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第五卷

越绝请籴内传第六

【题解】

“请籴”是文种“伐吴九术”中的第三术:“贵籴粟槁,以空其邦(见《内经九术》)。”是越王句践质吴三年返国之后与吴“交锋”的第一个回合,借以试探吴国君臣对越国的态度。文中又与第七术“强其谏臣,使之自杀”连用。

吴国君臣对越国的“请籴”,是肯还是不肯,这跟当年句践兵败求和,是许还是不许一样,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造成了对立冲突,导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越王句践的阴谋得逞:得粟且又离间了吴国君臣。

伍子胥的被杀,是吴国的悲剧。对越王的“请籴”阴谋,伍子胥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越王之谋,非有忠素。请籴也,将以此试我,以此卜要君王,以求益亲,安君王之志”,“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显示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洞察力。吴王夫差的自大愚昧和沽名钓誉,听信伯嚭、逢同等的谗言,视敌为友,杀害忠良,把吴国推向了灭亡。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国之兴亡,在于用人。作为君主,必须“亲贤臣,远小人”。

6.1昔者,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①。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②。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媿吾王③。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刑繁法逆④;民习于战守,莫不知也;其大臣好相伤,莫能信也;其德衰而民好负善。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⑤,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⑥,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⑦?”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大夫种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⑧,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

【注释】

①“昔者”数句:时在公元前494年春。见《左传·哀公元年》。栖,鸟巢于林。此指山居。行成,求和。

②入官于吴:官,当为“宦”之误。《国语·越语下》作“入宦于吴”。韦昭注:“宦,为臣隶也。”

③媿:惭愧。

④法逆:法乱。逆,乱。

⑤细诬:琐碎而无实话。诬,欺骗。

⑥亟:屡次。亡:通“忘”。

⑦盍:何不。卜:试探。

⑧素:通“愫”,诚心,真情。信:诚信,诚实。

【译文】

从前,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交战,被吴王夫差打败,退守到会稽山上,便派大夫文种到吴国求和。吴王答应了越国的求和请求。越王句践离开会稽山到吴国去服劳役。第三年,吴王把他释放回国。大夫文种开始向越王句践献计,说:“过去吴王夫差不顾信义,羞辱了大王您。我发现吴国很富裕,财货非常充足,但刑罚苛繁法制混乱;老百姓经常进行作战演习,谁都知道这是被迫的;大臣之间喜欢相互中伤,彼此之间互不信任;社会上道德风气衰败,民众往往背弃道义。况且吴王夫差又贪图安乐淫逸而不听贤臣的劝告,为人琐碎而不讲实话,又缺少智谋,亲近阿谀奉承的小人而疏远直言敢谏的贤士,经常伤害别人而又屡屡遗忘,缺乏自知之明而又不相信别人,贪图片刻的虚名而不顾无穷的后患。大王何不去试探他一下呢?”越王句践说:“好!可是用什么办法去试探呢?”大夫文种回答说:“大王降低身份以臣子的礼节去晋见吴王,倾诉衷情以表示您的诚实,向吴王请求购买粮食,如果上天抛弃了吴国,吴王就一定会答应你的请求。”

6.2于是乃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曰①:“不可。夫王与越也,接地邻境,道径通达,仇雠敌战之邦;三江环之②,其民无所移,非吴有越,越必有吴。且夫君王兼利而弗取,输之粟与财,财去而凶来,凶来而民怨其上,是养寇而贫邦家也。与之不为德,不若止。且越王有智臣曰范蠡,勇而善谋,将修士卒③,饰战具,以伺吾间也④。胥闻之,夫越王之谋,非有忠素。请籴也,将以此试我,以此卜要君王⑤,以求益亲,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我卑服越,有其社稷。句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⑥,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吾与之食,我知句践必不敢。”申胥曰:“越无罪,吾君王急之⑦,不遂绝其命,又听其言,此天之所反也。忠谏者逆,而谀谏者反亲。今狐雉之戏也,狐体卑而雉惧之。夫兽虫尚以诈相就,而况于人乎!”吴王曰:“越王句践有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⑧,句践其敢与诸侯反我乎?”申胥曰:“臣闻圣人有急,则不羞为人臣仆,而志气见人。今越王为吾浦伏约辞⑨,服为臣下,其执礼过,吾君不知省也而已,故胜威之。臣闻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夫鼠忘壁,壁不忘鼠,今越人不忘吴矣!胥闻之,拂胜⑩,则社稷固;谀胜,则社稷危。胥,先王之老臣,不忠不信,则不得为先王之老臣。君王胡不览观夫武王之伐纣也?今不出数年,鹿豕游于姑胥之台矣。”

