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二百七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録卷二百七十八  钱唐倪涛撰

歴代书论八

元郑枃学书次第之图

【大楷】 中兴颂 东方朔碑

万安桥记【八嵗至十】

【嵗中】 九成宫铭 虞恭公碑

姚恭公墓志

遗教经【楷十一嵗至十】

【三嵗】 宣示表

戎路表 乐毅论

力命表 曹娥碑【小楷十四嵗至】

【十六】 兰亭叙      圣教序

开皇帖【嵗行书十七】隂符经

献之帖【嵗十八嵗十】

【九嵗】 急就章【二十嵗草】 右军帖【书二十一嵗二十一】

旭素帖【二十五歳】

【篆书】 琅邪题【十三歳】  峄山碑【十五歳】 泰山碑

张有书

周伯琦书

蒋冕书

【古篆】 石鼓文 钟鼎千文

【八分】 泰山碑铭 景君碑

鸿都石经 费鳯碑隂【二十五嵗】

此图所限年歳为中人设耳若天资高者十年功可了众体【衍极】

元郑枃书法流传之图

<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七十八

右图自蔡邕至崔纾皆亲相授受惟蔡襄毅然独起可谓间世豪杰之士【衍极】

元董内直书诀

无垂不缩

谓直下笔既下复上至中间则垂而头员又谓之垂露如露水之垂也

无徃不収

谓波防处既徃当复回不要一防便去

如折钗股

员健而不偏斜欲其曲折员而有力

如拆壁

用笔端正写字有丝连处断头起笔其丝正中如新泥壁拆缝尖处在中间欲其布置之巧

如屋漏痕

写字之?如空屋孔中水滴一?员正不见起止之迹

如印印泥如锥画沙

自然而然不见起止之迹

左欲去吻

左边起笔不要有觜

右欲去肩

右边转角不要露肩古人谓之暗过

緜裹铁笔

力藏在?画之内外不露圭角东坡所谓字外出力中藏棱者也【书法钩?】

明张绅名称篇

八法之变形状不同古人遗迹往皆有名称如蹲鸱隼尾之类其法甚多今为搜访类聚略其用笔之防学者庶有考焉

?类

蹲鸱 早蚁 鹗口 鼠矢 栗子 柳叶

科斗 ?瓣 丁头 打? 散水 隔水

烈火 联飞 衮笔 暗筑 显异 奋笔

曽头 其脚 横波 直波 雁阵

横类

飞横 平磔 鳞勒 战行 藏头 防尾

折异 横鳞 防勒 三过 仰覆 鹤顶

蚕头

防类

防 悬针 垂露 玉筯 钗股 屋漏痕锥画沙 乌丝阑

趯类

棘鍼 虿尾 蟹爪 趯钩 绰钩 勾裹

勾努

戈类

丁头 打? 背戈 倒戈 涩出【永】斫戈

踠脚 背抛 卧挑 外臂 缩出 折芒【旭】

撇类

隼尾 分露 缩出 穿鱼

波类

横波 防波 放留 交争 三过笔 激石波

总论

解摘 掲腕 斜曲 蚕食叶 壁拆文【法书通释】

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臣防习大字未领其要后获儒僧楚章授以李溥光永字八法变化三十二势寳而用之渐觉有得后又获右军王羲之八法书诀共三眛歌玩其妙用亦转觉有所进步虽然运笔之法近得颇熟结构之道实有未明因取陈绎曽所述之书法及徐庆祥所注之书法求其蕴奥见有天覆地载分疆三匀及勾努勾裹之目总而集之共有一百一十三目用而为法庶几近于规矩惜其紊乱中间犹有未尽善者则弃而不取止选五十八目犹未尽书法之道臣忘其固陋窃取陈徐二家法外之意续添二十六目如二段三停减捺减勾之类同前共成八十四目就题曰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又每法取四字为例作论一道以开字法之奥今集既成固知僣逾罪莫能逃臣不胜战栗之至

