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咸丰九年

谕纪泽(写字、作文摹仿古人间架)

字谕纪泽:

三月初二日接尔二月二十日安禀,得知一切。内有《贺丹麓①先生墓志》,字势流美,天骨②开张,览之忻慰。惟间架间有太松之处,尚当加功。

┃ 今译 ┃

三月初二日接到你二月二十日的告安信,得知家中的一切。你在信封内附上的《贺丹麓先生墓志》,字势流畅优美,字体气度开张,我看了之后颇感欣慰。唯独在间架结构上偶有太松的地方,还当加紧用功。

┃ 简注 ┃

①贺丹麓:即贺桂龄,贺长龄之弟。曾任广东潮阳知县,权潮州府通判、擢府同知。道光二十八年去世。

②天骨:天生骨骼,也指气度、格调。

┃ 实践要点 ┃

咸丰九年,曾国藩在军中接到曾纪泽的书信以及为贺桂龄所写的墓志,对儿子的书法进步表示欣慰,于是大谈书法与作文学习过程中模仿古人的重要性。指导孩子学习,有了进步就加以表扬;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时常提醒。

大抵写字只有用笔、结体两端。学用笔,须多看古人墨迹;学结体,须用油纸摹古帖。此二者,皆决不可易之理。小儿写影本,肯用心者,不过数月,必与其摹本字相肖。吾自三十时,已解古人用笔之意,只为欠却间架工夫,便尔作字不成体段①。生平欲将柳诚悬②、赵子昂③两家合为一炉,亦为间架欠工夫,有志莫遂。尔以后当从间架用一番苦功,每日用油纸摹帖,或百字,或二百字,不过数月,间架与古人逼肖而不自觉。能合柳、赵为一,此吾之素愿也。不能,则随尔自择一家,但不可见异思迁耳。

┃ 今译 ┃

大抵而言,写字只有用笔、结体两个方面。学用笔,必须多看古人的墨迹;学结体,必须用油纸摹写古帖。这二者最为基本功,都有决不可改的道理在。小孩子写影本,肯用心的人,不过几个月,必定能够写得跟摹本上的字很像。我从三十岁开始,就已经理解了古人用笔的大意,只是因为间架结构的工夫还有欠缺,导致写字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生平想要将柳诚悬(柳公权)、赵子昂(赵孟頫)两家的书法合为一炉,也是因为间架上欠工夫,有志而不能成。你以后应当在间架上用一番苦功,每日用油纸摹写古帖,或写百来字,或写二百来字,不超过几个月,间架上就会与古人字体逼真而不自觉。能够做到合柳、赵两家为一,那是实现我的夙愿。不能,则随你的意思自己选择一家,但是不可以见异思迁。

┃ 简注 ┃

①便尔:就。体段:结构,规模。

②柳诚悬:即柳公权,字诚悬,陕西华原人,唐代书法家。

③赵子昂:即赵孟頫,字子昂,宋元之际的书法家、画家。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认为书法的关键只有用笔、结体两个方面。用笔的窍门在于多看古人墨迹,而结体的窍门则在于勤加临摹古人字帖。他还强调专攻一家,或者将柳、赵合一,宗旨是不可见异思迁。这些说法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一剂良方。

不特写字宜摹仿古人间架,即作文亦宜摹仿古人间架。《诗经》造句之法,无一句无所本。《左传》之文,多现成句调。扬子云为汉代文宗①,而其《太玄》摹《易》,《法言》摹《论语》,《方言》摹《尔雅》,《十二箴》摹《虞箴》,《长杨赋》摹《难蜀父老》,《解嘲》摹《客难》,《甘泉赋》摹《大人赋》,《剧秦美新》摹《封禅文》,《谏不许单于朝书》摹《国策·信陵君谏伐韩》,几于无篇不摹。即韩、欧、曾、苏②诸巨公之文,亦皆有所摹拟,以成体段。尔以后作文作诗赋,均宜心有摹仿,而后间架可立,其收效较速,其取径较便。

┃ 今译 ┃

不只是写字应当模仿古人的间架结构,就是作文也应当模仿古人的间架结构。《诗经》的造句之法,没有一句是没有所本的。《左传》的文章,也多有现成的句子格调。扬子云(扬雄)乃是汉朝的一代文宗,然而他的《太玄》模仿《周易》,《法言》模仿《论语》,《方言》模仿《尔雅》,《十二箴》模仿《左传》中的《虞箴》,《长杨赋》模仿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解嘲》模仿东方朔的《客难》,《甘泉赋》模仿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剧秦美新》模仿司马相如的《封禅文》,《谏不许单于朝书》模仿《战国策·信陵君谏伐韩》,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模仿他人的。即使韩、欧、曾、苏这几位巨公的文章,也都有所摹拟,方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你以后写作文章、写作诗赋,都应当内心有所模仿,而后才能够确立起自己的文章格局,这种方法收效较为快速,取径也较为方便。

┃ 简注 ┃

①扬子云:即扬雄,著有《太玄》《法言》《方言》等,分别模仿《周易》《论语》《尔雅》等。文宗:文章为后世师法的人物。

②韩、欧、曾、苏:即韩愈、欧阳修、曾巩、苏轼。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又指出学写文章,也需要多多模仿古人文章的结构,并且列举了古今的文章巨子来加以说明。希望曾纪泽以后作文,当要预先寻找适合的模仿对象,从而确立自己文章的结构。其实在曾国藩看来,书法、诗赋乃至做人之道,其中多有相通之处,都应当师法古人而笃实磨炼。他说的这些,如细心体会,当受益匪浅。

前信教尔暂不必看《经义述闻》①,今尔此信言业看三本,如看得有些滋味,即一直看下去,不为或作或辍,亦是好事。惟《周礼》《仪礼》《大戴礼》《公》《穀》《尔雅》《国语》《太岁考》等卷,尔向来未读过正文者,则王氏《述闻》亦暂可不观也。

┃ 今译 ┃

前一信中,教你暂时不必去看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如今你在信中说已经看了其中的三本,如果看了觉得有些滋味,即可一直看下去,不管是否有时看有时停的,也都是好事情。唯独其中的《周礼》《仪礼》《大戴礼》《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尔雅》《国语》《太岁考》等卷,你从来没有读过相关经典的正文,那么王氏的《述闻》也可以暂时不去看了。

┃ 简注 ┃

①《经义述闻》:清代学者王引之所著,其中半数为记述其父王念孙关于经史典籍的论述,主要解释古书中的讹字、衍文、脱简、句读等,被作为研读经史的重要参考书。下文的《周礼》以及《太岁考》等都是《经义述闻》中的卷名,《公》《穀》即《春秋》三传之《公羊传》《穀梁传》。

┃ 实践要点 ┃

此处指示了王引之《经义述闻》一书对于读懂经史典籍的意义。其实清代经史考据学家们的著作都应当注意,因为都是读懂各类经史最好的指引。研读某经典,除了参考现代学者的注解、研究之外,可以选择一两种清人注疏作为辅助。

