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镕裁第三十二

镕裁第三十二

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蹊要所司,职在镕裁,檃栝情理,矫揉文采也。规范本体谓之镕,(剪)【翦】截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斲削矣。骈拇枝指,【由】侈于性;附赘悬肬,实侈于形。(二)【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

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鸣)【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赞)【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斲,故能首尾圆合,条贯(始)【统】序。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

故三准既定,次讨(定)【字】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适分所好。引而伸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字删而意阙,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胆。

昔谢艾王济,西河文士,张(俊)【骏】以为:艾繁而不可删,济略而不可益,若二子者,可谓练镕裁而晓繁略矣。至如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及云之论机,亟恨其多,而称清新相接,不以为病,盖崇(犮予)【友于】耳。夫美锦制衣,修短有度,虽翫其采,不倍领袖,巧犹难繁,况在乎拙。而《文赋》以为榛楛勿剪,庸音足曲,其识非不鉴,乃情苦?繁也。

夫百节成体,共资荣卫;万趣会文,不离辞情。若情周而不繁,辞运而不滥,非夫镕裁,何以行之乎!

赞曰:篇章户牖,左右相瞰。辞如川流,溢则泛滥。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

集 校

情理设位。

《校注》:「『设』下两京本、胡本有『乎其』二字。按两京本、胡本非是。《易系辞上》:『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舍人语式步此。」《义证》:「《情采》篇:『设模以位理。』『设位』,安排位置,即布局。」按《易系辞上》:「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孔疏:「天地陈设于位,谓知之与礼而效法天地也;而易行乎其中矣者,变易之道行乎知礼之中,言知礼与易而并行也。若以实象言之,天在上,地在下,是天地设位,天地之间万物变化,是易行乎天地之中也。」又《系辞下》:「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孔疏:「天地设位者,言圣人乘天地之正,设贵贱之位也。」《汉书翼奉传》:「奉奏封事曰:……天地设位,悬日月,布星辰,分阴阳,定四时,列五行,以视圣人,名之曰道。」《后汉书天文志上》:「天地设位,星辰之象备矣。」作「设位」是,两京本、胡本有「乎其」二字者,乃因下句「文采行乎其中」而妄增,非是。

职在镕裁,檃栝情理,矫揉文采也。

「栝」,黄本作「括」。《汇校》:「按『栝』、『括』音义俱别,『栝』为『括』之形误。」按《荀子非相》:「府然若渠匽檃栝之于己也。」杨倞注:「府与俯同,就物之貌,或读为附。渠匽所以制水,檃栝所以制木,君子制人亦犹此也。」又《性恶》篇:「故檃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烝,谓烝之使柔;矫,谓矫之使直也。」《大略》篇:「乘舆之轮,太山之木也,示诸檃栝,三月五月,为帱采,敝而不反其常。君子之檃栝,不可不谨也。」注:「檃栝,矫揉木之器也。」《法行》篇:「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晏子春秋集释》卷五下「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条:「故君子慎隐揉。」注引孙星衍云:「《荀子大略》篇:『君子之檃括,不可不谨也,慎之。』『隐』与『檃』通,谓檃括。《荀子性恶》篇:『枸木必将待檃括蒸矫然后直。』」又按《法言序》:「蠢迪检柙。」李轨注:「蠢,动也;迪,道也;检柙,犹隐括也。言君子举动则当蹈规矩。」《义疏》:「按:『隐括』《说文》作『檃栝』,矫曲木之器。引伸之亦为法式。」又《修身》篇《义疏》「《说文》:『括,絜也。』按:絜者,结束之谓。刘越石《答卢谌诗》李注引《韩诗章句》云:『括,约束也。』约束邪曲,以为正直,谓之括;其器谓之栝。《说文》:『栝,檃也。』字亦作『隐括』。《公羊解诂序》云:『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徐疏云:『括谓检括。』是也。然则括之本义为矫曲使直,故引伸之得为法则之称。《广雅释诂》云:『括,灋也。』」此檃栝连文,「栝」通「括」。又《校注》:「按以《宗经》、《诠赋》、《诔碑》、》隐秀》等篇『释名章义』之句相例,『檃括』上似脱『镕裁者』三字。」

