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之四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四

南谷子杜道坚纂

符言篇

老子曰: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天地,而无表里,洞同覆盖,而无所碍,是故体道者,不怒不喜,其坐无虑,寝而不梦,见物而名,事至而应。

符以示信,言以达诚,世有谓符命、符玺、金符、玉符者,以能示信达诚,此感彼应,故曰符言。夫道高下无极,遐迩贯通,无形无名,有情有信。圣人体道,不私喜怒,见物而名,事至而应。不言之言,可以符信。

老子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倍道而任己,见誉而为善,立名而为贤,即治不顺理,而事不顺时,治不顺理则多责,事不顺时即无功,妄为要中,功成不足塞责,事败足以灭身。

名者杀身之具,圣人所戒。夫欲尸名者,必违天悖道,舍公就私,要誉立名,生事害众。故治不顺理,功不掩责,事败灭身,信不诬矣。

老子曰: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智主,藏於无形,行於无怠,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始於无形,动於不得已,欲福先无祸,欲利先远害。故夫为而宁者,失其所宁即危,夫为治者,失其所治则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其文好者皮必剥,其角美者身必杀,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华荣之言后为愆,石有玉伤其山,黔首之患固在言前。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作善降祥,不善降殃。恶不可作,名可尸乎?夫求为宁者,宁失即危。求为治者,治失则乱。皮文好而剥,身角美而杀,未有不由自召而至。

老子曰:时之行,动以从,不知道者福为祸。天为盖,地为轸,善用道者终无尽,地为翰,天为盖,善用道者终无害。陈彼五行,必有胜,天之所覆无不称,故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

天为盖无不覆,地为较无不载。天地之於人,恩大无极。圣人法之,因时而行,有动必从。如彼五行,相生相胜。善用道者,知不言知上也,不知言知病矣。

老子曰:山生金,石生玉,反相剥,木生虫,还自食,人生事,还自贼。夫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故去而不迟。是以圣人无执故无失,无为故无败。

天地人物更相盗而为养,盗得宜则安,盗失宜则害。是故食能养人,亦能害人,民能戴主,亦能悖主。夫士之立法创事以盗民力,初若利之,至於末流,未有不自贼者也。知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则无相盗之失矣。

老子曰:一言不可穷也,二言天下宗也,三言诸侯雄也,四言天下双也。贞信则不可穷,道德则天下宗,举贤德,诸侯雄,恶少爱众,天下双。

言寡尤,行寡悔,在行不在言。执大象,天下往,在德不在险。惟口出好兴戎,言可不慎乎?

老子曰:人有三死,非命亡焉。饮食不节,简贱其身,病共杀之;乐得无已,好求不止,刑共杀之;以寡犯众,以弱凌强,兵共杀之。

生必有死,人孰免焉?非命而亡,良可哀也。嗜欲死病,利欲死刑,强梁死兵。夫三者所死不同,非命则一。

老子曰: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未之有也。察其所以往者,即知其所以来矣。

施报之理,种瓜得瓜,种果得果。恩怨之报,理一如之。

老子曰: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即治道通矣。原天命,即不惑祸福,治心术,即不妄喜怒,理好憎,即不贪无用,适情性,即欲不过节,不惑祸福,即动静顺理,不妄喜怒,即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即不以欲害性,欲不过节,即养生知足。凡此四者,不求於外,不假於人,反己而得矣。

天命、心术、好憎、情性,四者相通,如月在水,亏盈圆缺,随象现影。心术邪正,祸福随之。

老子曰:不求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不能使祸无至,信己之不迎也,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让也,祸之至,非己之所生,故穷而不忧,福之来,非己之所成,故通而不矜。是故闲居而乐,无为而治。

信己何求?非己何憎?德行由己,非誉由人。是故誉不加劝,毁不加沮,居闲而乐,治不以为。

老子曰: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治未固於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未免於无非,而急求名者必挫。故福莫大於无祸,利莫大於不丧。故物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夫道不可以劝就利者,而可以安神避害。故常无祸不常有福,常无罪不常有功。道曰芒芒昧昧,从天之威,与天伺气,无思虑也,无设储也,来者不迎,去者不将,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故处众枉不失其直,与天下并流不离其域,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不为始,不专己,循天之理,不豫谋,不弃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内无奇福,外无奇祸,故祸福不生,焉有人贼。故至德,言同路,事同福,上下一心,无歧道,旁见者遣退之於邪,开道之於善,而民向方矣。

贪得忘失,众所同病。无欲故静,斯谓至人。理之在天下,有不可必。夫守其已有,则未得或至;求其未得,则所有或亡。是以有道者,内无奇福,外无奇祸,与天为徒,人岂能贼之哉?