尔思来营省觐①,甚好,余亦思尔来一见。婚期②既定五月二十六日,三四月间自不能来,或七月晋③省乡试,八月底来营省觐亦可。身体虽弱,处多难之世,若能风霜磨炼、苦心劳神,亦自足坚筋骨而长识见。沅甫叔向最羸弱④,近日从军,反得壮健,亦其证也。赠伍崧生⑤之君臣画像乃俗本,不可为典要。奏折稿当钞一目录付归。余详诸叔信中。

(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

┃ 今译 ┃

你想来军营中探亲,很好,我也正想你来一次呢。婚期既然定在五月二十六日,那么三四月间自然就不能来了,或者等到七月你进省城参加乡试,八月底来军营探亲也是可以的。你的身体虽然较弱,但是处于多难的世道,如果能够经历一些风霜磨炼、苦心劳神,自然也就足以磨炼筋骨而增长识见了。你沅甫叔(曾国荃)向来最为羸弱,近日来从军以后,反而变得壮健,这也是一个证明了。赠给伍崧生(伍肇龄)的那册君臣画像乃是俗本,不可用作可靠的依据。奏折稿子准备抄一个目录带回家中。其余则详见写给你诸位叔叔的信中。

┃ 简注 ┃

①省觐:拜见尊者、长辈。

②咸丰七年,曾纪泽原配夫人贺氏因难产而去世。咸丰八年,刘蓉将女儿嫁给曾纪泽作为继室。

③晋:进。

④羸(léi)弱:瘦弱。

⑤伍崧生:即伍肇龄,字崧生,今四川邛崃人。与李鸿章同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讲等。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以其刚刚参加湘军的弟弟曾国荃为例,教导其子应当注意磨砺身心,增强体质,不可过分安逸。身心安康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也尤其重要。

谕纪泽(赵体书法与南北二派)

字谕纪泽儿:

二十二日接尔禀并《书谱叙》①,以示李少荃、次青、许仙屏诸公②,皆极赞美,云尔钩联顿挫,纯用孙过庭草法,而间架纯用赵法,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动合自然等语。余听之亦欣慰也。

┃ 今译 ┃

二十二日接到你的来信以及你的书法习作《书谱叙》,拿给李少荃(李鸿章)、次青(李元度)、许仙屏(许振祎)等先生看了,都极为赞美,说你的钩联顿挫,纯用孙过庭的草法,而间架则纯用赵孟頫之法,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动而合于自然等话。我听了也感到很是欣慰。

┃ 简注 ┃

①《书谱叙》:又称《书谱序》,孙过庭所撰并书,主要探讨书法的运笔,故又称《运笔论》。原字为草书体,有墨迹本传世,历代有摹刻本,宋代又有石刻本,常被当作草书入门的范本。孙过庭,字虔礼,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

②李少荃:即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其父与曾国藩会试同年,故进入曾国藩的幕府,并拜曾国藩为师,得到曾国藩的支持而创立淮军,官至直隶总督、文华殿大学士。次青:即李元度。许仙屏:即许振祎,字仙屏,江西奉新人。时任曾国藩幕宾,后中进士,官至广东巡抚。

┃ 实践要点 ┃

与祖、父辈不同,曾国藩对子女虽然要求严格,却少了苛责,多了赞扬鼓舞。当他再度收到曾纪泽的书法习作时,也多有鼓励,至于详述李鸿章、李元度等曾氏幕僚的赞美之词,则是更高、更妙的表扬了。这种方法,也值得现代做父母的学习,将自己孩子的“作品”在亲友之间传阅,亲友们的赞美,对于激励孩子往往更为有用。

赵文敏①集古今之大成,于初唐四家内师虞永兴②,而参以钟绍京③,因此以上窥二王④,下法山谷⑤,此一径也;于中唐师李北海⑥,而参以颜鲁公⑦、徐季海⑧之沉着,此一径也;于晚唐师苏灵芝⑨,此又一径也。由虞永兴以溯二王及晋六朝诸贤,世所称南派者也;由李北海以溯欧、褚⑩及魏北齐诸贤,世所称北派者也。尔欲学书,须窥寻此两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韵胜,北派以魄力胜。宋四家,苏、黄近于南派,米、蔡近于北派。赵子昂欲合二派而汇为一。尔从赵法入门,将来或趋南派,或趋北派,皆可不迷于所往。我先大夫竹亭公,少学赵书,秀骨天成。我兄弟五人,于字皆下苦功,沅叔天分尤高。尔若能光大先业,甚望甚望!

┃ 今译 ┃

赵文敏(赵孟頫)的书法集古今之大成,在初唐四家之中师法虞永兴(虞世南),而又结合了钟绍京(钟繇),由此而上窥二王,下法山谷(黄庭坚),此为其一条路径;在中唐师法李北海(李邕),而又结合了颜鲁公(颜真卿)、徐季海(徐浩)二人的沉着,此为另一条路径;在晚唐师法苏灵芝,这又是一条路径。由虞永兴(虞世南)而上溯二王以及两晋、六朝的诸家,此为世人所谓的南派;由李北海而上溯欧(欧阳询)、褚(褚遂良)以及北魏、北齐的诸家,此为世人所谓的北派。你想要学习书法,必须探寻这两派之所以分别的各自特点。南派以神韵取胜,北派以魄力取胜。宋四家中,苏(苏轼)、黄(黄庭坚)近于南派,米(米芾)、蔡(蔡襄)近于北派。赵子昂则具有合二派而汇为一的趋势。你从赵体书法入门,将来或者趋于南派,或者趋于北派,都可不至于迷惑而不知所往。我家先人光禄大夫竹亭公,少年时学习赵体,秀骨天成。我这一辈的兄弟五人,都对写字下过苦功,你沅叔的天分尤高。你若能光大先人之业,则是我最为期盼的了!

┃ 简注 ┃

①赵文敏:即赵孟頫,谥文敏。上文“赵法”就是指赵孟頫的笔法。

②虞永兴:即虞世南,初唐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浙江慈溪人。贞观七年(633)转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永兴”。

③钟绍京:字可大,江西兴国人。官至中书令、越国公。书法家,有小楷《灵飞经》。

④二王:即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东晋书法家。

⑤山谷:即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江西分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⑥李北海:即李邕,字泰和,湖北鄂州人,曾任北海太守。唐代书法家。

⑦颜鲁公:即颜真卿,字清臣,封鲁郡公,故称颜鲁公。唐代书法家。

⑧徐季海:即徐浩,字季海,浙江绍兴人。官至彭王傅、会稽郡公、太子少师。唐代书法家。

⑨苏灵芝:唐朝天宝年间的书法家,武功人。

⑩欧、褚:即欧阳询、褚遂良,都是初唐代书法家,与薛稷、虞世南并称书法史上的初唐四家。

苏、黄:即苏轼、黄庭坚。米、蔡:即米芾、蔡襄。这四人合称书法史上的宋四家。

先大夫竹亭公: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字竹亭。父因子贵,死后得封诰光禄大夫,故称先大夫。

┃ 实践要点 ┃

又因为曾纪泽的书法学习赵孟頫的间架结构,故而谈及赵体书法的源流,指出书法原本分为南派与北派,赵孟頫则合两派为一。从赵体入门,则将来可以或趋于南派,或趋于北派,不会迷失方向。通过讲解,让其子了解到古今著名书法家的特点,以及如何取法古人;又以自家亲人的学书经历来勉励孩子,真可谓不失时机。

