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卷七十四兵政五保甲上

保甲说

李光型

记曰。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苟一乡之事不治。何论一县。保甲者。分之极其细而不紊。合之尽其大而不遗。故必知地方之险易。村居之疏密。而后联比分甲。可行出入守望之政。知台驿递之远近。桥梁舟楫之所属。而后期会修建。可行奉公利济之政。知水土刚柔之性。山泽原隰之宜。而后区种别财。可行因地利民之政。知人民生聚之多寡。地利物产之盈绌。而后劳民劝相。可行农末相资之政。知闾里疆域之息耗。居民世业之贫富。而后诱劝畜积。可行敛散赒之政。为姻娅族姓之相联。比闾同里之相属。而后读法讲谕。可行孝友睦之政。知田园家室之有赖。四民艺术之有托。而后分别勤惰。可行课督鼓舞之政。知刚柔知愚之异质。奢俭贞淫之殊习。而后旌淑别慝。可行劝赏刑威之政。是故一行保甲而政具举矣。人徒见吏胥约保之奔驰。门牌册籍之更迭。出役应差之劳。什伍连坐之患。而曾不闻卫养教利之政。以此民志不安。交相逃避。吏胥约保。缘以为奸。宜共指为扰民耳。要在为州县者。周览封域。明辨水土。询问风俗。体察人情。简节而疏目。得其大意之所在。以次渐兴。而绝无强民之。斯可以行之久而相安也。

里甲论

刘淇

县何以里。里何以长也。所以统一诸村。听命于知县。而佐助其化理者也。每县若干里。每里若干甲。每甲若干村。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节节而制之。故易治也。周礼五家为比。比有长。五比为闾。闾有胥。四闾为族。族有师。五族为党。党有正。五党为州。州有长。五州为乡。乡有大夫。自上治下。率不过五人。汉制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有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盗贼。东汉志云。乡置有秩三老。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又乡有乡佐。主民收赋税。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高帝纪。二年二月。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北魏太和中。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余若民。三载无愆。则陟用。陟之一等。孝文从之。后周苏绰作六条诏书曰。非直州郡之官。皆须善人。爰至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各得一乡之选。以相监统。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始罢州郡乡官。明洪武二十七年四月。命有司择民间高年老人。公正可任事者。理其乡之词讼。若户婚田宅殴者。则会里胥决之。事涉重者。始白于官。若不由里老处分。而径诉州县者。即谓之越诉。非如今不先闻州县。而遽诣府司者。然后谓之越诉也。里老岁时谒县庭。知县必接之以礼貌。不遽贱辱而笞骂之也。其人既尝已为公家所优藉。必自爱而重犯法。乡人见知县之日少。见里老之日多。里老得其人。则乡人亦莫不自爱而重犯法。此教化之本也。其后遇里老如徒隶伍伯。少谨厚者。即不肯承。且诸事一无所关。唯用之攒督租课。所以影射侵渔者万方。既遇之以徒隶伍伯。则彼亦徒隶伍伯而已矣。乌有愧耻萌其念虑哉。然则非里老之过也。所以用里老者之过也。近时患其如此。改为滚单及自封投柜之法而里老遂废。呜呼。此饩羊也而亦亡哉。又按明初以大户为粮长。掌其乡之赋税。多或至十余万石。运粮至京师。得朝见天子。洪武中或以人材授官。原其初制。欲俾草野之情。不壅于上耳。然其人往往依倚作奸。挟持官府。侵牟粮户。无所不至。宣德五年南京监察御史李安。六年监察御史张政。并言粮长之害。自是严加禁饬。又不得朝见。冀幸意外。故其人日以轻。而赔累之患起。亦自然之势也。万历三十六年。知县王应干申请除之。改为官解之法。一时安赖。比于更生。其因革乘时。本无定辙。然而矫枉救弊。意已无余矣。其祖宗立法深意。遂已没灭而不可复知。又足惜也。

保甲论

沈彤

保甲之设。所以使天下之州县。复分其治也。州县之地广。广则吏之耳目有不及。其民众。众则行之善恶有未详。保长甲长之所统。地近而人寡。其耳目无不照。善恶无所匿。从而闻于州县。平其是非。则里党得其治。而州县亦无不得其治。今之州县官。奉大吏之令。举行保甲。而卒无其效。非保甲之法之不善。为保长甲长之人之未善也。夫今之保甲。即周官之乡之州党族闾比。遂之县鄙酇里邻也。保长甲长。即乡大夫之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长。遂大夫之县正鄙师酇长里宰邻长之属也。周之时自邻长而外。皆为士大夫。士大夫皆有德行道艺之贤者能者也。故分民而使之治。而遂各道之以亲亲长长慈幼之恩。劝之以相保相受相葬相救相赒之谊。教之以祭祀丧纪昏冠饮酒之礼。耕耨也则趣之。行役也则作之。财赋也则敛之。读法也则从而劝戒之。媺者赏恶者诛。而无或不共其职。故成康之世。天下无有一家一人之不治焉。今之长保甲者。虽不使之治其里党。与周之里宰党正不同。而里党之不法者。罹患害者。皆得以达之州县。是亦周时分里党之治之一端也。为之者。其人大率庶民之顾利无耻不自好者。弊且百出。安有其效。故举行保甲而先择其长保甲之人而后可。保长长十甲。甲长长百户。分百户而十人长之。谓之牌头。牌头则庶民之朴直者为之。保长甲长。则必择士之贤者能者而为之。贤者能者。其陈说事之始终。必有序而不殽。论列情之曲直。必以实而无伪。抑其平日必有以表率之。教导之。使其心不终汨于邪僻。又必有以区画之。安处之。使其食与衣。不必由于凶恶。历久渐驯。而里党之风。自归于正。使虑士之贤者能者为今之保长甲长而有所不屑。则惟为州县者重其事慎其人。求之以诚。聘之以礼币。告之以欲分治之故。与任分治之议。而使之整其所属。纠其邪僻凶恶。达之州县亦得展其心思才力。自无不屑之患。统乎保者为乡。乡则就搢绅聘焉。其遇之隆。任之专。较之保长甲长而更倍焉可也。及功过已着。则权其大小轻重。而赏罚进退以为劝惩。必且感德畏威。而职无不尽也已。虽然。欲如是。非州县之所得擅为也。责在大吏。而大吏亦不得而自专。必也奏其事于 朝廷。得额定其员。次第其禄位。立考绩黜陟之法。而后可行也。夫周官乡遂之制。自两汉后魏以迄唐之盛。明之初。略仿而行之。皆得以善治而宜民。而大儒若朱子。名臣若苏绰。近世名儒若魏子才顾宁人辈。又莫不称为治教之基。则非迂远而阔于事情可知也。在更化之初。必有议其不便者。行之久而利。则相与安之。且歌诵之矣。比阅邸报。见内外大臣议保甲者多。故述为此论。请正其得失于吾所友事者焉。

