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六 之饮

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1〕,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2〕,饮之以酒;荡昏寐〔3〕,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4〕,闻〔5〕于鲁周公。齐有晏婴〔6〕,汉有杨雄、司马相如〔7〕,吴有韦曜〔8〕,晋有刘琨〔9〕、张载〔10〕、远祖纳〔11〕、谢安〔12〕、左思〔13〕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14〕,盛于国朝〔15〕。两都〔16〕并荆渝〔17〕间,以为比屋之饮〔18〕。

【注释】

〔1〕翼而飞,毛而走,呿(qū)而言:长翅膀能飞的禽类,长毛能跑的兽类,张口能说话的人类。呿,底本作“去”,据张校《说郛》本改。呿,张口的样子。

〔2〕蠲(juān)忧忿:消除忧虑悲愤。蠲,除去。

〔3〕荡昏寐:消除昏沉困倦。荡,洗涤,清除。

〔4〕神农氏:传说中上古三皇之一,又称炎帝,相传创制了耒耜,教人稼穑,故又称神农氏,被视为华夏族的始祖之一。古时有不少著作假托神农之名,如《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神农》二十篇、《神农兵法》一篇、《神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神农教田相土耕种》十四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以及《茶经》中提到的《神农食经》等。此处所说发乎神农氏,是针对《七之事》中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说的。

〔5〕闻:底本作“间”,据张校《说郛》本改。

〔6〕晏婴:字平仲,春秋之际齐国人。著名的政治家,节俭力行,受重于时,事见《史记·管晏列传》。相传晏婴撰《晏子春秋》,《茶经·七之事》引此书:“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卯,茗茶而已。”

〔7〕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西汉著名的辞赋作家,有《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及字书《凡将篇》。此处提到的司马相如,指其所撰《凡将篇》,可参阅《茶经·七之事》所引。

〔8〕韦曜(204—273):本名韦昭,字弘嗣,三国时吴人。为避司马昭讳,《三国志》作者陈寿改称韦曜。撰有《国语解》、《吴书》、《汉书音义》等书(后两种皆已亡佚)。传见《三国志》卷六五。

〔9〕刘琨(271—318):字越石,晋朝诗人,“永嘉”晋室南迁后,有志恢复中原,坚持在北方斗争,后遇害。传见《晋书》卷六二。

〔10〕张载:生卒不详,字孟阳,西晋诗人,曾任著作郎、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等。与其弟张协、张亢均以文学著称,合称“三张”。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张孟阳集》一卷。传见《晋书》卷五五。

〔11〕远祖纳:陆纳,字祖言,东晋时曾任吏部尚书。陆羽与之同姓,尊为远祖。

〔12〕谢安(320—385):字安石,曾任东晋征讨大都督,指挥其侄谢玄等人大破前秦军队于淝水,卒赠太傅。传见《晋书》卷七七。

〔13〕左思(约252—?):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代表作有《三都赋》及《咏史诗》等。传见《晋书》卷九二。左思的《娇女诗》描写了二女的娇态,其中提到了茶,见本书《七之事》。以上所列举古代人物有关茶的事迹都见于本书《七之事》。

〔14〕滂时浸俗:指形成社会风尚。滂,滂沱,水多流的样子。浸,浸润,浸淫。

〔15〕国朝:古时本朝人称本朝为国朝,此处指唐。

〔16〕两都:指唐朝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和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附近)。

〔17〕荆渝:今湖北、重庆一带。渝,底本作“俞”,据张校《说郛》本、《学津讨原》本改。

〔18〕比屋之饮:家家户户都饮茶。比,接连。

【译文】

生翅膀能飞翔的禽类,长毛能奔跑的兽类,张口能说话的人类,这三类生物都生长在天地之间,靠饮、食维持生命,“饮”的来历和意义是多么深远啊!为了解渴,需要饮水;为了排遣忧忿,需要饮酒;为了消除昏沉困倦,需要饮茶。

把茶当做饮料,起源于神农氏,在鲁周公时才广为人知。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朝的杨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韦曜,晋朝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喜欢饮茶。然而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则是在本朝。西都长安、东都洛阳,还有荆州、渝州一带,茶已是家家户户都喝的饮料。

饮有粗茶〔1〕、散茶〔2〕、末茶〔3〕、饼茶〔4〕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5〕,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6〕。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7〕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於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8〕,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9〕,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10〕而已,其隽永〔11〕补所阙人。

【注释】

〔1〕粗茶:连同嫩茎一起采摘的茶叶。

〔2〕散茶:与饼茶、团茶之类的紧压茶相对而言,指蒸青后直接烘干而成的茶叶,没有经过拍打与研磨,从而基本保持着茶的原形。《宋史·食货志》:“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指团饼茶。

〔3〕末茶:指蒸青、捣碎后直接干燥而成的碎末茶。

〔4〕饼茶:即是陆羽在《茶经》中记述的蒸青饼茶。

〔5〕乃斫(zhuó)、乃熬、乃炀(yáng)、乃舂:分别为制造前文所述的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的主要方法。斫,用刀斧砍,指直接采摘茶树叶而制成粗茶。熬,蒸煮,指蒸煮后直接烘干成散叶茶。炀,焙烤茶叶,指经过焙烤极干后碾成末茶。舂,捶捣,指经过捣碎茶叶的工序制成饼茶。

〔6〕痷(yè)茶:指未经煮沸而仅用热水浸泡的茶。《大广益会玉篇·疒部》:“痷殜,半卧半起病也。”引申为半生不熟。

〔7〕薄荷:Mentha haplocalyx,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茎叶可提取薄荷油、薄荷脑。也可入药,性凉,味辛。

〔8〕碧粉缥尘:指较差的茶末的颜色呈青绿与青白色。

〔9〕珍鲜馥烈:指香浓味美的新鲜茶。

〔10〕阙一人:指故意缺少一碗茶。

〔11〕隽永:留在熟盂中预备“育华救沸”用的茶汤。参见本书《五之煮》注释。

【译文】

饮用的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等不同种类,分别经过砍伐、蒸煮、焙干、捶捣等主要程序加工,然后贮藏于瓶罐之中,用热水浸泡,称为痷茶。也有人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与茶一起反复熬煮,或扬起茶汤使之柔滑,或煮开后去掉茶沫,这都是沟渠里废水一样的东西,但是这种习俗却流传不止。

呵!天生万物,都有其奥妙之处。但人们所擅长的,仅仅涉及浅显容易的事而已。居住的地方是房屋,房屋就造得极精美;所穿的是衣服,衣服就做得极精美;用来充饥果腹的是饮食,食物与酒就都极精美。茶有九个关键环节:一是制造,二是鉴别,三是器具,四是取火,五是择水,六是烤炙,七是碾末,八是烹煮,九是饮用。阴天采摘,夜里焙烤,不是好的制造方法;仅咀嚼品味与嗅闻香气,不是好的鉴别方法;有膻腥气味的鼎瓯,不是好的器具;油脂多的木材和厨房里沾染了油脂的炭,不是好的炭火;飞迸湍急的流水和淤积的死水,不是好的水源;饼茶外部熟而内部生,不是好的焙烤效果;青绿色与青白色的茶末,不是好的茶末;操作慌乱与搅动太急,不是好的煎煮方式;夏天饮茶而冬天不饮,不是好的饮茶习惯。

香浓味美的新鲜茶,只能煮三碗;味道差一些的茶,也只能煮到五碗。如果在座有五位客人,煮三碗传着喝;七位客人,煮五碗传着喝。如果客人在六位以内,可不计算碗数,只要按缺一人来煮就行,把“隽永”补给那一个人。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