制艺①一道,亦须认真用功。邓瀛师,名手也。尔作文,在家有邓师批改,付营有李次青批改,此极难得,千万莫错过了。付回赵书《楚国夫人碑》,可分送三先生(汪、易、葛)二外甥及尔诸堂兄弟。又旧宣纸手卷、新宣纸横幅,尔可学《书谱》,请徐柳臣②一看。此嘱。

父涤生手谕

(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 今译 ┃

八股制艺这一行,也需要认真用功了。邓汪琼(字瀛阶)先生,乃是八股文的名手。你的作文,在家有邓老师的批改,寄到军营有李次青(李元度)先生的批改,这真是极其难得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了。寄回家的赵体字帖《楚国夫人碑》,可以分送给三先生(汪、易、葛)与二位外甥,以及你的诸位堂兄弟。另外,旧宣纸的手卷、新宣纸的横幅,你可以学习《书谱》用,请徐柳臣(徐思庄)先生一看。此嘱。

┃ 简注 ┃

①制艺:即八股文。

②徐柳臣:即徐思庄,字柳臣,道光二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国史馆纂修等,还做过咸丰皇帝的书法老师。曾国藩也让曾纪泽向其学书法。

┃ 实践要点 ┃

此处曾国藩提点其子科考的八股文不可荒废,希望他转益多师,如有多位名师批点,对于提升作文水平自然大有助益。现在的父母也可以选出孩子所写某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请多人批点,进行综合性的指导。

谕纪泽(看书不可不知所择)

字谕纪泽:

前次于诸叔父信中,复示尔所问各书、帖之目。乡间苦于无书,然尔生今日,吾家之书,业已百倍于道光中年①矣。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以韩退之②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曰《易》、曰《书》、曰《诗》、曰《春秋左传》、曰《庄子》、曰《离骚》、曰《史记》、曰相如、子云③。柳子厚④自述其所得,正者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旁者曰《穀梁》、曰《孟》《荀》、曰《庄》《老》、曰《国语》、曰《离骚》、曰《史记》。二公所读之书,皆不甚多。

┃ 今译 ┃

上次在写给你诸位叔父的信中,又展示了你所问起的各种书、帖的名目。乡间往往苦于无书,然而在你出生之后,我家的藏书,早就已经百倍于道光中期了。买书不可不多,但看书则不可不知如何选择。即便是韩退之(韩愈)这样的千古大儒,他自述所服膺的书,也不过数种:《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庄子》《离骚》《史记》,以及司马相如与扬雄的文章。柳子厚(柳宗元)自述他的读书所得,作为根本的正篇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作为参考的旁篇有《春秋穀梁传》《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国语》《离骚》《史记》。二位先生所读的书,都不是很多。

┃ 简注 ┃

①道光中年:曾国藩道光十九年进京为官,故道光中年即指此年之前,当时曾氏兄弟读书于乡间私塾。

②韩退之:即韩愈,字退之。

③相如:即司马相如。子云:即扬雄。二人都是西汉文学家。

④柳子厚:即柳宗元,字子厚。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的原则是,买书不可不多,看书不可不知所择。他做官之前,读书乡间而苦于无书,故做官之后就大力购置书籍、字帖。读书有所选择,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他以韩愈、柳宗元二人文章之中的书目为例,强调精读篇目不可太多。

本朝善读古书者,余最好高邮王氏父子,曾为尔屡言之矣。今观怀祖先生《读书杂志》中所考订之书:曰《逸周书》、曰《战国策》、曰《史记》、曰《汉书》、曰《管子》、曰《晏子》、曰《墨子》、曰《荀子》、曰《淮南子》、曰《后汉书》、曰《老》《庄》、曰《吕氏春秋》、曰《韩非子》、曰《杨子》、曰《楚辞》、曰《文选》,凡十六种。又别著《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经义述闻》中所考订之书:曰《易》、曰《书》、曰《诗》、曰《周官》、曰《仪礼》、曰《大戴礼》、曰《礼记》、曰《左传》、曰《国语》、曰《公羊》、曰《穀梁》、曰《尔雅》,凡十二种。王氏父子之博,古今所罕,然亦不满三十种也。

┃ 今译 ┃

本朝善于研读古书的,我最欣赏高邮的王氏父子,也曾多次跟你说起过了。如今再看怀祖先生(王念孙)《读书杂志》之中所考订的书,包括了《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墨子》《荀子》《淮南子》《后汉书》《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杨子》《楚辞》《文选》,一共十六种。他另外又著有《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王引之)《经义述闻》之中所考订的书,包括了《周易》《尚书》《诗经》《周官》《仪礼》《大戴礼记》《礼记》《左传》《国语》《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尔雅》,一共十二种。王氏父子的学识广博,古今罕见,然而真正精通的也不超过三十种。

┃ 实践要点 ┃

此处再用清朝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例,重申读书应当有所选择的道理。精读书目,最多也不过三十种,这当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够读完的,不过要持续坚持几十年还是不容易的。

余于《四书》《五经》之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好之十余年,惜不能熟读精考。又好《通鉴》《文选》及姚惜抱所选《古文辞类纂》、余所选《十八家诗钞》①四种。共不过十余种。早岁笃志为学,恒思将此十余书贯串精通,略作札记,仿顾亭林、王怀祖之法。今年齿衰老,时事日艰,所志不克成就,中夜思之,每用愧悔。泽儿若能成吾之志,将《四书》《五经》及余所好之八种,一一熟读而深思之,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则余欢欣快慰,夜得甘寝,此外别无所求矣。至王氏父子所考订之书二十八种,凡家中所无者,尔可开一单来,余当一一购得寄回。

┃ 今译 ┃

我在《四书》《五经》之外,最为喜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愈文集》四种,已经喜好了十多年,可惜不能熟读并精细考证。又喜好《资治通鉴》《文选》以及姚惜抱(姚鼐)所选的《古文辞类纂》、我自己所选的《十八家诗钞》四种。总共不过十多种。我早年下定志向从事学问,经常在思考将这十多种书贯串并且精通,大略地作一些札记,效仿顾亭林(顾炎武)、王怀祖(王念孙)的方法。如今年齿渐老、体力衰退,时事也日益艰难,曾经的志向是不能完成了,每当半夜里想到这些,心中不免生出愧疚、悔恨来。泽儿你如能完成我的志向,将《四书》《五经》以及我所喜好的八种书,一一熟读而深思,也大略作些札记,用以记录自己的心得或者疑惑之处,那么我就会欢欣快慰,夜里也能安睡好梦,此外则别无所求了。至于王氏父子所考订的二十八种书,凡是家中所没有的,你可以开一个单子来,我会一一买到并且寄回的。

┃ 简注 ┃

①《十八家诗钞》:曾国藩于咸丰元年选编完成的历代诗歌选本。

┃ 实践要点 ┃

在介绍了前人的书目之后,曾国藩便开出了自家的书目,还指出了他本人读书过程中所存在的遗憾,以此来勉励其子,希望他针对这几种自己所好之书,学习清代学者的方法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

