年,疫。按《山西通志》:弘治十七年,荥河、闻喜瘟疫。

武宗正德六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正德六年,嘉兴大疫。

正德九年,大疫。

按《云南通志》:正德九年,鹤庆、丽江大疫,死者不可胜计。

正德十一年,大疫。

按《湖广通志》:正德十一年,荆州春疫,冬大疫。

正德十四年,大疫。

按《畿辅通志》:正德十四年春,保定大疫。

按《山东通志》:正德十四年,武定大疫。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四年,台州大疫。

世宗嘉靖四年,疫。

按《浙江通志》:嘉靖四年,馀姚疫。

嘉靖七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嘉靖七年,代州大疫。

嘉靖八年,大疫。

按《湖广通志》:嘉靖八年,春,襄阳大疫。

按《四川总志》:嘉靖八年春,疫。

按《贵州通志》:嘉靖八年,永宁大疫。

嘉靖十一年,大疫。

按《陕西通志》:嘉靖十一年,民大疫。

嘉靖十二年,疫。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二年秋,大疫。

嘉靖十三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嘉靖十三年,台州、奉化大疫。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三年夏,谷城民多疫。

嘉靖十四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嘉靖十四年十月,大疫。道殣相望。嘉靖十七年,大疫。

按《广西通志》:嘉靖十七年秋九月至冬十二月,全州大疫。

嘉靖二十二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二年夏,榆次大疫,死者数百人。

嘉靖二十三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三年,文水大疫。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三年,郴州大疫。

嘉靖二十四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嘉靖二十四年,大疫,死者万计。

嘉靖三十五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五年秋,大疫。

嘉靖三十七年,大疫。

按《贵州通志》:嘉靖三十七年,大饥,人相食。大疫,有阖门死者。

嘉靖三十九年,疫。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九年,石州疫大作,十室九空。嘉靖四十年,大疫。

按《湖广通志》:嘉靖四十年春,荆州大疫,死万馀人。嘉靖四十一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十一年瘟疫,人死十之七。市肆、寺观尸相枕籍,有阖户无一人存。市门俱闭至,无敢出。春,兴化城中大疫。

嘉靖四十二年,大疫。

按《江西通志》:嘉靖四十二年春二月,建昌大疫。嘉靖四十四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嘉靖四十四年,台州大疫。

穆宗隆庆五年,疫。

按《山西通志》:隆庆五年,祁县疫,伤者甚众。

神宗万历元年,大疫。

按《湖广通志》:万历元年,枣阳大疫。

万历七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万历七年,孝义大疫,死者甚众。

万历八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万历八年,太原县太谷、忻州、岢岚、平定、大同、辽州大疫。

万历九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万历九年,平定、潞安大疫。是月初一,潞安北门无故自阖,既而大疫,相染不敢吊问。

万历十年,大疫。

按《畿辅通志》:万历十年,霸州大疫,成安大疫。

按《山东通志》:万历十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万历十年,闻喜大疫,沁州大疫,有一家全疫者。

万历十二年,大疫。

按《湖广通志》:万历十二年春,德安大疫。

万历十三年,大疫。

按《垣曲县志》:万历十三年,瘟疫大行,传染伤人,亲识不相吊问。

万历十五年,大疫。

按《潞安府志》:万历十五年春大疫,死者更众。七月长治县疫。

按《江西通志》:万历十五年,民多疫。

万历十六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万历十六年,湖州、嘉兴、萧山大疫。严州大疫。

按《山西通志》:万历十六年三月,泽州大疫,民有全家死者。夏,临津、平陆、荥河、稷山、禾登,时民疫死甚众。二麦虽登至无人收刈。饥民偶获饱食死者,复十之三四。

按《河南通志》:万历十六年,汴城西至河南北大疫,死者相枕。卫辉大旱。

万历十八年,大疫。

按《湖广通志》:万历十八年夏,郡县复大疫。

万历二十二年,大疫。

按《云南通志》:万历二十二年,姚安大疫。

万历二十五年,大疫。

按《云南通志》:万历二十五年,大理大疫。

万历二十六年,大疫。

按《四川总志》:万历二十六年,全蜀诸郡邑大疫。万历二十九年,大疫。

按《贵州通志》:万历二十九年秋七月,大疫。

万历三十一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万历三十一年,嘉兴大疫。

万历三十四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万历三十四年,衢州大疫。

万历三十六年,大疫。

按《云南通志》:万历三十六年,武定大疫。

万历三十七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万历三十七年,邵武大疫。

万历三十八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万历三十八年,阳曲大疫。抚院魏知府关各发积贮,遣医施药救之。