【注释】

①申胥:即伍子胥。张宗祥注:“《国语疏》:‘员奔吴,吴与之申地,故曰申胥。’”

②三江:松江、钱塘江、浦阳江。

③修士卒:整顿军队。

④伺吾间:意思是窥伺我方情况,以便有机可乘。伺,侦候,探察。间,缝隙,空隙。

⑤卜:探测。要:求取,有求得了解的意思。

⑥为我驾舍,却行马前:《国语·越语》作“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即充当马前卒。驾舍,驾车。却,意同“趋”。

⑦急:逼。

⑧章:明显,显著。靡:灭。

⑨浦伏:匍匐。约辞:指少言语,唯唯而已,以示恭敬。约,简约。

⑩拂:通“弼”,辅弼。指忠言敢谏之臣。

【译文】

于是越王句践便以臣子的礼节去晋见吴王,真心诚意地把越国情况告诉吴王,向吴王请求购买粮食。吴王将要答应把粮食卖给越国,伍子胥劝阻说:“不行啊!吴国和越国,土地相接,边境相邻,道路相通,又是相互仇视、相互攻伐的两个国家;三条大江环绕着,老百姓无法向外迁移,不是吴国兼并越国,就是越国吞并吴国。况且当年大王完全可以兼并越国但没有兼并,现在却要把粮食和财物输送给越国,我认为,粮食和财物送去了,灾祸就要来临了,灾祸一来民众就会埋怨大王您,这叫养肥了仇敌而使自己的国家贫穷了。给了他们粮食,他们也不会感谢您的恩德,不如不给。况且越王句践有一个谋士叫范蠡,为人勇敢又精于谋略,将要整顿军队,修理武器,随时在窥视我们的情况,伺机报复。我认为,这是越王的阴谋,并不是他的真心诚意。名义上是请求购买粮食,而实际上是试探我们,是用这种方法来试探大王对越国的态度,目的是为了更加亲近您,以安定您的心,使您放松对他的警惕。大王如果不加考察地去救援他们,这将是越国的福分。”吴王夫差说:“我降服了越国,占有了他们的国土,句践已经服服帖帖地成为我的臣仆。他曾经替我养马驾车,在我出行时充当马前卒,天下诸侯没有不知道的。现在因为越国闹饥荒,我才给他们粮食,我知道句践一定不敢耍阴谋。”伍子胥说:“当年越国并没有大罪,而大王却逼得他们屈辱求和,那时没有当即把它灭了,又许诺了他们的求和请求,这已经是违反天意了。忠心劝告的话往往难听,而阿谀奉承的话听起来反而感到很亲切。譬如狐狸和野鸡在一起游戏,当狐狸装出低声下气、逢迎讨好样子的时候,野鸡就会警惕它。野兽虫豸之类尚且使用诈术取得信任接近,何况在人与人之间呢?”吴王夫差说:“越王句践碰到急难,我给他粮食帮他解决困难,我的恩德得以显彰于世,句践难道还敢跟诸侯一起反对我吗?”伍子胥说:“我听说圣人碰到急难,就不以做别人的臣仆为羞耻,但其理想气概往往能被人们发现。现在越王句践为了取得我们的信任,不惜卑躬屈膝,唯唯诺诺,服服帖帖地甘做臣仆,他所行的礼节实在是有些过分,大王是没有看出他的真实用意罢了,而以为是胜利者的气势使他敬畏如此。我听说狼子野心、心怀仇恨的人是不可以亲近的。譬如老鼠打洞把墙壁损毁,过后就忘记了,但墙壁却不会忘记老鼠对自己造成的损害,越国君臣是不可能忘记吴国对他们的伤害的!我听说,听直言敢谏者的话国家就会稳固,听阿谀奉承者的话国家就会危险。我伍子胥,是先王的老臣,如果不忠心不诚实,就没有资格作先王的老臣。大王怎么不看一看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呢?现在如果放松警惕,不出几年,鹿和野猪就要出没在姑胥台上了。”