学问之途,自汉至唐,风气略同;自宋至明,风气略同。国朝①又自成一种风气,其尤著者,不过顾、阎(百诗)、戴(东原)、江(慎修)、钱(辛楣)、秦(味经)、段(懋堂)、王(怀祖)数人,②而风会所扇③,群彦④云兴。尔有志读书,不必别标汉学⑤之名目,而不可不一窥数君子之门径。凡有所见所闻,随时禀知,余随时谕答,较之当面问答,更易长进也。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 今译 ┃

做学问的途径,从汉代到唐代,风气大略相同(汉唐经学);从宋代到明代,风气也大略相同(宋明理学)。到了本朝则又自成一种新的风气(清代考据),其中尤其突出的,不过顾(顾炎武)、阎(阎若璩)、戴(戴震)、江(江永)、钱(钱大昕)、秦(秦蕙田)、段(段玉裁)、王(王念孙)数人,然而由于风气有所鼓动,一群群的英才就出现了。你有志于读书,虽然不必特别标榜“汉学”的名目,然而不可不探究一下那几位学者的治学门径。凡是有所见有所闻的,随时写信告知,我也会随时给你解答,这比起当面问答来,更容易使你获得长进吧。

┃ 简注 ┃

①国朝:古代当朝人称本朝为国朝。

②此处所说的清代学者指顾炎武、阎若璩、戴震、江永、钱大昕、秦蕙田、段玉裁、王念孙。

③风会:风气,风尚。扇:鼓动。

④群彦:众英才。彦,贤士。

⑤汉学:又称考据学、考证学。汉代儒学重视考据、训诂,清代学者便以汉儒为榜样,故称考据、训诂之学为汉学。与重视义理阐发的宋代儒学、宋学相对。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还强调读经史典籍,不可偏于汉学,也不可不识汉学门径。同时希望其子将读书时的所见所闻随时告知乃父,以便随时解答。如此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做子女的怎么能够不有所触动呢?

谕纪泽(养得胸次博大活泼)

字谕纪泽儿:

初四夜接尔二十六号禀。所刻《心经》,微有《西安圣教》①笔意,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也。

尔去年看《诗经注疏》已毕否?若未毕,自当补看,不可无恒耳。讲《通鉴》,即以我过笔②者讲之。亦可将来另购一部,尔照我之样过笔一次可也。

┃ 今译 ┃

初四日夜,接到你二十六日的信。所刻的《心经》,稍微有点《西安圣教》的笔意,总要培养得胸襟博大而又活泼,此后才能更有长进。

你去年看的《诗经注疏》已经完成了吗?如还未完成,自然应当补看,不可以没有恒心。讲解《资治通鉴》,就用我所过笔的那部来讲。也可以将来另外购买一部,你参照我的样子过笔一次也就可以了。

┃ 简注 ┃

①《西安圣教》:即《大唐三藏圣教序》。

②过笔:即在古书上边读边圈点。

┃ 实践要点 ┃

曾纪泽新刻了自己书写的《心经》,于是做父亲的便给予夸奖,并要求在书法上继续努力,实现胸襟的博大活泼。此处强调读书当“有恒”,曾国藩还是以身作则,让其子以自己读过的《通鉴》为蓝本,讲一遍,也过笔一遍。如果现在让也孩子读一读父母曾经读过且有批注的书,应该也会很有感觉吧?

冯树堂师《诗草》曾寄营矣。尔复信言十二年进京,程资不敢领。新写“闳深肃穆”四匾字,拓一分付回。余不多及。

父涤生字

再,同县拔贡生傅泽鸿寄朱卷①数十本来营,兹付去程仪三十两,尔可觅便寄傅家,或专人送去。又示。

(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

┃ 今译 ┃

冯树堂(冯作槐)先生的《诗草》已经寄到营中了。你复信说,十二年进京,程仪之资不敢领受。新写的“闳深肃穆”四个匾额大字,拓一分寄回。其余不再多说了。

再,同县的拔贡生傅泽鸿寄了朱卷数十本来营,现今寄去程仪三十两,你可以寻个方便寄到傅家,或者派专人送去。又示。

┃ 简注 ┃

①朱卷:清代科举考试,为防止舞弊,将试卷糊名,请人用朱笔誊写一遍,再交考官批阅,称为朱卷。考中之后,将考场中所作之文刊印赠人,也叫朱卷。

┃ 实践要点 ┃

从孩子懂事开始,做父母的就要让孩子适当参与料理家务,从中学习如何做人做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是教育。

谕纪泽(手钞词藻小本)

字谕纪泽儿:

尔作时文,宜先讲词藻。欲求词藻富丽,不可不分类钞撮体面话头①。近世文人,如袁简斋、赵瓯北、吴穀人②,皆有手钞词藻小本,此众人所共知者。阮文达公③为学政时,搜出生童夹带④,必自加细阅。如系亲手所钞,略有条理者,即予进学;如系请人所钞,概录陈文者,照例罪斥。阮公一代闳儒,则知文人不可无手钞夹带小本矣。昌黎之记事提要、纂言钩玄⑤,亦系分类手钞小册也。尔去年乡试之文,太无词藻,几不能敷衍成篇。此时下手工夫,以分类手钞词藻为第一义。

┃ 今译 ┃

你要写作八股时文,先应讲究词藻。想要词藻富丽,不可不去分类抄录所谓的体面话头。近代的文人,比如袁简斋(袁枚)、赵瓯北(赵翼)、吴穀人(吴锡麒),都有亲手抄录词藻的小本子,这也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了。阮文达公(阮元)在做学政的时候,搜查出学生的夹带小抄,必定亲自仔细翻阅。如果是学生亲手所抄,而略有条理的,就给予进学;如果是请人所抄,而一概抄录旧文章的,照例罪责。阮公乃是一代鸿儒,据此也就知道文人不可没有手抄的夹带小本子了。昌黎(韩愈)先生说的“记事提要、纂言钩玄”,也属于分类手抄的小册。你去年乡试写作的八股文,太缺乏词藻了,几乎不能成篇。现在你的下手功夫,要以分类手抄词藻作为第一重要的事情。

┃ 简注 ┃

①体面话头:指典故、词藻、箴言、警句之类。

②袁简斋: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赵瓯北:赵翼,字云崧,号瓯北。吴穀人:吴锡麒,字圣征,号穀人,浙江钱塘人。这三位都是清中叶的著名文人。

③阮文达公:即阮元,谥号文达。

④夹带:考试作弊的一种方式,暗中藏在物中或身上的资料。

⑤昌黎:即韩愈,河北昌黎人,古人常以籍贯指代人。记事提要、纂言钩玄:指韩愈《进学解》所说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纂言:编纂言论。钩玄:探精索微。

┃ 实践要点 ┃

曾纪泽上一年曾参加乡试,所作的八股时文缺乏词藻,故而曾国藩此次去信强调“以分类手钞词藻为第一义”。为了训练其子的写作,曾国藩指出,作八股时文应该摘抄一些体面的话头,也即积累词藻,并且列举了很多例证加以说明。现在指导孩子作文,词藻的学习依然特别重要,既要多读,又要勤加摘抄,此外就别无他法了。

