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重刻《救荒本草》序

《淮南子》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1〕由是《本草》兴焉。陶隐居〔2〕、徐之才〔3〕、陈藏器〔4〕、日华子〔5〕、唐慎微〔6〕之徒,代有演述,皆为疗病也。嗣后孟诜〔7〕有《食疗本草》,陈士良〔8〕有《食性本草》,皆因饮馔以调摄人,非为救荒也。《救荒本草》二卷,乃永乐间周藩〔9〕集录而刻之者,今亡其板。濂家食〔10〕时,访求善本,自汴携来。晋台〔11〕按察使石冈蔡公〔12〕,见而嘉之,以告于巡抚都御使蒙斋毕公〔13〕。公曰:“是有裨荒政者。”乃下令刊布,命濂序之。

按,《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二聚万民,五曰舍禁。夫舍禁者,谓舍其虞泽之厉禁,纵民采取,以济饥也。若沿江濒湖诸郡邑,皆有鱼虾螺蚬、菱芡茭藻之饶,饥者犹有赖焉。齐梁秦晋之墟,平原坦野,弥望千里,一遇大侵〔14〕,而鹄形鸟面〔15〕之殍,枕藉于道路。吁,可悲已!后汉永兴二年〔16〕,诏令郡国种芜菁以助食。然五方之风气异宜,而物产之形质异状,名汇既繁,真赝难别,使不图列而详说之,鲜有不以虺床〔17〕当蘼芜〔18〕,荠苨〔19〕乱人参〔20〕者,其弊至于杀人,此《救荒本草》之所以作也。是书有图有说,图以肖其形,说以著其用。首言产生之壤、同异之名,次言寒热之性、甘苦之味,终言淘浸烹煮、蒸晒调和之法。草木野菜,凡四百一十四种,见旧《本草》者一百三十八种,新增者二百七十六种云。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功于生民大矣。昔李文靖〔21〕为相,每奏对,常以四方水旱为言。范文正〔22〕为江淮宣抚使,见民以野草煮食,即奏而献之。毕、蔡二公刊布之盛心,其类是夫。

嘉靖四年〔23〕岁次乙酉春二月之吉,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山西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屯政大梁李濂〔24〕撰。

【注释】

〔1〕“神农尝百草”两句:见《淮南子·修务训》,原文有删略。

〔2〕陶隐居(456—536):即陶弘景,齐梁时著名医药学家,道家,兼通儒、佛,号华阳隐居,又号华阳居士、华阳真人,著有《本草经集注》等。

〔3〕徐之才(492—572):北齐著名医药学家,著有《雷公药对》等,已佚。《北史》有传。

〔4〕陈藏器(681—757):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有《本草拾遗》。

〔5〕日华子:生卒年不详,唐末至五代时本草学家,原名大明,号日华子,著有《日华子诸家本草》(作者尚有争议),已佚。

〔6〕唐慎微: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11世纪中叶至12世纪上半叶,北宋著名医药学家,以《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为基础,广泛增添各种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写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08),简称《证类本草》。后艾晟将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的《别说》辑入该书中,改名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大观本草》。宋淳祐九年(1249)张存惠将寇宗奭的《本草衍义》随文散入《大观本草》中,改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

〔7〕孟诜(621—713):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弟子,著有《食疗本草》,已佚,今有辑本。

〔8〕陈士良: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时本草学家,著有《食性本草》,已佚。

〔9〕周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皇子为亲王,其中朱橚被封为周王,王城开封,故称周藩。

〔10〕家食:指不做官领俸禄,自谋生计。宋朱熹《周易本义》:“不家食,谓食禄于朝,不食禄于家也。”

〔11〕晋台:指山西地方长官。台,官署。

〔12〕石冈蔡公:指蔡天祐(1440—1534),时任山西按察史,详见《明史》列传第八十八。

〔13〕蒙斋毕公:指时任山西巡抚的毕昭,生卒年不详,山东新城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二甲二十六名进士。