6.3太宰嚭从旁对曰:“武王非纣臣耶?率诸侯以杀其君,虽胜,可谓义乎?”申胥曰:“武王则已成名矣。”太宰嚭曰:“亲僇主成名①,弗忍行。”申胥曰:“美恶相入,或甚美以亡,或甚恶以昌,故在前世矣。嚭何惑吾君王也?”太宰嚭曰:“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②?”申胥曰:“太宰嚭面谀以求亲,乘吾君王,币帛以求,威诸侯以成富焉。今我以忠辨吾君王,譬浴婴儿,虽啼勿听,彼将有厚利。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吴王曰:“嚭止。子无乃向寡人之欲乎?此非忠臣之道。”太宰嚭曰:“臣闻春日将至,百草从时。君王动大事,群臣竭力以佐谋。”

因逊遯之舍③,使人微告申胥于吴王曰:“申胥进谏,外貌类亲,中情甚疏,类有外心。君王常亲睹其言也,胥则无父子之亲、君臣之施矣④。”吴王曰:“夫申胥,先王之忠臣,天下之健士也。胥殆不然乎哉!子毋以事相差,毋以私相伤,以动寡人,此非子所能行也。”太宰嚭对曰:“臣闻父子之亲,张户别居,赠臣妾、马牛,其志加亲;若不与一钱,其志斯疏。父子之亲犹然,而况于士乎?且有知不竭⑤,是不忠;竭而顾难,是不勇;下而令上,是无法。”

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逊遯之舍,叹曰:“於乎嗟!君王不图社稷之危,而听一日之说。弗对,以斥伤大臣,而王用之。不听辅弼之臣,而信谗谀容身之徒⑥,是命短矣⑦!以为不信,胥愿廓目于邦门⑧,以观吴邦之大败也。越人之入,我王亲所禽哉⑨!”

【注释】

①僇:通“戮”。

②辨:劝谏。翙翙(huì):鸟飞声。此有“喋喋不休”的意思。张宗祥注:“翙翙,多也,羽声也。见《诗·小雅》传及笺。此指胥言之多。”

③逊遯:退避。遯,同“遁”。

④胥则无父子之亲、君臣之施:此暗指伍子胥不顾父兄罹难独自出逃、后来伐楚鞭笞楚平王尸之事。施,恩谊。

⑤知:同“智”。

⑥谗谀容身:靠诋毁人、奉承人为进阶的手段。容身,存身,安身。

⑦是命短矣:《国语·吴语》作“是吴命之短也”。句中疑脱“吴”字。

⑧廓目于邦门:《史记·吴太伯世家》作“抉吾眼置之吴东门”。《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作“挂吾目于门”。廓目,张目,张大眼睛。廓,同“扩”,张大,张开。邦门,国门,指城门。

⑨越人之入,我王亲所禽哉:此句疑为错简,当移至“是命短矣”句下。禽,同“擒”。

【译文】

太宰伯嚭在旁边插嘴说:“周武王当时不是商纣王的臣子吗?他率领诸侯杀了自己的君主,虽然胜利了,但这能说是合乎道义的吗?”伍子胥说:“周武王却因此成就了功名。”太宰伯嚭说:“杀死自己的君主来成就功名,我不忍心干这种事。”伍子胥说:“美和恶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有的很美好的东西却遭到毁灭,有的很丑恶的东西却非常昌盛,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伯嚭何必用这些陈旧之事来蛊惑大王呢?”太宰伯嚭说:“子胥作为臣子,劝谏君主何必说这么多难听的话?”伍子胥说:“太宰伯嚭,你当面恭维以取得君王对你的信任,是想利用君王,来达到你的贪欲,你甚至借君王之势威胁诸侯,接受贿赂来发家致富。现在我凭我的忠诚劝谏君王,对于越国的请求,譬如给婴儿洗澡,即使他哭闹也不要去理他,否则越王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伯嚭,你难道为了迎合君王的意思,就连国家的后患都不顾了吗?”吴王夫差说:“伯嚭别说了。你恐怕是为了迎合我的心意吧?这不是忠臣的道德。”太宰伯嚭说:“我听说春天将要到来之时,百草会顺应时令生长。君王将要兴大事,群臣就会竭尽全力来帮助君王出谋划策。”