保甲议

黄中坚

保甲之法。其来旧矣。自周礼有比闾族党。使之相保相受。而其后管子以之治齐。商君以之治秦。皆能致富强之效。沿及汉唐。法未尽废。及宋王安石行之。乃至乱天下。于是议者以为不可行。岂法之宜于古。而不宜于今欤。抑其所以推行者。未得其道也。 国家宪章古制。令郡县举行保甲。具昭弥盗安民之美意。然往往急之则扰。缓之则怠者。何也。毋亦人情风土。各有异宜。而不可不善为之调剂欤。北方之俗强劲。民多聚族而居。

苏子瞻尝言河北之民。团结乡兵。私立约束。严于官府。以是而行保甲。岂不甚易。若南方则不然。试以苏州一郡言之。吴民气禀柔脆。温饱者少。而贫窭者多。其号为士者。大抵授徒于外。室中惟细弱两三人而已。贫民佣工负贩。早出晏归。为餬口计而不足。富民惟以谨启闭。不与户外之事。市廛之民。株守本业。其畏里中恶少年如虎。如此等人而欲其约束乡里。昼则稽查。夜则巡行。固宜其嚣然不乐也。又吴中五方杂处。有强宾压主之势。其久居者。犹或可同于齐民。其岁时假寓。来倏往者。莫不指托贵势。挟其徒党。以为横于乡里。居人莫敢谁何。若夫游手好事之徒。而授之以柄。彼必与吏胥朋比。生事害民。使之率众巡察。且有反借以为奸为宄者矣。然则保甲之法。其将终不可行乎。曰凡立保甲。欲以弥盗贼也。土着之民欲为盗。必勾引外盗与同事。而外来之盗。必有土着之奸民以为之巢穴。此人情所共恶。而亦所甚易知者也。特畏之而不敢诘耳。宜令保甲之长。各具册。详书其属之所业。与其无业者。而上之有司。不以实者罪之。有死亡移徙则以告。如此则民之良顽。已约略可矣。而其间有窝顿匪类。迹诡秘者。与夫里巷小偷。罪名未着者。许密以闻。而官自令人督察之。今在城每里有地方主之。在乡每区有巡检司弓兵主之。是皆可使司其事者也。仍严为令曰管内有如此人而不以闻者。事发觉则保甲长罪与本犯同。地方弓兵亦如之。惟此令务在必行。而其它科条则一切蠲除之。如此则既不至于扰民。而亦足使盗贼鲜容身之地。其于弥盗安民未必非一助也。

凤台县志论编查

李兆洛

谨案编查户口以严保甲。为政之急务也。凤台地广人稀。其湖洼之地。往往弥望四五里无聚落。遂至藏奸薮慝。时时为扰。则保甲尤宜急讲。而行此实有数难焉。村落大者不过十余家。小者或一二户。彼此相距或四五里。奇零星散。无从合并。一家为匪。则数家从风。一村为匪。则数村染习。从恶如崩。波流之势。且为匪必结党。善良遂无以自立。即能自立。亦不敢撄其锋。此由积习渐靡。相纠相坐之法不能一朝制也。民性不恋土。无业者辄流散四出。谓之趁荒。或弥年累月不归。十室而三四。其外来者。则又随宜逐便。营土屋附田塍为居。或弥年累月不去。不忍逐又不可编。则派甲派总之术又穷。今 国家休养生息。百有余年。仁溥义浃。四达交通。无远弗届。生齿百倍于昔。斯邑独雕敝不可为。而生齿不繁者。岂非流移者众耶。是以保聚教训。戒迁徙。诘奸慝。尤不敢不兢兢。窃欲并村落之最小者。使归附近之大村落。联其什伍。毋得擅徙。外来之户不得于野僻处营结草庵栖止。其僦屋久居者随时编册登明原籍。严其任保。核其良善。其顽梗者。得即诛之。使愚民无与为非。良民日益畏法。则保甲庶几可行。然非上下一心。抚循周密。则恐大为繁扰。利未见而先受其害。呜呼。圣贤商治。必藉手于庶。夫民土着则生齿繁矣。安乐其处则民土着矣。田畴辟室屋完则安乐其处矣。勤治生则田畴辟室屋完矣。知向善则勤治生矣。明是非之路则知向善矣。除其害布其利以遂其生聚之乐。治本之道。意者无以易此欤。