老子曰:为善即劝,为不善即观,劝即生贵,观即生患。故道不可以进而求名,可以退而修身。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知求誉,治随自然,已无所与。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穷而道不通。有智而无为,与无智同功,有能而无事,与无能同德,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道理一达而人才灭矣。人与道不两明,人爱名即不用道,道胜人则名息,道息而名章,即危亡。

为善不求福而福至,为恶不求祸而祸生。遗臭万世,流芳千古,宜有间然。是故爱名重,则心不用道;造道深,则身不求名。此天人之所以分。

老子曰:使信士分财,不如定分而探筹,何则,有心者之於平,不如无心者也;使廉士守财,不如闭户而全封,以为有欲者之於廉,不如无欲者也。人举其疵则怨,监见其丑即自善,人能接物而不与己,即免於累矣。

分财探筹,有心不如无心之平;守财闭户,有欲不若无欲之康。举疵则怨,在彼则不爱;键丑自善,在我则爱之。惟物接而无与於己者,我无是心,人亦无疵焉。

老子曰:凡事人者,非其宝币,必以卑辞,币单而欲不厌。卑体免辞,论说而交不结。约束誓盟,约定而反先日,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德,修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之广,劝民守死,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即为民者不伐无罪,为利者不攻难得,此必全之道,必利之理。

事人以宝币者,币单而欲不厌。结交以卑辞者,辞穷而约反先。惟内修道德,上下一心,则可以守社稷,保民人,其道全矣。

老子曰:圣人不胜其心,众人不胜其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於性,外合於义,循理而动,不击於物者,正气也。推於滋味,淫於声色,发於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起一废,故圣人损欲以从性。目好色,耳好声,鼻好香,口好味,合而说之,不离利害嗜欲也。耳目鼻口,不知所欲皆心为之制,各得其所。由此观之,欲不可胜亦明矣。

道心人心,天理人欲之分也。理胜则所为皆天,欲胜则所为皆人,此又君子小人之分矣。理欲相胜,邪正相伤,君子不为,况圣人乎?

老子曰:治身养性者,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内在已者得,而邪气无由入;饰#1其外伤其内,扶其情者害其神,见其文者蔽其真。夫须臾无忘其为贤者,必困其性,百步之中无忘其为容者,必累其形。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爹,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真道养神,人道养形。在内者得,在外者轻。远声色,薄滋味,养形之道也。绝思虑,守精气,养神之道也。治身养性,内外兼得,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老子曰:天有明,不忧民之晦也,地有财,不忧民之贫也。至得道者若丘山块然不动,行者以为期,直己而足物,不为人赐,用之者亦不受其德,故安而能久,天地无与也,故无夺也,无德也,故无怨也。善怒者必多怨,善与者必善夺,唯随天地之自然而能胜理,故誉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利为害始,福为祸先,不求利即无害,不求福即#2无祸,身以全为常,富贵其寄也。

圣人明照海内而民不昏,富藏天下而民不贫。顺天地之自然,任万物之自生,不私与故无公取,不轻赏故无重刑。视富贵如浮云,乃可以全其真。

老子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服不杂,行不观,通而不华,穷而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辱,异而不怪,同用无以名之,是谓大通。

素隐行怪,君子不为。屈奇之服,诡异之行,岂圣人之事哉?光而不耀,廉而不刿,与民同用而已。夫是之谓大通。

老子曰:道者直己而待命,时之至,不可迎而返也,时之去,不可追而援也,故圣人不进而求,不退而让。随时三年,时去我走,去时三年,时在我后,无去无就,中立其所。天道无亲,唯德是与。福之至,非己之所求,故不伐其功,祸之来,非己之所生,故不悔其行。中心其恬,不累於德,狗吠不惊,自信其情,诚无非分。故通道者不惑,知命者不忧。帝王之崩,藏骸於野,其祭也祀之於明堂,神贵於形也,故神制形则从,形胜神则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大通。

道乃天下之所共由。圣人直己待命,时来时去,不将不迎。立乎中央,以制四方。不伐功,不悔行,其心恬然,通道知命,聪明虽用,必反诸神。

老子曰:古之存己者,乐德而忘贱,故名不动志,乐道而忘贫,故利不动心,是以谦而能乐,静而能澹。以数算之寿,忧天下之乱,犹忧河水之涸,泣而益之也。故不忧天下之乱,而乐其身治者,可与言道矣。

道尊德贵,悦诸心而存诸己也。故不以贫贱动其心志,身治则天下不足忧矣。其肯以不百年之身,过为天下忧乎?

老子曰:人有三怨,爵高者人妬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人怨之。夫爵益高者意益下,官益大者心益小,禄益厚者施益博,修此三者怨不作。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爵高志骄,人必妬之。官大气豪,主必恶之。禄厚不施,人必怨之,高下相倾之道也。惟谦卑好施,贵不忘贱,高不忘下,故无怨尤。

老子曰:言者所以通己於人也,闻者所以通人於己也。即暗且聋,人道不通,故有暗聋之病者,莫知事通,岂独形骸有暗聋哉,心亦有之塞也,莫知所通,此暗聋之类也。夫道之为宗也,有形者皆生也,其为亲也亦戚矣,飨谷食气者皆寿焉,其为君也亦惠矣,诸智者学焉,其为师也亦明矣。人皆以无用害有用,故知不博而日不足,以博弈之日问道,闻见深矣。不闻不问,犹暗聋之比於人也。