伯嚭于是退朝回家,派人向吴王诬告伍子胥,说:“伍子胥向您劝谏,表面上看来似乎很亲近,其实内心对您十分疏远,好像有背叛您的意图。大王曾目睹他的一言一行,子胥本来就没有父子的亲情、君臣的恩谊。”吴王夫差说:“伍子胥是先王的忠臣,是天下最为刚烈勇敢的人。伍子胥恐怕不是你所说的这种人吧!你不要用某事来攻击他,更不要因私怨来伤害他,以动摇我对他的信任,这不是你能够办得到的。”太宰伯嚭回话说:“我听说,即便父子这样的亲情,儿子另立门户之后,你如果常送些奴仆牛马之类的给他,他内心就会感激你,更加亲近你;如果一个子儿也不给他,那他心里就会不满,从此疏远你。父子之间尚且如此,何况君臣之间呢?而且做臣子的有智慧却不肯全部献出来,这表明他不够忠心;智慧虽然都献出来了,但派他做事又畏首畏尾,这表明他不够勇敢;身为臣子却对君王指手画脚,这说明他目无法纪。”

吴王夫差于是听从伯嚭的话,果然把粮食卖给了越国。伍子胥回到家里,叹了一口气说:“可悲啊!君王不考虑国家的安危,而听信句践的花言巧语。大臣劝谏不合心意就加以训斥伤害,君王总是这样刚愎自用。不听从忠臣的劝告而相信那些谄媚逢迎为能事的家伙,看来是吴国的命运不长了!越国军队将要攻入我国,我们的君王也将要成为俘虏了!如果认为我在说假话,我愿意将我的眼睛张大挂在城门上,以便日后看到吴国惨败的情形。”

6.4太宰嚭之交逢同①,谓太宰嚭曰:“子难人申胥②,请为卜焉③。”因往见申胥,胥方与被离坐④。申胥谓逢同曰:“子事太宰嚭,又不图邦权而惑吾君王,君王之不省也,而听众彘之言。君王忘邦,嚭之罪也!亡日不久也!”逢同出,造太宰嚭曰:“今日为子卜于申胥,胥诽谤其君:不用胥,则无后⑤。而君王觉而遇矣⑥。”谓太宰嚭曰:“子勉事后矣。吴王之情在子乎?”太宰嚭曰:“智之所生,不在贵贱长少,此相与之道。”

逢同出,见吴王,惭然有忧色。逢同垂泣不对⑦。吴王曰:“夫嚭,我之忠臣,子为寡人游目长耳⑧,将谁怨乎?”逢同对曰:“臣有患也。臣言而君行之,则无后忧。若君王弗行,臣言而死矣!”王曰:“子言,寡人听之。”逢同曰:“今日往见申胥,申胥与被离坐,其谋惭然,类欲有害我君王。今申胥进谏类忠,然中情至恶,内其身而心野狼⑨。君王亲之不亲?逐之不逐?亲之乎?彼圣人也,将更然有怨心不已。逐之乎?彼贤人也,知能害我君王⑩。杀之为乎?可杀之,亦必有以也⑪。”吴王曰:“今图申胥,将何以?”逢同对曰:“君王兴兵伐齐,申胥必谏曰不可;王无听而伐齐,必大克,乃可图之。”

【注释】

①交:朋友。逢同:吴大夫。

②难人:仇人。“难”疑为“雠”之讹。

③卜:试探,刺探。

④被离:吴大夫。

⑤无后:即亡国。

⑥遇:合,投合。此指礼待、重用。

⑦逢同垂泣不对:疑句前有缺文。

⑧游目长耳:打探消息。

⑨内其身而心野狼:貌似亲近但有野心。内,亲近。

⑩知:同“智”。

⑪亦必有以也:也要找出可杀的理由。有以,有……的理由。

【译文】

太宰伯嚭的朋友逢同对伯嚭说:“你的仇人伍子胥现在不知道在做什么,让我替你去摸一下情况吧。”于是他去拜访伍子胥。伍子胥正和朋友被离坐着聊天,见逢同到来,就对他说:“你跟随太宰伯嚭,不顾国家利益,千方百计蛊惑我们的君王,偏偏君王又不省悟,能听信你们这群猪猡的话。君王不顾政事,忘记国家安危,这都是伯嚭的罪孽!亡国的日子不远了!”逢同从伍子胥家出来,到了伯嚭家,对伯嚭说:“我今天替你到伍子胥那里打探了一下,伍子胥诽谤君王,说君王不重用他,不听他的话就要亡国。如果君王省悟而重用他,事情就难办了。”又对太宰伯嚭说:“你还是尽力去准备退路吧。你估计吴王的感情真的倾向于你吗?”太宰伯嚭说:“遇事生智,随机应变,不在于地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这就是处理君臣关系的要领。”

