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五

淮南道三

舒州

舒州固安郡今理懐宁县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晥国也史记曰晥□姓咎繇之后春秋时楚灭之为楚东鄙战国时属楚秦置三十六郡为九江郡自舒县徙居晥县建安中编户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在汉即晥县今州是也属庐江郡续汉书郡国至庐江郡合肥以南唯有晥城后为吴所尅遂为重镇赤乌四年诸葛恪屯之晋太康地记庐江郡徙晥更移居于舒宋书州郡志云晋安帝后于旧晥县城置懐宁县仍分庐江郡置晋熙郡宋齐皆因之梁置南豫州后改为晋州北齐改曰江州陈又为晋州隋初又为熙州帝三年废州为同安郡唐武徳四年改为舒州领懐宁宿松太湖望江同安五县其年割宿松县置严州五年割望江置髙州又改髙州为智州六年舒州置总府舒严智三州七年废智州望江属严州八年又废严州以望江宿松二县来属贞观元年罢府天寳元年改为同安郡至徳二年改为盛唐郡乾元元年复为舒州

元领县五

懐宁 桐城 望江 宿松 太湖

州境

东西五百八十三里 南北三百三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一千三百三十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七百五十五里 西北取庐州路至长安二千六百一十五里取蕲黄路二千八百八十里 东至宣州八百五十里 南至江州水陆相兼共五百七十里西至蕲州一百里 北至庐州四百里 北渡大

山至夀州八百里 东南至江州八百里 东南水路二百四十里至皖口入大江处又沿流宋一百里至石州碑大江中与池州分界首东南七十里至池州都四百里令一十里 西南至蕲州三百七十里西北至夀州三百七十里 东北至庐州三百八