受形而生,亲之恩也。飨谷而寿,君之惠也。由学而明,师之德也。长而成人,身亦贵矣。言乃心之声,通己於人,非言不达;通人於己,非言不闻。言其神矣乎。能不以私言废公言,无用害有用,则闻道深而不孤上之人矣。

老子曰:人之情,心服於德,不服於力,德在与不在求。是以圣人之欲贵於人者,先贵於人,欲尊於人者,先尊於人,欲胜人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自卑,故贵贱尊卑,道以制之。夫古之圣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乐推而不厌,戴而不重,此德有余而气顺也,故知与之为取,后之为先,即几於道矣。

礼贵乎先,言贵乎后,此人之情,故可服以德,不服以力,是以圣人进退有度,先后有节,故天下乐推而戴之。

老子曰:德少而宠多者讥,才下而位高者危,无大功而有厚禄者微,故物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众人皆知利利,而不知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故再实之木,其根必伤,多藏之家,其后必殃。夫大利者反为害,天之道也。

德不厌广,分不可踰。水浅而舟大则胶,树大而根浅则拔。人之德薄才浅,怀不仁而据高位,鲜不技矣。惟知利病反覆,无甚爱多藏,得义利之和,又何病焉?

老子曰:小人从事曰苟得,君子曰苟义。为善者非求名者也,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所求者同,所极者异。故动有益则损随之。言无常是,行无常宜者,小人也。察於一事,通於一能者,中人也。兼覆而并有之,技能而才使之者,圣人也。

圆颅方趾,含齿戴发,均是人也。禀气有异,智愚分焉。小人苟得,才胜德也;君子苟义,德胜才也。可上可下,则为中人,天纵多能,其圣人乎?

老子曰:生所假也,死所归也,故世治即以义卫身,世乱即以身卫义,死之日,行之终也。故君子慎一用之而已矣。故生所受於天也,命所遭於时也,有其才不遇其世,天也,求之有道,得之在命。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为非,而未必免於祸。故君子逢时即进,得之以义,何幸之有;不时而退,让之以礼,何不幸之有。故虽处贫贱而犹不悔者,得其所贵也。

受命于天,赋形为人。生有所假,死有所归,所遭於时,或穷或通,何莫非命?有其才而不遇,天也。是以君子为善,福无必得;不为非,祸无必免。故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贵在我矣。

老子曰:人有顺逆之气生於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乱在於道。得道则心治,失道即心乱。心治即交让,心乱即交争,让即有德,争即生贼。有德即气顺,贼生即气逆。气顺则自损以奉人,气逆则损人以自奉。夫气者可以道而制也。天之道其犹响之报声也,德积则福至,祸积则怨至。学败於官茂,孝衰於妻子,患生於忧解,病甚於且愈,故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阴符》曰:五贼在心,施行於天,气顺则治,气逆则乱,治即交让,乱即交争。气逆乎心,则贼於其身。气逆乎时,则贼於其国。惟以道制气,则能损己奉人。虽官茂不能败吾之学,妻子不能衰吾之孝,曷有忧解之患,且愈之病哉?能慎厥终,罔有所失。

老子曰:举枉与直,如何不得。举直与枉,勿与遂往,所谓同污而异泥者。

不曰举枉措直,而曰举枉与直,何哉?举枉与直,是拔小人而归於君子,何不得乎?举直与枉,则是推君子而纳诸小人之域,君子不往矣。同污异泥,处小人之道,和而不流。

老子曰:圣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圣人之同死生,明於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之所在。道县天,物布地,和在人,人主不和,即天气不下,地气不上,阴阳不调,风雨不时,人民疾饥。

和之用至矣。天得之万象明,地得之万物生,人得之万事成。人主之心,和其可失乎?失则天地不交,人民疾饥。夫圣愚同一死生,其不同者,义与利之间耳。利者义之和,圣人明於理,分利亦义也。愚人不知利害之所在,义亦利焉。

老子曰: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得随侯之珠,不如得事之所由#3,得和氏之璧,不如得事之所适。天下虽大,好用兵者亡,国虽安,好战者危。故小国寡民虽有什伯之器而勿用。

禹拜昌言:班师振旅,而苗民格。闻一言之当,胜万兵也。得随珠和璧,不如得事之所由适。是以圣人贵道不贵宝,尚德不尚功。肯以兵自危哉?

老子曰:能成霸王者,必德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能胜不如己者,至於若己者而格,柔胜出於若己者,其事不可度,故能以众不胜成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德胜者霸,得人心也。胜敌者强,得人力也。然非得人之心,未有能用人之力也。敌何由胜?强何由霸哉?德,自得也。自得则柔弱胜刚强。故能胜不若己者,至於若己者而格,是德相若也。柔胜出於若己者,其事不可度,则德又胜我矣。故能以众不胜成大胜者,惟圣人能之。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四竟

#1 饰:聚珍本作『适』。

#2 无害,不求福即:原本无,据聚珍本增。

#3 由:原作『田』,据聚珍本改。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