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东卷

  ○论对

  或曰:文词妍丽,良由对属之能;笔札雄通,实安施之巧。若言不对,语必徒申;韵而不切,烦词枉费。元氏云:“《易》曰:‘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书》曰:‘满招员,谦受益。’此皆圣作切对之例也。况乎庸才凡调,而对而不求切哉!”

  余览沈、陆、王、元等诗格式等,出没不同。今弃其同者,撰其异者,都有二十九种对,具出如后。其赋体对者,合彼重字,双声、叠韵三类,与此一名;或叠韵、双声,各开一对,略之赋体;或以重字属联绵对。今者,开合俱举,存彼三名,后览达人,莫嫌烦冗。

 

  ○二十九种对

一曰,的名对;(亦名正名对,亦名正对)。二曰,隔句对;三曰,双拟对;四曰,联绵对;五曰,互成对;六曰,异类对;七曰,赋体对;八曰,双声对;九曰,叠韵对;十曰,回文对;十一曰,意对。

  右十一种,古人同出斯对。

  十二曰,平对;十三曰,奇对;十四曰,同对;十五曰,字对;十六曰,声对;十七曰,侧对。

  右六种对,出元兢《髓脑》。

  十八曰,邻近对;十九曰,交络对;廿曰,当句对;廿一曰,含境对;廿二曰,背体对;廿三曰,偏对;廿四曰,双虚实对;廿五曰,假对。

  右八种对,出皎公《诗议》。

  廿六曰,切侧对;廿七曰,双声侧对;廿八曰,叠韵侧对。

  右三种,出崔氏《唐朝新定诗格》。

  廿九曰,总不对对。

  第一,的名对。(又名正名对,又名正对,又名切对)。

  的名对者,正也。凡作文章,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余对也。

  或曰:天、地,日、月,好、恶,去、来,轻、重,浮、沉,长、短,进、退,方、圆,大、小,明、暗,老、少,凶、儜,俯、仰,壮、弱,往、还,清、浊,南、北,东、西。如此之类,名正对。

  诗曰:“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释曰:上二句中:“东”“西”是其对,“园”“圃”是其对,“青”“绿”是其对,“梅”“草”是其对,“开”“发”是其对。下二句中:“阶”“砌”是其对,“前”“下”是其对,“花”“絮”是其对,“徐”“缓”是其对,“来”“去”是其对。如此之对类,名为的名对。

  又曰:“手披黄卷尽,目送白云征。玉霜摧草色,金风断雁声。片云愁近戍,半月隐遥城。”

  释曰:上有“手披”,下有“目送”,上“黄”下“白”,上“玉”下“金”:故曰的名对。

  又曰:“云光鬓里薄,月影扇中新;年华与妆面,共作一芳春。”

  释曰:上有“云光”,下有“月影”,落句虽无对,但结成上意而已。自余诗皆放,此最为上。

  又曰:“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释曰:“迎”“送”词翻,“去”“来”义背,下言“西北”,上说“东南”:故曰正名也。

  又曰:“鲜光叶上动,艳彩花中出;疏桐映兰阁,密柳盖荷池。”

  释曰:持“艳”偶“鲜”,用“光”匹“彩”,“疏桐”“密柳”之相酬:故受的名。

  又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有虚名实名,上对实名也。

  又曰:“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元兢曰:“正对者,若‘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若上句用圣君,下句用贤臣;上句用凤,下句还用鸾:皆为正对也。如上句用松桂,下句用蓬蒿;松桂是善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第二,隔句对。

  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为隔句对。

  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释曰:第一句“昨夜”与第三句“今朝”对,“越溪”与“逾岭”是对;第二句“含悲”与第四句“抱笑”是对,“上兰”与“长安”对;并是事对,不是字对:如此之类,名为隔句对。

  又曰:“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悲亦空叹,朝朝君未归。”