条陈四政议

陶元

自古法无全利。亦无全害。上下皆以实心行之。则有利无害。皆以文法行之。则有害无利。且如保甲之法。清查户口。讥察出入。此大利也。每乡置循环簿。月朔报县。而县之官吏。即借文法以需索于乡。季终报郡。而郡之胥役。即借文法以需索于县。则一害也。弥盗之法。未发则先绝其萌芽。既发则互为救援。此大利也。发十三州县之皁壮。而供役于郡。远者千余里。近者百余里。久役则不堪。轮役则重困。则一害也。抽十三州县之工食。以召募十三名之皁壮。而共缉一县一村之盗贼。使十三人自备路粮。则工食不足以给费。使州县供其日用。则里下必受其烦扰。使事主资以饮食。是失盗之后再失盗也。此尤大害也。至于编船给牌。如保甲之例。使奸宄不得窜入。洋货有所稽考。此大利也。月朔报县。季终报郡。而上下皆借文法以需索。则一害也。土舍之设。用以督催黎粮。弹压蛮洞。此大利也。州县有司。借其力以营运香木。横征苛派。骚扰黎人。则一害也。总之四者之法皆良。而以实心行之。则为地方之利。若以文法束之。反为地方之害。择其利而去其害。斟酌尽善。此则存乎宪裁。非州县所敢专决者也。

保甲三论

黄六鸿

夫保甲之安扰视乎其法。保甲之兴废视乎其人。法之不善。有扰而无安。人之不得。名存而实亡。谓保甲之无益于民也固宜。惟夫十家之奸宄盗逃。惟甲长是稽。百家之奸宄盗逃。惟保正是问。一乡之奸宄盗逃。惟保长是综。苟非其人。则十家之众。不服其稽。百家之十甲长。不服其问。一乡之保正。不服其综。则虽奸宄盗逃。日纵横于十家百家一乡之间。宁复有所忌惮邪。故欲保甲之实行有效。非保甲长等之得其人。未见其可也。所谓保长者。邑分四乡。乡立一长。谓之保长。不曰乡而曰保者。以乡别有长。所以管摄钱谷诸事。而保长乃专司盗逃奸宄。不与乎其它者也。旧例。即以乡长而兼保事。其责任不端。而才非所用。乡长取乎年高有德。而素行服人者充之。保长取乎年力精健。才猷迈众者充之。故所用不同。而责任亦异。未可兼理也。所谓保正者。以之统率十甲长。并甲中伍壮。亦必择其才力精健。才智过人者充之。至于十家长。旧例。即以第十一家为甲长。或十家轮充。夫甲长之役。盖为稽查十家之盗逃奸宄。非以备数而已。若端主之家。轮充之众。类多愚顽老疾。鳏寡贫窭之人。将责之抱十家之牌。朝稽而夕诘邪。故必于十一家之内。择其殷实老成。有子弟者充之。非有故不更。殷实老成。则廉隅自饬。挥指听从。有子弟则助理有人。勿致误事。而甲务可举矣。其选择之法。先择保长。而保正十家长须于编甲之后始可遴选。宜先出选举保长告示。而晓以辖统保正。稽查盗逃奸宄之专司。并待以破格优异之殊礼。各给钤记。凡有公务。许得印封申送。使人知责有所端。即可免里递奔走琐屑之烦。礼有所加。自不同约地奴隶呵辱之贱。而有品自重。有才欲试者。亦踊跃而乐于从事矣。至于编保之事。俱保长专任。而城厢约地。及镇集村长庄头。各为兼理焉。其大镇集。大村庄等长。亦必择殷实才能者为之。仍着本村镇人民公举。其礼遇较保长少杀。不行庭参。于檐前叩首。而仍给以花红优免票。鼓乐导中门出。其小庄头不及百家者。虽亦本庄公举。必俟任事有功之日。方行奖异。而先无所加礼焉。礼别以杀而愈崇。恩施以功而益劝也。保甲既编。而后择十家之长。百家之保正。其保正选择之初。着保长协同镇长庄头严加选举。年力精健。才智过人者。报县。俟亲验而用之。其见礼与花红优免鼓乐导出。与村镇长同。保正为保长分任。而镇村诸长亦与保正之责相表里。俾之协举共事。彼自不肯容匪劣而自贻误矣。

村镇之有墙濠。犹州邑之有城池也。所以防盗寇而固守御。甚未可少也。然愚民狃于耽逸。惮于烦劳。往往防御不设。卒致见侮于暴客。株累于逋逃。而后悔之无及。故乡镇村庄建栅筑濠之举。不可不亟讲也。其法各乡之镇。宜设一镇长。集宜设一集长。村宜设一村长。庄宜设一庄头。必公同保举其老成服众者为之。其功罪之赏罚。无少异焉。其镇集村庄无论大小。一切建立栅门。筑浚墙濠。以及拨派了哨巡更等事。皆本镇集长庄头专司。而保正为之兼理。以保正主于分。号召难一。未若镇集长等统于合。呼应更灵也。其建栅之法。如北方镇集各庄大街。皆有牛车出入。南方通衢镇市。亦有舆住来。其门务须高大。其安立门楼了台。视村镇之方长斜窄大小。以为多寡。总要四远俱见。其门楼外周遭空道。可以通行。外设耳垣。可以护身。俱须建造坚固。其挑濠之法。先相地势。宜于高处四望本村何方地势稍高。非浮土所积者。是其龙脉。其两边稍低处。即为宅地界水。其水流聚之处。即其宅基正向。其濠宜上阔下狭。上阔使人不能踰跃。下狭使人不能藏走故也。濠中水要通流。不可薪土壅积。通流则濠身不致浸渍。壅积则日久渐高。人思掘墙取径矣。濠内所起之土便可筑墙。墙宜厚不宜薄。高须一丈。基宽五尺。由渐而缩。至顶宽三尺。建角楼了台之处。尤须帮筑土台。构楼其上。以便出楼守御。其设门之处亦不实道。宜造吊桥。有事则拽桥闭门。甚为严谨。夫楼栅墙濠之设。总期规画得宜。工力不惜。方可坚固长久。如晋中太原汾州等府大家巨族。崇墉峻楼。俨如都邑。何尝迫于功令。驱之刑罚而为之哉。相率自资防御。而谋之不遗余力耳。则夫凡有室家之计者。安可不取效于太汾之民乎。

