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第五章

南北朝之画学

晋室既东,江北地为五胡所割据,及西纪四百二十年顷,刘裕受东晋禅,统御南方,建国号曰宋;北方之地,亦次第为拓跋珪所占有,而建国曰魏。自宋而齐而梁而陈为南朝;自魏而齐而周为北朝。南北对峙,约百七十年。我国学术,大受其影响;绘画亦有南北自成风气之观。而其受宗教化,则南北一致,且较前代为盛。

第十三节

概况

南北两朝,划然分立,南朝以长江流域为地盘,北朝以黄河流域为地盘。黄河流域地势荒寒,长江流域山水秀媚,地理上之占有既殊;而南朝人民,以汉族为主,北朝人民,以鲜卑族为主,汉族人之文艺思想,自较鲜卑族为优秀,则以民族上之支配而论,南北朝亦大异趣。故当时绘画,因地理民族之不同,亦隐然各驰其道。或谓我国图画,厥后卒有南北之分者,是殆其远因也。

图画至南北朝时,实大起变化,积极发展,其所以能呈变化发展之观者,与地理及民族思想,固极有关系;而要在时丁混乱,人民生活,不能安定,其厌世无聊之心理,较之在魏晋时尤甚,彼应运传入之佛教,遂极流行于中土,无论南北,皆皈依之。始犹以慰藉厌世无聊者,卒且因信而入迷,佛国庄严,天堂极乐,皆有此想象。于是佛教化力深入人心,绘画即受此潮流之激荡,益趋重佛教化之著作,遂造成我国佛教画最盛之时代。在南朝者,梁为尤盛;在北朝者,则以北魏道武帝时为尤盛。又其时佛老并用,清谈极盛,浸假而成浮薄侈靡之风,其绘画关于浮靡之故实及风俗,如声伎踏歌,贵戚游苑,邺中百戏等,极多图写。今请分举各朝之概况,而复综论之。

南朝 宋武帝雅好绘画,尝亡桓玄而收藏其画。于是名匠应运挺生,如顾景秀、顾骏之,皆以道释人物著声于时,其形象赋彩,皆能变古体而开新法。武帝尝赐何戢雀扇,即顾景秀笔也。至明帝时,而吴人陆探微杰出为大家,尝为明帝侍从,其画世称六法皆备,作佛像及古圣贤像,生动而见神明,一笔画,为其创作。道释人物外,以山水名者,则有宗炳、王微,其余名家可考者,至三十余人之多。

齐高祖通文学,性好画,既亡宋,尽得宋内府所藏画,听政之暇,旦夕披玩,尝品第古今名画,不因年次远近,但以技工优劣为等差,自陆探微至范惟贤四十二人,分四十二等。自是绘画之鉴赏,推阐入微,对于绘画之方法,亦遂有确当之定例。有谢赫者,写貌人物,不俟对看,一览即能点刷,豪发无遗。其所定六法,虽为古来画家所心会神悟,各相默契,然亦未经人道。谢赫乃一一归纳而辑成之,曰气韵生动,曰骨法用笔,曰应物象形,曰随类傅彩,曰经营位置,曰传移模写。此六法者,后世画家,无不奉以为金科玉律。按谢氏生当五世纪之中叶,对于绘画,即能得斯定则,在我国图画史上,实为极大之发明。夫谢氏之发明,其受当时社会之熏染陶熔者,必更有在。考在谢氏前后画家之得名者,不下二十余人,如刘瑱、毛惠远以妇人名;蘧道愍、章继伯以人马名;姚昙度以鬼神名;丁光以蝉雀名;名手辈出,各有专艺,较其方法,互有发明,六法之规定,殆有藉于各名家画法而参得之欤。至如智积菩萨、僧觉等,则又以高僧而得画名矣。

梁高祖英迈而通文学,其好绘画,不减宋武。将传自齐室之名画法书珍藏外,且复搜集异宝,以资鉴赏。美育既殷,故其子世诚梁元帝,其孙方等,皆以善画名。而元帝《山水松石格》之著作,尤有功于画学。且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久享太平,又尊崇佛教,甚至舍身,当时佛教画之盛行,实过前朝。梁之名画家,要皆能作佛画,其最著名者,即张僧繇也。张氏当天监中,极为武帝所重,凡帝崇饰佛寺,多命张氏画之。张氏所作建康一乘寺门画,于我国画法上有极大之贡献。按《建康实录》云:“一乘寺梁邵陵王纶造,寺门遍画凹凸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如凹凸,就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盖我国画法,自前无阴影之法,故时人见凹凸花而咸以为异。自张氏后,我国绘画,始有阴影法之讲究,由平实之画面,而忽现明暗轻湛之观。是虽传自印度,亦不得不归功于张氏。张氏又善山水,尝于素缣上以青绿重色先图峰岳泉石,而后染出丘壑巉岩,是即树后世青绿山水画之先范,皆有大影响于我国画学。世称张氏与宋之陆探微、晋之顾恺之为六朝三大家云。梁代画家名世虽多,然一张僧繇,已足为梁代生色,皎若中天明月,余如陶弘景之画牛却聘,萧贲之扇容万里,则又宗炳、王微之流,非独以画名也。

陈享国年浅,无足记述;惟文帝好画,锐意搜求古迹,亦一有心人也。画家著名者约二三人,顾野王以善草虫,独出当时。

北朝 北朝以屡见兵革,未皇修文;其人民又以尚武为风,不解艺术之名贵。所通行者,惟道释画;虽遭北魏之毁像于前,北周之灭法于后,佛教美术,未免随以摧残;然摧残之旋即复兴之。魏毁佛像才六年,复建浮图,听民出家,不啻奉佛教为国教。帝王咸皈依之,盛起殿堂伽蓝。而著名世界有数之美术品,云冈石窟、在大同依武周山,下临武周川,创凿者释星曜,其工程始神瑞——西纪四一四年,终正光——西纪五二〇年,凡百余年。龙门石窟按《河南府志》与《洛阳县志》,皆谓北魏宣武帝时,太监白整凿其二,太监刘腾又凿其一,《魏书·释老志》亦谓,景明——宣武帝年号——初,大长秋卿白整营石窟二所于洛南伊阙山,窟高三百一十尺,永平——亦宣武帝年号——中,中尹刘腾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前后用工约八十万人云。等造像,即于此时先后告成。其工程之浩大,艺术之壮丽精美,实与唐代佛画以极伟极善之模范。至若道武帝作干将金像,孝庄帝作万躯名像,史所夸美,亦属奇迹。造像既盛,一般擅长佛画者,多经营于此;其以画佛像名者,王由、杨乞德为著。杨氏归心释门,施身入寺,画佛之精,有过姚昙度。