尔此次复信,即将所分之类开列目录,附禀寄来。分大纲、子目,如伦纪①类为大纲,则君臣、父子、兄弟为子目;王道类为大纲,则井田、学校为子目。此外各门,可以类推。

┃ 今译 ┃

你此次再写回信,就要将所分之类的目录开列出来,附在信中寄来。分出大纲、子目,比如以伦常纲纪作为大纲,那么君臣、父子、兄弟就作为子目;以王道作为大纲,那么井田、学校就作为子目。此外各个门类,则可以此类推。

┃ 简注 ┃

①伦纪:人伦纲纪,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

┃ 实践要点 ┃

此处又强调做分类手抄的小册子,先将分类摘抄的目录寄来。既然要摘抄,就要懂得分类,以及如何选择摘抄的书目,等等。为了讲解这些要道、捷径,曾国藩也可谓颇费思量了。

尔曾看过《说文》《经义述闻》,二书中可钞者多。此外,如江慎修之《类腋》①,及《子史精华》《渊鉴类函》②,则可钞者尤多矣,尔试为之。此科名之要道,亦即学问之捷径也。此谕。

父涤生字

(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

┃ 今译 ┃

你曾经看过《说文解字》《经义述闻》,这二种书中可以抄录的很多。此外,如江慎修(江永)所编的《类腋》,以及《子史精华》《渊鉴类函》,其中可以抄录的也极多,你可以尝试着做起来。这是科举功名的重要道路,也是做学问的捷径。此谕。

┃ 简注 ┃

①《类腋》:姚培谦辑,16卷,所谓集腋成裘,《类腋》为著名的类书。江永(字慎修)似未编过《类腋》。

②《子史精华》:康熙朝允禄、吴襄等编纂的类书,共160卷,30部280类,专采子、史部及少数经、集部书名言警句。《渊鉴类函》:康熙朝张英、王士祯、王惔等编纂的大型类书,共450卷,45部类,以《唐类函》为底本,广采诸多类书而集成。

┃ 实践要点 ┃

就学习古书中的词汇而言,曾国藩指出多去摘抄《经义述闻》以及《渊鉴类函》中的内容,这既是举业之道,也是学问的门径。此则家书,对于今日教育子女的借鉴意义,可概括为两点:其一,教育一定要有具体的落脚处,切莫空发议论;其二,指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后,继续多加指导也是极有必要的。

谕纪泽(《古文尚书》之伪,读书宜求个明白)

字谕纪泽儿:

接尔二十九、三十号两禀,得悉《书经注疏》①看《商书》已毕。《书经注疏》颇庸陋,不如《诗经》之该博。我朝儒者,如阎百诗、姚姬传诸公②,皆辨别《古文尚书》之伪,孔安国③之《传》亦伪作也。盖秦燔④书后,汉代伏生⑤所传,欧阳⑥及大小夏侯⑦所习,皆仅二十八篇,所谓《今文尚书》者也。厥后孔安国家有《古文尚书》,多十余篇,遭巫蛊之事⑧,未得立于学官,不传于世。厥后张霸有《尚书百两篇》⑨,亦不传于世。后汉贾逵、马、郑⑩作《古文尚书》注解,亦不传于世。至东晋梅赜始献《古文尚书》并孔安国传,自六朝、唐、宋以来承之,即今通行之本也。自吴才老及朱子、梅鼎祚、归震川,皆疑其为伪。至阎百诗遂专著一书以痛辨之,名曰《疏证》。自是辨之者数十家,人人皆称伪古文、伪孔氏也。《日知录》中略著其原委,王西庄、孙渊如、江艮庭三家皆详言之(《皇清经解》中皆有,江书不足观)。此亦《六经》中一大案,不可不知也。

┃ 今译 ┃

接到你二十九、三十两日的来信,得知你已将《书经注疏》之中的《商书》看完了。《书经注疏》一书其实颇为平庸、浅陋,不如《诗经》广博。本朝的儒者,如阎百诗(阎若璩)、姚姬传(姚鼐)等先生,都曾辨明《古文尚书》为伪书,所谓孔安国的《尚书传》也是后人伪作。大概秦代焚书之后,汉代的伏生所传授的,欧阳以及大小夏侯所讲习的,都仅为二十八篇,这就是所谓的《今文尚书》了。后来孔安国的家中出现了《古文尚书》,多了十多篇,此时正好遭遇巫蛊事件,《古文尚书》没有被朝廷设立学官,所以不传于后世。再后来张霸又有《尚书百两篇》,也不传于后世。后汉的贾逵、马融、郑玄作有《古文尚书》的注解,也不传于后世。直到东晋的梅赜才开始献上《古文尚书》以及孔安国《尚书》传,自从六朝、唐、宋以来一直沿袭下来,这也就是如今的《尚书》通行本。自吴才老(吴棫)以及朱子、梅鼎祚、归震川(归有光)以来,都怀疑此《古文尚书》为伪书。直到阎百诗(阎若璩)方才专门著成一书来痛加辩驳,书名为《疏证》(《尚书古文疏证》)。自此以后辨析《古文尚书》的还有数十家,人人都称之伪古文、伪孔氏。《日知录》之中大略记述了其中的原委,王西庄(王鸣盛)、孙渊如(孙星衍)、江艮庭(江声)三家也都详细讨论过(《皇清经解》中这几种书都有,江声的书不太值得读)。这也是《六经》之中的一大公案,不可不知。

┃ 简注 ┃

①《书经注疏》:又称《尚书正义》或《尚书注疏》。此书将《今文尚书》二十篇分为三十三篇,再加上梅赜的伪《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合为五十八篇,并用伪孔安国《尚书传》,唐孔颖达等作疏,后来成为通行本,对科举等影响颇大。

②阎百诗: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清初著名考据学家。著有《尚书古文疏证》,辨析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为伪作。

③孔安国:字子国,西汉人,孔子的第十世孙。武帝末年,鲁共王坏孔府旧宅,壁中得《古文尚书》,为蝌蚪文字。孔安国以今文读之并奉诏作传,定为五十八篇,此种《古文尚书》后来失传了。

④燔:焚烧,此处指秦始皇时的焚书事件。

⑤伏生:一作“伏胜”,字子贱,济南人。曾为秦博士。汉文帝时传《尚书》于晁错,此即《今文尚书》。

⑥欧阳:即欧阳容,字和伯,西汉千乘人。受《尚书》于伏生,其后人亦传《尚书》,此即西汉今文《尚书》欧阳学。

⑦大小夏侯:指西汉的今文《尚书》学者夏侯胜、夏侯建。

⑧巫蛊之事:孔安国将《古文尚书》献于朝廷时,恰逢巫蛊事件,汉武帝在盛怒之中,未将《古文尚书》列入学官,以至于后世不传。

⑨《阎尚书百两篇》:西汉成帝时东莱人张霸,将《今文尚书》分作数十篇,又以《左传》《书序》作为首尾,编写成一百零二篇。该书已佚。

⑩马、郑:马融与郑玄,东汉著名经学家。

梅赜(zé):字仲真,东晋汝南人。曾任豫章内史。传说得到孔安国之真本,便将《古文尚书》以及《尚书孔氏传》献于晋元帝,后被立为官学。

吴才老:即吴棫,南宋学者,著有《书裨传》等,最早辨伪《古文尚书》。梅鼎祚:字禹金,宣城人,明代文学家。归震川:即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文学家。

