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一 十八难

十八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滑氏曰:此篇立问之意,谓人有十二经脉,凡有三部,每部之中有四经,今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盖三部者,以寸关尺分上中下也。四经者,寸关尺两两相比,则每部各有四经矣。手之太阴、阳明,足之太阳、少阴,为上下部者,肺居右寸,肾居左尺,循环相资,肺高肾下,母子相望也。经云:脏真高于肺,脏真下于肾是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属金,皆诊于右寸。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属水,皆诊于左尺。金生水,水性流下,故在下部也。足厥阴肝、足少阳胆属木,皆诊于左关。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属火,皆诊于左寸。木生火,火性炎上,故在上部也。手厥阴心包络、手少阳三焦属相火,当候于右尺。足太阴脾、足阳明胃属土,当候于右关。火生土,土位居中,故在中部也。土复生金,此五行子母循环生养三部四经上下之义也。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三部之中,各有浮中沉,是为九候。浮为阳,沉为阴,中者胃气也,所谓自膈以上为上焦也,自膈以下为中焦也,自脐以下至足为下焦也。谢氏曰:此一节当是十六难中答辞,错简在此,而剩出(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十字。且(审而刺之),杨氏云为审病之所在而刺之,丁氏云、当次第之次,纪氏则为刺候之义。各有至理,姑存备参。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此病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也。肺金右降、右胁,肺之部也。若右胁有积聚,则肺脉当结,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而无定数者是也。盖结为积聚之脉。《素问?平人气象论》曰:结而横,有积矣。然积有微甚,是以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也。设肺脉虽不见结,而右手脉当见沉伏,沉伏亦积聚脉,右手统三部言,则肺脉亦在其中。又右手气口所以候里也。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

此承上文,复问外之痼疾,与内之积聚,法将同异也。痼疾者,凡肌肉筋骨间久留不去之病皆是,以其不在脏腑,故曰外也。止无常数,结脉之象,若有常数,为代脉矣。盖结脉之所由生,以积聚在内,脉道不通,故现脉如此也。伏脉轻手寻之不见,重按以指推筋着骨,乃得其脉形潜隐于骨间者是也。言结伏则病在里,结浮则病在表,结在右,病亦在右,结在左,病亦在左。以此推之,则内外左右,积气痼疾,其结脉虽同,而浮伏异也。故曰法皆如此。

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有是病必有是脉,内有积聚、脉宜伏结,外有痼疾,脉宜浮结。设见伏结、浮结之脉,而无伏结、浮结之证,见伏结、浮结之证,而无伏结、浮结之脉,谓之脉不应病,病不应脉也。夫病脉不相应,乃其气已离,血脉不相联属,故云死。然凡病与脉不相应者,皆为死候,不特积聚为然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