齐文帝亦雅好图画,当时名画家如刘杀鬼、杨子华等,皆为文帝所重。刘氏画斗雀如生。杨氏尝奉命居宫中,画马图龙,皆能神形逼肖,实为北朝写生第一妙手,时称画圣。其时以道释画可与杨氏分茅于北朝者,则有曹仲达。其画佛之妙,至生灵感云。武平中,有萧放者,尝待诏文林馆,在宫中监督画工,作屏风,后主因为屏风,敕萧放及晋陵王孝式,录古名贤烈士,近代轻艳诸诗,以充图画,亦一盛事也。

周代匆匆,所可言者,亦惟佛教画为盛,其画家之稍有名者,如冯提伽、袁子昂等,亦不过以能画佛而已,要与绘画学上无大关系。

总之,以有关系绘画之内容者而言,如陆探微之由晋王献之之一笔书而作一笔画,直将书笔之妙,应用于图画;张僧繇之取法印画而作凹凸花,特启影阴之法,以革自来画面平实之病;要皆于作画法上有贡献者也。又如齐高帝之辨画分等,谢赫之推理定法,要皆于论画学上有关系者也。若举绘画之大势而言,则当以佛画为主轴。盖自晋以来,我国渐受佛教之影响,至南北朝时,佛教之盛,几以我国为中心,于是佛教画亦盛极一时。是时西方僧侣,如天竺之康铠、佛图澄,龟兹之罗什三藏等,及往求法之中僧法显、智猛、宋云等,皆以宏道之第一方便,将佛像赍入,而南北两朝之帝王,皆信仰之,为之建塔立寺,即以相当之佛教画,修饰而庄严之,因此中国绘画,渐受其陶熔沾染,而偏向于佛教画。自礼拜之佛像外,壁画尤极注重,名人手迹,往往见之寺壁。如宋顾骏之之画法王寺,齐沈标之画王观寺,梁张僧繇之画延祚寺,陈张善果之画栖霞寺,北魏董仁伯之画白雀寺,北齐刘杀鬼之画大定寺,皆其例也。而梁代壁画尤盛,直以印度寺壁之模样,完全转写。盖当梁武之盛倡佛教,由印度航海而来中国之僧侣甚多,如中国禅宗之初祖菩提达摩,亦受欢迎之一人。故都城建业,遂为当时中国佛教画之中心。僧有郝骞者,曾奉武帝命西行求法。将印度室罗伐悉底舍卫国之祇园精舍之邬陀衍那王之佛像,模造而归。西僧迦佛陀、摩罗菩提、吉底俱等,皆善佛画,来化中土;印度中部之壁画,即自此时传入,广施于武帝所起诸寺院之壁。故画家如张僧繇等,因此更得直接传其手法,而复略变化之,自成极新之中国佛画,时人对于壁画之美盛,甚形热烈,由壁画之风,又扩充于寺壁之外,如国家之宫殿。官绅之邸宅,亦多用此含有印度色彩之图画,以为美饰矣。

夫佛画固盛极于时,同时北魏道士若寇谦之等,亦尽力宣扬道教。后至渐效佛徒所为,以绘画雕塑模造天尊之图像。于是前此为少数信者零碎之道教画,至是乃大盛,几与佛画并行于中国。然其所谓道教画者,终不能脱佛教画之窠臼,是视殆家善佛画者兼及道画,故如出一手,亦我国自魏晋以来,固以浮图老子并称,而道释画为一流之故欤!是可谓道教画者,即佛教画之化身。

南北朝佛画之位置

自道释画外,写生人物画,亦有成名家者。然如群星之近月,依稀其光而已。至若新由人物画背景脱胎之山水画,至是则大进步。惟多属于南朝,盖即前所云非独民族之特优,亦江南山水之雅秀,有以涵养使然者。当时山水画家,如宗炳、王微之流,要皆晦迹韬声于烟云泉石间,喜以笔墨点染,写其逸情,实北宋人所谓文人画之滥觞。

南北朝绘画,在本国之情形,大概已如前述;更有极可注意之一事,即我国绘画,因受佛教流布之影响,益广其传播,是实我国绘画上异常之荣誉。盖自西晋以来,我国文化已传入朝鲜半岛,至是,更传入日本。日本在汉武帝灭朝鲜时,已与中国接触,然足以称为国际关系,则实始于南北朝。自宋武帝永初二年,倭王瓒遣使贡献以后,屡受中国册封;而其时中原多故,中土遗民,又往往泛海东奔,略似晋室东迁时,汉族士夫之南下;如秦氏汉氏者,皆在当时各挟中国文化而俱东,为今日本之望族。雄略七年,百济贡画师因斯罗我,即为我国画间接传入日本之证。盖日本古无佛教,继体天皇十六年,即梁武帝普通三年梁人司马达等,始至大和,居坂田原,弘布佛法。越三十年,钦明天皇十三年,即梁简文帝承圣元年百济遣使贡佛像佛经,钦明天皇令大臣苏我稻目供养之。稻目之子马子,得百济弥勒石像及佛像各一,崇拜之,营佛殿安置佛像,以司马达等之女尼供养。自是而后,日本佛教风行,佛寺日多,而中国化之佛教画亦随盛。大和法隆寺金堂之壁画,其画法与张僧繇所绘一乘寺画相似。按《日本帝国美术略史》,亦论及之,略谓其作法将胡粉涂抹于壁之全面,先作线于上,次第施以色彩,色料杂用墨朱红黄青绿,各分浓淡,润笔与干笔并用,其画多作阴影,盖其画为印度晕染之法。既经支那变化,而又出于日本人之手者。且其佛像外一切背景之模样,多有以见于埃及古图之一种水瓶积泉而成之模样,及见于印度阿育王时代之为建筑饰之一种轮宝形莲花文等。其他之模样中,有如莨蓟花之叶之为希腊风者,又有如菱花形麻叶模样之为支那日本风者,不少佛像之衣服有染物模样与织物模样二种。征之是等诸点,则此壁画,全以印度中部之图样之略经支那变化者为模范,而为我画工适宜的配合,于此金堂之壁面而画成者,实可谓非凡之大作。可以证明千二三百年前东西交通之事迹。或谓即于是时由中国传入之,其言亦不无理由。——司马达东渡时,在继体天王十六年,与法隆寺之建置,仅隔四十年事,其间有无关系,固略可推寻也。