按《陕西通志》:万历三十八年,秋八月不雨至次年夏四月,民多疫死。

万历三十九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万历三十九年夏,沁州大疫,俗语黍谷等症,挨门传染。

万历四十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万历四十年,嘉兴大疫。

按《陕西通志》:万历四十年,西安春夏大疫。

万历四十一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云云。

万历四十五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云云。

万历四十六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万历四十六年,安邑大疫,死亡相继。按《湖广通志》:万历四十六年,靖州大疫。

按《贵州通志》:万历四十六年,贵阳大疫。

熹宗天启元年,大疫。

按《湖广通志》:天启元年,郧县大疫。

天启二年,疫。

按《云南通志》:天启二年,新兴疫。

天启三年,大疫。

按《云南通志》:天启三年,江川、通海、河西大疫,广西府疫。

天启四年,疫。

按《云南通志》:天启四年,大理疫。

天启七年,大疫。

按《湖广通志》:天启七年,襄阳大疫作。

悯帝崇祯六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崇祯六年,垣曲、阳城、沁水大疫,道殣相望。高平、辽州、大疫,死者甚多。

崇祯八年,大疫。

按《临晋县志》:崇祯八年、大疫,三四两月尤甚。

崇祯十三年,大疫。

按《畿辅通志》:崇祯十三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崇祯十三年,严州大疫。

崇祯十四年,疫。

按《畿辅通志》:崇祯十四年,大疫。

按《山东通志》:崇祯十四年,益都瘟疫盛行,盗杀通州捕盗通判李茂实。

按《山西通志》:崇祯十四年,稷山疫,死者相枕籍。崇祯十六年,疫。

按《陕西通志》:崇祯十六年七月,米脂大疫。

崇祯十七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崇祯十七年,潞安大疫,病者生一核或吐痰血,不敢吊问。有阖家死绝不敢葬者。

按《吴江县志》:崇祯十七年春,疫疠大作,有无病而口喷血即毙者。或全家或一巷士民枕籍而死,相率哀祈鬼神,各家设香案,燃天灯,演剧赛会穷极瑰奇,举国若狂,费以万万计庙宇中。吏卒皆以生人充之,时闻神语呵喝,空中有枷锁捶挞之声,如是将一月。

皇清

康熙三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上谕大学士伊桑阿、阿兰泰,学士傅继祖、达瑚温保、

王国昌、戴通:西安巡抚布哈疏称:雨水未足,人民患病者颇多。夫雨水不足,则秋收难望。若何拯济其疾病,若何救治,可下九卿科道会议以闻。

康熙四十四年

礼部则例,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吏部覆偏抚赵疏,查赵申乔任为封疆大臣。今有瘟疫,并不确查奏

闻。奉

旨,行查之后,始行查奏。殊属不合,应将巡抚赵申乔

降二级,调用。有纪录六次,应销去纪录四次,抵降一级,仍降一级调用。奉

旨:赵申乔纪录,俱著削去,降一级,从宽免调用。

疫灾部总论

《朱子大全集》

《答陈安卿》

问乡人,傩古人,所以为此礼者,只为疫疠乃阴阳一带不和之气游焉。非有形象附著人,乃天地精气所会,故至诚作威,严以驱之,则志帅充实,精气强壮,自无疑忌怯慑,而有可胜之理。否但古人此礼节目不可考,想模样,亦非后世俚俗之所为者。曰《后汉志》中有此想,亦近古之遗法。