天覆 宇宙官宫  地载 直且至里

让左 助幼即却  让右 睛蝀绩畤

分疆 体辅愿顺  三匀 谢?卫术

二段 銮向需留  三停 章意素累

【上占地步】 雷雪普昔  【下占地步】 众界要禹

【左占地步】 数刘敬对  【右占地步】 腾施故地

【左右占地步】弼办衍仰  【上下占地步】鸾莺衅丛

【中占地步】 蕃华冲掷  【俯仰勾趯】 冠寇宓宅

【平四角】 国固门阑  【开两肩】 南丙雨而

匀画 寿畺画量  错综 馨声繁系

疏排 ?介川不  缜密 继防纒防

悬针 车申中巾  中防 军年单毕

上平 师明牡野  下平 朝叙叔细

上寛 宁可亨市  下寛 春眷夫太

减捺 爕癸食黍  减勾 禁埜戋懋

让横 喜娄吾?  让直 甲千平市

横勒 此七也乜  均平 三云去丕

从波 丈尺吏?  横波 道之是足

从戈 武成几夷  横戈 心思志必

屈脚 乌马焉为  承上 天文支父

曽头 曽善英羊  其脚 其具典与

长方 罔周同册  短方 西曲回田

捺勾 民氏良长  重撇 友及反夌

攅? 采孚妥  排? 无照?然

勾努 菊萄蜀曷  勾裹 甸句勾匀

中勾 东束来未  绰勾 乎手予于

伸勾 紫訾旭勉  屈勾 鹓鸠辉頫

左垂 笄并亦弗  右垂 升?拜卯

盖下 防合金舍  趂下 琴谷吞吝

从腕 凤风飞气  横腕 见毛尤免

从撆 尹戸居庶  横撆 考老省少

联撆 参彦形肜  散水 沐波池海

肥  土止山公  瘦  了卜才寸

疎  上下士千  密  赢赍鼍

堆  晶品畾磊  积  爨郁防縻

偏  入八乙巳  圆  辔峦乐栾

斜  母勿乃力  正  主王正本

重  哥昌吕圭  并  竹林羽弱

长  自目耳茸  短  白曰臼四

大  囊橐  小  厶口小工

向  好妙舒饬  背  孔乳兆非

孤  一二十了  单  日月弓乍

葢闻字之形体有小大疎密肥瘦长短字之?画有覆仰向背屈伸变换尝患其浩瀚纷纭莫能尽其结搆之道所以定此八十四法为例推广求之若无法者不失于偏枯则失于开放不失于开放则失于犯碍不失于犯碍则失于承载趋避鲜有合格可观者焉盖大字以方端均称为贵偏斜放肆为忌是以此法取分界地步为主折算边旁为用収敛肢体布置形容具注则繁略伸大意且如一字之形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若上盖大者名曰天覆要上面盖尽下面于法用上面清而下面浊若下画长者名曰地载书者要下画载起上画于法用下面重而上面轻左边高者名曰让左书者须左用昻而右用低若右边有谦退之象右边高者名曰让右书者却右用耸而左用平若左边有固逊之仪左右停者名曰分疆书者取左右平而无让如两人并相立之形三排匀者名曰三匀书者取中间正而勿偏若左右致拱揖之状二截者名曰二段书者用分为两半校其长短微加饶减三段者名曰三停书者用分为三截量其疎密以布均停又若上占地步者要上面濶而画清下面窄而画重下占地步者要下面寛而画轻上面窄而画重左占地步者要左边大而画细右边小而画麤右占地步者要右边寛而画瘦左边窄而画肥左右占地步者要左右瘦而俱长中间肥而独短上下占地步者要上下寛而微匾中间窄而勿长中占地步者要中间寛大而画轻两头窄小而画重俯仰勾趯者要上盖窄小而勾短下腕寛大而勾长平四角者要上两角平而下两角齐法忌挫肩垂脚开两肩者要上两肩开而下两肩阖法忌直脚卸肩匀画者黒白喜得均匀错综者三部怕成犯碍疎排之撆须展不展则寒乞孤穷缜密之画用蹙不蹙则疎寛开散悬针之字不用中防若中防则字少精神中防之字不用悬针若悬针则字不稳重上平者其小者在左而莫错方隅下平者其小者在右而勿差地位上寛者下面固然难大惟长趁而方佳下寛者上面已是成尖用短促而方好减捺者宜减不减则重捺难观减勾者宜减不减则重勾无体让横者取横书长而勿担让直者要直防正而勿偏横勒者但放平而无势均平者若兼勒以失威从波之波惟善藏头収尾横波之波先须拓颈寛胸从戈之戈但怕弯曲力败横戈之戈犹嫌挺直勾平屈脚之勾须要尖包两?承上之撆宜令义对正中曽头者用上开而下閤其脚者用上閤而下开长方者喜四直而寛大短方者贵两肩而平开搭勾者勾须另搭不则类狗笔之态重撆者撆须宛转不则犯排牙之名攅?之?皆宜朝向不则为砌石之様排?之?须用变更不则为布棊之形勾努之字不宜用裹若用裹字便不方圆勾裹之字不宜用努若用努字最难饱满中勾绰勾但凭偏正生妍伸勾屈勾惟在屈伸取体左垂者右边不得用长右垂者左边需索要短葢下者左右宜乎均分趁下者两边贵乎平展从腕横腕宜长惟怕蜂腰鹤膝从撆横撆皆忌短仍患鼠尾牛头联撆之法取下撆之首对上撆之胸散水之法趯下?之锋应上?之尾瘦者但须少瘦而休反为枯瘠肥者止许略肥而莫至于浮肿密虽布还宜自在安舒疎本稀排乃用丰肥麤壮堆者累累重叠处以铺匀积者緫緫繁紊中而取整偏者还须偏称圎者则喜围圆斜者虽斜而其中要取方正正者已正而四方无使余偏重者下必要大并者右必用寛长者元不喜短短者切勿求长大者既大而妙于攅簇小者虽小而贵在丰严向者虽迎而手足亦须回避背者固扭而脉络本自贯通孤者画孤而惟患于轻浮枯瘦单者形单而偏重于俊丽清长是以此法非在一途而取轨全资众道以相承约方圆于规矩宜平直于准绳欲使其四方八面俱拱中心勾撆?画皆归间架有相迎相送照映之情无或反或背乖戾之失虽字形有千百亿万之不同而结构亦不出乎此法之外者也若夫筋骨神气须自书法中精熟融通变化久则自然有得非但拘拘然守于法也景泰二年二月初一日臣李淳谨上进【王氏法书苑】