王西庄:即王鸣盛,字凤喈,别字西庄,嘉定人。孙渊如:即孙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人。江艮庭:即江声,字叔瀛,号艮庭,安徽休宁人。这三位都是清代学者。

┃ 实践要点 ┃

曾纪泽读《尚书正义》之时,曾国藩便详细讲述《尚书》古、今文的源流,特别是伪《古文尚书》与伪孔安国《尚书传》。经学史的这一大公案,希望其子在读书的时候能够看得明白,并得其中滋味。如果父亲或老师在指导孩子读诸如《尚书》这样的经典时,如果能够介绍此种经典的源流,对于提升阅读的兴趣,以及更好地把握经典要义,都是极有助益的。

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略记得矣。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 今译 ┃

你读书时记性平常,这点不必担心。真正要担心的是,第一怕没有恒心;第二怕随意用笔标点过一遍,却并未看得明白,这倒是大毛病。如果真正看明白了,时间长了必能体会到书中的一些滋味,如果内心还能有种怡悦的境界,那么自然就能大略记得书中的内容了。所以你不必去死记硬背,而应当读个明白。

┃ 实践要点 ┃

读书一怕无恒,二怕未看明白。所以曾国藩再三提醒,应当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废;同时也指出应当细心体味,不可轻易放过,方可读出书中滋味,进而上升至怡悦的境界。此处强调的读书方法,对于今天也颇有借鉴意义,尤其是从“实看明白”到“得些滋味”,再到“怡悦之境”,这一系列环节的把握,非常有必要。

邓先生讲书,仍请讲《周易折中》①。余圈过之《通鉴》,暂不必讲,恐污坏耳。尔每日起得早否?并问。此谕。

涤生手示

(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

┃ 今译 ┃

邓先生讲书,仍旧请他讲解《周易折中》。我圈点过的《资治通鉴》,暂时不必讲解,唯恐被污损破坏了。你每日起得早吗?并问。此谕。

┃ 简注 ┃

①《周易折中》:康熙帝命李光地编纂。该书在遍采诸家的同时,又对程颐、朱熹的易学加以折中,后来成为清代通行的易学著作。

┃ 实践要点 ┃

除了《尚书》,曾国藩还要求其子读《周易折中》。注意两种不同风格的经典的结合,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此外,还问及每日起得早否,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作为父亲的用心所在。

谕纪泽(欧、虞、颜、柳四人门径)

字谕纪泽儿:

尔前寄所临《书谱》一卷,余比送徐柳臣①先生处,请其批评。初七日接渠回信,兹寄尔一阅。十三日晤柳臣先生,渠盛称尔草字可以入古②,又送尔扇一柄,兹寄回。刘世兄送《西安圣教》③,兹与手卷并寄回,查收。

┃ 今译 ┃

你在此前寄来所临的《书谱》一卷,我将之送到了徐柳臣(徐思庄)先生那边,请他批评。初七日接到他的回信,现在就将他的批评寄给你一阅。十三日会晤了柳臣先生,他盛赞你的草字,说是可以入于古人之法,又送了你扇子一柄,现在寄回。刘世兄送的《西安圣教》(《大唐三藏圣教序》),现在也与手卷一并寄回,注意查收。

┃ 简注 ┃

①徐柳臣:徐思庄,字柳臣,道光二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国史馆纂修,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②入古:入于古人之法。

③《西安圣教》:即《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唐太宗撰文。怀仁集王羲之书法刻成碑文,故又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一向重视勉励其子进行书法练习,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将曾纪泽临写《书谱》的习作,送至书法名家那里寻求评点,并反馈意见以资鼓励。做父亲能如此用心,确实值得后人学习。

尔前用油纸摹字,若常常为之,间架必大进。欧、虞、颜、柳①四大家,是诗家之李、杜、韩、苏②,天地之日、星、江、河也。尔有志学书,须窥寻四人门径。至嘱,至嘱!

涤生手示

(咸丰九年七月十四日)

┃ 今译 ┃

你此前用油纸摹写字帖,如果常常这样去练习,间架方面必然大有进步。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就是诗家之中的李白、杜甫、韩愈、苏轼,就是天地之中的日、星、江、河。你有志于学习书法,必须找寻出这四人的门径。至嘱,至嘱!

┃ 简注 ┃

①欧、虞、颜、柳:即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唐代擅长楷书的四大书法家。

②李、杜、韩、苏:即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与宋代的苏轼。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还强调用油纸摹字以熟悉间架。楷书的欧、虞、颜、柳四大家,好比诗家之中的李、杜、韩、苏四大家,有志于书法就必须从中窥寻门径。学习任何东西,都必须选择正确路径,无论书法还是诗歌,这一点自古以来其实是相通的。

谕纪泽(评《十三经注疏》,换笔法)

字谕纪泽儿:

接尔七月十三、二十七日两禀,并赋一篇,尚有气势,兹批出发还(尚未批,下次再发)。凡作文,末数句要吉祥;凡作字,墨色要光润。此先大夫竹亭公常以教余与诸叔父者,尔谨记之,无忘祖训。尔问各条,分列示知:

┃ 今译 ┃

接到你七月十三、二十七日的两封信,还有赋一篇,比较有气势,此次已经批改过的就寄回(还没有批改的,下次再寄回)。凡是作文,末尾的几句要用吉祥的话;凡是写字,墨色要显得光润。这是先大夫竹亭公经常教导我与你几位叔父的,你也要谨记在心,不要忘了祖训。你所问的各条,下面分别列出告知:

┃ 实践要点 ┃

此信写于黄州,当时曾国藩正与时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协商军情,虽然如此,还是在百忙之中逐条详答曾纪泽来信所问各事。曾国藩以他父亲对于他的教导,来教导曾纪泽,希望其子能够勿忘祖训,注意作文与习字方面的一些基本准则。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代代相传的,这一点其实也是现代家教所应当注意的。

尔问《五箴》①末句“敢告马走”。凡箴以《虞箴》为最古(《左传·襄公》),其末曰“兽臣司原,敢告仆夫”。②意以兽臣有司郊原之责,吾不敢直告之,但告其仆耳。扬子云③仿之作《州箴》,冀州曰 “牧臣司冀,敢告在阶”,扬州曰“牧臣司扬,敢告执筹”,荆州曰“牧臣司荆,敢告执御”,青州曰“牧臣司青,敢告执矩”,徐州曰“牧臣司徐,敢告仆夫”。余之“敢告马走”,即此类也。走④,犹仆也(见司马迁《任安书》注、班固《宾戏》注)。朱子作《敬箴》,曰“敢告灵台⑤”,则非仆御之类,于古人微有歧误矣。凡箴以官箴为本,如韩公⑥《五箴》、程子《四箴》⑦、朱子各箴、范浚⑧《心箴》之属,皆失本义。余亦相沿失之。