综上所述,南北朝时绘画盛行于国内者,佛教画也,其传流于国外者,亦佛教画也。然同系佛画,而北朝所作,率伟大富丽,其名迹少在寺壁而多在石窟。南朝所作,率真巧恬静,其名迹少在卷轴而多在寺壁。且北朝传摹,一本原样;南朝制作,每参新意;而道画之勃兴,山水之进步,亦足以见南北图画之各有特尚也。

第十四节

画迹

南北朝人对于画迹之收藏,极具热心;而画迹即因此而往往遭劫运焉。当桓玄篡位,晋府真迹,尽为所得。桓败,宋高祖裕先使臧喜入宫取之。南齐高帝科其最精者而录之,古来名手,自陆探微至范惟贤四十二人为四十二等,二十七帙,三百四十八卷,听政之余,以供披玩。梁武帝尤加宝异,更事搜辑;元帝雅有才艺,自善丹青,古之珍奇,充牣内府。侯景之乱,太子纲数梦秦皇更欲焚天下书,既而内府图画数百函,果为侯景所焚。及景之平,所有画迹,皆载入江陵,又为西魏将于谨所陷。元帝将降,乃聚名画法书及典籍二十四万卷,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帝欲投火俱焚,宫嫔牵衣得免,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儒雅之道,今夜穷矣。于谨等于煨烬之中,收其书画四千余轴,归于长安。颜之推《观我生赋》云:“人民百万而囚虏,书史千两而烟飏,史籍已来,未之有也,溥天之下,斯文尽丧。”可谓我国文艺之一浩劫也。陈天嘉中,陈主肆意搜求,所得亦复不少,上所好者,下必加甚。观于南北朝帝室之好收藏,而私家收藏之多,当大可观。

然所谓收藏流转之画迹,要多为前代人所作;兹就南北朝画迹而言,其被记录而可考证者甚多,《贞观公私画史》所载尤备,录之如下:

陆探微画十三卷,宋明帝像,宋景和像,豫章王像,建平王像,江夏王像,零陵王像,王太宰像,羊玄保像,江智渊像,顾庆像,孙高丽像,孝武功臣像,勋臣像。又建安山阳二王像等十二卷,建安山阳二王像,沈昙广醉像,麻超之徐僧宝像,灵台寺瑾统像,毛诗新台图,蔡姬荡舟图,刘亮䯄马图,高丽赭白马图,蝉雀图,斗鸭图,猕猴图。并摹写本,非陆真迹,与前十三卷,共二十五卷,题作陆探微画隋朝官本,亦有梁陈题记。陆绥画二卷,立释迦像,周盘龙像。顾宝光画十三卷,豫章王像,宋景陵王像,勋贤图,褚渊袁粲图,张兴图,天竺僧像二卷,射雉图,洛中车马图二卷,越中风俗图二卷,高丽斗鸭图二卷。袁倩画七卷,豫章王燕宾图,维摩诘变相图,天女像,东晋高僧像一卷,无名真貌一卷,博弈图,三龙图一卷。顾景秀画十卷,王僧绰像,怀香图,蝉雀图,杂竹样,孙公命将图,陆士衡诗会图,王谢诸贤像,名臣像,刺虎图,小儿戏鹅图。谢稚画十一卷,濠梁图一卷,十弟子图,轻车迅迈图,孝经图,狩河阳图,秦王游海图,汾阳蘸鼎图,楚令尹泣两歧蛇图,游仙图,孟母图,洛阳平门翻车图。宗炳画四卷,颍川先贤图,惠持师图,问礼图,永嘉屋邑图。江僧宝画四卷,职贡图三卷,小儿戏鹅图一卷。尹长生画五卷,南朝贵戚图,车马图,骆简像,牛车图,山阴王像。濮万年画二卷,苏门先生图一卷,名臣像一卷。史艺画三卷,孙绰像,渔父图,王羲之像。史敬文画三卷,黄帝升仙图,张平子西京赋图,梁冀人马图。刘瑱画三卷,朝臣像,吴中舟行图,少年行乐图。毛惠远画四卷,山阳七贤图,醉客图,刀戟戏图,骑马图一卷。史粲画二卷,穆天子八骏图,息妫图。范惟贤画二卷,渥洼马图一卷,孝子屏风一卷。毛惠秀画四卷,并除图,释迦十弟子图,胡僧图,剡中溪谷村墟图。谢赫画一卷,安期先生图。陈公恩画三卷,朱买臣图,列女传仁智图,列女传贞节图。钟宗之画一卷,王献之像。王殿画一卷,贩春图。章继伯画一卷,藉田图一卷,全长三丈。陶景真画二卷,虎豹图,孔雀鹦鹉图。姚昙度画二卷,殷洪像,白马寺宝台样。解倩画四卷,王夫人样二卷,九子魔图一卷,丁贵人弹曲项琵琶图一卷。西域僧迦佛陀画六卷,拂菻图,人物器样二卷,鬼神样二卷,外国杂兽二卷。梁元帝画六卷,文殊像一卷,游春苑图二卷,芙蓉湖蘸鼎图一卷,鹿图一卷,鹳鹤弄波泽图一卷。张僧繇画十九卷,汉武射蛟图一卷,吴王格虎图一卷,羊鸦仁跃马图一卷,行道天王像一卷,维摩诘像一卷,宝诘像一卷,摩衲仙人像一卷,朱异像一卷,梁宫人射雉图一卷,醉僧图二卷,咏梅图一卷,横泉斗龙图一卷,杂人马兵刀图一卷,昆明二龙图一卷,清溪宫水怪图四卷。张善果画二卷,悉达太子纳妃图,灵嘉塔样。张儒童画二卷,楞伽会图一卷,宝禧变相图一卷。聂松画一卷,支道林像一卷。杨子华画四卷,斛律金像一卷,邺中百戏图一卷,北齐贵戚游苑图一卷,杂宫苑人物屏风本一卷。曹仲达画六卷,齐神武临轩对武骑图二卷,慕容绍宗像一卷,戈猎图一卷,斛律明月像一卷,卢思道像一卷,名马样一卷。

