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贈張相鎬二首[1]

時逃難病在宿松山作

其一

神器難竊弄,天狼窺紫宸[2]。六龍遷白日,四海暗胡塵[3]。昊穹降元宰[4],君子方經綸[5]。澹然養浩氣,歘起持天鈞[6]。秀骨象山嶽,英謀合鬼神[7]。佐漢解鴻門,生唐為後身[8]。擁旄秉金鉞,伐鼓乘朱輪[9]。虎將如雷霆,總戎向東巡[10]。諸侯拜馬首,猛士騎鯨鱗[11]。澤被魚鳥悦,令行草木春[12]。聖智不失時[13],建功及良辰。醜虜安足紀?可貽幗與巾[14]。倒瀉溟海珠,盡為入幕珍[15]。馮異獻赤伏[16],鄧生歘來臻[17]。庶同昆陽舉,再覩漢儀新[18]。

【注釋】

[1]贈張相鎬二首:宋本校:“後一首亦作《書懷重寄張相公》。”張相鎬:宰相張鎬。《新唐書·宰相表》:肅宗至德二載五月丁巳,“諫議大夫兼侍御史張鎬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乾元元年,“五月戊子,鎬罷為荆州大都督府長史”。新、舊《唐書》有傳。題下為李白原注。宿松山,在今安徽宿州。

[2]“神器”二句:《文選》卷三張衡《東京賦》:“巨猾間舋,竊弄神器。”薛综注:“神器,帝位也。”天狼,星名,在東井南。《楚辭·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王逸注:“天狼,星名,以喻貪殘。”此喻安禄山。紫宸,帝位代稱。《梁書·元帝紀》載王僧辯奉表:“紫宸曠位,赤縣無主。”

[3]“六龍”二句:六龍,見前《蜀道難》注。此處喻玄宗帝駕南遷成都。遷,宋本校:“一作駕。”四海,宋本校:“一作九洛。”胡,《文苑英華》作“紅”。

[4]“昊穹”句:昊穹,天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自昊穹兮生民。”元宰,冢宰,指宰相。《文選》卷四六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元宰比肩於尚父。”李善注:“元宰,冢宰也。”此句贊美張相乃天所授。

[5]“君子”句:君子,指張鎬。謂張鎬正治理天下。《易·屯》:“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孔穎達疏:“言君子法此屯象有為之時,以經綸天下,約束於物。”

[6]“澹然”二句:澹然,恬静安定貌。浩氣,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歘,忽然。天鈞,大秤,大權,重任。謂位任宰相。天,一作“大”。二句指張鎬由布衣入仕不到二年就做了宰相。

[7]“秀骨”二句:謂張鎬的形象與謀略。贊美張鎬骨氣像山岳一樣堅定,英明的謀略合乎神靈。

[8]“佐漢”二句:鴻門,《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劉邦攻占咸陽,守函谷關。項羽率四十萬軍進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項羽謀臣范增擬於宴中除掉劉邦,未成。劉邦得免,張良在其中居功甚偉。此處用鴻門宴故事,以張良比擬張鎬,謂張鎬能像漢張良那樣解除漢高祖的鴻門之厄,其生在唐代不愧是張良的後身。生唐為後身,宋本作“興唐思退身”,據他本改。興唐,宋本校:“一作功成。”

[9]“擁旄”二句:班固《涿邪山祝文》:“杖節擁旄,鉦人伐鼓。”《文選》卷三六任昉《宣德皇后令》:“擁旄司部。”李周翰注:“擁,持也。旄,旌旗之屬,以麾衆者也。”鉞,兵器名,狀如大斧,裝有長柄,古時大將出征,賜黄金塗刃與柄之鉞。伐鼓,擊鼓,指出兵征戰。《詩·小雅·采芑》:“伐鼓淵淵。”鄭玄箋:“謂戰時進士衆也。”朱輪,猶“朱軒”。古代王侯貴族所乘的紅色車子。《文選》卷四一楊惲《報孫會宗書》:“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李善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輪。”張銑注:“朱輪,以丹漆塗車轂。”二句寫張鎬乘車帶兵出征。