┃ 今译 ┃

你问《五箴》的末句“敢告马走”。凡是箴类文体,以《虞箴》为最古(《左传·襄公》),其末句说“兽臣司原,敢告仆夫”。意思是说,兽臣有掌管郊原的职责,我不敢直接告知他,只告知他的仆人。扬子云(扬雄)模仿《虞箴》而创作了《州箴》,讲到冀州说“牧臣司冀,敢告在阶”,讲到扬州说“牧臣司扬,敢告执筹”,讲到荆州说“牧臣司荆,敢告执御”,讲到青州说“牧臣司青,敢告执矩”,讲到徐州说“牧臣司徐,敢告仆夫”。我所说的“敢告马走”,就是这一类。走,也就是“仆”的意思(见于司马迁《报任安书》注、班固《宾戏》注)。朱子(朱熹)作《敬箴》,其中说“敢告灵台”,则不是讲“仆御”之类,在古人看来则稍微有点歧义、误会了。凡是箴体,以官箴为本,比如韩公(韩愈)的《五箴》、程子(程颐)的《四箴》、朱子的各篇箴、范浚的《心箴》之类,都失去了箴体的本义。我也是沿袭了他们的失误,并非箴体的本义。

┃ 简注 ┃

①《五箴》:曾国藩于道光五年仿韩愈而作《五箴》。

②《虞箴》:也即《虞人之箴》,出于《左传·襄公四年》,虞人为戒田猎而作的箴谏。兽臣:古代掌山泽、主田猎的官。

③扬子云:即扬雄。

④走:司马迁《报任安书》有句“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唐李善注:“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辞也。”

⑤灵台:心,心灵。

⑥韩公:即韩愈。

⑦程子《四箴》:指程颐所作《视箴》《听箴》《言箴》《动箴》。

⑧范浚:字茂明,浙江兰溪人。

┃ 实践要点 ┃

此处主要是解释《五箴》末句“敢告马走”之意,同时对历代的箴体作了一番评述,其中也有随时指点的意味在。文体的讲解,有一个文学史的背景,其实非常有必要,这一点在曾国藩的多通家书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尔问看注疏之法,“《书经》文义奥衍,注疏勉强牵合”,二语甚有所见。《左》疏浅近,亦颇不免。国朝如王西庄(鸣盛)、孙渊如(星衍)、江艮庭(声)皆注《尚书》,顾亭林(炎武)、惠定宇(栋)、王伯申(引之)皆注《左传》,皆刻《皇清经解》中。《书经》则孙注较胜,王、江不甚足取。《左传》则顾、惠、王三家俱精。王亦有《书经述闻》,尔曾看过一次矣。大抵《十三经注疏》以《三礼》为最善,《诗疏》次之。此外皆有醇有驳。尔既已看动数经,即须立志全看一过,以期作事有恒,不可半途而废。

┃ 今译 ┃

你问看懂注疏的方法,你说“《书经》的文义深奥而繁杂,注疏也有勉强牵合的”,这两句话非常有见地。《左传》的注疏比较浅显,也不免这样子。本朝如王西庄(王鸣盛)、孙渊如(孙星衍)、江艮庭(江声)都注释过《尚书》,顾亭林(顾炎武)、惠定宇(惠栋)、王伯申(王引之)都注释过《左传》,都刊刻在《皇清经解》之中。《书经》则孙注比较优胜,王、江的不太足取。《左传》则顾、惠、王三家都很精到。王也有《书经述闻》一书,你曾经看过一次。大体而言,《十三经注疏》以《三礼》为最佳,《诗经注疏》其次。此外都是既醇正又驳杂。你既然已经看过几种经了,就必须立志全都看一遍,以期做事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废。

┃ 实践要点 ┃

此处主要回答其子如何看注疏的问题。在曾国藩看来,《十三经注疏》之中,《书经》以孙星衍为佳,《左传》则顾、惠、王三家都很精到。同时曾国藩还不忘提醒其子,要将十三经全部看完,以此磨砺自己的意志。

尔问作字换笔之法,凡转折之处,如“”之类,必须换笔,不待言矣。至并无转折形迹,亦须换笔者,如以一横言之,须有三换笔(“”——末向上挑,所谓磔①也;中折而下行,所谓波②也;右向上行,所谓勒③也;初入手,所谓直来横受也)。以一直言之,须有两换笔(“”——直横入,所谓横来直受也;上向左行,至中腹换而右行,所谓努④也)。捺与横相似,特末笔磔处更显耳(“”——直入,波,磔)。撇与直相似,特末笔更撤向外耳(“”——横入,停,掠⑤)。凡换笔,皆以小圈识之,可以类推。凡用笔,须略带欹⑥斜之势,如本斜向左,一换笔则向右矣;本斜向右,一换则向左矣。举一反三,尔自悟取可也。

李春醴处,余拟送之八十金。若家中未先送,可寄信来。凡家中亲友有庆吊事,皆可寄信,由营致情⑦也。

涤生手示(黄州)

(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 今译 ┃

你问写字的换笔之法,凡是转折之处,比如“”之类,必须换笔,这就不必说了。至于并无转折形迹的地方,也有必须换笔的,比如以一横画来说,必须有处三换笔(——末笔向上挑,就是所谓的“磔”;中折而后下行,是所谓的“波”;从右向上行,就是所谓的“勒”;最初入手的起笔,就是所谓的“直来横受”)。以一直画来说,必须有两处换笔(——直画的横入,就是所“横来直受”;由上向左行,到中间换而后再向右行,就是所谓的“努”)。捺画与横画相似,只是末笔的“磔”处更加明显(——直入,波,磔)。撇画与直画似,只是末笔更加撤向外(——横入,停,掠)。凡是换笔,我画的图中都用圈标识出了,你也可以类推。凡是用笔,必须略带一点倾斜之势,如本来斜向左的,一换笔则向右了;本来斜向右的,一换笔则向左了。举一反三,你自己领悟也就可以了。

李春醴那里,我打算送银子八十两。如果家中还没有送去,可以寄信来。凡是家中亲友有庆、吊之类的红白喜事,都可以寄信来,由我在军营里直接送上人情。

┃ 简注 ┃

①磔(zhé):即捺划,如水波的曲折。一说左撇曰波,右捺曰磔。

②波:即横划,先向左微顿,后向右稍带波浪式,收笔时有捺脚并略向上挑;撇划收笔时也略向上挑。

③勒:即横划,永字八法的横笔,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如勒马之用缰。

④努:即直划。努即弩,书写时如拉弓射箭,蕴含力量。

⑤掠:即撇划,如燕之掠檐而下,轻捷利落。

⑥欹(qī):通“攲”,倾斜。

⑦致情:送人情。

┃ 实践要点 ┃

此处指点书法上的换笔之法,真可谓无微不至。现今的家长因为工作或生活的压力,对于孩子的问题往往敷衍了事,缺乏耐心。而曾国藩则无论公务多繁忙,对孩子的疑问都能逐条回答,这样的态度非常值得学习。

谕纪泽(颇思儿女婚嫁早早料理)

字谕纪泽:

二十一日得家书,知尔至长沙一次,何不寄安禀来营?婚期①改九月十六,余甚喜慰。余老境侵寻②,颇思将儿女婚嫁早早料理。袁漱六亲家患喀血疾③,昨专人走松江看视,若得复元,吾即思明春办大女儿嫁事。袁铁庵④来我家时,尔禀问母亲,可以吾意商之。