十里

唐开元户二万五千六百皇朝户主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二客一万九千三百八十三

风俗

扬州之域婚嫁丧祀与诸夏同率性真直贱商务农姓氏

人物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事吴独破曹公于赤壁瑜精音律有误必顾谚曰曲有误周郎顾

土产

白苎布 开火茶 酒器 铁器 蜡

懐柔县旧二十五乡今十六乡本汉晥县魏正始二年孙权请诸葛恪屯晥县城以伺边隙四年司马懿攻晥恪退屯柴桑永嘉乱后遂废晋安帝复于旧县改置懐宁县 潜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其山有三峯一天柱山一潜山一晥山三山峯峦相去隔越天柱即同立洞府九天司命真君所主魏时左慈居潜山有链丹房金丹灶基存唐天寳年中元宗梦九天司命真君现于天柱山置祠宇有二白鹿现号曰白鹿洞洞中有香土色入金号香泥洞金殿基在洞之上也皇朝就修真君祠为灵僊观山有孔真人左真人坛按地理志山髙三千七百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山东面有激水冬夏悬流如瀑布下有九井一石床容百人井其若逢亢旱杀投井中既降雷雨大亦流出 桥公亭在县北隔晥水一里既汉末桥公有二女孙防与周瑜各纳其一女亭基为双溪寺 多智山在县西北三百里山髙九百八十丈自夀州霍山县西南入懐宁太湖界西接蕲州其山两岸相去十里地有水一道流入霍山县界一山迤一百里连太湖县山南有水一道流入太湖县界其山有茶及蜡每年民得采掇为歳贡秋夏有毒蛇沙虱人不敢登兽有熊猴木多松梓工巧所用谚谓之多智山玉镜山在县北二十里唐贞观二年从晥山东面忽然爆烈皎然如玉形路逺如镜悬焉其年刺史吕渭闻奏因山改万嵗乡为玉镜乡 晥水在县西北自夀州霍山县流入经县北二里又东南流二百四八十里入大江谓之晥口 吴塘陂在县西二十里晥水所注曹公遣朱光乌庐江大守晥屯大开稻田吕防上言曰晥地肥美若一収彼众必增如是数嵗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于是权亲征晥破之此塘即朱光所开也 大江水在县一百八十里与望江县分界至晥口村南对江州半中流与彭泽县分界东对石碑大江中流又与汜州分界 长风沙在县东一百九十里置在江界以防防盗元和四年入图经李白张千行去相迎不逺道直至长沙即此处也 山谷寺在县西二十里梁大同二年以山谷为名寺东北隅有第三祖塔大厯七年敕改为觉寂塔 吴陵堰在县西二十里梁大同二年以魏志扬州刺史刘馥开芍陂及茹陂七门以溉稻田又云吕防凿石通水注稻田三百余顷开皇十八年刺史梁慈更广沟渠又加稻田一百余顷自贞元二年洪水涌溃畴阜成洲古之良田半为沙卤 西溪馆在城西一里前刺史吕渭所置以招嘉客□山夹沼为舒州之胜境晥山寺在县西按地舆志晥公山神在县西北二十里云周大夫晥伯之神也汉书地理志云灊县天柱山南面有祠其神聪亮百姓归诚嵗崇奠祭至隋大业八年懐宁县令辛公义移就晥水之隂吴陂堰侧里人号为吴陂神前刺史张万福奏加金紫光禄大夫 吴陂神祠按魏志扬州刺史刘馥开吴陂以漑田稻又云名吕蒙凿石通水注稻田三百余顷功利及人先未立庙里人以灊山庙在吴陂之侧因指名以祀焉广开成武年刺史郑谷又以神不得与神僊杂处遂于庙垣之东别建祠宇 伍员祠在县北二里按史记云伍员楚人也为父复仇将兵伐楚人思志烈遂为立祠 周瑜祠在县东南二里吴书云周瑜庐江舒人也有功于吴乡人仰其徳威因为立祠 铁牛汉书地理志云晥有铁官铸铁作牛埋于城北十步以镇此地至北齐皇建二年刺史王洪乃遣掘牛遂轝入城未镕铸时城中人马俱死因问巫觋咸曰铁精为祟遂使人送牛本处当埋之地时土没牛六寸自【阙】以来牛见出地一尺五寸 废晥城唐武徳五年大使王让祈置在古峯龙城内按魏志臧霸讨吴将韩当当引兵逆战于逢龙郡此地其城居晥水之北遂号晥城至七年使人萧俨并入懐宁县旧城濠堑今尚依然 废安乐城在县二十里唐武徳七年大使王让祈置在古城内按梁天监七年大将武会置号武功其年使人萧俨以所居僻隘入懐宁县遂省 废梅县城在县北七十里武徳五年王让置在古龙鸣城内其城齐天统三年行台右丞卢潜屯兵于此时龙鸣城内潜以为不祥移军在外乃号鸣城至七年使人萧俨以兵数少割入懐宁县遂省 废晥阳城在县北二十二里唐武徳五年大使王让所置以城在水北故曰晥阳至七年使人萧俨废入懐宁县废石潭镇在县东八十里北齐皇建二年立齐梁二

国两界相邻梁数称兵互相侵逼乃立镇以相防御陈大建五年废至唐武徳五年王让置八年又废 合江亭前刺史裴靖置以求陂晥水二派合流亭下遂因名之

桐城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旧十九乡今五乡左传鲁定公二年桐叛楚桐实小国楚人附庸本汉枞阳县地属庐江郡武帝元封五年南巡狩自浔阳浮江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簿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梁于此置枞阳郡隋文帝开皇十八年改为同安县内有同安故城因以为名今为桐城县取同乡为名 吕亭山在县北十七里按吴置吴将吕蒙伐鲁肃督西陵屯军于此因名 符度山在县东九十里其山顶三岩下约容三五十人及天井一所泉常脉霖下通深潭又有金穴村人采金入穴见大蛇吓其口自此不敢入西南独山一所号为创山直上数千仞三岩及此山内古迹不可胜纪其三岩悬泉常流枕带江湖 樗蒲山在东南一百一十里山有二石各髙六丈自然如人相对樗博之状攎揭指形颇遗此像 五岘山在县西一百里其山五重岩巘交映因名五岘 益塘山在县南一里按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巡狩过盛唐作枞阳盛唐之歌郦元注水经云此水东南盛流唐戍俗讹谓之小益唐即此地 围亭港在县东六十里按括地志云其水发源于界内 南峡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入围湖 枞阳湖在县东一百五十里按汉书武帝本纪元封五年南巡狩至盛唐望祀南岳霍山自寻阳浮江射蛟泊枞阳岸作盛唐枞阳之歌水绕围亭与江水而东流 巢湖水在县东二百一十里按郦元水经注云施水又东经湖口戍即此湖也其水发源于庐江郡界三公山下入县界团亭湖与白石湖相连在县六十里湖水发源已具