七十二例法【未详何人所撰明姜立纲有正书刻石】

一侧  化十五法

怪石丶 龙爪          【冫】 梅核丶 杏仁丶 铁铃□gui头丶 羊角丷 垂珠丶 悬珠灬 羣鹊爫菱米□ 鸡头灬 ?种丶 蠏脚□ 寳盖宀

二勒  化十一法

玉案二 铁城□ 石楯□ 舞鹤衤 驼头□

折钉□ 辵之          【□】 音阜阝 音节卩 音邑阝犂梁□

三努  化六法

铁柱丨 象笏丨 垂针丨 马椿忄 鸟鶵乚曲尺□

四趯  化十四法

绰勾亅 慢勾亅 紧勾亅 玉勾亅 竹箨犭狮口 曲勾了 柳箕勿 浮鵞乚 龙尾乚弯笋乀 鸾翅飞 凤翅 飞雁乀

五策  化六法

虎牙□ 金锥□ 斸勾□ 聚水氵 散水氵横爻艹

六掠  化九法

犀角丿 悬戈丿 新月丿 钩鎌丿 叠乌□立人亻 飞带□ 直撆□ 蛇头丷

七啄  化七法

掠拂丿 鸟啄丿 鬭鹑儿 木人亻 双竹竹蟠龙幺 戏蝶巛

八磔  化四法

金刀□ 鸣鸭□ 漫游鱼□ 游鱼三折腰□右七十二笔势法度虽具结构在人若夫由象识心则又不能以法度限也

歌曰撇捺?勾画要熟斜长曲短势由人世间凡事诸般字不出七十二法寻

明丰道生学书法

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八嵗即学大字以顔为法十余嵗乃习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厯然后变化为草圣凡行草必先小而后大欲其専法二王不可遽放也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

大楷 童子八嵗至十嵗学楷书其法必先大而后小如顔鲁公大唐中兴颂【在永州】东方朔碑【德州】按此二碑当薄纸钩出填作墨字禙成影本每日习五十字四年之功可得七万字则他日作题匾大字有法又宋蔡君谟书万安桥记【闽中有石刻亦可参看】若题匾字须求洒落不可竟学写碑字面他的法拘着在匡子里况碑字甚小不足为匾字用也须如虞欧作碑凡长短大小阔狭皆随形体为之四旁尚有余地庶不拘拘更见古意顔之满塞断不可学且顔栁稍变其体大小侧背略存大势而偏旁清劲亦复可喜或者赏其奇妙耳【他字乃偏旁相照应者】须拆开看各自成字又不可各自成了一边?亦如之皆欲有照应方有意思大凡大字须先顔次王若米老写匾多是行书倾敧不正便难入格以须字之洒落则善矣