〔14〕大侵:指荒年,《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15〕鹄形鸟面:也作“鹄面鸠形”,多指面容枯槁,形体瘦弱。这里形容因为饥饿而疲敝的样子。

〔16〕后汉永兴二年:即154年。

〔17〕虺(h uī)床:即蛇床,伞形科蛇床属的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

〔18〕蘼芜:《证类本草》:“一名茳蓠,芎苗也。”当为伞形科藁本属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S.H.Qiu et al.的植株,作“蘼芜”入药。

〔19〕荠苨:现多认为是桔梗科沙参属的荠苨Adenophora trachelioides Maxim.。

〔20〕人参:即五加科人参属的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

〔21〕李文靖:即李沆(947—1004),北宋真宗时宰相,谥文靖。

〔22〕范文正:即范仲淹(989—1052),北宋仁宗时授参知政事,龙图阁直学士,后贬河东宣抚使,谥文正。

〔23〕嘉靖四年:即1525年。

〔24〕李濂:字川父,河南祥符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山西佥事,著有《医史》。

【译文】

《淮南子》说:“神农氏遍尝各种植物的味道,一天中七十次遇到有毒植物。”从此,《神农本草经》(这类药书)发展了起来。陶弘景、徐之才、陈藏器、日华子、唐慎微等人,代代都有演绎论述,他们撰写《本草》的目的都是为了治病救人。之后孟诜撰写《食疗本草》,陈士良撰写《食性本草》,都是为了借助于饮食来调养保养人的身体,并非为了救荒。《救荒本草》两卷,是永乐年间周定王集录刊刻的,如今印刷用的底版已经找不到了。我赋闲在家时,访求到该书的善本,从汴州带回来。山西按察使石冈人蔡天祐看到后很称赞,于是告诉了巡抚都御使蒙斋毕昭。毕公说:“这是一部有益于荒政的书。”于是下令刊行颁布,并命我为该书作序。

根据《周礼·大司徒》,篇中用十二条荒政政令来召集民众,其中第五条叫“舍禁”。舍禁,即废弃原来管理池泽的禁令,允许百姓随意采取,以渡过饥荒。沿江靠湖的各个郡邑都盛产鱼、虾、螺、蚬、菱、芡、茭、藻等水产品,饥民还有赖以生存的食物。齐梁秦晋这些地方,都是平坦的原野,一望千里,一旦遇上大灾荒,因饥饿疲敝而死的人,横七竖八地倒在路旁。唉,真令人悲哀啊!东汉永兴二年(154),桓帝下诏,命令全国种植芜菁以帮助解决食粮不足。然而各个地方适宜的风土气候不同,所出物产的形态外貌也各不相同,名称繁杂,真假难辨,如果不把它们绘图而且详细解说这些植物的特征,很少有人不把虺床当作蘼芜,而把荠苨与人参混淆,这样的危害甚至可以致人死亡,这就是所以著述《救荒本草》的原因。这部书有图、有文字解说,用图来描绘它们的形态,用文字解说来阐明它们的用途。先讲这些植物的产地、相同的和不同的名称,接着讲药性、味道的甘苦,最后讲淘洗、浸泡、烹煮、蒸晒和调和的方法。草本、木本的野菜,共四百一十四种,见于旧《本草》的有一百三十八种,新增加的有二百七十六种。如果遇上荒年,按照绘图来寻找,随处都有,没有难以找到的。如果按照书中记载的方法采集食用,可以活命。这样一部书,对百姓的帮助非常大。过去李沆作宰相,经常向皇上报告各地的水旱灾害,回答问题时,也经常谈这方面的事情。范仲淹做江淮宣抚使的时候,见百姓煮野草食用,就上奏进献这种野草。毕昭、蔡天祐二公刊刻印行这部书的广博情怀,与他们是一样的啊。

嘉靖四年(1525)岁次乙酉春二月之吉,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山西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屯政大梁李濂撰。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