《贞观公私画史》所取载之南北朝画迹如此,其余未曾收载,而散见于各记籍者,亦不少。宋陆探微为南北朝之大家,其画迹极多,如范惠景母子像、阿难维摩图、图、孙敻著高丽衣图、刘硕钱灵度像、宋桂阳王宠姬像、捣衣图、施修林摇锡像、萧史图、叙梦赋图、服乘箴图等,皆并传于世。又宋《宣和画谱》道释类,御府所藏陆探微画,凡十,曰:无量寿佛像一,佛因地图一,降灵文殊像一,净名居士像一,托塔天王图一,北门天王图一,天王图一,王献之像一,五马图一,摩利支天菩萨一,是又与上所载者异物而同传者也。袁倩比美陆氏,最为高逸,其画迹如抗棋图、正声伎御临轩图、吴楚夜踏歌图等,甚有声价。其所画维摩诘变相一卷,《历代名画记》亟称之,谓是画百有余事,运思高妙,六法备呈,置位无差,若神灵感会,精光指顾,瞻仰威容,使顾、陆知惭,张、阎骇叹云。顾景秀在陆氏先,有宋文帝像、宋谢鲲兄弟四人像、晋中兴帝相像、王献之竹图、刘牢之小儿图、图、鹦鹉画扇、陆机诗会图等,亦颇见重于世。谢稚画迹,实多士女类之图卷,如列女图仪图、列女贞节图、列女贤明图、列女仁智图、列女辩通图等,列女故事画为最多,而如三马伯乐图、三牛图、图,与禽兽类之图卷,亦有传于世者。江僧宝之临轩图、御像,南齐刘瑱之捣衣图、刘长史图;毛惠远之赭白马图、骑马变势图、叶公好龙图,毛惠秀之汉武北伐图、二疏图,王殿之曹长孺真、列女传母仪图、三马图,并传于世。梁张僧繇为六朝画家冠冕,其画迹之多,不可胜考。按宋《宣和画谱》道释类:御府所藏凡十有六,曰佛像一,文殊菩萨像三,大力菩萨像一,维摩菩萨像一,佛十弟子图一,十六罗汉像一,十高僧图一,九曜像一,填星像一,天王像一,神王像一,扫象图一,摩利支天菩萨像一,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一,且其画迹,每致灵感,《神异记》、《画像记》、《朝野佥载》多记其事,所言虽近荒诞,然亦足见其画之妙绝当时也。北齐曹仲达之画佛,杨子华之画马,亦相传具灵感云。

南北朝画家之经《公私画史》收载其画迹者外,其余各家,亦多名作,有不可不记者。宋袁倩之子质有庄周木雁图,卞和抱璞图,笔势劲健,谢约有大山图,并声伎乐器图。刘胤祖之蝉雀,特爽俊不凡。刘绍祖之雀鼠,亦历落有姿。吴暕体法雅媚,张则思笔新奇,皆名于时。刘斌有《诗·黍离》图,蔡斌有游仙图,濮道兴有列女辩通图,无不著声于代。南齐则有王奴之《啸赋》图,戴蜀之孝女图、息妫图,张孝和之游清池图,丁光之蝉雀,僧珍之人马,亦皆有名。梁则有萧贲之山水,陈则有顾野王之草虫,皆能独步当时。至于北朝魏则有王由杨乞德之佛像,齐则有刘杀鬼之斗雀,周则有田僧亮之人物车马。

以上所述,要皆就各名家之卷轴画迹而言。然试集诸画迹而分为若干类,其最多数者,当推佛画之制作;次之为风俗现状画;又次为经史故实画;马牛虎豹鹄鸽蝉虫之类,亦多图之。其图写风俗故实,取材每近于浮靡,如贵戚游苑、洛中车马等,是殆南北朝风气使然欤。此外则有板画与壁画。板画者,施画于板,当时作者亦甚多。陆探微有刘牢之板像、王献之板像、天安寺惠明板像、板画师子等;谢庄有板画左氏经传图。按陆氏板画师子,极有名,《建康集》所称:陆生板画,天下惟此本也。此板初在建康境中,唐大和间,徙置浙西甘露寺,元符初,甘露火,板亦随烬,宋苏轼有摹本。谢氏经传图,系分左氏经传随图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世别郡殊,合之则区中为一,殆为近时舆图之类。

壁画多系名家手迹,纯为佛画而极富丽,其著名者,凡二十六寺:宋法王寺,在永嘉,顾骏之画。齐王观寺,在会稽,沈标画。隋白雀寺,在汝州,董伯仁画。北宣寺,在邺中,杨子华画。梁定林寺,在江宁,解倩画。惠聚寺,在江陵,张僧繇画。延祚寺,在江陵,张僧繇画。长庆寺,在江陵,江僧宝画。何后寺,在江宁,陆整画。光相寺,在江陵,丁光画。陟屺寺,在江陵,张善果画。高座寺,在江陵,张僧繇画。景公寺,在江宁,江僧宝画。开善寺,在江宁,张僧繇画。草堂寺,在江宁,焦宝愿画。报恩寺,在会稽,张儒童画。资德寺,在延陵,解倩画。天皇寺,在江陵,张僧繇、解倩画。大定寺,在邺中,刘杀鬼画。周海觉寺,在固州,董伯仁、郑法士画。陈栖霞寺,在江宁,张善果画。兴圣寺,在江都,张儒童画。建善寺,在江宁,陆整画。静乐寺,在江都,张善果画。东安寺,在江都,张儒童、展子虔画。终圣寺,在江陵,董伯仁画。南朝,梁最多,凡十四寺;陈次之,凡六寺。北朝则以北齐为多。其时佛教之流行,北朝实不逊于南朝,而寺壁画南朝独盛者,一则北朝多注力于石窟造像,二则南朝人之擅画寺壁者较多于北朝也。然世事推移,猝见沧桑之变,寺院名迹,昔为庄严之点缀品者,已先后随建筑物以消灭,而石窟造像,如云冈、龙门,至今犹多完整,为一般考古美术家所夸美。此外名人手迹,在寺壁间者,如陆探微、谢灵运之画甘露寺,浙西甘露寺,有陆画菩萨,在殿后面,天王堂外壁,有谢画菩萨六壁,见《历代名画记》。智积菩萨之画研石山寺,梁天监中,智积菩萨自画梵相于吴县研石山寺佛殿壁间。张僧繇之画天皇寺,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内有柏堂,僧繇画卢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问释门内如何画孔圣,僧繇曰,后当赖此耳。及后周灭佛法,焚天下寺塔,独以此殿有宣尼像乃免。见《太平广记》。安乐寺,张僧繇常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点睛者破壁飞去,未点睛者如故。见《神异记》。华严寺,苏州昆山华严寺殿基,有僧繇画龙,每风雨,如腾跃状,僧繇画锁以钉固之。见《唐诗纪事》。皆见诸记籍,甚或传其神异,南朝之名笔也。至若上都开业寺有曹仲达画,长安永福寺有杨子华画,俱见《贞观公私画史》。上都大云寺、长安光明寺、皈依寺,皆有田僧亮画,见《历代名画记》及《公私画史》。洛阳恩觉寺、上都空观寺,皆有袁子昂画,见同上。北朝之名笔也。