[10]“虎將”二句:虎將,形容將軍之勇猛。如雷霆,形容聲勢盛大。霆,《文苑英華》作“電”。總戎,猶主將,統帥。以上寫張鎬率兵救睢陽之緊急情景。

[11]“諸侯”二句:形容張鎬的威風。諸侯,指各節度使和州郡長官。騎鯨鱗,揚雄《羽獵賦》:“乘巨鱗,騎鯨魚。”

[12]“澤被”二句:形容張鎬的賢明。澤,恩澤。被,加,及。令,法令。二句形容張相賢明,恩澤所及,魚鳥為悦;法令所行,草木為春。

[13]聖智:《文苑英華》作“逢聖”。

[14]“醜虜”二句:醜虜,猶醜類,惡虜。《詩·大雅·常武》:“鋪敦淮濆,仍執醜虜。”安足紀,何足道。幗與巾,古代婦女的髮式與頭巾。《晉書·宣帝紀》:“亮(諸葛亮)數挑戰,帝(指司馬懿)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此即用此典表示對叛賊極端蔑視。

[15]“倒瀉”二句:形容張鎬善於收攬天下賢才,大海的珍珠都倒瀉在其幕中。獨狐及《唐故洪州刺史張公(鎬)遺愛碑》:“慎選乃僚,必國之良。有若博陵崔賁、昌黎韓洄、趙郡李惟岳、北海王士華、河間邢宙、河東裴孝智、隴西李道,皆卿材也,以嘉言碩畫參公軍事。”

[16]“馮異”句:《後漢書·馮異傳》:“移檄上狀,諸將皆入賀,並勸光武即帝位。”又《光武帝紀》:“光武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強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群臣因復奏曰:‘受命之符,人應為大……今上無天子,海内淆亂,符瑞之應,昭然若聞,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六月己未,即皇帝位。”此以馮異勸光武即位與強華獻赤符事合而為一,喻指當時群臣擁唐肅宗即位。赤伏,預言凶吉的赤色符瑞。

[17]“鄧生”句:鄧生,即鄧禹,東漢初大臣。歘,忽然。一作“倏”。臻,到達。《後漢書·鄧禹傳》:“及漢兵起,更始立,豪桀多薦舉禹,禹不肯從。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鄴。光武見之甚歡。”

[18]“庶同”二句:庶,庶幾,差不多。《文苑英華》作“至”。昆陽,在今河南葉縣。《元和郡縣志》卷六河南道汝州葉縣:“昆陽故城,在縣北二十五里。後漢世祖(光武帝劉秀)破王邑、王尋之處。”此指東漢光武帝以三千兵破王莽數十萬軍的昆陽之戰,詳見《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更始元年六月記載。再覩漢儀,《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更始將北都洛陽,以光武行司隸校尉。……時三輔吏士……及見司隸僚屬,皆歡喜不自勝。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二句謂如今形勢就像當年昆陽戰役,一舉定天下,使人民重新見到唐王朝的威儀。

以上為第一段,叙安禄山之亂及張鎬為國立功。

昔為管將鮑[19],中奔吴隔秦[20]。一生欲報主,百代期榮親[21]。其事竟不就,哀哉難重陳[22]!卧病古松滋[23],蒼山空四鄰[24]。風雲激壯志,枯槁驚常倫[25]。聞君自天來[26],目張氣益振。亞夫得劇孟,敵國空無人[27],捫蝨對桓公,願得論悲辛[28]。大塊方噫氣,何辭鼓青蘋[29]。斯言儻不合,歸老漢江濱[30]。

【注釋】

[19]“昔為”句:此以管仲與鮑叔牙的知交喻張鎬與自己昔日友誼。管,指春秋時齊國大臣管仲,曾助齊桓公成為春秋時霸主。將,與。鮑,鮑叔牙,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年時與管仲為友,後因齊國内亂,隨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齊襄公被殺後。糾和小白争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命鮑叔牙為宰相,他推辭而保舉管仲。後鮑叔牙死,管仲痛哭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士為知己者死,而況為之哀乎?”此句謂己過去是像管仲與鮑叔牙那樣尚交重義的人。

