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下卷 偈颂之部

《法句经》选 吴·维祗难、竺将炎 合译

教学品(节抄)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觉能舍三恶,以药消众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脱故皮。

多闻品(节抄)

事日为明故,事父为恩故,事君以力故,闻故事道人。

斫疮无过忧,射箭无过患,是壮莫能拔,惟从多闻除。

盲从是得眼,暗者从得烛,示导世间人,如目将无目。

言语品(节抄)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明哲品(节抄)

弓工调角,水人调船,巧匠调木,智者调身。

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毁誉不倾。

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

利养品(节抄)

宁啖烧石,吞饮熔铜;不以无戒,食人信施。

按:维祗难和竺将炎与译《旧杂譬喻经》的康僧会为同时人。《法句经》的卷首,有一篇不知谁作的序,说维祗难出自天竺,于黄武三年(224)来到武昌,并有“同道”名竺将炎。其译经当即在此时。如果说《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选辑佛言,总括教义,《旧杂譬喻经》《百喻经》抄出故事,那么,《法句经》便是从各经中抽出了偈颂而集译成书的。于此可以看出:这种“纲要”“入门”一类的佛典,在佛教初来中国时,确实曾起过作用,收过效果,所以一直也就流传下来了。

《佛本行经》选 刘宋·宝云 译

《大灭品》第廿九(节抄)

佛适舍寿行,地六返震动〔1〕。空中有大炬,如劫尽〔2〕烧火。四方有大火,犹如阿修罗。烧天林树泽,名曰爱尽乐。暴雨震其尘,电光如吐焰,普世如大火,雷震甚可畏。卒暴尘、雾、风,折树、崩山岩;犹如劫尽风,所摧伤无限。白日无精光,星月暗不明,日月俱失光,譬如泥所涂。日月虽俱照,黤黮不精明:莫能识东西,昼夜不可知;世间冥所覆,江河皆逆流。佛坐侧双林〔3〕,忧感华零落。江河水皆热,犹如沸釜汤。双林为之萎,屈覆世尊身。五头大龙王,悲痛身放缓,或闷热视佛,啼哭眼皆赤。……爱重诸天神,悲感塞虚空,普为忧所扰,周慞大哀动。杂类之大声,遍满于世间。魔已得其愿,及恶兵属喜,舞调雷震鼓,种种放洪声,大叫传令言:“吾主强敌亡;自今谁复能,越其境界者?”佛德树崩堕,如大象牙折,如高山岩摧,如大牛角脱。佛今舍身寿,世间诸天人,无所复归仰,失恃怙如是;如虚空无日,如国无仓藏,如华池被霜,众华皆摧伤。世尊舍躯命,寂潜于泥洹〔4〕,一切有形类,莫不失精荣。

注:

〔1〕地六返震动:即大地之六种震动:动、起、涌三者为形变;震、吼、击三者为声变。返,当是反复之意。

〔2〕劫尽:犹今言世界末日。

〔3〕双林:释迦牟尼临“灭度”时,坐于两株娑罗树间。

〔4〕泥洹:涅槃,即灭度。

按:《佛本行经》不知何人所作,乃是叙述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的一部叙事诗;较之马鸣菩萨所作的《佛所行赞经》更为壮丽。原文本是韵文,译本成了无韵诗,仅只采用了四言、五言或七言句的形式,但仍然可以看出原作的诗的美。宝云(?至469)是刘宋时中国的一位大师,曾到过于阗和印度。《高僧传》上说他“华梵兼通,音训允正”。

现在所选的《大灭品》是五言体。此外还有好多地方用了四言,如《与众婇女游居品》:“……六万婇女,围绕其侧。太子于中,如天帝释,于天浴池,与天女俱。于是皆乘,金银宝船,游戏池中,如天乘云。太子复乘,七宝之船,妃在其侧,俱共入池。色身金照,光各一丈,如日乘船。莫不惊愕,谓是日出;众华开张,明重光照,逾日天子。”

全经用七言的地方最少,只在《降魔品》里有一段。现在节抄几句作为示例:“菩萨推尽生死源,察其起灭悉晓了。心更生念、重思维,老由何来、何从死?复生正念:缘生故,因老有病,从病、死。其有头者有头患,犹树已生必当堕。重思:本种所由有。觉:种种行受缘对。”

最后,佛典中之偈颂,一如其“长行”,可分为说理及叙事两类。因为这一种无韵诗的形式在中国文学上不曾发生什么影响(虽然到了赵宋也有人作偈模仿此体),所以并没有多选,只节抄了《法句经》和《佛本行经》:前者属于说理,而后者则为叙事。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