以卷轴画迹言,尚未见佛画之特盛,并壁画而观之,则知当时图画,几全受宗教化焉。其他关系学术礼制之绘画,亦不少,梁为尤多:《隋书》、《隋书·经籍志》:梁有周易新图一卷,周易普玄图八卷,薛景和撰,又有毛诗图三卷,毛诗孔子经图十二卷,毛诗古圣贤图二卷,春秋古今盟会地图一卷,孝经图一卷,孝经孔子图二卷,孝经古秘图一卷,孝经左右契图一卷,孝经雌雄图三卷,孝经异本雌雄图二卷,孝经分野图一卷,孝经内事图二卷,孝经内事讲堂七十二弟子图一卷,口授图一卷。《中兴书目》、山海经图十卷,本张僧繇画,咸平二年,校理舒雅铨次馆阁图书,见僧繇旧迹尚有存者,重绘为十卷。《历代名画记》、元帝画职贡图,并序外国来献之事。《玉海》元帝镇荆州,作职贡图,首虏而终蜑,凡三十余图。等多有记载之,又有庾元威之瑞应图,庾元威曾记之,略云,宗炳画瑞应图,王元长颇加增定,乃有虞舜獬廌,周穆狻猊,汉武神凤,卫君舞鹤,五城九井,螺杯鱼砚,金縢玉英,玄圭朱草等,凡二百一十物,余经取其善草嘉禾灵禽瑞兽楼台器服可为玩对者,盈缩其形状,参详其动植,制一部焉。萧放之画《书史诗赋》,刘斌之画《诗黍离》等,皆有关系于学术礼制者也。

有画迹而不详作者姓氏,但论其用途,则有关于法制及世道人心,是盖多出于一般工匠之手,亦有足录者,宋有刘韫出行卤簿图,韫为明帝所宠,在湘州雍州使善画者图其出行卤簿羽仪,常自披玩。齐有功臣图,孝子图,西邸士林图,豫章郡朝堂图,西邸士林图,系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才俊以为士林,使工图其像而成之,豫章郡朝堂图,则系王纶之为豫章太守时,图画陈蕃、华歆、谢鲲像于郡之朝堂者。梁有张缅像,武帝因张居宪司,号劲直,图其形于台省。冯道根像,武帝因冯将行之豫州,宴别之于武德殿,而召画工使图其形。夏侯亶像,亶在天监中,守吴兴,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以颂其美德。柳仲礼图,乐贤堂图,康绚像,陈有卤簿图,李平孔子七十二子图,履虎尾践薄冰图,刘道斌像,捍虎图。刘在恒农修立学馆,建孔子庙,及去郡,吏思之,因图其像于孔像西而拜谒之,按《水经注》,太平真君五年,上御虎圈,敕虎士效力生制猛兽,故魏有捍虎图云。后周有杨震像,《北史·申徽传》:申徽为襄州刺史,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陈平渡河归汉图,《北史·刘璠传》:武陵王纪,称制于蜀,使工画陈平渡河归汉图,以遗刘璠。此种画迹,皆因别有作用,非为一种纯粹艺术之表现,于以觇当时政教之一斑可,而于当时绘画学上之消长,实无重要关系也。

第十五节

画家

南北朝代有著名之画家,要之,以道释为中心之人物画家为最多数,而放达遁世之山水画家,亦较前代为有人。

南朝号称画家者,合王族及外国比丘而计之,凡八十六人,宋三十四人,齐二十九人,梁十九人,陈四人。兹将各朝之最著名者述之。

陆探微 吴人,常侍明帝左右,画备六法,人物故实,尽皆妙绝,兼善山水草木,有包前孕后古今独步之称。子绥、宏肃,亦皆善画。绥尤著名,画佛像人物,时推画圣。

宗炳 南阳涅阳人,字少文,善琴,能画,性旷逸,每游山水,往辄忘返,既归,皆图之于壁。尝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高祖聘之不起,栖丘饮壑,时称高士。晋升平丁巳生,元嘉乙丑卒,年六十有九。

王微 琅玡临沂人,字景玄,不就聘,以栖贞绝俗为高,与史道硕并师荀勖、卫协。自谓性知画,虽鸣鹄识夜之机,盘纡纠纷,咸记心目,故兼善山水,一往迹求皆仿佛也。敝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余年。作《叙画》一篇,殁赠秘书监。

顾骏之 宋人,师于张墨,善道释画。常结高楼以为画所,每登楼,去梯,家人罕见。若时景融朗,然后含毫;天地阴惨,则不下笔。其于画也,慎之如此。

顾景秀 武帝时人,居武帝左右,善人物禽兽草虫。帝尝以景秀所画蝉雀扇,赐何戢,时吴郡陆探微、顾宝光见之,皆叹其巧绝云。

谢庄 陈郡阳夏人,字希逸,善作画,尝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永初辛酉生,泰始丙午卒,年四十有六。