[20]“中奔”句:指戰亂離散,相隔如吴地與秦地那樣遥遠。

[21]“一生”二句:謂一生想報答君主的恩情,期望百代榮宗耀祖。《文選》卷三七曹植《求自試表》:“臣聞士之生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事父尚於榮親,事君貴於興國。”吕向注:“榮親,謂爵禄名譽。”期,一作“思”。

[22]其事,指“報主”、“榮親”。不就,不成。哀哉難重陳,指懷報國之心入永王幕,却遭入獄之禍。

[23]古松滋:漢初皖縣地,後為松滋侯國。唐為宿松縣,屬淮南道舒州。今安徽宿松縣。古松滋,一作“宿松山”。

[24]蒼山:山,一作“茫”。

[25]“枯槁”句:枯槁,瘦瘠。《楚辭·漁父》:“顔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倫,常人,一般的人或物。江淹《雜體詩·效嵇康〈言志〉》:“遠想出宏域,高步超常倫。”此句謂己貧困憔悴,使常人感到吃驚。

[26]自天來:謂受朝廷之命而來。

[27]“亞夫”二句:見前《梁甫吟》注。此處以漢大將周亞夫比擬張鎬,以漢大俠劇孟自比。意謂張鎬得己能如當年亞夫得到劇孟,那叛軍就無人可用,不足為慮了。敵國空無人,敵,一作“七”。空,咸本作“定”。

[28]“捫蝨”二句:用王猛典故。《晉書·王猛傳》:“桓温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此以桓温喻張鎬,以王猛自喻。意謂願像當年王猛那樣從容不迫地向張鎬傾吐自己的志向和遭遇。

[29]“大塊”二句:《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成玄英疏:“大塊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稱也。”按大塊,猶大地。噫氣,呼氣,噓氣。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此以風喻張鎬,以青蘋自比,希望張相鼓吹提拔。

[30]“斯言”二句:謂上述的話如不合張鎬的心意,自己只能終老於漢水邊了。

以上為第二段,叙自己願投張鎬麾下,報效祖國。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一〇:評“枯槁”句:説枯槁偏不寂寞。又評末二句:結語每每氣崛。

按:此詩作於出潯陽獄後。詩述與張鎬的友誼、平生之志及失敗後的哀痛,頌揚張鎬的功績,用多個典故表示自己希望得到張鎬的提攜。

其二

本家隴西人[31],先為漢邊將[32]。功略蓋天地[33],名飛青雲上[34]。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35]。世傳崆峒勇[36],氣激金風壯[37]。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38]。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39]。龍顔惠殊寵,麟閣憑天居[40]。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讒毁[41]。想像晉末時,崩騰胡塵起。衣冠陷鋒鏑,戎虜盈朝市。石勒窺神州,劉聰劫天子[42]。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鯢[43],澄清洛陽水!六合灑霖雨[44],萬物無凋枯[45]。我揮一杯水,自笑何區區[46]!因人耻成事,貴欲決良圖[47]。滅虜不言功,飄然陟蓬壺[48]。惟有安期舄,留之滄海隅[49]。

【注釋】

[31]“本家”句:本家,《文苑英華》作“家本”。隴西,李陽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隴西,郡名,戰國時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二八〇)置,因在隴山之西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唐代重郡望,聯宗之風很盛。李姓有十三望,以隴西李氏為第一。詳見《新唐書·宗室世系表》。

[32]“先為”句:先,《文苑英華》作“代”。漢邊將,指漢飛將軍李廣,隴西成紀人,威武勇猛。涼武昭王暠為李廣後裔,故李白以李廣為祖先。

[33]“功略”句:《文選》卷四一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劉良注:“先將軍,廣也,功績謀略甚大,可蓋於天地。”蓋天地,《文苑英華》作“天地中”。

[34]“名飛”句:名,名聲。青雲,形容其高。

[35]“苦戰”二句:不侯,不封侯。侯,作動詞用,封侯。《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

[36]崆峒:山名。在今甘肅平涼市西,屬六盤山,古屬隴西郡。李廣隴西郡人,故以此代指。

[37]金風:古代以五行解釋方向季節,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文選》卷二九張協《雜詩》:“金風扇素節。”李善注:“西方為秋而主金,故秋風曰金風也。”