中楷 童子十一嵗至十三嵗当学中楷书以欧阳询九成宫及虞恭公二碑为法【俱在西安府】钩填俱如前法日影百字三年之功可得十万字熟此则八法具备思过半矣进而魏晋如堂构已成丹雘何有欧阳询书姚恭公墓志【在西安】佛遗教经【唐人书结字皆四方少古意故习遗教为渐进于古矣】小楷 童子十四嵗至十六嵗须学小楷如王羲之临钟繇宣示表【见淳化阁帖】钟繇书戎路表【见星凤楼帖】力命表王右军书乐毅论曹娥碑

行书 凡童子十七嵗至二十嵗须学行书先学右军书兰亭叙【取定武本钩填影习如宣示之功】及右军开皇等帖【俱在豫章】又懐仁集右军书三藏圣教序及荐福等碑亦足观览又集书隂符经献之行书诸帖

草书 童子廿二至廿五嵗学草书其法亦先小而后大须以右军书十七日等帖及懐素书圣母碑二大字草书为法又张旭长风帖

篆书 大凡童子十三嵗至二十三嵗当学篆其法先大而后小先今而后古当以阳冰书琅琊山新凿泉题【今在滁州盖少温篆本不古惟此碑秀逸有神可以啓发后学】李斯书绎山碑【在陜西】及泰山碑【在济南府】宋张有书伯夷颂元周伯琦临张有书严先生祠堂记?冕书小字千文为法古篆则学史籀石鼓文钟鼎千文

八分书 童子至廿四廿五嵗当学八分其法先大而后小当法唐明皇泰山碑铭【书本不古可发初学故録之】北海相景君碑鸿都石经堂邑令费君碑隂【笔道通防】

明徐渭七字书诀

擫【丶也】凡擫之法盖用大指捺【擫犹捺也】之作侧【斜防】当用大抵侧者侧下其笔使墨精暗坠徐乃反掲则棱利也侧须收贵谨而重其要须右掲其腕次轻蹲其锋取势紧则乗机顿挫借势出之要棱角忌圆平贵通变疾则失中趯又成俗借势轻掲潜势务于勒也虽叠?亦自有法不与此同【擫音咽防是永字第一笔】

压【一也】凡压之法作横画用之乃中指运笔以笔心压者也画必勒贵澁而迟须以笔锋先行使中高而两头下以笔心压之不得徒卧其笔口诀云勒之笔锋将及于纸须防进先用仰策次即迅収若一出便去掲笔不峻趯遂暗収则薄圆而疎且无力矣【画是永字第二笔按二字诀曰截四字诀曰推】

钓【亅也】作努竖用之亦中指运法盖竖必努贵战而雄努不宜直直则无力故其法须竖笔徐行近左就势而侧锋顾右潜擢轻挫则掲【永第三笔拖拽】

掲 作策啄用之大指擡腕法也大抵策须仰笔将画势暗里潜锋掲腕归于右啄须按笔蹲锋潜蹙于右借势収锋迅掷旋左【一永第五防丿永第七啄】

抵 名指运法作趯及诸戈用之趯法须傍弩竖挫衂转笔出锋借势趯之使锋涩出期于倒収若伫思消息则神踪不堕矣诀云为环必郁贵蹙锋而缓转也诸戈法□之谓也戈必阔贵迟疑而右顾其法潜锋暗勒势尽然后趯之上则俯而过下则曲而就永师有涩出戈法下以名指筑上上借势以中指遣之按笔至下以名指衂锋潜趯者也又折芒法须潜锋紧走意尽乃収而趯之若肥则质滞而钝俗矣【趯□乀□】

导 作掠用之谓撚向懐中来中指运法也须迅其锋笔下左出而锋利不堕则自然佳矣其法须右揭其腕加以迅出势旋于左法在涩而劲意欲急而婉若迟留则伤于婉滞矣诀云撆必掠贵险而劲【丿掠也永字第六笔曰导即撚之义】送 作磔用之谓揭向右边去亦中名指运法也右送之波皆名磔诀云波必磔必三折而遣豪其法须右掲其腕逐势紧趯傍笔迅磔尽势轻揭而暗収在于迅疾中得之其势亦贵险而涩也【□磔也永字第八笔四字诀或以为拽 笔?要防】论执笔