逢同从伯嚭家出来,去见吴王夫差,见到吴王表现出满脸忧戚的样子。吴王问他为什么满脸愁容,逢同只是低头抽泣不说话。吴王说:“伯嚭是我的忠臣,你替我去打听一下,到底是谁在怨恨他?”逢同回答说:“是我自己有忧患啊。我说出来,如果大王能照我的话去做,我就会没有后患;如果大王不能照我的话去做,我说了后就只有死路一条啦!”吴王说:“你说吧,我听你的。”逢同说:“我今天去见伍子胥,伍子胥正与被离在一起,他们因有不可告人的图谋而表露出羞愧的样子,好像有危害大王的心思。如今伍子胥劝谏你似乎很忠诚,但其实用心险恶,貌似亲近但存狼子野心。这样的人,大王您是亲信他还是不亲信他?是赶走他还是不赶走他?亲信他吗?他是圣人,你如果仍然不听他的,他就会更加对你怨恨不已。赶走他吗?他是贤能之人,如果让他到了别国,他的智慧足可以对大王造成危害。杀了他吗?可以杀了他,但必须有可杀的理由。”吴王夫差说:“现在要想除掉伍子胥,该用什么理由呢?”逢同回答说:“大王可以兴师讨伐齐国,伍子胥一定会来劝阻你说‘不行’,大王不要听他的劝阻而坚持讨伐齐国,一定能大胜齐国,然后就可以杀了他。”

6.5于是吴王欲伐齐。召申胥,对曰:“臣老矣,耳无闻,目无见,不可与谋。”吴王召太宰嚭而谋,嚭曰:“善哉!王兴师伐齐也。越在我犹疥癣①,是无能为也。”吴王复召申胥而谋,申胥曰:“臣老矣,不可与谋。”吴王请申胥谋者三,对曰:“臣闻愚夫之言,圣主择焉。胥闻越王句践罢吴之年②,宫有五灶,食不重味③;省妻妾,不别所爱;妻操斗④,身操概⑤,自量而食,适饥不费⑥,是人不死,必为国害!越王句践食不杀而餍,衣服纯素,不袀不玄⑦,带剑以布,是人不死,必为大故⑧;越王句践寝不安席,食不求饱,而善贵有道,是人不死,必为邦宝;越王句践衣弊而不衣新,行庆赏,不刑戮,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在我,犹心腹有积聚,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死亡⑨。欲释齐,以越为忧。”吴王不听,果兴师伐齐⑩,大克。还,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髡被离⑪。