明·吴有性《温疫论》《杂气论》

日月星辰,天之有象,可睹水火土石。地之有形,可求昆虫草木,动植之物,可见寒热温凉,四时之气,往来可觉。至于山岚障气,岭南毒雾,咸得地之浊气,犹或可察。而惟天地之杂气种种不一,亦犹天之有日月星辰,地之有水火土石气交之,中有昆虫草木之不一也。草木有野葛,巴豆;星辰有罗计,荧惑;昆虫有毒蛇,猛兽;土石有雄硫,硇信。万物各有善恶不等,是知杂气之毒亦有优劣也。然气无声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何能得睹得闻。人恶得而知气,又恶得而知其气之不一也。是气也,其来无时,其著无方,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其为病也,或时中人发颐,或时中人头面浮肿,俗名为大头瘟是也。或时中人咽痛,或时音哑,俗名为虾蟆瘟是也。或时中人疟痢,或为痹气,或为痘疮,或为斑疹,或为疮疥、疔尰,或时中人目赤肿痛,或时中人呕血暴下,俗名为瓜瓤瘟、探头瘟是也。或时中人瘿痎,名为疙瘩瘟是也。为病种种,难以枚举。大约病偏于一方,延门合户,人相同者,皆行时之气即杂气为病也。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时适有某气,专人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人之病相同,是知气之不一,非关脏腑经络或为之症也。夫病不可以年岁四时为拘盖,非五运六气所即定者,是知气之所至无时也。或发于城市,或发于村落,他处安然无有,是知气之所著无方也。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厉气。虽多寡不同,然无岁不有,至于瓜瓤瘟、疙瘩瘟,缓者朝发夕死,急者顷刻而亡。此在诸疫之最重者,幸而几百年来罕有之症,不可以常疫并论也。至于发颐咽痛目赤斑疹之类,其时村落中偶有一二人所患者,虽不与众人等,然考其症甚合某年某处众人所患之病,纤悉相同治法,无异。此即当年之杂气但目今所钟不厚,所患者希少耳,此又不可以众人无有断为非杂气也。况杂气为病最多,然举世皆误认为六气。假如误认为风者,如大麻风、鹤膝风、痛风、历节风、老人中风、肠风、厉风、痫风之类,概用风药,未尝一效,实非风也,皆杂气为病耳。至又误认为火者,如疔疮、发背痈、疳、气毒、流注、流火、丹毒,与夫发斑痘疹之类,以为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投芩连、栀柏、未尝一效,实非火也,亦杂气之所为耳。至于误认为暑者如霍乱、吐泻、疟痢、暴注、酸痛、绞肠沙之类,皆误认为暑,因作暑症治之未尝一效,与暑何与焉。至于一切杂證无因而生者,并皆杂气所成,从古未闻者,何耶。盖因诸气来而不知,感而不觉,惟向风寒暑湿所见之气求之,是舍无声无臭不睹不闻之气,推察既错认病原,未免误投他药,大易所谓。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也。刘河间作原病式,盖祖五运六气,百病皆原于风寒暑湿燥火,是无出此六气为病。实不知杂气为病更多于六气为病者百倍,不知六气有根现在可测,杂气无穷茫然不可测也。专务六气不言杂气,为能包括天下之病欤。

《论气盛衰》

其年疫气盛行,所患皆重,最能传染,即童辈皆知,言其为疫。至于微疫,反觉无有,盖毒气钟厚也。

其年疫气衰少,闾里所患者不过几人,且不能传染。时师皆以伤寒为名,不知者固不言疫,知亦不便言疫。然则何以知其为疫,盖脉證与盛行之年所患之證纤悉相同,至于用药取效,毫无差别,是以知瘟疫四时皆有,常年不断,但有多寡轻重耳。

疫气不行之年,微疫转有众人,皆以感冒为名,实不知其为疫也。设用发散之剂,虽不合病,然亦无大害,疫自愈,实非药也,即不药亦自愈。至有稍重者,误投发散,其害尚浅,若误用补剂及寒凉,反成痼疾,不可不辨。

《论气所伤不同》

所谓杂气者,虽曰天地之气,实由方土之气也。盖其气从地而起,有是气则有是病。辟如所言天地生万物,然亦由方土之产也。但植物藉雨露而滋生,动物藉饮食而颐养,盖先有是气然后有是物。推而广之,有无限之气因有无限之物也。但二五之精,未免生剋制化,是有万物各有宜忌。宜者益,而忌者损,损者制也。故万物各有所制,如猫制鼠,如鼠制象之类。既知以物制物,即知以气制物矣。以气制物者,蟹得雾则死,枣得雾则枯之类。此有形之气,动植之物所制也。至于无形之气偏中于动物者,如牛瘟、鸡瘟、鸭瘟,岂但人瘟而已哉。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知其气各异,故谓之杂气。夫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气即是物,物即是气。知气可以制物,则知物之可以制气矣。夫物之可以制气者,药物也,如蜒蚰解蜈蚣之毒,猫肉治鼠瘘之溃,此受物气之为病,是以物之气制物之气,犹或可测。至于受无形杂气为病,莫知何物之能制矣。惟其不知何物之能制,故勉用汗吐下三法以决之,嗟乎,即三法且不能尽善,况乃知物乎。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制病,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

疫灾部艺文一

《说疫气》魏·曹植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口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褥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为民祈安设醮青词》宋·真德秀