予辑保甲章程十八条。皆保甲中之所必讲者。其首要在理得其人。得其人而事无不举矣。其次在于功罪明赏罚信。罪明赏信而人无不乐用矣。戢盗逃所以安民。勤劝导所以厚俗。则奖善举恶。乌容已也。凡人之恒情。莫不勤始而倦终。严先而懈后。必自始至终。无有怠形。由先及后。不闻需扰。则庶几其能久乎。至于赌博娼妓。清界救火。若于保甲无涉。然奸可藏。而奸不能诘。界可紊。而界则累人。火不御。而火能耗物。何一非损吾百姓之事邪。鸿故并归于保甲。而为司牧者惓惓致意焉。然说者以北方地广人稀。东南地狭人稠。谓保甲可行于北方。而不可行于东南。夫保甲按户编甲。按村编保。初无论于地之广狭也。若谓地狭人稠。则地非窵远。愈觉近而易稽。人匪零星。益觉多而易守。又何东南之不可行乎。然鸿尝观北方州县。多无城郭。有亦间多土筑。斯岂村庄畏盗。而州邑独不畏贼邪。北方之土善。烧砖多窳裂无用。故惟筑不砌耳。东南土皆胶固。无地不。且村庄之外每多池沼。若于空隙。实以砖垣。较之北方碛濠墙。不更坚久乎。意谓东南之不可行者。其弊有二。东南赋税烦重。州县急于期会簿书。一切地方利弊。俱不暇计。以故盗逃迭罹参罚。亦付之无可如何。此因循之弊一。东南巨族大家。冠相望。州县每有兴举。凡不便于绅士者。辄倡为议论。格而不行。此畏阻之弊二。有此二弊。保甲虽善。安有施设之日。是非才长识赡。理剧裕如。锐志力行。毅然不挠者。未可遽语于斯也。鸿更欲渔舟埠船一例编保。使居民行旅共相安于高枕而无虞。或亦心政事者之乐闻乎。

论保甲事例书

张惠言

日昨承谕。令拟定十家牌式。务令简而易行。不简不易。民莫之与。此诚立政立事之大纲也。然谓无须监督册报。但使十家保受而已。区区之心。窃有未谕。反复思之。诚见其未然。惠言闻古圣王之治天下。至纤至悉。其举一事。至周至密。故其民从之。如日用饮食之不可废。何者。受其利而远其害也。由此言之。其下之奉之也简。其在上有繁焉者矣。其事之行之也。易其发虑有难焉者矣。故君子立一事。兴一教。必有数十百年之计。贵其后世可守也。王文成十家牌法。所以不监督册报者。以其时强寇在迩。各有戒心。其势固不须上监督册报也。今以无事之时为迂远之备。愚夫见迩岂肯尽心。且今州县岁岁所行门牌户册。即是文成遗法。其牌册固以十家为联。但少挨查一牌耳。然今日之门牌。何曾有稽查之用。今增此一牌。不过以保长之责分之里。其稽查与否。不识与门牌何以异。此知其无益者一也。窝藏奸匪。里不首。律有明科。然娼贼窝家。处处而有。里为株累者亦不少。然未尝问者。发之而不胜。则立受其祸。发之而幸胜。则徐受其害。故隐忍而不问也。今徒以一牌之文编连晓喻。欲其检察无隐。固已甚难。即使检察得实。告之官。则干涉公庭。为累不少。告之保长。则保长未必不徇庇。告之本乡绅士。则彼不任其责。谁肯力为主持。然则莫能以他日不可必之连坐。而博目前不可解之深怨也决矣。此知其无益者二也。如其乡里无事。此牌实为具文。有之可也。无之亦可也。不幸一旦有事。仓卒之间。依牌集众。十家之中肯同力乎。其视绅士。十家之一而已。无督率之素。能听其指挥号召乎。然则有此牌与无此牌。相去几何。此知其无益者三也。非特无益而已。又有不可者七。将定十家门牌。必造户清册。现在各乡保长。已议照田起派矣。至于十家门牌。又必逐月领给。上司既有来文。州县必须月报。州县既行编审。书吏必责缴牌。是月有所费。岁有所糜。无册报之实。而有册报之费。其不可一也。编审一定。牌头之名。注在县册。嗣后十家倘有官事。保长必株连牌头。贫民既苦追呼。富户且将破产。是牌头无故而为官身。谁不畏惧。避乡正甲长之累。而不顾牌头之祸。其不可二也。牌文每月缴县。无副册相钩检。脱有事故。发册检查。吏胥舞文。可以销毁抽改。其不可三也。事既造端。而经制不定。他日有喜事之官。更为条例勒压。奉行即有不便。无从公议。其不可四也。或遇贪暴之吏。因事造端。月责结册。日责循环。民间既未有章程。胥役纵横。听其需索。事无统计。谁则支之。是无监督册报之费。更甚于监督册报。其不可五也。方今官吏愦愦。惟利私是骛。民生之计。视若越人之肥瘠。先生为乡里奋身创此良举。幸而抚军廉正。主持于上。又幸而郡县之长。皆臂指相使。搢绅之族。皆同心俯首。相与协力于下。及今之时。不图久便之计。异日者。长吏非其人。州县更相猾。当此之时。而事势奔骇。先生虽欲出死力为乡里扞卫。岂可得哉。其不可六也。故曰发之易。收之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先生既已发之矣。不自我定其事。他日不善事者败之。众怨之口。将以先生为实。其不可者七也。负此七不可。以行三无益。此岂先生与抚军绸缪民政之意哉。愚以为当今之务。其要有二。一在蠲本户之费。一在杜滋扰之源。苟此二者得矣。虽监督册报不为繁且难也。苟不得。虽不监督册报不可一日以行。劝课富室。使出财于公。主者掌之。领牌报册之费。则以此给。遇官事供亿之费。则以此给。有所禀报。舟车饮食之费。则以此给。在牌之家惟责其检察。无隐而不使出一钱。向之门牌钱皆可除免。其有廉得奸宄者又取于公以赏之。则民知有牌之利而忘其劳矣。甲长乡正之名。近于为官役。不若乡设一局以绅衿一人总理。士夫数人辅之。谓之董事。牌头无常。人轮日充当谓之值牌。如此则牌头之名不达于官。董事民间所自举。不为官役又皆绅士。可以接见官府。胥吏虽欲扰之不可得矣。直牌有总理董事为之庇。可以不畏强御。知追呼所不及。可以不惧株连。则牌户安矣。直牌日日所记。上之董事。董事核对而录其副。上之总理。贮存于局。而原牌报官。十日一登。其事无几。而又有保长为之役。则董事亦可以不患劳矣。民间既有副册。总理守之以稽察一乡。有事则与公牌相检。胥吏虽欲为奸不可得矣。然此数事。不出于上官不足以率众而为久远之例。顾先生条其利害。酌其便宜。更咨抚军请札饬到县遵照奉行。则可以必行而无弊。先生之功于乡里。岂一时哉。风闻抚文到县。本不拟奉行。近因首领官有亏公帑者。请于太守乞行此牌。藉行填补。此时各乡观望。惟先生是视。牌式朝出。则婪泉暮入。顾先生力持其事。勿以为贪吏之资。百姓幸甚。拟抚军札饬事例。

