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簡譜
代宗大曆八年(七七三),生於長安。
父,柳鎮,三十四歲,爲長安主簿。母,盧氏,三十四歲。
王叔文二十一歲。韓愈六歲。白居易、劉禹錫、吕温均二歲。三年前,杜甫卒。
大曆十四年(七七九),七歲。
父柳鎮爲宣城令。
五月,代宗崩。德宗(李适)即位。
元稹生。
德宗建中三年(七八二),十歲。
河北道諸藩鎮叛變。
建中四年(七八三),十一歲。
父柳鎮爲閿鄉令。
長安兵變,德宗奔奉天,朱泚據長安稱秦帝。段秀實爲朱泚所殺。
德宗興元元年(七八四),十二歲。
父柳鎮爲鄂岳沔都團練判官。隨父在夏口。
德宗貞元元年(七八五),十三歲。
南游長沙,隨父至江西。
貞元四年(七八八),十六歲。
父柳鎮入朝爲殿中侍御史。宗元隨父入京。
貞元五年(七八九),十七歲。
求進士,未第。
二月,竇參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父柳鎮貶爲夔州司馬。
貞元六年(七九〇),十八歲。
作舉進士準備。進《上權德輿補闕温卷決進退啓》。
李賀生。
貞元八年(七九二),二十歲。
竇參貶爲郴州别駕,再貶爲驩州司馬,未至,賜死。父柳鎮還京復爲殿中侍御史。
韓愈登進士第。
貞元九年(七九三),二十一歲。
户部侍郎顧少連權禮部侍郎知貢舉,宗元與劉禹錫等三十二人同登進士第。父柳鎮卒於長安。
梁肅卒。元稹明經科及第。
貞元十年(七九四),二十二歲。
游邠州,省侍叔父。訪故老卒吏,得段秀實逸事。
貞元十二年(七九六),二十四歲。
應博學宏詞科,未第。娶弘農楊憑女,時楊憑爲禮部郎中。作《故御史周君碣》。
貞元十四年(七九八),二十六歲。
第博學宏詞科,爲集賢院正字。
貞元十五年(七九九),二十七歲。
在集賢院爲正字,踔厲風發,名聲大振。
與韓愈、韓泰、吕温、劉禹錫、獨孤申叔等交友。
貞元十六年(八〇〇),二十八歲。
在集賢院爲正字。
白居易登進士第。
貞元十七年(八〇一),二十九歲。
自集賢院正字調藍田尉。
貞元十八年(八〇二),三十歲。
在藍田尉任。
韓愈任四門博士。
貞元十九年(八〇三),三十一歲。
自藍田尉入爲監察御史裏行。
韓愈自四門博士轉監察御史。冬,貶爲山陽令。杜牧生。
貞元二十年(八〇四),三十二歲。
爲監察御史裏行。
吕温出使吐蕃。
貞元二十一年(八月改永貞元年)(八〇五),三十三歲。
自監察御史裏行爲尚書禮部員外郎。
正月,德宗崩,順宗立。任用王叔文、王伾等革新政治,參與新政的主要人物有韋執誼、陸質、吕温、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劉禹錫、柳宗元、凌準、程異、房啓等。新政僅行五六個月,遭到宦官俱文珍等舊勢力攻擊。七月,皇太子李純勾當軍國政事。八月,順宗内禪,憲宗(李純)即位,新政失敗,貶王叔文爲渝州司户,王伾爲開州司馬。九月,貶宗元爲邵州刺史,韓泰爲撫州刺史,韓曄爲池州刺史、柳宗元爲連州刺史。未至,十一月,再貶宗元爲永州司馬,韋執誼、韓泰、陳諫、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同貶爲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宗元母盧氏、從弟宗直、表弟盧遵皆從宗元赴永。十一月,至永,居龍興寺。
韓愈自山陽令徙江陵法曹參軍。陸質卒。
憲宗元和元年(八〇六),三十四歲。
在永州司馬任。母盧氏卒,年六十八。
正月,改元(爲元和)大赦,八月有詔,“八司馬”不在大赦之列。
元稹、白居易同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白除盩厔尉、集賢院校理,元除右拾遺。韓愈自江陵召還,拜國子博士。
王叔文賜死。凌準病逝於連州。
元和二年(八〇七),三十五歲。
在永州司馬任。是年前後作《永州龍興寺息壤記》。
今年或去年,韋執誼病逝於崖州。
元和三年(八〇八),三十六歲。
在永州司馬任。
吴武陵以事貶永州,宗元與之相交甚厚。吕温自京貶道州刺史。韓愈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白居易拜左拾遺、翰林學士。
元和四年(八〇九),三十七歲。
在永州司馬任。作《非國語》六十七篇,並與吕温、吴武陵通信往還討論,有《與吕道州温論非國語書》、《答吴武陵論非國語書》。游永州西山,作《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去年及今年患脾病、心臟病。作《辨伏神文》。表弟盧遵游桂州。宗元作文相送。
韓愈任都官員外郎,守東都省。
元和五年(八一〇),三十八歲。
在永州司馬任。築室愚溪,自龍興寺移居於此。作《愚溪詩序》及詩《冉溪》等。
吕温調衡州刺史。韓愈授河南縣令。白居易由左拾遺改京兆府户曹參軍。
元和六年(八一一),三十九歲。
在永州司馬任。
吕温卒於衡州。作《祭吕衡州文》、《唐故衡州刺史東平吕君誄》、詩《同劉二十八哭吕衡州》等。
韓愈入爲尚書職方員外郎。白居易母陳氏卒,丁憂居下邽渭村。
元和七年(八一二),四十歲。
在永州司馬任。作《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妹壻崔策子符游永州,子厚有《送崔子符罷舉詩序》及詩《與崔策登西山》。
韓愈復爲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八一三),四十一歲。
在永州司馬任。作《永州鐵爐步志》、《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及詩《入黄溪聞猿》等。
韓愈改比部郎中,六月爲史館修撰。李商隱生。
元和九年(八一四),四十二歲。
在永州司馬任。作《段太尉逸事狀》、《與史官韓愈致段秀實太尉逸事書》。
十月,韓愈爲考功郎中。白居易服滿,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元和十年(八一五),四十三歲。
正月,憲宗有詔召赴長安。與劉禹錫同赴京。沿途有《汨羅遇風》、《善謔驛和劉夢得酹淳于先生》、《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等詩。
二月,至京。有《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戲贈詔追南來諸賓》二首等詩。
三月,出爲柳州刺史。“八司馬”中,韋執誼、凌準先死,程異已遷官。餘五人同召至長安,同出爲遠州刺史。韓泰爲漳州,韓曄爲汀州,陳諫爲封州,劉禹錫爲播州。宗元以播州荒遠,禹錫母老,力請以柳州易播州,裴度爲禹錫請移近處,因改授連州。宗元與禹錫同南行赴任,於衡陽分路。