天令或愆,驯致札瘥之害。民生何辜,重罹夭阏之伤。念忝任于抚摩,殆不胜其忧恻。遣医馈药,常切关心。遗粟散缗,曾无虚日。虽勉修于人事,终未弭于天灾。是用虔抒丹诚,仰干渊听。以仁救厄,愿推慈悯之恩,变盩为和。亟赐嘘呵之力。

《禳疫告城隍文》周希曜

帝心传犹病,敬修贻世,以安王道。切如伤家法,求民之莫赤子。如闻疾痛,难逭予辜。黔黎尚有疮痍,全需神力。惟神参赞化育,表里阴阳。代大造而敷仁,固其本职。奠僻壤以长治,尤所优为。某不揣樗才,谬当蜃邑。朔望与神相对,冰兢徒有此心。念连岁之丰登,一饭皆属明赐。幸郊原之宁谧,三年迄有成功。民即衔恩,予亦戴德。迩者疫魔为祟,缠染实多。死丧闻之,远村不下什伯。流行亦及,城郭未免二三。惟此啼号之民,实出乱离之后。甫辞汤火,那堪问药求医。无计渔樵,忍睹儿悲妇哭。闻之酸鼻,见者寒心。讵饱煖无知,示以创艾。抑父母有过,怒及愚顽。内省无惭,吁呼实切。当此畚插如云之际,恐以病而妨农。念兹愧悔有日之馀,庶几惩而得戒,沐薰请命。想上彻乎高天,福祉旁通。应下苏乎大地,或施甘雨。和风而洒润,或驱迅雷疾电而除魔。不事刀圭,全消瘴疠。人登寿域一瞬,聿奏平康世跻。春台四郊,咸游井凿。不则耗斁下土,宁丁我躬。天或为予而霁威,神则何辞于溺职。言虽过激,鉴蚁忱之无他。祭则必躬,望鸾舆而至止。盥诚以将,恭祈照宥。

疫灾部艺文二〈诗〉

《时傩》元·吴莱

古人重傩疫,时俗事禬禳。岁阳欲改律,舆鬼寖耀铓。厉人乃恣肆,魃蜮并猖狂。侲僮幸成列,巫觋陈禁方。虎头眩金目,元制炳赤裳。桃弧驱菑沴,豆砾毙瘅刚。八灵悉震慑,六合高褰张。清宁信不害,动静维吾常。世途颇险盩,人魅更跳梁。狐鼠戴介帻,夔魖窃香囊。煎熬到骨髓,击剥成疕疡。乘风作国蠹,抵隙为民殃。自从九鼎没,谁使百怪藏。瘃寒服褫帛,饥窭食间粮。芦花蔽汝体,橡栗馋吾肠。地肤竟卷去,天孽俱彫伤。神荼欲呀啖,蟠木蔓不长。蒙倛强面貌,枯竹无耿光。圣言谓近戏,吾祀徒惊惶。惜哉六典废,述此时傩章。

疫灾部纪事

《史记·历书》:尧复遂重黎之后,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

《左传》:楚子西曰:阖庐在国,天有菑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

《史记·南越佗传》:太史公曰: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瓯骆相攻,南越摇动。〈注〉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往击之。会暑湿,大疫,兵不能踰岭。

《后汉书·礼仪志》:黄门令奏曰:侲子备,请逐疫。因作方相与十二兽舞。嚾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

《荆楚岁时记》:颛顼氏三子俱亡。处人宫室。善惊小儿。汉世以五营千骑。自端门传炬。送疫弃洛水中。《会稽典录》:夏方字文正,家遭疫疠,父母伯叔一时死凡十三丧。方年十四。昼则负土哀号。暮则扶棺哭泣。比葬,年十七,乌鸟聚集。猛兽乳其侧。

《三国志·朱桓传》: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馀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餐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晋书·庾衮传》:衮字叔褒,明穆皇后伯父也。少履勤俭,笃学好问,事亲以孝称。咸宁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复殆,疠气方炽,父母诸弟皆出于外,衮独留不去。诸父兄强之,乃曰:衮性不畏病。遂亲自扶持,昼夜不眠,其间复抚柩哀临不辍。如此十有馀旬,疫势既歇,毗病得差,衮亦无恙。父老咸曰:异哉此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

《王彪之传》: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高僧传》:安慧则,晋永嘉中,天下疫病,则昼夜祈诚,愿天神降药以愈万民。一日出寺门,见两石形如瓮,则疑是异物,取看之,果有神水在内,病者饮服,莫不皆愈。

