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賊逼華容縣[1]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雲。造化闢川岳,了然楚漢分[2]。長風鼓横波,合沓蹙龍文[3]。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横汾[4]。今兹討鯨鯢,旌旆何繽紛[5]!白羽落酒樽[6],洞庭羅三軍[7]。黄花不掇手[8],戰鼓遥相聞。劍舞轉頽陽,當時日停曛[9]。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10]。齷齪東籬下,泉明不足群[11]。
【注釋】
[1]九日:指唐肅宗乾元二年(七五九)九月九日。巴陵,又名巴丘山、巴岳山,在今湖南岳陽市。《元和郡縣志》卷二七岳州巴陵縣:“昔羿屠巴蛇於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洞庭湖,在縣西南一里五十步。周迴二百六十里。”水軍,指朝廷平叛的軍隊。題下為李白原注。此“賊”指康楚元、張嘉延的叛亂軍隊。《資治通鑑》唐肅宗乾元二年:“八月乙巳,襄州將康楚元、張嘉延據州作亂,刺史王政奔荆州。楚元自稱南楚霸王。……九月甲午,張嘉延襲破荆州,荆南節度使杜鴻漸棄城走。”華容縣,唐縣名。屬岳州。在今湖南北部,臨洞庭湖。題中“九日登巴”四字宋本漫漶,據他本補。
[2]“造化”二句:謂大自然開闢了山河,使楚山和漢水了然分明。
[3]“長風”二句:合沓,重疊。蹙,皺,收縮。龍文,形容水的波紋。二句謂長風鼓起洞庭湖洶涌波浪,重疊皺縮如龍紋一般。
[4]“憶昔”二句:游豫,游樂。《孟子·梁惠王下》:“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趙岐注:“言王者巡狩觀民,其行從容,若游若豫。豫亦游也,游亦豫也。”漢武帝《秋風辭》曰:“……泛樓舡兮濟汾河,横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此謂想當年漢武帝巡幸游樂,坐着樓船横渡汾水,氣勢何等雄壯。
[5]“今兹”二句:鯨鯢,指康楚元、張嘉延亂軍。二句謂今天討伐叛亂之軍,旌旗衆多,陣勢多麽威武。
[6]“白羽”句:白羽,即白旄,古代軍旗的一種,此處泛指軍旗。《孔子家語·致思》:“子路進曰:‘由願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鍾鼓之音上震於天,旍旗繽紛下蟠於地。’”此句謂軍旗之影映入酒樽。
[7]羅三軍:羅,布列。三軍,軍隊通稱。時叛軍逼近華容縣,故列軍於洞庭,以捍衛湘鄂岳之地。
[8]“黄花”句:黄花,即菊花。掇,采摘,拾取。九月九日重陽節應采摘菊花,如今“戰鼓遥相聞”,故無此雅興。
[9]“劍舞”二句:轉頽陽,拉轉下落的太陽。曛(xūn),落日餘光。日停曛,謂太陽停留不落。《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二句用其意,謂戰鬥激烈,至日暮,太陽亦為之停留不動。
[10]“酣歌”二句:酣歌,盡興高歌。妖氛,指叛亂災禍。
[11]“齷齪”二句:齷齪,器量狹窄。宋本作“䠎踀”,據他本改。一作“握齱”。疊韻聯綿詞,同音通假,張衡《西京賦》:“獨儉嗇以齷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裴駰《集解》引應劭曰:“握齱,急促之貌。”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握齱,小節也。”東籬下,陶淵明《飲酒詩》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泉明,即淵明。李白避唐高祖諱改。他本皆已回改作“淵明”。二句謂在戰亂中像陶淵明那樣隱居是不足為伍的。
【評箋】
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録》卷七:“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按杜公譏四皓為局促,太白譏淵明為齷齪;自是詩人一時豪語,非定論也。東坡極稱“局促商山芝”為杜公傑句,過矣!若謂其辭雖譏之,其意實欽之,乃為窺見古人深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