剪截浮词谓之裁。

《校注》:「『剪』,何本、凌本、梁本、汇编本、尚古本、冈本、王本、郑藏钞本、崇文本、龙溪本作『翦』。按正字作『前』,《说文》刀部:『前,齐断也。』,经传多假『翦』为之,『剪』乃俗体。何本等作『翦』是也。《书》伪孔传序:『翦截浮辞。』」按《书》伪孔传序:「芟夷烦乱,翦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孔疏:「就篇辞有浮者翦截而去之。」《文选》卷五十六陆倕《石阙铭》:「前王典故,莫不芟夷翦截,允执厥中。」《梁书处士刘歊传》:「(《革终论》)今欲翦截烦厚,务存俭易。」又《史通浮词》篇:「昔夫子断唐虞以下迄于周,翦截浮词,撮其机要。」作「翦」是。然亦有作「剪」者。《乐府诗集》卷六十九萧淳《长相思》:「犹有望归心,流黄未剪截。」从杨说改。

侈于性。

黄本「侈」前有「由」字。《义证》:「元刻本、弘治本无『由』字。」《汇校》:「按『由』字当有。」按《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成玄英疏:「骈,合也;拇,大指也。谓足大拇与第二指相连为一指也。枝指者,谓大拇指旁生一指成六指也。出乎性者,谓此骈枝二指亦禀自然性命生分中有之。侈,多也。」释文:「王云:『性者,受生之质;德者,全生之本。骈拇枝指与生俱来,故曰,出于性。附赘悬肬,形既具而德附焉,故曰出于形。』崔云:『侈,过也;德,容也。』」有「由」字是,与后「实」字相俪。从黄本补。

二意两出,义之骈枝也。

「二」,范校:「黄校作『一』。」范注:「『二意』黄荛圃校本作『一意』,极是。」《校证》:「『一』原作『二』,两京本、王惟俭本、黄丕烈校本作『一』,今据改。」《补正》:「『二』,两京本、胡本、训故本、四库本作『一』。《子苑》三二引同。按『一』字是。『一意两出』,始为『义之骈枝』。若作『二』,则不相应矣。何焯、黄丕烈校作『一』。当据改。」《考异》:「按:作『一』是,『二』字误,义不可通。」按从《校证》改。

文之肬赘也。

《校证》:「『肬』训故本作『疣』。」《义证》:「沈亚之《送韩静略序》:『裁经缀史,补之如疣,是文之病烦久矣。』(又见《困学纪闻》卷十七)」按《荀子宥坐》篇:「今学曾未如肬赘,则具然欲为人师。」《楚辞九章惜诵》:「反离群而赘肬。」洪兴祖补注:「赘,之芮切。肬音尤,瘤肿也。《庄子》:附赘悬肬。」《说文》无「疣」字,肉部有「肬」字,「肬,赘也。」桂馥《说文义证》以为「疣」之或体,可信。

是以草创鸣笔。

「鸣」,黄本作「鸿」。范校:「黄云:案冯本作『鸣』。」纪评:「鸿当作鸣,后『鸣笔之徒』句可证。」《校证》:「『鸿笔』,旧本作『鸣笔』,黄本改。纪云:『当作鸣,后鸣笔之徒句可证。』案《封禅》篇、《书记》篇、《练字》篇皆有『鸿笔』之语,作『鸣』者误。」《校注》:「按纪说非是。《论衡须颂》篇,原文已见《封禅》篇『乃鸿笔耳』条下。《抱朴子》佚文『虽鸿笔不可益也』(《意林》四引)并有『鸿笔』之文。《晋书》陈寿等传论亦有『奋鸿笔于西京』语。《封禅》篇『乃鸿笔耳』,《书记》篇『才冠鸿笔』,亦并作『鸿笔』。《练字》篇『鸣笔之徒』句『鸣』字本误,朱谋?已校为『鸿』矣。」《补正》:「《南齐书文学丘巨源传》:『朝庭洪笔,何故假手凡贱。』『洪』与『鸿』通。」《考异》:「按:杨校王校并从『鸿』非,鸿笔常辞,鸣字下,先标三准句,义而辞活,纪评是。」《汇校》:「按:『鸿』『鸣』形近易误,作『鸿』是。」按疑此作「鸣」亦通,鸣笔犹命笔。《颜氏家训名实》篇:「属音赋韵,命笔为诗。」《陈书鲁广达传》:「尚书令江总抚柩恸哭,乃命笔题其棺头。」从黄本改。