一储公费 保甲之法。原为保安富户起见。一切册报往来之费。既不能取给公帑。若按户科派。即贫民不能不受其累。地方官宜劝各乡殷实富户捐赀输公。即于本乡设局存贮。公议一人司其出入会计。以备领牌报册。及修理寨栅公事车马之费。其有给赏。亦出于此。收贮开销。皆听本乡经营。地方官一切不问。

一专责成 旧例有乡正甲长牌头。次第检统。然牌头即十家之一。责以领率。势有不能。甲长案牌立人。所用既多。转或贤愚不等。今惟大乡镇立公局。局立总理一人。以本乡绅衿素为人所敬服者为之。酌其地之远近。立董事数人。以本乡有才德能办事者为之。皆听本乡公同议举。地方官不得差派。又不得以保长充当。小村坊但立董事一人。附于大乡镇公局。十家共为一牌。不论牌尾。每一家轮值稽查。五日更换。谓之值牌。每日日将入。直牌持本日县印牌文。亲赴各家稽察。有无事故。或有外出远归。或有亲戚远歇。一一填注牌中各名下。十日汇送各董事。各董事各领每月副册一本。每十日直牌送致牌文逐一察核。填注副册。每月初三日。汇齐一月正牌副册。送至公局。总理亲自检查。初五日令保长送县。正牌存案。副册钤印发贮本局。以备考对。毋许遗失。凡十家中有不孝不弟酗酒打降窝娼窝赌淫邪偷盗者。同牌之家。告知董事总理。总理董事先行劝戒。果不可化诲。即令保长报县究治。如同牌知情不举。事发之日。十家同罪。如有来历不明之人来往住宿。直牌之人必须盘诘。苟系可疑。即告知董事总理。董事详加察验。果系奸匪。告总理。令保长报县究办。如直牌漫不经心。以致容藏匪类。事发之日。与窝贼之家同罪。其有查出奸匪。呈报得实者。总理董事给赏。诬告捏报者。以其罪反坐。董事随时稽察各值牌。知其勤惰。或有怠慢不遵约束者。告之总理。许即送县究处。总理稽察各董事。务期实心办公。倘有怠玩及滋事者。即公议更换。并议罚条以示惩警。为总理者亦不得曲徇己私。各矢至公。以为乡里表率。总理不称职。许本乡赴县呈请另举。

一杜扰累 保甲之意。所以使民相保相受。乃是百姓自顾身家。自保乡里。并非官为督责。自来行之不善。官民相违。胥役滋扰。往往反以病民。今惟责成本乡绅士。遵照条法。实力举行。地方官止受绅士成报。时加劝导。不得令差役挨查。如有公事。止传总理面议。其董事直牌。受法于总理。填造户清册。编审十家门牌。即令总理交董事办造底册。保长誊写报县。不得假手吏书。其底册送县钤印发贮公局。以便核对。毋许遗失。每月需用日报牌。亦听各乡公局照式印造。送县钤印。每月保长赴县领一月牌。交与总理。分给董事。董事十日一给牌户。领牌钤印。地方官严饬胥吏。毋许稽。

一谨编审 编牌以十家为常。或多少参差。附近合编。亦不拘一。务须街巷邻近整齐。皆由董事编派。不问官民大小户。一体均编。总理董事保长。皆在其内。庙寺尼庵。亦与民家同例。轮日值牌。女户单丁。不在派例。客店来往人杂。所关尤重。除一体编牌列十家稽查其本家伙伴外。另给日报牌簿。每日填写所住何人。何业何往。务须清楚。不许蒙混。此簿亦与十家日报牌一例报局。以凭报县。副册存局。连坐例并同。乞丐无归。易藏奸匪。每乡令总理酌与公所歇宿。丐甲造册查点。日间任其行乞。夜间必归一处歇宿。如有不归歇宿。即逐出乡。不许容。丐甲不察。有事连坐。每月朔日。各董事赴各家门首检月内生死出入。即于门牌上改注。仍于副册上注明。俟岁终另造清册。另注门牌。