其他如江僧宝之师袁隆,以用笔骨鲠称;张则之师吴暕,以动笔新奇称;顾宝光、袁倩之师陆探微,以善人物名;谢约之山水,谢灵运之佛像,谢稚之孝子列女等故事图,亦皆独步一时。戴逵之子颙,袁倩之子质,宝光之弟彦先,灵运之弟惠连,要皆不弱其家声者也。

刘瑱 字士温,勔子,彭城安上里人,篆隶丹青,并为当世所称,尤善画妇人,时称第一焉。

谢赫 不知何许人,善写貌及人物,能一览便写,与真相毫发无遗,论者谓中兴以后,众人莫及。著有《古画品录》,尤有功于画学。

毛惠远 乐阳阳武人,师顾恺之,善画马,与刘瑱之画妇人,并为当时第一。

毛惠秀 惠远之弟,永明中待诏秘阁,善图绘佛像人物故实。

宗测 炳之孙,字敬微,居江陵,善画,遵祖法,尝自绘阮籍像,悬行障上以对之。又画永业寺佛影台,称妙作。少静退,不乐仕进。永明三年,诏征不就。好游,著《衡山》、《庐山记》。

余如陈郡人殷蒨,善写人面,与真不别。蘧道愍、章继伯,并善寺壁,兼长画扇。沈标画无所偏擅,触类皆涉。姚昙度画有逸才,笔迹调媚,专工绮罗屏帐。要皆颇有名于时。至章继伯之画藉田图,范怀珍之写渥洼马图,陶景真之画孔雀鹦鹉虎豹,僧珍之画康居人马,张季和之画游清池,亦各有特长,不可泯灭者也。

萧绎 小字七符,梁武帝第七子,即世祖也。画擅人物故实。曾绘宣尼像,著有《山水松石格》,有功于我国画学不少。以天监丙戌生,在位三年,岁壬申崩,年四十有七。

萧贲 字文奂,齐竟陵王子良之孙也。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善绘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后以饿死。

张僧繇 吴人,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善写貌,兼图绘云龙人物故实。所绘道释画与顾、陆并重,称六朝三大家。山水则独创所谓没骨皴者以得名。其子善果、儒童,亦皆善画。

陶弘景 秣陵人,字通明,居丹阳,自号华阳陶隐居,后止勾曲山。画品超迈,笔法清真,论者谓惟南阳宗少文、范阳卢鸿,其遗迹名世,差堪鼎足云。性恬淡,特爱松风,欣然以泉石为乐。盖自幼得葛洪《神仙传》,便有养生之志也。武帝即位,大事咨询,时人号之为山中宰相。宋元嘉壬辰生,梁大同丙辰卒,年八十有五,赠大中大夫,谥贞白先生。

余如武帝三子萧综,元帝长子萧方等,简文帝五子萧大连,皆以皇族擅丹青;吴郡陆杲,陈郡袁昂,皆颇善画。焦宝愿师于张、谢,而时善表新意;解倩师于蘧、章,而能通变巧捷;嵇宝钧、聂松二人,皆无的师,而意兼真俗,为僧繇之亚,亦一时名家也。

顾野王 吴人,字希冯,在梁为中领军。后入陈,为黄门侍郎,光禄卿。尝绘古贤,与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尤工草虫。梁天监庚子生,大建辛丑卒,年六十有二。

殷不害 陈郡长平人,工书画,家贫,事母养弟,士大夫皆以行称之。曾仕梁,为廷尉平;入陈,除司农,晋陵太守,以光禄大夫致仕养疾。后主即位,加给事中。其子僧首留周,及祯明己酉陈亡,僧首来迎,卒于道,年八十有五。

北朝号称画家者凡十六人:——魏五人,北齐八人,周三人。

魏画家较少,其画品亦较简单,惟气势多崛强。新乡侯杨乞德之画佛像,勃海蓚人高遵尝撰二殿图,皆有名一时。王由字茂道,京兆霜城人,罢郡后,寓居颍川,历给事中,尚书郎,东莱太守,工摹画,尤善佛像,为时人所服。惜后为乱兵所害,年仅四十有三。蒋少游,乐安博昌人,寄居平城,以佣书为业,后仕至太常卿,赠龙骧将军青州刺史,亦工书画,曾使至齐,摹写宫掖而归,以其有班输之巧,善画人物精雕刻也。

齐之画家,首推曹仲达。仲达曹国人,仕至朝散大夫,图绘称工,梵佛尤妙,写龙蛇,能致风云。次之,则杨子华,官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尝画马于壁,夜听啼啮长鸣,如索水草;图龙于素,舒卷辄云气萦集。世祖重之,居禁中,天下号为画圣。萧放字希逸,武平中待诏文林馆,好文善画,尝以监画工作屏风等杂物见知,累迁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广宁王孝珩,姓高氏,文襄第二子,尝图苍鹰如真,作朝士图,尤妙。其余如殷英童、刘杀鬼、曹仲璞、高尚士、徐德祖等,亦皆著名一时。

周代画家,曰田僧亮,为周常侍,画名高于董、展。曰冯提伽,北平人,官至散骑常侍,兼礼部侍郎,志尚清远,周末,避乱,佣画于并汾之间,善画车马,人物则非所长。曰袁子昂,亦善画。

据所述而比较之,知南朝画家,多于北朝,——是虽因南人好画过于北人之故,亦以北朝注重石刻,一部分能画之士,多费心力经营于石窟之造像,日与石工为伍,而其名亦遂不著故也。且北朝诸家,皆长于道释人物画之一门。南朝则更时有以山水画名者,即其人物画中,亦带山水之背景。至北朝画家,多尚摹仿,从旧法中精益求精;南朝画家多尚创作,于旧法中参新意,或竟能另辟蹊径,为后人法。是则南朝诸帝提倡之功,亦其地理与人民美术思想较长于北人故也。故南北朝画家之最有关于我国画史者,如陆探微、张僧繇等,皆吴中人。则当时图画在长江流域——江南——发达之情形,亦可见之。

第十六节

画论

南北朝为我国人物画极盛山水画成立之时代,习画者要皆士夫之流,能知图画理法上之价值及趣味,复能以笔墨形容之,关于绘画之妙理奥趣,往往为所阐发,而当时画家之作品,又足供论评者之材料,于是因画定品,因品列等,于阐发图画之理法外,又有赏鉴的品评。此种品评,在当时实为创作。故其画论,可分二种:曰关于画法的理论,关于赏鉴的品评。