献赞节文。

「赞」,黄本作「替」,黄校:「疑作『质』,元作『赞』。」《校证》:「『替』,原作『赞』,徐云:『赞当作替,后有献替之句。』梅本、王惟俭本作『替』。黄注云:『疑作质。』」《校注》:「『替』,……何焯改『质』。文溯本剜改为『质』。按徐说是。元本、弘治本、活字本、汪本等作『赞』,乃『?』之形误。『替』之正字作『?』,或体作『?』。何本、训故本、谢钞本正作『替』。《文通》二一引同。本书屡用『献替』二字,何改『质』,非也。」《考异》:「按:献替有兴废取舍之义,故曰节文,从『替』是。」《义证》:「按《附会》篇云:『献可替否,以裁厥中。』作『替』字是。《注订》:『献者进也,替者废也。』」按《文选》卷五十八王俭《褚渊碑文并序》:「尽规献替。」李善注:「《国语》:召康公曰:天子听政,近臣尽规。又:史黯谓赵简子曰:夫事君者,谏过而后赏善,荐可而替否,献能而进贤。」例多,不徧举。作「替」是,从黄本改。

条贯始序。

「始」,黄本作「统」。《校证》:「『统』原作『始』,黄本改。」《义证》:「『统』,元明各本皆作『始』,黄本改『统』。『条贯』,有条理。『统序』,有次序,有层次。」《汇校》:「作『统』是。」按《汉书王莽传上》:「成命统序,符契图文。」又《高祖纪下赞》:「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着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颜注:「孟康曰:『十一月天统,物萌色赤,故云得天统也。』臣瓒曰:『汉承尧绪,为火德。秦承周后,以火代木,得天之统序,故曰得天统。汉初因秦正,至太初元年始用夏正,不用十一月为正也。』师古曰:『瓒说得之。』」作「统」是,从黄本改。

次讨定句。

「定」,黄本作「字」。《校证》:「『字』原作『定』,黄本改。」《义证》:「『字』,元明各本均作『定』,黄本改。」《考异》:「按:从『字』是。」《汇校》:「按:下文『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字句』连词,正与下文相应。」按从黄本改。

适分所好。

「适」,黄本作「随」。范校:「铃木云:诸本作『适』。」《校证》:「『随』旧本作『适』,王惟俭本、黄本作『随』,今据改。」《校注》:「『随』,元本、弘治本、汪本、畲本、张本、两京本、王批本、何本、胡本、训故本、梅本、凌本、合刻本、秘书本、谢钞本、尚古本、冈本、四库本、王本、张松孙本、郑藏钞本、崇文本作『适』。按『适』字是。《明诗》篇『随性适分』,《养气》篇『适分胸臆』,并以『适分』为言,可证。」《考异》:「按:彦和善用适字,《征圣》篇曰『会适』,《明诗》、《养气》等篇曰『适分』,与此正同,从『适』是。」范注:「随分所好,谓各随作者性之所好。」《义证》:「『适分』、『随性』义同。」按此二字皆通。

引而伸之。

「伸」,黄本作「申」。《校证》:「『申』王惟俭本作『伸』。」按《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作「伸」是。