六月,宗元至柳州。沿途及至柳詩有《再上湘江》、《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别》、《重别夢得》、《三贈劉員外》、《嶺南江行》、《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古東門行》等。
七月,從弟宗直死於柳州。
是年,吴元濟、李師道叛亂。六月,王承宗、李師道遣刺客刺死宰相武元衡,刺傷御史中丞裴度。白居易上書急請捕賊,被貶江州司馬。
元和十一年(八一六),四十四歲。
在柳州刺史任。
長子周六生。從弟宗一離柳州,宗元作《别舍弟宗一》詩。
韓愈遷中書舍人。李賀卒,年二十七。
元和十二年(八一七),四十五歲。
在柳州刺史任,因俗施教,解放奴隸,修孔廟。
岳父楊憑卒。
蔡州平。韓愈爲裴度行軍司馬,以軍功遷刑部侍郎。程異由鹽鐵轉運副使遷轉運使。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四十六歲。
在柳州刺史任。作《平淮夷雅》,上表獻給憲宗。
權德輿卒,年六十。程異入相。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四十七歲。
在柳州刺史任。十一月八日,病逝於任所。病重期間曾遺書劉禹錫、韓愈托孤,並將遺稿寄與劉禹錫,托爲編集。
七月,憲宗受尊號,大赦天下,裴度請召宗元,詔書未達,宗元病逝。
程異卒於三月。正月,韓愈以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十月,改袁州刺史。白居易自江州司馬遷忠州刺史。
柳子厚墓誌銘
韓愈
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爲拓拔魏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奭,爲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爲縣令江南;其後以不能媚權貴失御史,權貴人死,乃復拜侍御史;號爲剛直,所與游皆當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無不通達。逮其父時,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衆謂柳氏有子矣。其後以博學宏詞授集賢殿正字。儁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名聲大振,一時皆慕與之交;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爲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居閑,益自刻苦,務記覽,爲詞章,汎濫停蓄,爲深博無涯涘。而自肆於山水間。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爲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歎曰:“是豈不足爲政耶!”因其土俗,爲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没爲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爲進士者,皆以子厚爲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爲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其召至京師而復爲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戲相徵逐,詡詡强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爲,而其人自視以爲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爲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材不爲世用,道不行於時也。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復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爲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萬年先人墓側。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行立有節槩,重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爲之盡,竟賴其力。葬子厚於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遵,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銘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唐尚書禮部員外郎柳宗元文集序
劉禹錫
八音與政通,而文章與時高下。三代之文,至戰國而病,涉秦漢復起。漢之文,至列國而病,唐興復起。夫政厖而土裂,三光五嶽之氣分,太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後大振。
初貞元中,上方嚮文章,昭回之光,下飾萬物。天下文士,争執所長,與時而奮,粲焉如繁星麗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河東柳子厚,斯人望而敬者歟。
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於貞元初,至九年,爲名進士,十有九年爲材御史,二十有一年,以文章稱首,入尚書爲禮部員外郎。是歲,以疎雋少檢獲訕,出牧邵州,又謫佐永州,居十年,詔書徵不用,遂爲柳州刺史,五歲,不得召。病且革,留書抵其友中山劉禹錫曰:“我不幸卒以謫死,以遺草累故人。”禹錫執書以泣,遂編次爲四十五通行於世。
子厚之喪,昌黎韓退之誌其墓,且以書來弔曰:“哀哉!若人之不淑。吾嘗評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安定皇甫湜於文章少所推讓,亦以退之言爲然。凡子厚名氏與仕與年,暨行己之大方,有退之之誌若祭文在,今附於第一通之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