执笔亦有法若执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其故何也笔在纸端则掌虚运动适意腾跃顿挫生气在焉笔居半则掌实如枢不转掣岂能自由转运回旋乃成棱角笔既死矣宁望字之生动乎【书法钩?】

唐韦荣宗论书

凡下笔心生于手然后方可下若少等闲殆亦无凭须浅其执牢其笔实其指虚其掌论正书行草则曰真书小密执宜近头行书寛纵执宜小逺草书流逸执宜更逺逺取?画长大近取分布齐均各有度数不可轻率茍且须养胸中无俗气不论真行草书自有一段清趣学者当自得之【王氏法书苑】

唐张敬?论书

楷书把笔妙在虚掌运腕不可太紧紧则腕不能转既腕不转则字体或麤或细上下不均虽多用力元来不当又云楷书只虚掌转腕不要悬臂气力有限行草书即须悬臂笔势无限不悬腕笔势有限又云其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真体则难矣【书史防要】

宋黄伯思论书

流俗言作书皆欲悬腕而聚指管端真草必用此法乃善予谓不然逸少书法有真一行二草三以言执笔去笔跗逺近耳今笔长不过五寸虽作草书必在其三而真行弥近今不问正草必欲聚指管端乃妄论也今观晋宋及唐人画图执笔者未尝若此可破俗之鄙説【东观余论】

元刘有定论书

篆直分侧直笔圆侧笔方用法有异而执笔初无异也其所以异者不过遣笔用锋之差变耳盖用笔直下则锋尝在中欲侧笔则防倒其锋而书体自然方矣古人学书皆用直笔王次仲等造八分始侧法也【王氏法书苑】

明张绅论执笔法

执笔之法谓之执使者执谓执笔使谓运用故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姜尧章云执谓浅深长短使谓纵横牵掣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画向背【法书通释】

明徐渭论执管法

凡执管须识浅【去纸浅】深【去纸深】长【笔头长以去纸深也】短【笔头短以去纸浅也】真书之管其长不过四寸有奇须以三寸居于指掌之上只留一寸一二分着纸葢去纸逺则浮泛虚薄去纸近则揾锋【是好处】势重若中品书把笔略起大书更起草诀云须执管去纸三寸一分当明字之大小为浅深也执管之法须置管于大指中节之前不得当节以碍其运动须要居于动静之际

书法所云拓大指者大约当以笔在指端运动适意则腾跃顿挫生意出焉若当节则掌握如枢每每不得自由转动必碍凡回旋处多成棱角笔死矣安望字之生动乎

略略以食指齐其中指兼助为力指自然实

世俗多以单指苞之单钩则肘臂着纸力不足而无神气便有拘?而不放浪的意自必以双指包管葢撮中指而敛食指以助之者也虽云要齐又不必十分牵之使齐亦要有自在意思方得正所谓双苞而实指者夫双苞则坚坚则掣打劲利齐指则实实则筋力均平

又以名指前三指所执之管更以小指拒前名指虽用大中食三指着力亦须五指共执

令掌心虚如握卵

拳指塞掌便能絶其力势拳须虚则运用便易转侧圆顺此正所谓虚拳者也

把腕来平平挺起凡下笔?画波撆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古人贵悬腕者以可尽力耳大小诸字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贴桌上则指便黏着于纸终无气力轻重便当失准虽便挥运终欠圆健葢腕能挺起则觉其防腕防则锋必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也近来又以左手搭卓上右手执笔按在左手背上则来往也觉通利腕亦自觉能圆此则今日之悬腕也比之古法非矣然作小楷及中品字小草犹可大真大草必须高悬手书如人立志要争衡古人大小皆须悬腕以求古人秘法似又不宜従俗矣

执之虽坚又不可令其太紧使我转运得以自由大凡执紧必滞今既居大指节前微而侧向于前矣又须执之使寛急得宜不可一味执葢执之愈紧则愈滞于用故耳又云善书不在执笔太牢若浩然聴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善矣【此草书法真亦可以相通者】

大要执之虽紧运之须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故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执虽期于重穏用必在于轻便然而轻则须沉便则须涩其道以藏锋为主若不涩则险劲之气无由而生至于太轻不沉则成浮滑浮滑则俗【笔?要防】

六艺之一録卷二百七十八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