善敷者辞殊而义显。

「义」,黄本作「意」,黄校:「汪本作『义』。」范校:「铃木云:《玉海》、嘉靖本、王本、冈本作『义』。」《校证》:「『意』冯本、汪本、畲本、张之象本、两京本、何允中本、日本活字本、王惟俭本、锺本、梁本、日本刊本、王谟本、崇文本作『义』。《玉海》二0四亦作『义』。」《补正》:「按『义』字是。上云『意留』,此云『义显』,始避重出。元本、弘治本、活字本、畲本、张本、两京本、何本、胡本、王批本、训故本、合刻本、冈本、尚古本、文溯本、王本、郑藏钞本、崇文本亦并作『义』;《辞学指南》、《子苑》、《文断》引同。」《考异》:「按:从『义』为是。」

则芜秽而非胆。

《义证》:「此段《玉海》卷二○四《辞学指南》引作:『《文心雕龙》曰: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字删而意缺,则短;辞敷而言重,则芜。』」

张俊以为。

「俊」,黄校:「当作『骏』。」《校证》:「『骏』原作『俊』。梅云:『当作骏。』案王惟俭本正作『骏』,今据改。」《校注》:「按训故本正作『骏』;《文通》引同。《章表》篇『张骏自序』,亦作『骏』。当据改。」《考异》:「按:俊、骏古通,《史记屈原传》:『诽骏疑杰。』假骏为俊,俊字并通畯、峻,此当依《晋书》作骏是。」按范注:「张骏,字公庭,十岁能属文。传见《晋书》八十六。谢艾见骏子《重华传》。骏语无闻。」从《校证》改。

而雅好清省。

《校证》:「张松孙本『省』作『音』。」范注:「陆云《与兄平原书》曰:『云今意视文,乃好清省。』」《义证》:「《困学纪闻》卷二十《杂识》:《文心雕龙》云: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烦;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今观士龙与兄书:往日论文,先辞而后情,尚絜而不取色泽(案「色」,何本作「悦」,宋板《陆士龙集》本作「悦」)。」按《抱朴子内篇道意》:「费亦多矣,复未纯为清省也。」例多,不具举。作「省」是,「音」乃形误。

盖崇犮予耳。

「犮予」,黄本作「友于」。《汇校》:「按『犮予』无义,『犮予』乃『友于』之误。」《补注》:「详案此谓陆云推尊其兄,语近歇后。《后汉书史弼传》:『陛下隆于友于。』曹植《求通亲亲表》:『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自后遂以友于为常语。陶公诗亦云:『再喜见友于。』彦和又无论矣。」按《尚书君陈》:「友于兄弟。」《文选》卷十六潘岳《闲居赋》:「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李善注:「《论语》,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包氏曰:孝乎惟孝,美大孝之辞也。友于兄弟,善于兄弟也。施,行也。所行有政道,即与为政同也。」作「友于」是,从黄本改。

乃情苦?繁也。

「?」,黄本作「芟」,黄校:「元作『?』。」《校注》(一九五九年版):「按『芟』字是,赞中有『芟繁』文。」《校证》:「『芟』原作『?』,梅改。按本赞正作『芟繁』。」《考异》:「按:?为支之误,支古文作?,?又为希之或体,形近而讹,当作苦朽支繁,非苦于芟也,故?为支之误,而非必赞中之有『芟繁』,便从而易之也。」《补正》:「按『?』字是。元本、弘治本、汪本、畲本、张本、两京本、胡本、王批本、训故本并作『?』;《子苑》、《诗纪别集》四同。谢钞本作『删』,冯舒校『?』;文朔本剜改为『?』。《广韵》二十一震:『吝,……俗作?。』是『?』或『恡』,原为『吝』之俗体。《书伪仲虺之诰》『改过不吝』枚传:『有过则改,无所吝惜。』《论语尧曰》『出纳之吝』皇疏:『吝,难惜之也。』《说文》口部:『吝,恨惜也。』段注:『悭吝,亦恨惜也。』《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栢舟悄悄吝《文选》作?不飞。』章怀注:『吝,惜也。』《家语致思》篇:『孔子曰:商子夏名之为人也,甚恡于财。』王注:『恡,啬甚也。』上引诸书,于『情苦?繁』涵义,便涣然冰释,迎刃而解矣。梅庆生因赞中有『芟繁』之文,径改『?』为『芟』,非是。由梅本出者,皆然。」按作「?」是,「?繁」,所惜者多也。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