【注释】

①疥癣:两种皮肤病。此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

②罢吴:被吴国释放。罢,无罪释放。

③重:多。《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

④斗:量米麦的器具,方形。

⑤身:亲自。概: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

⑥适:恰好。

⑦袀(jūn):黑衣。玄:黑色带紫。此指黑色带紫的衣服。

⑧大故:指祸害。故,变故。

⑨动作者有死亡:“者”疑为“则”之讹。

⑩吴王不听,果兴师伐齐:事在前484年五月,吴败齐师于艾陵。

⑪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

【译文】

于是吴王夫差决定讨伐齐国。他叫来伍子胥商议,伍子胥推托说:“我已经老了,耳朵听不见了,眼睛看不清了,不能参与谋划国事了。”吴王召见太宰伯嚭商议,伯嚭说:“大王兴师讨伐齐国,真是太好了!越国的事对我们来说,就好比身上生了一颗小疔疮,是不会造成危害的。”吴王再次召见伍子胥商议,伍子胥说:“我已经老了,无法参与谋划了。”吴王再三请伍子胥商量讨伐齐国的事,伍子胥见推不过便说:“我听说即便愚笨的人说的话,圣明的君主也有可以采纳的地方。我听说越王句践被吴国释放之后,宫里有五座炉灶,但吃得却很单调;遣散宫中的妃子,除王后外不去爱另外的女子;每次做饭,总是王后拿斗,自己拿刮板,定量做饭,刚够填充肚子,一点也不浪费。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害!越王句践吃饭没有荤菜就已经满足,穿的衣服是未经染色的粗布,不穿有颜色的衣服,系宝剑的带子也是用粗布做的。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会给吴国带来大麻烦。越王句践晚上睡觉不放置枕席,白天吃饭也不求吃得太饱,但他善于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会成为刻苦自励、振兴越国的榜样。越王句践常常穿着旧衣服而不添新衣服,对臣民却是从不吝啬,常常为他们庆功,给他们赏赐,不使用刑罚,不随便杀戮。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会成就他的霸名。越国对我们来说,譬如心腹有疾患,不发作就不会伤害你,一旦发作就会要了你的命。希望大王放弃讨伐齐国的计划,而把越国作为大患。”吴王不听,竟按计划出兵讨伐齐国,打了个大胜仗。回来后,吴王夫差认为伍子胥对国家不忠诚,给了他一把剑叫他自杀,给被离一个髡刑的处罚。

6.6申胥且死,曰:“昔者桀杀关龙逢①,纣杀王子比干。今吴杀臣,参桀纣而显吴邦之亡也②。”王孙骆闻之③,旦即不朝。王召骆而问之:“子何非寡人而旦不朝?”王孙骆对曰:“臣不敢有非,臣恐矣。”吴王曰:“子何恐?以吾杀胥为重乎?”王孙骆对曰:“君王气高胥之下位而杀之④,不与群臣谋之,臣是以恐矣。”王曰:“我非听子而杀胥⑤,胥乃图谋寡人。”王孙骆曰:“臣闻君人者,必有敢言之臣;在上位者,必有敢言之士。如是,即虑日益进而智益生矣。胥,先王之老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先王臣矣。”王意欲杀太宰嚭,王孙骆对曰:“不可。王若杀之,是杀二胥矣。”吴王近骆如故。

太宰嚭又曰:“图越,虽以我邦为事,王无忧。”王曰:“寡人属子邦⑥,请早暮无时。”太宰嚭对曰:“臣闻驷马方驰⑦,惊前者斩,其数必正⑧。若是,越难成矣。”王曰:“子制之,断之。”

【注释】

①关龙逢:桀之臣,因劝谏而被杀。一作“龙逄”。

②参:参照,参验。

③王孙骆:吴臣。《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作“公孙雄”,《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作“王孙雄”,《吴越春秋》作“王孙骆”。

④君王气高胥之下位而杀之:意思是君王你觉得伍子胥位在臣下却盛气凌人,特别生气,所以杀了他。气,生气,恨。高,作动词。

⑤非听子而杀胥:《吴越春秋》作“非听宰嚭以杀子胥”。“子”当为“嚭”。

⑥属(zhǔ):托付。

⑦驷:古代四马驾一车。亦指一乘。

⑧正:端正,即纠正其扰乱行为。

【译文】

伍子胥将要自杀的时候,说:“从前夏桀杀了忠臣关龙逢,殷纣杀了王子比干。现在吴王夫差杀我,他的残暴与桀、纣无异,表明吴国将要灭亡了。”王孙骆听到伍子胥被杀,第二天早晨就不去上朝。吴王夫差派人把王孙骆叫来,问他:“你对我有什么不满而不来上早朝?”王孙骆回答说:“我不敢对你有什么不满,我是恐惧啊!”吴王说:“你为什么要恐惧呢?你是不是认为我杀伍子胥太过分了?”王孙骆回答说:“君王您觉得伍子胥位在臣下却盛气凌人,所以特别生气,不跟群臣商量一下就杀了他,我所以感到特别恐惧。”吴王说:“我并不是听了伯嚭的话就杀了伍子胥,其实是伍子胥有害我的图谋。”王孙骆说:“我听说做君主的,一定要有敢于直言的佐臣,居高位的一定要有敢于直言的家臣。这样的话,他考虑问题就会日益周全,智慧也会一天天增长。伍子胥是先王的老臣,如果他不忠心不诚实,就不能够成为先王的佐臣了。”听了王孙骆的一番话,吴王夫差有想杀掉伯嚭的意思,王孙骆立即表示反对,说:“不能杀!大王如果杀了他,就等于杀了两个伍子胥。”吴王夫差仍像过去那样亲信王孙骆。