  释曰:两“相”对于两“空”,隔以“沾衣”之句,“朝朝”偶于“夜夜”,越以“空叹”之言:从首至末,对属间来,故名隔句对。

  又曰:“月映茱萸锦,艳起桃花颊;风发蒲桃绣,香生云母帖。”又曰:“翠苑翠丛外,单蜂拾蕊归;芳园芳树里,双燕历花飞。”

  释曰:夫“艳起”对“香生”,隔以“映茱萸”之锦,“月锦”偶“风绣”,又间诸“生云母”之帖;其双“芳”“燕”匹两“翠”“蜂”,“里”“外”尽间成,故云隔句。

  又曰:“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未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第三,双拟对。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如此之类,名为双拟对。诗曰:“夏暑夏不衰,秋阴秋未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易追。”

  释曰:第一句中,两“夏”字拟一“暑”字;第二句中,两“秋”字拟一“阴”字;第三句中,两“炎”字拟一“至”字;第四句中,两“凉”字拟一“消”字:如此之法,名为双拟对。

  又云:“乍行乍理发,或笑或看衣。”又曰:“结萼结花初,飞岚飞叶始。”

  释曰:既双“结”居初,亦两“飞”带末;宜书宜时之句,可题可怜之论,准拟成对,故以名云。而又取双拟为名。

  又曰:“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又曰:“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释曰:上陈二“月”,隔以“眉欺”;下说双“花”,间诸“颊胜”。文虽再读,语必孤来;拟用双文,故生斯号。

  或曰:春树春花,秋池秋日;琴命清琴,酒追佳酒;思君念君,千处万处:如此之类,名曰双拟对。

  第四,联绵对。

  联绵对者,不相绝也。一句之中,第二字、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但上句如此,下句亦然。诗曰:“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

  释曰:一句之中,第二字是“山”,第三字亦是“山”;余句皆然:如此之类,名为联绵对。

  又曰:“嫩荷荷似颊,浅河河似带,初月月如眉。”

  释曰:两“荷”连读,放诸上句之中;双“月”并陈,言之下句之腹:一文再读,二字双来,意涉连言,坐兹生号。

  又曰:“烟离离万代,雨绝绝千年。”

  释曰:情起多端,理暧昧难分,情参差迢述;且自无关赋体,实乃偏用开格。

  又曰:“望日日已晚,怀人人不归。”又曰:“霏霏敛夕雾,赫赫咕晨曦;轩轩多秀气,奕奕有光仪。”又曰:“视日日将晚,望云云渐积。”

  或曰: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连绵对。

  第五,互成对。

  互成对者,天与地对,日与月对,麟与凤对,金与银对,台与殿对,楼与榭对。两字若上下句安之,名的名对;若两字一处用之,是名互成对,言互相成也。诗曰:“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麟凤千年贵,金银一代荣。”

  释曰:第一句之中,“天地”一处;第二句之中,“日月”一处;第三句之中,“麟凤”一处;第四句之中,“金银”一处:不在两处用之,名互成对。

  又曰:“玉钗丹翠缠,象榻金银镂;青夫丹碧度,轻雾历檐飞。”

  释曰:“丹翠”自拟,“金银”别对,各途布列,而互相成。“飞”“度”二言,并如斯例。

  又曰:“岁时伤道路,亲友念东西。”

  第六,异类对。

  异类对者,上句安天,下句安山;上句安云,下句安微;上句安鸟,下句安花;上句安风,下句安树:如此之类,名为异类对。非是的名对,异同比类,故言异类对。但解如是对,并是大才,笼罗天地,文章卓秀,才无拥滞,不问多少,所作成篇,但如此对,益诗有功。诗曰:“天清白云外,山峻紫微中;鸟飞随去影,花落逐摇风。”

  释曰:上句安“天”,下句安“山”,“天”“山”非敌体,“白云”“紫微”亦非敌体;第三句安“鸟”,第四句安“花”,“鸟”“花”非敌体,“去影”“摇风”亦非敌体:如此之类,名为异类对。

  又曰:“风织池间字,虫穿叶上文。”