《异苑》:晋义熙五年,卢循自广州下,泊船江西。众多疫死。事平之后,人往蔡州,见死人发变而为鳣。

《南史·梁武帝本纪》:帝命王茂、萧颖达等逼郢城。城主程茂、薛元嗣遣参军朱晓求降。初,郢城之闭,将佐文武男女口十馀万人,疾疫流肿死者十七八。及城开,帝并加隐恤,其死者命给棺槥。

《魏书·世祖本纪》:太延元年六月,诏曰:有鄙妇人持方寸玉印,诣潞县侯孙家。印有三字,为龙鸟之形,要妙奇巧,不类人迹,文曰旱疫平。推寻其理,盖神灵之报应也。

《马令·南唐书·嗣主传》:保大二年夏,闽人朱文进、连重遇弑其君曦。重遇立文进,使来告乱,囚其使,议伐闽。以民疫,释闽使遣之。

《查文徽传》:文徽拜中书舍人。保大中,闽人连重遇、朱文进弑其君曦。遣使告乱,冯延己请执其使以伐闽。俄以民疫寝其议,文徽独以为可讨。

《潮州府志》:城西一里有曾井,南汉时程乡令曾芳因民苦瘴,给药愈之。来者接踵。乃以大囊投药井中,民汲水饮之皆愈。宋皇祐五年,狄青征侬智高。经此,祷于井,泉溢出。军士不苦,疫疠青。凯还,具奏。仁宗降制,封芳忠孝公,赐飞白书曾氏忠孝泉五大字旌之。《遵尧录》:至和初,京师大疫。帝出犀二株,付太医合药以疗民。解之其一,则通天犀也。内侍李舜举驰奏曰:此犀之美者,请以为御所服带。帝曰:朕以为带曷若以疗民疾乎。命立碎之。

《梦溪笔谈》:熙宁七年,嘉兴僧道亲,号通照大师,为秀州副僧正。因游温州雁荡山,自天龙湫回,欲至瑞鹿院。见一人衣布襦,行涧边,身轻若飞,履木叶而过,叶皆不动。心疑其异人,乃下涧中揖之,遂相与坐于石上,问其氏族、闾里、年齿,皆不答。须发皓白,面色如少年。谓道亲曰:明年岁当大疫,吴、越尤甚,汝名已在死籍。今食吾药,勉修善业,当免此患。探囊中取一柏叶与之,道亲即时食之。老人曰:定免矣。南方大疫,两浙无贫富皆病,死者十有五六,道亲殊无恙。

《闻见前录》:建中靖国初,田承君入为大中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扬军以去。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日小疾,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为淮阳土神云。《遁斋閒览》:南人信巫,有疫疠不召医,惟命巫使行咒禁。辛巳年,临江大疫,群巫尽死,馀人不治,多自瘥然,则俗巫岂足恃乎。

《虚谷閒抄》:蜀中有一道人卖自然。羹人试买之。碗中二鱼鳞鬣肠胃皆具。鳞间有黑纹如一圆月。味如澹水。食者旋剔去鳞肠,其味香美。有问鱼上何故有月。道人从碗中倾出。皆是荔枝仁。初未尝有鱼并月。则笑而急走。回顾云蓬莱月也,不识。明年,时疫。食羹人皆免。道人不复见。

《异闻总录》:绍兴三十一年,湖州渔人吴一因捕鱼,系舟新城栅界民舍外。夜过半,闻岸上人相语曰:我曹寓是家已久,当为去计移入。此舟如何。或应曰:此乃渔艇尔,又他处人,何可登也。明日,东南上当有船来。其中有两朱红,合及赤泥酒数瓶者是可随以往渠。乃病人家亲戚来相问讯。又其家颇富。足称我所须。皆曰:然。言终而寂。吴生怪之。天欲明,起访其事。乃此民舍正病疫。所谋者鬼也。遂径往东南数里外,舣泊将验之。果遇小舟来。望其中物色同鬼言。急呼止,告以夜所闻。大骇曰:乃吾婿家。今正欲往视其病。非君相救,一家且入鬼箓矣。尽以所携酒炙为赠,致谢而反。

《旌异志》:庆元元年五月,湖州南门外一妇人,颜色洁白。著皂弓鞋。踽踽独行。呼赁小船。欲从何山,路往易村。既登舟。未几。即偃卧。自取苇席以蔽。舟才一叶。展转謦欬必相闻。寂然无声。舟人讶焉。举席视之,乃见小乌蛇,可长尺许。凡数千条。蟠绕成聚。惊怛流汗,复以席覆之。凡行六十里,始抵岸。乃扣舷惊之,奋而起,俨然人矣与初。下船不小异。腰间解钱二百为雇值。舟人不敢受,妇问其故,曰:我适见汝若此,何敢受。笑曰:莫说与人。我从城里来此,行蛇瘟一个月后却归矣。徐行入竹林数步而没。彼村居人七百家,是夏死者大半。初湖常秀三州,自春初夏疫疠大作,湖州尤甚,独五月稍宁,六月复然。当是蛇妇再还也。