团亭序出两小山亭亭峻仑白石交焉二水相连遂为团亭白石之号 南破戍在县西北四十七里按吴志云吕防与甘宁伐晥张辽将军救之至硖石闻城已防乃退峡石筑南峡戍是古南庐州因名南 朱邑祠堂汉书云邑为桐乡啬夫后为大司农卒属其子葬于此后人思之遂立祠宇迄今祭祀 县山旧城按开元二十年移县出山前置其城内藂篠深宻猛兽窟其中兼出毒蛇邑人久为之患元和八年县韩震焚烧草木栽植杉松今亦荒废 同安故城在县郭东门外隋大业九年筑十三年被贼李子通攻陷因此废城人因以为名 古巢城俗号为古重城在县南六十五里按史记成汤放桀于南巢即此城城三重故号重城南北川泽左右陂湖 枞阳故城在县东南二百里按地理志云武帝元封五年置枞阳县属庐江郡梁天监年改县为枞阳郡太建中亦为枞阳县割属熙州隋开皇十八年停废 隂安故城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按宋书州郡志云晋熙郡隂安县也又云梁以隂安改属枞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遂省

望江县南二百十六里旧五乡今三乡本汉晥县地宋书州郡志云晋安于此立新冶县属晋熙郡亦为大雷戍按宋书注云西岸有大雷江自寻阳柴桑沿流三百里入江即新冶县也歴宋齐梁不改至陈于新冶置大雷郡隋开皇初郡废十一年改为义乡县属熙州十八年又改为望江县 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界流入自发源入县界东南积而为池谓之雷池又东流经南去县百里又东入于海江行百里为大雷口又有小雷口晋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温峤欲下卫京师庾亮素忌陶侃报峤书曰吴忧西埀回于歴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歩宋鲍明逺有登大雷岸与妹书乃此地又孝子传曰孟宗为雷池监作鲊一器以遗母母不纳 周瑜庙水经云江水对雷水之地侧有周瑜庙亦呼为大雷神何无忌庙为宋镇军寻阳太守与徐覆战于南昌以兵寡战没因共立庙焉 王祥池在县西南二十里即卧氷取鱼处也 孟宗宅在县北一里即哭竹生笋之处麴令祠堂在县北三里五十歩按唐登科记麴信陵

贞元中进士擢第本县圗经云为兹邑令时亢旱精诚祈祷刋文于石沉于江中神明立降甘雨贞元五年百姓感其惠立祠祭祀白居易诗云我闻望江县麴令抚惸嫠在官有二政名不闻京师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攀辕不得去留葬此江湄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埀宿松县西南一百六十里元九乡本汉晥县地元始中为松滋县属庐江晋武平吴以荆州有松滋县遂改为宿松县唐武徳四年置严州七年州废来属 桑落洲在县西南一百九十四里江水始自鄂陵分为派九于此合流谓之九江口初庐循反刘毅自往征之废自姑熟时循欲先冦江陵循得道覆使告循曰刘毅兵重宜并力平之既尅建康江陵可传檄而定循乃来与毅战于桑落洲为循所败众皆没按此洲与江洲寻阳县分中流为界 烽火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按郡国圗云齐陈二国割江为界征伐不息烽频惊此山髙敞可以瞻望齐永明八年因置烽火于山 咸湖在县西南八十里湖水广阔常有鰔鱼甚大

太湖县西南一百里旧十二乡今三乡本汉县地在宋武帝初置元嘉二十五年废至秦始二年复至龙山太湖水之侧因为县名元嘉末年以县居山崄移就平原去旧县三十八里至齐建元二年行台在丞卢潜更修故太湖城立为龙安郡以太湖东陈立县属焉陈太建五年郡及东陈县并废唯太湖县独在隋初又为晋熙县至隋大业十三年贼李通破没唐武徳四年大使鲍安仁还立为县 司空山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 嵯峨山在县南七十里 太湖水源出县西稻积山东南流入大江 废青城县在县东南四十里按魏书武帝遣将军曹仁修筑至隋太初元年废又唐武徳四年大使鲍安仁复置为青城县至七年废属青阳县 废荆阳县在县东五十里唐武徳四年大使鲍安仁于此立县至八年废入太湖县其城依据山险 废东陈县在县东四十里齐高帝建元二年行台在丞卢潜置至陈太建五年废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五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