  释曰:“风”“虫”非类,而附对是同;“池”“叶”殊流,而寄巧归一。或双声以酬叠韵,或双拟而对回文;别致同词,故云异类。

  又曰:“鲤跃排荷戏,燕舞拂泥飞;琴上丹花拂,酒侧黄鹂度。”

  释曰:鸟飞鱼跃,琴歌酒唱,事迹既异;至如鸟飞树动,鱼跃水溅,叶润凭水而成文,枝摇托风而制语,谚赤鲤为对,引酒歌傍传酒唱,二各相无,故异类题目,空中起事。

  又曰:“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又如以“早朝”偶“故人”,非类是也。

  元氏曰:“异对者,若来禽、去兽,残月、初霞。”此“来”与“去”,“初”与“残”,其类不同,名为异对。异对胜于同对。

  第七,赋体对。

  赋体对者,或句首重字,或句首叠韵,或句腹叠韵,或句首双声,或句腹双声:如此之类,名为赋体对。似赋之形体,故名曰赋体对。诗曰:

  句首重字:“褭褭树惊风,曬曬云蔽月。”“皎皎夜蝉鸣,胧胧晓光发。”

  句腹重字:“汉月朝朝暗,胡风夜夜寒。”

  句尾重字:“月蔽云曬曬,风惊树褭褭。”

  句首叠韵:“徘徊四顾望,怅悢独心愁。”

  句腹叠韵:“君赴燕然戍,妾坐逍遥楼。”

  句尾叠韵:“疏云雨滴沥,薄雾树朦胧。”

  句首双声:“留连千里宾,独待一年春。”

  句腹双声:“我陟崎岖岭,君行峣崅山。”

  句尾双声:“妾意逐行云,君身入暮门。”

  释曰:上句若有重字、双声、叠韵,下句亦然。上句偏安,下句不安,即为犯病也。但依此对,名为赋体对。

  又曰:“团团月挂岭,纳纳露沾衣。”(头)。“花承滴滴露,风垂褭褭衣。”(腹)。“山风晚习习,水浪夕氵㸒氵㸒。”(尾)。

  释曰:《诗》有鸾鸣哙哙,鹿响幼幼,苌楚婀娜之名,泽陂菡萏之状,模朝隮而薈蔚,写荇菜而参差,既正起重言,亦傍生叠字者。

  第八,双声对。

  诗曰:“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释曰:“佳菊”双声,系之上语之尾;“丽兰”叠韵,陈诸下句之末。秋朝非无白露,春日自有清风,气侧音谐,反之不得。“好花”“精酒”之徒,“妍月”“奇琴”之辈:如此之类,俱曰双声。

  又曰:“飋岁阴晓,皎洁寒流清;结交一顾重,然诺百金轻。”又曰:“五章纷冉弱,三冬粲陆离;怅望一途阻,参差百虑违。”

  释曰:“飋”“皎洁”,即是双声,得对叠韵;“冉弱”“陆离”,即是双声,自得成对。

  又曰:“洲渚递萦映,树石相因依。”

  或曰:“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丹灯”,“翻蜂”、“度蝶”,黄槐”、“绿柳”,“意忆”、“心思”,“对德”、“会贤”,“见君”、“接子”:如此之类,名双声对。

  第九,叠韵对。

  诗曰:“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漱流还枕石,步月复弹琴。”

  释曰:“放畅”双声,陈之上句之初;“逍遥”叠韵,放诸下言之首。双道二文,其音自叠;文生再字,韵必重来。“旷望”、“徘徊”、“绸缪”、“眷恋”,例同于此,何藉烦论。

  又曰:“徘徊夜月满,肃穆晓风清;此时一樽酒,无君徒自盈。”又曰:“郁律构丹巘,棱层起青嶂。”(“郁律”“棱层”是。)

  《笔札》云:“徘徊”、“窈窕”、“眷恋”、“彷徨”、“放畅”、“心襟”、“逍遥”、“意气”、“优游”、“陵胜”、“放旷”、“虚无”、“彟酌”、“思惟”、“须臾”:如此之类,名曰叠韵对。