真德秀跋敕封慧应大师后记建宁府浦城县景祐南丰院故净空禅师,嘉定十五年汀邵钊三州疫者各以万计。将及外境时,既十月矣。而炎郁不少衰,知县亟,诣师祷焉。风雨旋至。瑞云继之。浃旬之间疠气如洗。

《金史·赤盏晖传》:大军过江宁,徙其官民北渡,时暑多疾疫,老弱转死道路,其知府陈邦光者诉于宗弼,怒将杀之,晖曰:此义士也。力营救之,竟得免。

《张浩传》:浩拜尚书右丞。天德三年,广燕京城,营建宫室。浩与燕京留守刘筈、大名尹卢彦伦监护工作,命浩就拟差除。既而暑月,工役多疾疫。诏发燕京五百里内医者,使治疗,官给药物,全活多者与官,其次给赏,下者转运司举察以闻。

《完颜匡传》:匡权尚书右丞,行省事,右副元帅。诏匡先取襄阳。匡久图襄阳,士卒疾疫,会宗浩至汴,匡乃放军朝京师。

《续夷坚志》:何信叔,许州人。承安中进士。崇庆初,以父忧居乡里,庭中尝夜见光怪。信叔曰:此宝气也。率僮仆掘之,深丈馀,得月块一,如盆盎大。家人大骇,亟命埋之。信叔寻以疫亡,妻及家属十馀人相继没。识者谓月块太岁也。祸将发,故光怪先见。

曲阳医者郭彦达,曾居大明川间。一田夫董成者扫地至门限,地即高起,以锸铲平之。已而复高,如是三四。疑而掘之,先得一卵,如碗许,壳膜中见有二蛇,一黑一斑,又掘得一卵比前差大。彦达晓之曰:神物。不可触。祭拜而送之。成如言,送真河中。是岁,川下上雷雨拔大木数千树,人以疫死者数百。

《元史·月举连赤海牙传》:月举连赤海牙,畏兀儿。从宪宗征钓鱼山,奉命修曲药以疗师疫,赏白金五十两。《史天泽传》:戊午秋,从宪宗伐宋,由西蜀以入。己未夏,驻合州之钓鱼山,军中大疫,方议班师,宋将吕文德以艨艟千馀,溯嘉陵江而上,北军迎战不利。帝命天泽禦之,乃分军为两翼,跨江注射,亲率舟师顺流纵击,三战三捷,夺其战舰百馀艘,追至重庆而还。《铁哥朮传》:铁哥朮子义坚亚礼。至元十五年,为中书省宣使。尝使河南,适汴、郑大疫,义坚亚礼命所在村郭构室庐,备医药,以畜病者,由是军民全活者众。《辍耕录》:丙戌冬十一月,耶律文正王从太祖下灵武诸将,争掠子女玉帛。王独取书籍数部,大黄两驮而已。既而军中病疫,惟得大黄可愈。所活几万人吁。廉而不贪,此固清慎者能之。若其先见之明,则有非人之所可及者。

《元史·訾汝道传》:汝道以孝闻。里中尝大疫,有食瓜得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携米,历户馈之。或曰:疠气能染人,勿入也。不听,益周行问所苦,然卒无恙。有死者,复赠以槥椟,人咸感之。

《明通记》:高皇帝年十七时,值旱疫,父母三儿相继病没。上孤立无依,乃遵先志,遂托身皇觉寺。

《广西通志》:汤有容字载行,新会人。少年能文章勇,于为义不择利害,为趋舍时。辈多推服之。洪武间任广西恭城教谕,又历兴安以兄死,具疏弃官归。后复官容县。值县大疫,皆谓疫能染人,人莫敢出。虽县门无行者。知县彭清中其病茕然一身,自分必死。有容日令家人具汤粥而自节宣之。昼夜不离其侧,清得不死,时人以为难。

《名山藏》:永乐六年三月,敕新城侯张辅等曰:朕命尔班师,今天气已热,瘴疠方作。善抚视之,有一死瘴,不名全功。

《湖广通志》:余尔弼,宜都人,力学好问,居家孝友能倾己济人。里尝大疫,与诸兄煮粥食之,人怀其惠。《镇江府志》:正统中,丹阳大疫。令某梦迎诏开。读止一语曰:独舍蒋宗海醒而异之。令值朔旦往谒文。庙语教谕高琏。琏夜亦有是梦。素与宗海善骇。其相符令。人视之果汗而苏矣。