┃ 今译 ┃

二十一日收到家书,知道你到过长沙一次,为何不曾寄一封报平安的信到军营里来?婚期改在九月十六,我很欣慰。我已渐入老境,非常想将儿女们的婚嫁之事早早料理了。袁漱六亲家患有咳血之症,昨天安排专人前往松江看望,如能得以复元,我就想明年春天办理大女儿的婚事。袁铁庵来我家的时候,你禀告你母亲,可以按照我的意思跟他商量。

┃ 简注 ┃

①曾纪泽的前妻为贺长龄之女,咸丰七年(1857)难产而死;此次续弦的是湘军名将刘蓉之女,后生子女各三人。

②老境:老年人的状态。侵寻:渐进。

③袁漱六:袁芳瑛,字挹群,号漱六,湖南湘潭人,著名藏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苏州知府、松江知府。曾国藩长女曾纪静嫁于其子袁秉桢。喀血:即咯血,咳血,一般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出。

④袁铁庵:袁万瑛,号铁庵,袁芳瑛之弟。

┃ 实践要点 ┃

曾国藩在咸丰八年再度出山时,已将几个子女的婚嫁议定,此时则感觉自己渐入老境,故希望早早料理子女的婚嫁之事。了却私事,一心为公。

京中书到时,有胡刻《通鉴》一部,留家中讲解,即将吾圈过一部寄来营可也。又,汲古阁①初印《五代史》一部,亦寄来。皮衣等件,速速寄来。吾买帖数十部,下次寄尔。此谕。

(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 今译 ┃

京城寄来的书信到的时候,有胡刻的《通鉴》一部,留在家中供老师讲解之用,然后将我曾经圈点过的那一部寄到军营里来即可。另外,汲古阁初印版的《五代史》一部,也寄过来。皮衣等物件,请速速寄来。我买了字帖数十部,下次寄给你。此谕。

┃ 简注 ┃

①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的刻书、藏书之处。汲古阁刻本如《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传播颇广。

┃ 实践要点 ┃

常在军中的曾国藩,依旧酷爱读书,故命其子寄来几部史书。做父母的,如要孩子参与一些诸如为父母准备些要读的书,或是协调要做的事之类,其实就是不动声色的一种教育。

谕纪泽(早起,有恒,容止重厚)

字谕纪泽儿:

接尔十九、二十九日两禀,知喜事完毕,新妇能得尔母之欢,是即家庭之福。我朝列圣①相承,总是寅正②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传早起,吾得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③,冬寒起坐约一个时辰,始见天亮。吾父竹亭公④亦甫⑤黎明即起,有事则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尔所及见者也。余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绍⑥先人之家风。尔既冠授室⑦,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

┃ 今译 ┃

接到你十九日、二十九日的两封信,知道喜事已经办完,新媳妇能够得到你母亲的欢心,这就是全家人的福气。

本朝的列位圣君代代相承,总是在寅正时刻就起来,至今已经二百年不改了。我家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的早起,也是代代相传。我就亲眼见到竟希公、星冈公全是天未亮就起来,寒冷的冬天起来坐了大约一个时辰,方才天亮。我的父亲竹亭公,也是天刚黎明就起来,假如有事情则不到黎明就起来了,每夜必定起来看时辰一二次不等,这些也是你亲眼所见的。我近年来也是黎明就起来,正是要继承先人的家风。你既然已经成人、结婚,应当以早起为第一要务。你自己要尽力做到,也要带领着新媳妇尽力去做。

┃ 简注 ┃

①列圣:列位圣君,指清朝历代皇帝。

②寅正:寅时即早晨三至五点,寅正即四点整。

③竟希公:曾国藩的曾祖,曾衍胜,字儒胜,号竟希。星冈公: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字兴,号星冈。

④竹亭公: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字竹亭。

⑤甫:刚,才。

⑥绍:继承。

⑦既冠:已经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授室:将家事交付儿媳,即父母为儿子娶妻。

┃ 实践要点 ┃

接到儿子告知新婚情形之后,做父亲的既为新妇的贤德而高兴,又抓紧机会告诫儿子三事:早起、有恒、容止重厚。他强调,早起是清朝历代帝王的传统,更是曾家先人的家风,勉励其子注意早起,同时也详细解说了早起的重要性。如今晚睡晚起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如果体会传统家训中早起的深意,对于矫正这一不良风尚,无疑是一大助力。

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逮办理军事,自矢靡①他,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 今译 ┃

我生平因为没有恒心这一弊病,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经深感耻辱了。等到开始办理军务,自然也就取代了原先的志向,这中间本来的志向发生变化,则更显得没有恒心是一个大问题,内心也更觉耻辱了。你想要稍有成就,必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 简注 ┃

①矢:誓。靡:没有。

┃ 实践要点 ┃

此处再次教育其子,无恒心则“万事无成”,无论德与业,而且现身说法,讲述无恒的种种弊端,并深以为耻。由此可知,培养孩子的有恒心,实在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

余尝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重厚。

┃ 今译 ┃

我曾经仔细观察星冈公,他的仪表之所以超越一般人,全在一个“重”字。我的言行举止颇为稳重、敦厚,也是取法于星冈公。你的形容举止很是轻浮,这是一大弊病,以后应当时时留心。无论行走起坐,都必须注意稳重、敦厚。

┃ 实践要点 ┃

因为年轻的曾纪泽的一大弊病是“不重”,故而谆谆戒之,行为举止,当以稳重、敦厚为本,督促其子时时注意。现今的学子常有失之轻佻的,再看曾国藩对“厚重”的重视,正好可以引以为戒。

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务。早起是先人之家法,无恒是吾身之大耻,不重是尔身之短处,故特谆谆戒之。

┃ 今译 ┃

早起、有恒、稳重,这三方面都是你当前最应注意的要务。早起是先人传下的家法,没有恒心是我一生的大耻辱,不稳重是你自身的短处,所以才特意谆谆地告诫你。

┃ 实践要点 ┃

早起、有恒、稳重,对于曾纪泽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所谓知子莫若父。

吾前一信答尔所问者三条,一字中换笔,一“敢告马走”,一注疏得失,言之颇详,尔来禀何以并未提及?以后凡接我教尔之言,宜条条禀复,不可疏略。此外教尔之事,则详于寄寅皆先生看读写作一缄中矣。此谕。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 今译 ┃

我在前一信中回答你所问的三条,一是写字中间的换笔,一是“敢告马走”一句的用法,一是《十三经》注疏的得失,都说得非常详尽,你的回信为什么并未提及这三条呢?以后凡是收到我教导你的话,应当条条都有回复,不可有所疏略。此外还有教导你的一些事情,已详细写在寄给寅皆先生(邓汪琼)的“看读写作”一信之中了。此谕。

┃ 实践要点 ┃

信末就回信一事再作规定,要求其子每条都有答复。这既是强调孩子对父亲的尊重,又是培养孩子严谨、认真的态度。这种交代孩子做事毫不苟且的教育理念,无疑也是现在的家长应当特别注意的。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