  第十,回文对。

  诗曰:“情亲由得意,得意遂情亲;新情终会故,会故亦经新。”

  释曰:双“情”著于初、九,两“亲”继于十、二;又显头“新”尾“故”,还标上下之“故”“新”:列字也久,施文已周,回文更用,重申文义,因以名云。

  第十一,意对。

  诗曰:“岁暮临空房,凉风起坐隅;寝兴日已寒,白露生庭芜。”又曰:“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

  释曰:“岁暮”“凉风”,非是属对;“寝兴”“白露”,罕得相酬;事意相因,文理无爽:故曰意对耳。

  第十二,平对。

  平对者,若青山、绿水,此平常之对,故曰平对也。他皆效此。

  第十三,奇对。

  奇对者,若马颊河、熊耳山;此“马”“熊”是兽名,“颊”“耳”是形名,既非平常,是为奇对。他皆效此。又如漆、沮、四塞,“漆”与“四”是数名,又两字各是双声对。又如古人名,上句用曾参,下句用陈轸,“参”与“轸”者同是二十八宿名。若此者,出奇而取对,故谓之奇对。他皆效此。

  第十四,同对。

  同对者,若大谷、广陵,薄云、轻雾;此“大”与“广”、“薄”与“轻”,其类是同,故谓之同对。同类对者,云、雾,星、月,花、叶,风、烟,霜、雪,酒、觞,东、西,南、北,青、黄,赤、白,丹、素,朱、紫,宵、夜,朝、旦,山、岳,江、河,台、殿,宫、堂,车、马,途、路。

  第十五,字对。

  或曰:字对者,若桂楫,荷戈,“荷”是负之义,以其字草名,故与“桂”为对;不用义对,但取字为对也。

  或曰:字对者,谓义别字对是。诗曰:“山椒架寒雾,池篠韵凉飚。”

  “山椒”,即山顶也;“池篠”,傍池竹也:此义别字对。

  又曰:“何用金扉敞,终醉石崇家。”

  “金扉”“石家”即是。

  又曰:“原风振平楚,野雪被长营。”

  即“菅”与“楚”为字对。

  第十六,声对。

  或曰:声对者,若晓路、秋霜;“路”是道路,与“霜”非对,以其与“露”同声故。

  或曰:声对者,谓字义俱别,声作对是。诗曰:“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

  “路”是途路,声即与“露”同,故将以对“霜”。

  又曰:“初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

  “茑”,草属,声即与“鸟”同,故以对“蝉”。

  第十七,侧对。(崔名“字侧对”)。

  元氏曰:侧对者,若冯翊、(地名,在左辅也。)龙首。(山名,在西京也。)此为“冯”字半边有“马”,与“龙”为对;“翊”字半边有“羽”,与“首”为对:此为侧对。又如泉流、赤峰;“泉”字其上有“白”,与“赤”为对。凡一字侧耳,即是侧对,不必两字皆须侧也。以前六种切对,时人把笔缀文者多矣,而莫能识其径路。于公义藏之箧笥,不可垂示于非才。深秘之,深秘之。

  或曰:字侧对者,谓字义俱别,形体半同是。诗曰:“忘怀接英彦,申劝引桂酒。”

  “英彦”与“桂酒”,即字义全别,然形体半,同是。

  又曰:“玉鸡清五洛,瑞雉映三秦。”

  “玉鸡”与“瑞雉”是。

  又曰:“桓山分羽翼,荆树折枝条。”

  “桓山”与“荆树”是:如此之类,名字侧对。

  第十八,邻近对。

  诗曰:“死生今忽异,欢娱竟不同。”又曰:“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波。”

  上是义,下是正名。此也对大体似的名,的名窄,邻近宽。

  第十九,交络对。

  赋诗曰:“出入三代,五百余载。”