《明外史·项忠传》:刘通党李原乱,伪称平王。成化六年,诏忠总督军务,招流民五十万。忠乃户选一丁充戍,其发戍者舟行多疫死。给事中梁璟因劾忠妄杀。帝不听。

《山西通志》:任荣云中世医有阴德,活人甚多。弘治间年六十,无疾而终。后一年,乡人陈守至河南。于陈州市见之,其曾孙服远幼绍祖父业。庚辰岁瘟疫大行,得疾者亲友不相访问。染之即不起。服远轸念之梦祖谓曰:何不取松黄冈普济消毒,饮服之。醒觉即检阅,果得是方。依方投剂,身亲诊视,全活数千人。《处州府志》:赵仪字怀仁,缙云人。万历戊子东南祲疫,饥死者无算。神庙诏有司施药发粟。知县龚庭宾请仪尸其政。夙夜殚心调度,全活者数百户。给冠带旌额辞不拜,县义而异之。

李继泽,缙云人,应秋试,偶与南京潘商人同舟。潘主仆染疫,仆病且死。同舟友皆弃去。泽曰:潘有重资,我在彼未必死。苟舍之,宁禁他人不利,其有而速之毙乎。调以药饵踰旬,潘霍然。潘有金七百,欲分半谢之,坚却不受。

《德安府志》:程慥司李,程德良之父也。幼孤即不妄语,不弃小善,尤至孝友,事继母二兄分甘茹苦。时里中大疫,门无往来,慥走长子,遍食其惫者,竟得全活。人咸称为石羊程夫子云。

《安庆府志》:江思忠,字尽吾,性孝友。仲兄思悌未及壮即卒。藐孤仅三龄,抚之。成立生平,慷慨好施,济贫赈乏,其不能偿者即焚券弗取。且素履端方,偶疫疾大行,亲朋仆婢或染时症,每闻思忠登堂入室,咸云其祟畏正人远匿矣。藉以护庇得痊者多。

《吴江县志》:崇祯辛巳年,邑大疫。尝一家数十人阖门相枕籍死。无遗类者偶触其气必死。诸生王玉钖字来宣,其师陈君山一门父子妻奴五人,一夜死。亲邻无一人敢窥其门,无论棺殓也。玉锡独毅然直入曰:平日师弟之谓,何忍坐视耶。乃率数丐者至尸所,一一棺殓之。止有一襁褓子亦已死,犹略有微息,亲抱出药乳,得生,陈氏赖以有后。

疫灾部杂录

《左传》:申丰曰:古者藏冰,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则疠疾不降。〈注〉疠恶,气也。〈疏〉寒暑失时,则民多疠疾。疠疾,天气为之,故云降也。

《汲冢周书》:伐乱、伐疾、伐疫,武之顺也。

《汉书·刑法志》:谚曰:鬻棺者欲岁之疫。非憎人欲杀之,利在于人死也。

《新书·修政语下篇》:圣王在上,则使民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故圣王在上,则民免于四死,而得四生矣。

《焦氏易林》:师之大有鸿雁翩翩,始若劳苦灾疫,病民鳏寡愁忧。

《张衡·集东京赋》:煌火驰,而星流逐赤,疫于四裔。《岳阳风土记》:岳州端午,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棹,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

《文心雕龙》:秘祝移过,异于成汤之心,侲子殴疫,同乎越巫之祝。《酉阳杂俎》: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疫疠也。予读汉旧仪说傩逐疫鬼,又立桃人、苇索、儋牙虎等,聻为合儋牙。《景龙文馆记》:唐制上巳祓禊,赐侍臣细柳圈,云带之免虿毒瘟疫。

《名香谱》:鹰嘴香,番国出。焚之,辟疫。

《彦周诗话》:柳子厚守柳州,日筑龙城,得白石。微辨刻画,曰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左山首,福土氓制九丑。此子厚自记也。退之作罗池庙,碑云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盖用此事。

《辩惑论》:世俗以疾咎鬼神者众矣。至疫气流行,则曰有主疾之神。家至而户守之妖,由巫兴互相煽惑。是故病疫之家人,皆惴惴焉。无敢踵其门而问者甚。而父子兄弟亦不相救,伤风败俗莫甚于斯。故述此于死生之后,以晓之。

