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后亂天紀[1],楚懷亦已昏[2]。夷羊滿中野[3],菉葹盈高門[4]。比干諫而死[5],屈平竄湘源[6]。虎口何婉孌[7]?女嬃空嬋媛[8]。彭咸久淪没[9],此意與誰論?
【注釋】
[1]“殷后”句:殷后,指殷紂王。殷(商)代最後一個帝王,即亡國之君。古代帝王亦稱“后”。天紀,天之紀綱,指國之法制。陶淵明《桃花源詩》:“嬴氏亂天紀。”殷朝君王姓嬴。
[2]“楚懷”句:楚懷,即楚懷王(?—前二九六),戰國時楚國國君。他因聽信讒言,放逐屈原。後被秦王所騙,死於秦國。昏,昏憒。
[3]“夷羊”句:夷羊,古代傳説中的神獸。此喻賢者。《國語·周語上》:“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韋昭注:“夷羊,神獸;牧,商郊牧野也。”
[4]“菉葹”句:菉葹,兩種惡草。《楚辭·離騷》:“薋菉葹以盈室兮。”王逸注:“薋,蒺藜也;菉,王芻也;葹,枲耳也。……三者皆惡草,以喻讒佞盈滿於側者也。”宋本作“緑葹”,據他本改。高門,比喻朝廷。
[5]“比干”句:比干,殷代貴族,紂王的叔父,官少師。因屢諫紂王,被剖心而死。《論語·微子》:“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史記·殷本紀》:“紂愈淫亂不止。……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強諫紂。紂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
[6]“屈平”句:屈平,《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上官大夫與之同列,争寵而心害其能。……因讒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顔色憔悴,形容枯槁……於是懷石遂自沈汨羅而死。”由此知屈原被流放到湘江之南乃楚頃襄王時事,非楚懷王。此乃交錯言之。湘源,湘江上游。
[7]“虎口”句:虎口,喻危險的境地。婉孌,依戀,眷念。此句謂比干、屈原處在黑暗時代,已陷於虎口,何以對君主還如此眷戀。
[8]“女嬃”句:女嬃(xū),宋本作“女顔”,據他本改。嬋媛(yuán),宋本作“嬋娟”,據他本改。《楚辭·離騷》:“女嬃之嬋媛兮。”王逸注:“女嬃,屈原姊也。嬋媛,猶牽引也。”此句謂屈原不聽其姊勸告,女嬃徒然情思牽縈。
[9]“彭咸”句:彭咸,宋本作“彭城”,誤。據他本改。《楚辭·離騷》:“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王逸注:“彭咸,殷賢大夫,諫其君不聽,自投水而死。”淪没,淹没。此句謂彭咸已投水死了很久。
【評箋】
蕭士贇《分類補注李太白詩》:此詩比興之詩也。……太白此詩哀思怨怒,有感於時事而作,諷刺議諫之道,兼盡之矣。
陳沆《詩比興箋》卷三:此歎明皇拒直諫之臣,張九齡、周子諒俱竄死也。
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七:忠不見容。
按:此詩約作於天寶六載(七四七)。當時玄宗寵愛貴妃楊玉環,不理國事,朝政被奸相李林甫霸持,製造了許多冤獄,名士李邕、裴敦復都無辜被殺。李林甫又奏分遣御史,在貶所將皇甫惟明、韋堅等殺害。當時左相李適之被貶為宜春太守,聽到消息,也服毒自殺。李白的好友崔成甫,也因受韋堅案牽連,被貶為湘陰縣尉。李適之是唐王朝宗室(他於玄宗是從祖兄弟行),也是李白好友,是杜甫歌詠的“飲中八仙”之一。此詩顯然是借用殷、楚的宗室比干、屈原的歷史題材來諷刺現實。全詩洋溢着痛恨權奸和哀挽賢人的強烈感情。這是李白《古風》中指斥玄宗最激烈的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