  或曰:此中“余”属于“载”,不偶“出入”;古人但四字四义皆成对,故偏举以例也。

  第二十,当句对。

  赋诗曰:“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第廿一,含境对。

  诗曰:“悠远长怀,寂寥无声。”

  第廿二,背体对。

  诗曰:“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第廿三,偏对。

  《诗》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谓非极对也)。又曰:“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又曰:“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又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全其文彩,不求至切,得非作者变通之意乎!若谓今人不然,沈给事诗亦有其例。诗曰:“春豫过灵沼,云旗出凤城。”此例多矣。但天然语,今虽虚亦对实,如古人以“芙蓉”偶“杨柳”,亦名声类对。

  第廿四,双虚实对。

  诗曰:“故人云雨散,空山来往疏。”

  此对当句义了,不同互成。

  第廿五,假对。

  诗曰:“不献胸中策,空归海上山。”

  或有人以“推荐”偶“拂衣”之类是也。

  第廿六,切侧对。

  切侧对者,谓精异粗同是。诗曰:“浮钟宵响彻,飞镜晓光斜。”

  “浮钟”是钟,“飞镜”是月,谓理别文同是。

  第廿七,双声侧对。

  双声侧对者,谓字义别,双声来对是。诗曰:“花明金谷树,叶映首山薇。”

  “金谷”与“首山”字义别,同双声侧对。

  又曰:“翠微分雉堞,丹气隐檐楹。”

  “雉堞”对“檐楹”,亦双声侧对。

  第廿八,叠韵侧对。

  叠韵侧对者,谓字义别,声名叠韵对是。诗曰:“平生披黼帐,窈窕步花庭。”

  “平生”“窈窕”是。

  又曰:“自得优游趣,宁知圣政隆。”

  “优游”与“圣政”,义非正对,字声势叠韵。

  或曰:夫为文章诗赋,皆须属对,不得令有跛眇者。跛者,谓前句双声,后句直语,或复空谈:如此之例,名为跛。眇者,谓前句物色,后句人名;或前句语风空,后句山水:如此之例,名眇。何者?风与空则无形而不见,山与水则有踪而可寻,以有形对无色:如此之例,名为眇。或云:景风心色等,可以对虚,亦可以对实。今江东文人作诗,头尾多有不对。如:“侠客倦艰辛,夜出小平津;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露鲜花剑影,月照宝刀新;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

  此即首尾不对之诗,其有故不对者若之。

  第廿九,总不对对。

  如:“平生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共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此总不对之诗,如此作者,最为佳妙。夫属对法,非真风花竹木,用事而已;若双声即双声对,叠韵即叠韵对。

 

  ○《笔札》七种言句例

  一曰,一言句例;二曰,二言句例;三曰,三言句例,四曰,四言句例;五曰,五言句例;六曰,六言句例;七曰,七言句例。

  一曰,一言句例。一言句者,天、地,阴、阳,江、河,日、月是也。

  二曰,二言句例。二言句者,“天高,地下”,“露结,云收”是。(又“翼乎,沛乎”等是。)

  三曰,三言句例。三言句者,“斟清酒,拍青琴”,“寻往信,访来音”是也。又云:“春可乐,秋可哀”。四曰,四言句例。四言句者,“朝燃兽炭,夜秉鱼灯”,“宋腊已歌,秦姬欲笑”是也。

  五曰,五言句例。五言句者,“雾开山有媚,云闭日无光”,“燥尘笼野白,寒树染村黄”是也。

  六曰,六言句例。六言句者,“讶桃花之似颊,笑柳叶之如眉”,“拔笙簧而数暖,促筝柱而劬移。”

  七曰,七言句例。七言句者,“素琴奏乎五三拍,绿酒倾乎一两卮”,“忘言则贵于得趣,不乐则更待何为。”

  八曰,八言句例。八言句者,“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九曰,九言句例。九言句者,“嗟余薄德从役至他乡,筋力疲顿无意入长杨。”

  十曰,十言句例。

  十一曰,十一言句例。《文赋》云:“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犹翔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下句皆十一字是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