一谨巡更 每街每巷。或百家或二百家为率。处处设立寨栅。同栅之内。合力巡更。皆听总理董事相地分派。

保甲示

彭鹏

保甲行而弥盗贼。缉逃人。查赌博。诘奸宄。均力役。息武断。睦乡里。课耕桑。寓旌别。无一善不备焉。行之不善则民累滋甚矣。如旧例朔望乡保赴县点卯守候。一累也。刑房按月两次取结索钱。二累也。四季委员下乡查点。供应胥役。三累也。领牌给牌。纸张悉取诸民。四累也。遣役夜巡。遇梆锣不响。即以误更恐吓。馈钱乃免。五累也。

又保甲长托情更换。倏张李。六累也。甚而无名杂派。差役问诸庄长。庄长问诸甲长。甲长问诸人户。籍为收头。七累也。今与尔八路十五乡人等约。不点卯。不委员。不取结。保甲长不听情更换。凡一家牌十家牌百家总牌。自买纸印刷。付保长亲领。不费尔民一钱。巡夜非本县亲历。凡皁快人等藉称查夜。许尔庄长甲长扭禀。假冒者惩责。得赃者重处。计通邑六百庄村。每夜即亲历二三十庄。岁不过一庄六至。怠玩易生。所以每有一庄连夜连月。冒雨冒雪而数至。示尔不测。不过欲尔等加意守望。为相安无事之计。现奉上宪请  旨均编。虽旗户旗庄。皆当懔遵。而况尔民乎。一切事宜。载明执照门牌。易知易行。有益无累也。

通饬清厘保甲檄

张伯行

保甲之设。固以稽查奸宄。实以劝勉良善。诚久安长治之道也。如一铺之中。甲有保长。一甲之中。户有甲长。休戚何等相关。稽察自难容隐。奈有司奉行不力。地方人等视为故事。以致匪类潜藏。祸患弗恤。或游手不事生业。流入贼盗。或停柩不急葬埋。毁于水火。或生女不抚养。残溺以伤生命。或使婢不遣嫁。久锢以干天和。至于富厚之家。以奢靡为豪举。贫寒之户。以觅食为活计。富者欺贫。贫者忮富。一当岁凶。祸乱遂生。思之可为寒心。且有外来之人。图为鼠窃。或潜身庙观。或窝匿山泽。恶莠恐其乱苗。不可不察也。为此牌仰该府州官吏照依事理。立即通饬各属县。于每铺之中。计户分为几甲。公举诚一人以为保长。于每甲十户之中。又公举诚一人以为甲长。每户照颁式各给牌一面。悬于门首。甲长亦照颁式给长柄牌一面。立于门首。饬令遵照牌文互相稽察。朝夕劝勉。除查获逃盗。该保甲实时拘报外。游手者教令勤事生业。停柩者催助出殡郊原。生女当存抚养。长大随分字人。使婢计年二十。毋愆期即为遣嫁。倘有不遵。该保甲邻佑随时据实举报究治。再每甲十户之中。贫富不同。或系上上上中上下之户。或系中上中中中下之户。或系下上下中下下之户。分为九则。秉公确报。于门牌户名之下。俱详明衣食丰歉之数。以凭查夺。其铺内绅衿。劝令举行社仓。以为小民表率。各铺俱有所蓄。即遇饥馑。亦可恃以无恐。且将铺内人等。或躬行孝悌。或和睦闾里。或周济孤寡。行善事几件。或武断乡曲。或包揽词讼。或酗酒赌博。行恶事几件。一一据实填注牌内。以凭劝惩。如有外出者。于牌内填明因何事故。前往某处。回日注明于某日回家。倘敢抗玩容隐。不据实填注。立将该铺保甲一体治罪。至僧寺尼庵道观。务与民户一体编入甲内。给牌开明尼僧道士若干人。此系本都院仰体皇上爱民苦心。宣布实政。为尔民造福也。毋得泛视。自贻伊戚。该府州县务要实心奉行。造册呈送。以备查考。其册籍纸张书写工费。各该县自为捐备。不得私派铺民。如有经营胥役。串通保甲。科敛铺民分厘者。或被告发。官则飞章参处。役则立毙杖下。慎之。