关于画法的理论。则如宋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梁元帝《山水松石格》等,摘录如下:

宗炳《画山水序》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趋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跕石门之流,于是画像布色,构兹云岭。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像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又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王微《叙画》 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变动者心也。灵无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叐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龙准,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横变纵化而动生焉,前矩后方而灵出焉。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梁元帝《山水松石格》 天地之名,造化为灵,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或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精。由是设粉壁,运人情,素屏连幛,山脉溅瀑,首尾相映,项腹相近。丈尺分寸,约有常程,树石云水,俱无正形。树有大小,丛贯孤平,扶疏曲直,耸拔凌亭。隐隐半壁,高潜入冥,插空类剑,陷地如坑。秋毛冬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巨松沁水,喷之蔚坰,褒茂林之幽趣,割杂草之芳情。泉源至曲,雾破山明,精蓝观宇,桥彴关城,人行犬吠,兽走禽惊。高墨犹绿,下墨犹頳。水因断而流远,云欲坠而霞轻。桂不疏于胡越,松不难于弟兄。路广石隔,天遥鸟征。云中树石宜先点,石上枝柯末后成。高岭最嫌邻刻石,远山大忌学图经。审问既然传笔法,秘之勿泄于户庭。

关于赏鉴的品评,则如北齐颜之推《论画》,南齐谢赫《古画品录》,陈姚最《续画品》等皆为名作,并录如下:

颜之推《论画》 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尝有梁元帝手画蝉雀白团扇及马图,亦难及也。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萧贲、刘孝先、刘灵并文学已外,复佳此法,玩古知今,特可宝爱。若官未通显,每被公私使令,亦为猥役。吴郡顾士端,出身湘东或国侍郎,后为镇南府刑狱参军,有子曰庭,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彭城刘岳,橐之子也,仕为骠骑府管记,平氏县令,才学快士,而画绝伦,后随武陵王入蜀,下牢之败,遂为陆护军画支江寺壁,与诸工巧杂处。向使三贤都不晓画,直运素业,岂见此耻乎。

谢赫《古画品录》 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惟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故此所述,不广其源,但传出自神仙,莫之闻见也。

第一品五人 陆探微,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 曹不兴,不兴之迹,殆莫复传,惟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 卫协,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迨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颇得。壮气凌跨,旷代绝笔。 张墨、荀勖,风范气韵,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

第二品三人 顾骏之,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变古则今,赋彩制形,皆创新意,若包牺始更卦体,史籀初改书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传世盖少。所谓希见卷轴,故为宝也。 袁蒨,比方陆氏,最为高逸,像人之妙,并美前贤。但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然和璧微玷,岂贬十城之价也。

第三品九人 姚昙度,画有逸才,巧变锋出,魑魁神鬼,皆能妙绝同流,真为雅郑兼善。莫不俊拔,出人意表,天挺生知,非学所及。虽纤微长短,往往失之,而舆皂之中,莫与为匹。岂真栋梁萧艾,可唐突璠玙者哉。 顾恺之,格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

毛惠远,画体周赡,无适弗该,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遒韵雅,超迈绝伦。其挥霍必也极妙。至于定质块然,未尽其善,神鬼及马,泥滞于体,颇有拙也。 夏瞻,虽气力不足,而精彩有余,擅名远代,事非虚美。 戴逵,情韵连绵,风趣巧拔,善图圣贤,百工所范。荀、卫已后,实为领袖。及乎子颙,能继其美。 江僧宝,斟酌袁、陆,亲渐朱蓝,用笔骨梗,甚有师法。像人之外非其长也。

吴暕,体法雅媚,制置才巧,擅美当年,有声京洛。 张则,意思横逸,动笔新奇,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巧不竭,若环之无端。景多触目,谢题徐落,云此二人,后不得预焉。 陆杲,体致不凡,跨迈流俗,时有合作,往往出人。点画之间,动流恢服,传于后者,殆不盈握,桂枝一芳,足睹本性,流液之素,难效其功。

第四品五人 蘧道愍、章继伯,并善寺壁,兼长画扇,人马分数,毫厘不失,别体之妙,亦为入神。 顾宝光、全法陆家,事事宗禀,方之袁蒨,可谓小巫。 王微、史道硕并师荀、卫,各体善能。然王得其细,史传其真,细而论之,景玄为劣。

第五品三人 刘瑱,用意绵密,画体纤细,而笔迹困弱,形制单省。其于所长,妇人为最。但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然观察详审,甚得姿态。 晋明帝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亦有奇观。 刘绍祖善于传写,不闲其思。至于雀鼠,笔迹历落,往往出群。时人谓之语,号曰移画。然述而不作,非画所先。

第六品二人 宗炳,炳明于六法,迄无适善,而含毫命素,必有损益,迹非准的,意足师放。 丁光虽擅名蝉雀,而笔迹轻羸,非不精谨,乏于生气。

姚最《续画品》 夫丹青妙极,未易言尽。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故九楼之上,备表仙灵,四门之墉,广图贤圣,云阁兴拜伏之感,掖庭致骋远之别,凡斯缅邈,厥迹难详。今之存者,或其人冥灭,自非渊识博见,孰究精粗。摈落蹄筌,方穷致理。但事有否泰,人经盛衰,或弱龄而价重,或壮齿而声遒,故前后相形,优劣舛错。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终始无双,有若神明,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末学之所能窥。荀、卫、曹、张,方之蔑矣,分庭抗礼,未见其人。谢、陆声过于实,良可於邑,列于下品,尤所未安。斯乃情有抑扬,画无善恶,始信曲高和寡,非直名讴,泣血谬题,宁止良璞。将恐畴访理绝,永成伦丧,聊举一隅,庶同三益。夫调墨染翰,志存精谨,课兹有限,应彼无方。燧变墨回,治点不息,眼眩素缛,意犹未尽。轻重微异,则妍鄙革形,丝发不从,则欢惨殊观。加以顷来容服,一月三改,首尾未周,俄成古拙,欲臻其妙,不亦难乎。岂可曾未涉川,遽云越海,俄睹鱼鳖,为察蛟龙,凡厥等曹,未足与言画矣。陈思王云:传出文士,图生巧夫,性尚分流,事难兼善,蹑方趾之迹易,不知圆行之步难。遇像谷之凤翔,莫测吕梁之水蹈,虽欲游刃,理解终迷,空慕落尘,未全识曲。若永寻河书,则图在书前,取譬连山,则言由像著,今莫不贵斯鸟迹,而贱彼龙文,消长相倾,有自来矣。故倕断其指,妙不可为,杖策坐忘,既惭经国,据梧丧偶,宁足命家。若恶居下流,自可焚笔,若冥心用舍,幸从所好。戏陈鄙见,非谓毁誉,十室难诬,伫闻多识。今之所载,并谢赫所遗,犹若文章止于两卷,其中道有可采,使成一家之集。且古今书评,高下必诠,解画无多,是故备取,人数既少,不复区别,其优劣,可以意求也。