《物类相感志》:屈茨川丘兹国,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状如醍醐,其臭如柏。服之人齿发已落者,能令再生。疠人服之皆愈也。

青耕鸟生董里山。鸟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其鸣自叫得之,可禦时疫。

居家,宜忌疫气。时行用管仲置水矼内,食水不染。十二月除夕同此。

除日,以合家头发烧灰,同脚底泥包投井中,却五瘟疫鬼。

正月上寅日,取女青草未三合,绛囊盛挂帐中,能辟瘟疫。

五日,以艾缚一人形,悬于门上,以辟邪气,以五䌽丝系于臂上,辟兵厌鬼,且能令人不染瘟疾。

《一统志》:救疫井在大理府,点苍山下,有疫疠者饮之即愈。

《杨升庵文集》:游点苍山记西上里许有寺曰点苍山泉,甘冽。疫则饮之,可以已病。寺因得名。

《吴有性·温疫论》: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后人省加疒,为瘟即温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门合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今省文作殳加疒,为疫,又为时疫。时气者因其感时行戾气所发也,因其恶厉,又谓之疫疠。

《福建通志》:端午竞渡,鼓声喧阗,用以逐疫。

疫灾部外编

《异苑》:黄州治下有黄父。鬼出则为祟。所著衣袷皆黄。至人家,张口而笑,必得疫疠,长短无定,随篱高下。自不出已十馀年。土俗畏怖惶恐不绝。庐陵人郭庆之有家生婢,名采薇,年少有美色。宋孝建年中,忽有一人自称山灵,如人裸身,形长丈馀。胸臂皆有黄色。肤貌端洁,言音周正,呼为黄父鬼,来通此婢。婢云意事如人,鬼遂数来,常隐其身。时或露形,形变无常,乍大乍小,或似烟气,或为石,或为小鬼,或为妇人,或如鸟兽足迹,或如人长二尺许,或似鹅迹掌大,如盘开户闭牖,其入如神,与婢戏笑如人也。

除恐灾患,经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大众俱会,说上妙法,尔时维耶。离国疠气疫疾威猛赫赫,犹如炽火,死亡无数。无所归趋,无方疗救。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集会博议。国遭灾患,非邪所摧,疫火所烧,死亡无数。当以何谊,设何方便以除灾害。婆罗门议言,当于诸城门设祠祀坛,或有议言,当于城中四衢路头立祠祀禳却害气。或有议言,当用白马、白驼、白牛、白羊、白鸡、白狗种种,百头而以祠祀,镇解除以禳却之。时众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弹尼〈此言才明〉。奉佛五戒,修行十善,为清信士。谛證道迹,时发议曰:惟听所言,国遭灾患,死亡无数。如仁等议,害生救命。岂得然乎。以先世时,所行不善今遭斯厄,当设方便以善禳恶,永无苦别,如何。反倒行害求安,长夜受苦,无有出期时。诸大会问才明,曰:当设何谊。才明对曰:世有大怙,三千世界。天人之师,一切覆护。慈悯众生,号曰为佛。独步三界,若能降致光临,国者灾害可除。大众闻之,皆然。其议莫不称善。《异闻总录》:乐平耕民植稻归,为人呼出,见数辈在外,形貌怪恶,叱令负担,经由数村疃,历洪源石村,何冲诸里,每一村,必先诣社神所,言欲行疫,皆拒却不听。怪党自云:然则独有刘村刘十九郎家可往尔。遂往,径入,趋庑下客房宿。无饮食、枕席之具。明旦,刘氏子出,怪魁告其徒曰:击此人右足。杖才下,子即仆地。继老妪过之,令击左足。妪仆地,连害三人矣。然但守一房,不浪出。有侦者密白一虎,从前跃而来,甚可畏。魁色不动,遣两鬼持杖待之,曰:至则双击其两足。俄报虎毙于杖下。经两日,侦者急报,北方火作,斯须间焰势已及房。山水又大至。怪相视窘慑不暇,取行李单身亟奔,怒耕民不致力,推堕田坎中。蹶然起,则身乃在床卧。妻子环哭已三日。乡人访其事,于刘氏云,二子一婢同时疫。困呼巫治之,及门而死。复邀致一巫。巫惩前事,欲掩鬼不备,乃从后门施法,持刀吹角诵水火轮咒,而入病者,即日皆安。

《香案牍鬼谷》:秦时疫死者有鸟,如乌衔草覆其面,遂活。有司上闻,始皇遣使赍草以问。先生云:此琼田中养神芝,其叶似菰,而不丛生。一叶能起一人。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