弥盗条约

于成龙

照得直属逃人盗贼。大为民害。无论军民绅士。或犯窝逃。或被盗。家业不保。甚至身命随之。而地人等。亦咸被其牵累。今欲为尔等谋保护安全之计。莫如力行保甲。古人守望相助。出入相扶。良法美意。可则可效。用是因时制宜。酌定条款。编帙成书。务使家喻户晓。共相劝勉。以期宁谧。本部院抚兹土。与尔等情关休戚。故不惮谆谆告诫。总欲尔等各守身家。非好为多事也。尔等当深思而力行之。所有条款。开列于后。 一十家立为一甲。务选殷实老成。端正勤慎者。公举为甲长。报官。九家咸听约束。违者禀官重究。 一十家各开男妇姓名年貌。自祖父母及本身妻妾。至子孙妇女与同居叔侄亲戚。并婢仆等人口。作何生理。尽数开立门单。交与甲长。不许遗漏。以便认识稽查。违者重究。 一九家民人。互相保结。内开某人作何生理。平日无窝逃蓄盗。交结匪类。出入旗下。勾连生事。游手赌饮。撒泼凶恶。结党刁讼。起灭是非等项。如有此等事犯。某八家甘受连坐。所结是实。九家合具互结一张。交付甲长。以便编入甲内。如蒙混具结。地方官查出。九家各杖三十。枷号两月。敢有抗违不遵入甲者。重究。 一九家之中。平日有窝逃蓄盗。交结匪类。出入旗下。勾连生事者。八家不敢互结。许本人赴官自首。改过迁善。咸与自新。地方官另订一册。开列姓名。或他处旧案扳犯。许将本犯悔过首词入。以开生路。或怙恶不悛。地方官执法究治。如力不能制者。立刻申报。以凭核参拏问。其余游手赌饮。撒泼凶恶。结党刁讼。起灭是非者。八家不肯互结。亦另订一册。开列姓名。不时稽查。违者重究。 一甲长订一甲簿。凡十家之内。有出外行走者。即报明甲长。今往某处公干。甲长注入簿内。回日仍报明甲长注明。以便稽查。或恃恶不报。或诡秘不报。八家查明。即报甲长注簿。次早报官拏究。或八家通同隐讳不报。甲长查出。注簿报官。本家与来人审明口供。如来人清白。任其回去。本家仍以失报责二十板。八家各责十五板。如来人不端。即差役押解原籍。地方官查收注簿。取收管于本处。簿内批注收讫。本家责四十板。枷号三月。八家各责三十板。枷号两月。违者重究。 一十家之中。立有甲长。或不谙书写。即请右识字者登记。或甲长有事他往。即报明九家。公同注簿。将簿转付甲内人收管登记。甲长回日。仍同九家将回转情由注簿收回。如甲长家有亲客来往。亦照九家例注簿。违者重究。 一市镇居民开店接客。须订一簿。每晚客寓同行几人。务查问客众姓名。系何处人氏。来往何处。或何公干生理。有无弓箭什物。或自备骡马。或雇长。将骡马毛色认明。或孤客步履。有无行李。尽数登记簿内。次早或去或住。报送甲长查阅。如有来历慌张。语言恍惚。迹可疑。即密传甲长保长窥伺去向。夜晚小心堤防。次日勿令早行。以备不虞。如玩忽不记。他处失事。行查店家簿内未开者。从重治罪。 一十家之中。有乡绅两榜贡监生员。不便与庶民同例编查。但直属逃盗肆害。夜不安枕。白昼杀。几无虚日。绅衿咸受荼毒。历历有案。该地方官酌议。或乡绅立一册。文武两榜。各立一册。贡监生员。各立一册。将家仆尽数开列册内。迩来风俗颓靡。有以武举而窝盗者。有以武生而为盗者。种种不法。已经事犯。似应武举贡监生员。互相保结。武举贡监。责之县官。文武生员。责之教官。如生员抗不互结者。教官移县转详。如武举贡监抗不互结者。县官申详。一并查究。或武举贡监生员。居处隔远。未悉素行。不便互保者。另列一册。如系乡店。愿编为村庄保甲者。听其自便。此分别贵贱之法。以寓弥盗安民之意。法在必行违者重究。

一乡村各有垣墙。此弥盗安民之善制也。日久剥削。多有倒坏。自今农隙。正宜同心协力。补葺坏垣。修理栅栏。各甲长公订一簿。轮流派拨。某日某人几名。看守栅栏。某人几名。值日查夜。登记簿内。或遇盗警。本村放鸣钟击锣。大家救护。如堵御不能入栅行者。巡夜同守栅栏人等。报明地方官。各赏红布五尺。如已入栅栏。力能救护。不致失事者。巡夜守栅人等报官。各赏红布一丈。如当场打死擒获盗贼者。巡夜守栅人等。各赏红布一疋。倘先事不能知觉。临时不肯救援。以致贼盗入栅。去财物。拷伤失主者。邻佑并巡夜守栅人等。一并究治。敢隐讳不报者。十家以通贼论。 一村庄居民。一甲以至数十甲。若无统属。则呼应不灵。应设一保长。以统属各甲。或村庄止有一甲。将附近村庄甲长。联成一处。公举一贤能保长。料理地方。各甲长花名。交付保长。保长将各甲合总报官。以凭稽察。凡遇村有事。保长闻钟锣声。立刻传。各村一齐放。保长即率所管村庄甲长。一面分众。各据要路堵截。一面率众。直赴当场救援。或当场杀获贼徒。或要路擒拏贼徒者。每名各赏银五钱。甲长赏银一两。保长赏银二两。如保长闻村放。不传者。罪坐保长。甲长闻保长放。不传者。罪坐甲长。如甲长传。甲内人丁。不赴援者。罪坐各家。如当场退缩。观望不前。致贼逸脱者罪坐保长。如分拨堵守要路。放脱贼走者。即未受贼贿。甲长亦应治罪。法在必行。违者重究。 一地方设立保甲长。协力守御。不可无器械使用。查一村之中。须置一杆。锣数面。各家成丁者。各备门棍一条。凡遇盗警。先放。以便保长会众救援。兼以钟锣齐击。则各家奋勇争先。更查甲内。或有鸟鎗弓箭腰刀铁尺长鎗铁叉之家。开明报官。量鸟鎗弓箭数件。地方官书押镌刻于上。仍给本主甲长。同本主具领存案。不许携带别处行走。如有遗失。从重治罪。其余尽收入官。照物给价。如有匿藏。甲长与八家首报。本家以通贼论。如甲长八家未经查出。被傍人首报。甲长与八家连坐。至于刀尺鎗叉。镌本家姓名。当官验明。登记簿内。以便稽察。违者重究。 一地方人民。有在圈占庄内居住旗房者。查明几家。照例编入附近村民甲内。如有抗违不服者。查拘亲属。务获正身。面取亲属保结。交付甲长。注入簿内。本身仍以抗违王法。枷责不饶。 一十家之内。有穷苦民人不能度日者。甲长报知地方官。另造一册。设法养济。如此等民人。既不敢出外行走。又无地土生意。甲长不报。罪坐甲长。甲长已报。地方官任其颠连沟。或典雇旗下。苟延岁月。本院访闻。县官以不职纠参。如能设法生理养济。四季详报存案。以便纪功举荐。以上各款。务须恪遵实行。不得视为具文故事。误身家而干法纪。保甲人等。亦不得藉端滋扰。自取罪戾。后悔无及。