梁元帝,学穷性表,心师造化,非复景行,所能希涉。画有六法,真仙为难,王于像人,特尽神妙。心敏手运,不加点治,斯乃听讼部领之隙,文谈众艺之余,时复遇物援豪,造次惊绝,足使荀、卫阁笔,袁、陆韬翰。图制虽寡,声闻于外,非复讨论木讷,可得而称焉。 刘璞,胤祖之子,少习门风,至老笔法不渝前制,体韵精研,亚于其父,信代有其人,兹名不坠矣。 沈标,虽无偏擅,触类皆涉,性尚铅华,甚能留意,虽未臻全美,亦殊有可观。 谢赫,点刷精研,意在切似,目想豪发,皆无遗失,丽服靓妆,随时变改,直眉曲鬓,与世事新,别体细微,多自赫始。遂使委巷逐末,皆类效颦。至于气韵精灵,未穷生动之致,笔路纤弱,不副壮雅之怀;然中兴以后,众人莫及。 毛惠秀,其于绘事,颇为详悉,太自矜持,番成羸钝,遒劲不及惠远,委曲有过于棱。 萧贲,雅性精密,后来难尚,含毫命素,动必依真,学不为人,自娱而已,虽有好事,罕见其迹。 沈粲,笔迹调媚,专工绮罗,屏障所图,颇有情趣。 张僧繇,善图塔庙,超越群工,朝衣野服,今古不失,奇形异貌,殊方夷夏,实参其妙,俾昼作夜,未尝厌怠,惟公及私,手不停笔,但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然圣贤瞻瞩,小乏神气,岂可求备于一人。虽云晚出,殆亚前品。 陆肃,绥之弟,早藉趋庭之教,未尽敦阅之勤,虽复所得不多,犹有名家之法,方效轮扁,甘苦难投。 毛棱,惠远之子,便捷有余,真巧不足,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嵇宝钧、聂松二人,无的师范,而意兼真俗,赋形鲜丽,观者悦情,若辨其优劣,则僧繇之亚。 焦宝愿虽早游张、谢,而靳固不传,旁求造请,事均盗道之法,殚极斫轮,遂至兼采之勤。衣文树色,时表新异,点黛施朱,重轻不失,虽未穷秋驾,而见赏春坊,输奏薄技,谬得其地,今衣冠绪裔,未闻好道,丹青道堙,良足为慨。 袁质,蒨之子,风神俊爽,不坠家声。始逾志学之年,便婴颠痫之病。曾见草庄周木雁、卞和抱璞两图,笔势遒正,继父之美。若方之体物,则伯仁马龙之显,比之书翰,则长胤狸骨之方。虽复语迹异途,而妙理同归一致。苗而不实,有足悲者。无名之实,谅在斯人。 僧珍、僧觉,珍,遽道愍之甥;觉,姚昙度之子。并弱年渐渍,亲承训勖,珍乃易于酷似,觉岂难负析薪,染服之中,有斯二道,若品其工拙,盖嵇、聂之流。 释迦佛陀吉底俱、摩罗菩提此数手,并外国比丘。既华戎殊体,无以定其差。品光宅、威公雅耽好此法,下笔之妙,颇为京洛所知闻。 解蒨全法遽章,笔力不逮,通变巧捷,寺壁最长。

按上所举画论著作家,皆系南朝人,殆南朝好文之故欤。所论关于理法者,多偏于山水。山水画之妙处,从来未经人道,以山水画时尚幼稚;而其妙处,又非胸襟高超、适性山水者,不能道著。宗炳高士,以山水为乐,乐之不疲,乃以入于画。其画固以自娱者也,故曰:“畅神而已。”夫欲以画畅神,则平时非有相当之修养不可。惟能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始能一遇峰岫峣嶷,云林森渺,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此中奥妙,宗氏能于山水画幼稚时代而阐发之,不可谓非高人深致也。王微专论画之情致,其论画致,以灵动为用。曰横变纵化而动生焉,前短后长而灵出焉,盖言经者,非独依形为本,尤须心运其变耳。其论画情,则以运诸指掌,降之明神为法,以扬神荡思为的,要言不烦,至理若揭。元帝所论,虽仅三百余言,而于山水松石神气体用之妙,位置点缀之备,无不包举而毕示,与长史笔法等篇俱有古人传习相承之意。关于评品者,则颜之推所言于绘画之艺术上,虽无甚价值,然我国画以艺称,古时固无“工”、“非工”之阶级;自汉以来,士夫习画者日多,遂称非士夫而专艺者为画工;士夫画家,甚至羞与为伍。于是工非工之阶级乃分。士夫画家,既力自鸣高,而视殊类者,为不足齿,在我国画史上,若名为画家者,自汉以来,惟有士夫而已,其为画工,名概不得而著焉。是实艺术史上最不平等事。观颜之推之论画,兢兢以与诸工巧杂处,为三贤晓画之大耻,致垂训其子孙,是即可见南北朝人对于阶级观念之深,真无所不极也。谢赫画有深诣,创言六法,为后世习画者树南针,其功非小;更举六朝诸画家,一一评其优劣,能各如其分,其识力之高,尤足多者。且谢氏言画,不主死守师法,极赞别创新意,故曰:“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其于画学,可谓得其命脉矣。姚最《续画品》,系举谢氏所遗而续品之者也,与谢氏《古画品》合观,可尽得六朝画家之优劣。此种逐一人而总论之画评,前未之见,与后世依据个人之作品而各异其评者,又大异,亦特色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