[38]“英烈”二句:謂先祖李廣英勇壯烈之氣,遺留給其子孫,雖百代之後仍很旺盛。百代,宋本作“伯代”,據他本改。王,通“旺”,旺盛。《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

[39]凌相如:超越西漢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凌,凌駕、超越。相如,西漢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

[40]“龍顔”二句:龍顔,皇帝的容貌,此指唐玄宗。惠殊寵,賜予特殊的恩寵。指天寶初玄宗召見時御手調羹、步輦降迎之事。麟閣,即麒麟閣。漢代閣名,在未央宫中。《三輔黄圖》:“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此處代指唐代翰林院。憑,依;靠着。天居,天子之居。《文選》卷三一鮑照《代君子有所思》:“層閣肅天居。”劉良注:“高閣肅然,天子之居。”二句謂天寶初供奉翰林時受天子恩寵。麟閣憑天居,宋本校:“一作侍從承明廬。”

[41]“晚途”二句:晚途,後期。途,咸本作“徒”。未云已,未已,指積極入世之心未停止。蹭蹬,喻失意,潦倒。此指供奉翰林時受張垍等人的讒毁。以上自叙家世與經歷。

[42]“想像”六句:以西晉末“五胡之亂”喻唐安史之亂。《晉書·孝懷帝紀》:“(永嘉五年)六月癸未,劉曜、王彌、石勒同寇洛川……丁酉,劉曜、王彌入京師……帝蒙塵於平陽。”崩騰,動亂。《文選》卷一九謝靈運《述祖德》詩:“崩騰永嘉末,逼迫大元始。”吕延濟注:“崩騰,破壞貌。”胡塵起,指五胡之亂。衣冠,本指士大夫的穿戴,此處指世族士紳。鋒鏑,刀劍箭鏃。戎虜盈,胡本作“荆棘生”。盈,咸本作“滿”。石勒,五胡十六國時後趙的開國君主,羯人。見《晉書·石勒載記》。神州,指全中國。劉聰,十六國中前趙君主,與石勒同時,曾虜晉懷帝,故云“劫天子”。見《晉書·孝懷帝紀》及《劉聰載記》。以上借喻安禄山之亂的形勢。

[43]鯨鯢:即鯨魚。雄稱鯨,雌稱鯢。古代常喻凶殘之輩。《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杜預注:“鯨鯢,大魚名,以喻不義之人。”此處指安史叛軍。

[44]“六合”句:六合,天地四方。《文苑英華》作“三台”。霖雨,喻朝廷恩澤。此句謂天地四方都受到唐王朝的恩澤。

[45]“萬物”句:萬物,《文苑英華》作“六合”。凋枯,凋落枯萎。陳子昂《峴山懷古》詩:“賢聖幾凋枯。”

[46]區區:微小。宋本作“驅驅”,據他本改。

[47]“因人”句:耻於因人成事。《史記·平原君列傳》:“毛遂曰:‘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因人成事,謂依賴别人的力量而成事。此謂以因人成事為耻,重在施展自己美好的抱負。以上叙己想為國盡力。

[48]“飄然”句:陟,胡本作“向”。蓬,王本作“方”。蓬壺,方壺、蓬萊都是古代傳説中的仙山。《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49]安期舄:安期,即安期生。仙人名。先秦時方士。劉向《列仙傳》載,秦始皇召見安期生,賜他金璧等物,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雙為報,曰:“後數年,求我於蓬萊山。”舄(xí),鞋子。後四句表示功成身退之意。

【評箋】

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六:先是,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故白詩中每以相如自比。……《贈張鎬》曰:“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白自比為相如,非止一詩也。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一〇:以留侯比鎬,以李廣不侯者自況,氣不衰颯。

按:此二詩當作於肅宗至德二載(七五七)十月張鎬急救睢陽之危時。時李白已离宋若思幕,卧病在宿松山。詹鍈《李白詩文系年》繫此詩於至德二載。云:“但此詩既在太白出獄之後,則逃難云云,不知何指。意者白之出獄,乃宋若思擅為之主,迨宋上書薦白,朝廷非但不加赦免,且欲窮追,致白又離宋中丞幕而逃難宿松耳。”其説可從。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