太宰伯嚭又对吴王说:“估计越国虽然把报复吴国作为他们的大事,但大王不必担忧。”吴王说:“我把国家托付给了你,就请你早晚随时小心在意。”太宰伯嚭回答说:“我听说,车驾正在奔驰的时候,有谁胆敢在前面惊扰就立即斩首,那么其他的一定会帖服。如果用这种办法来对付越国,越国想报复也就难以成功了。”吴王说:“这事就交给你了。”

6.7居三年,越兴师伐吴,至五湖①。太宰嚭率徒谓之曰②。谢战者五父③。越王不忍,而欲许之。范蠡曰:“君王图之廊庙,失之中野④,可乎?谋之七年⑤,须臾弃之。王勿许,吴易兼也。”越王曰:“诺。”

居军三月,吴自罢⑥。太宰嚭遂亡,吴王率其有禄与贤良遯而去⑦。越追之,至馀杭山⑧,禽夫差,杀太宰嚭⑨。越王谓范蠡:“杀吴王。”蠡曰:“臣不敢杀主。”王曰:“刑之。”范蠡曰:“臣不敢刑主。”越王亲谓吴王曰:“昔者上苍以越赐吴,吴不受也;夫申胥无罪,杀之;进谗谀容身之徒,杀忠信之士,大过者三,以至灭亡,子知之乎?”吴王曰:“知之。”越王与之剑,使自图之。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越王葬于卑犹之山⑩。杀太宰嚭、逢同与其妻子。

【注释】

①五湖:即太湖。

②谓之曰:乐祖谋校云:“句下当有脱文。”

③谢战者五父:张宗祥云:“《国语·越语》作‘吴人闻之,出挑战,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许之’。‘父’疑‘反’字之讹。”谢战,此为求和。

④中野:旷野之中。《国语·越语》作“中原”。

⑤谋之七年:七年当是“十七年”之误。句践从吴归国为前490年,到前473年越灭吴,为十七年。

⑥居军三月,吴自罢:《国语·越语下》作“居军三年,吴师自溃”。罢,疲敝,惫乏。

⑦有禄:有俸禄的官吏。贤良:有才能德行之人。遯:同“遁”,逃走。

⑧馀杭山:《吴越春秋》作“达于秦馀杭山”。徐天祜注:“即阳山别名。”在苏州西北15公里,俗名阳山。

⑨杀太宰嚭:前文说“遯去”,此说“杀”,前后失照应。据《左传·哀公二十四年》载,在越灭吴的第三年,太宰嚭还在,并为越臣。

⑩卑犹之山:《吴越春秋》:“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馀杭山卑犹。”徐注:“《吴地记》曰:‘徐杭山,一名卑犹山。’是也。”

【译文】

过了三年,越王句践兴兵讨伐吴国,一路打到太湖。太宰伯嚭带着随从并对他们说……吴王夫差接连五次派出使者向越王句践请求休战讲和,都无功而返。越王句践有些不忍心,想答应吴国的求和。范蠡说:“大王在朝堂上谋划得好好的,到了旷野之中就要放弃了,这样做行吗?谋划了十七年,怎么可以在须臾之间放弃了呢!大王千万不要答应,吴国已经是唾手可得了。”越王句践说:“好的。”

越王领兵包围吴国三个月,吴国军队已经疲惫不堪,毫无斗志。太宰伯嚭赶忙逃跑,吴王夫差带着几个心腹将校和一批贵族官僚逃离。越国军队穷追不舍,追到馀杭山,捉住了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越王句践对范蠡说:“你去把吴王杀了。”范蠡说:“他是一国之君,我不敢杀。”越王句践又说:“你去给他施以刑罚。”范蠡又推说:“我不敢对一国之君施刑。”于是越王句践亲自对吴王夫差说:“过去上天把越国赏给吴国,吴国却没有接受;伍子胥没有罪,你却把他杀了;重用阿谀奉承的小人,却杀害了忠义诚信的贤士。你犯了这三桩大罪,导致国家灭亡,你知罪吗?”吴王夫差说:“我知道自己罪有应得。”越王句践便递给他一把宝剑,叫他自杀。吴王夫差过了几天就伏剑自杀了。越王把他埋葬在卑犹山。又杀了太宰伯嚭、逢同和他们的妻子儿女。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