慎选乡约论

于成龙

朝廷设立乡约。慎选年高有德。给以冠带。待以礼貌。每乡置乡约所亭屋。朔望讲解  上谕十六条。所以劝人为善去恶也。至于查奸戢暴。出入守望。保甲之法。更多倚赖焉。无如黄属风俗浇漓。教化陵夷。凡有司勾摄人犯。差役不问原被告居址。辄至乡约之家。管待酒饭。稍不如意。诟詈立至。且于朔望点卯之日。肆行凌虐。倘人犯未获。即带乡约回话。是差役之吓诈乡约。倍甚于原被二犯。甚之词讼小事。必指乡约为佐证。投到听审。与犯人何异。且一事未结。复兴一事。终朝候讯。迁延时日。无归家之期。离县近者。犹可早来暮去。其远在百里外者。即以点卯论。两日到县。一日点卯。再两日归家。是半月内在家不过十日。加以协拏人犯。清理区保。手忙足乱。无一宁晷。甚至买典婢女。止应得乡约一年。民间那有许多婢女。以供因公赔累乎。凡为乡约者。所宜痛哭流涕也。言之可为太息。当日给冠带待礼貌之优典何在。讲解十六条查奸戢暴之良法何在。一旦责以风化。彼乡约曾未家居。何由而劝人为善去恶。何由而谕人出入守望。名实不符。上下相蒙。颓靡至此。尚可言乎。因之年高有德。鄙为奴隶。殷实富家。视为畏途。或情或贿。百计营脱。而寡廉丧耻之穷棍。兜揽充役。串通衙捕。渔肉烟民。以编甲漏造为生意。以投呈证佐为活计。惟恐地方之不生事也。居民之不兴讼也。差役之不来照顾。府官之不来呼换也。事势至此。尚可言乎。故报充乡约。巡检有常规。差役有常规。书办有常规。此等银两。非出之烟户而何。乡约之苦。至此极矣。于是有半月之乡约。一月之乡约。有朋应帮贴之乡约。真如问徒拟军。求脱离而不可得。更有良心丧尽之辈。报一名。卖一名。临时必用陪点。上下交接。又有顶首。积弊锢习。不可救药。欲端风化。靖地方。不同痴人说梦乎。兹奉宪严檄。力行保甲。本府仰体德意。痛革前弊。为此示谕地方人等知悉。自后于适中之地。立乡约所亭屋。选年高有德者。择吉迎送。给以衣顶。行二跪一揖礼。在乡约所任事。朔望谕乡民听讲十六条。此外一不许票仰协拘人犯。二不许差役到家饭食。三不许原被告指为证佐。四不许朔望点卯。五不许请立印簿。六不许差督编查烟甲。七不许买办军需。八不许人命盗案牵连姓名。九不许投递报呈。十不许绅衿把持。凡人命盗案勾摄人犯。惟保甲保长地方是问。惟尔乡约。无事则劝化愚民。有事则密禀自封。用图记牢钉。星夜飞递。一年更换。地方平靖。讼狱不兴者。年终给以称职字匾。地方多盗。讼狱繁兴者。年终书不称职。用木刻条。钉于门首。或敛钱扰害。不公不法者。访实。实时惩革。于县前悬大木牌。书贪恶乡约姓名于下。以示劝惩。于以端风化。靖地方。庶几近之矣。凡我属邑。勉力行之。以宣扬上宪德意。未必于地方风俗。无裨益也。

申明保甲谕

于成龙

照得编查保甲。团练乡勇之法。无事则稽察盗贼。以遏乱萌。有事则相机救援。防御堵剿。不动支粮饷而兵足。不调拨官兵而贼除。兵农合为一家。战守不分两局。自古及今。消弥奸逆。安靖封疆。未有善于此者也。若不揣事势者。以修立垣堡。遂为聚众。见制造器械。辄云谋叛。不知为逆之人聚匿深山大泽。何尝有一定之垣堡。私造利戟长矛。几曾畏有司之禁约。惟善士良民。守分奉法。堡无完墙。家无寸铁。忽之间。盗贼突至。赤手空拳。东投西窜。贼能纵恣残民。民无所恃拒贼。妻子为据。牛种为掠。骨肉分离。室如悬磬。归怨于上。相率为贼。田地日荒。粮税日减。其何以培国脉。固根本邪。本府前奉督抚司道编查麻城三乡区保甲册籍。委用堡长垣主。分派户首甲。严取居互结。责以守堡禁夜。总期地方盗息民安。向化乐业。正寓兵于农。以人治人之微意也。乃好事奸宄。惧此法一行。彼无所匿。从中造捏讹言。妄称抽丁。恐吓愚昧。见保长编册。疑惑横生。或不遵稽察。或隐漏户口。殊可骇叹。当此禁旅如云。所向克捷。各省客兵。尚多闲置。何须尔等村农。荷锄充伍。即使果欲抽丁。莫非王土。莫非吾民。功令孰敢不遵。奚必先假编查。然后按册索取乎。且尔等疑保甲为抽丁。隐匿不肯入册。小而言之。漏户有抗法之罪。大而言之。观望有阖门之诛。试看东山逆地。尸横遍野。编保甲。出乡勇者。未损一人。不编保甲。妄想富贵者。死已千百。奈何劝尔为善。便自千难万难。未尝驱尔为逆。竟若神牵鬼使。何愚于为恶。而不智于为善乎。本府怜尔等痴顽。再申儆戒。宜乘此闲暇。修筑垣堡。各备器械。以资防御。尔堡长垣主户首乡保烟甲人等。宜自爱重。慎勿惊疑。果能妄念不生。非事不作。士为善士。民为良民。本府待为腹心。州县隆以优礼。横逆不至。刑罚不如。何等安逸尊荣。较妄想富贵。而家破身亡者。岂止天渊悬隔哉。本府更有劝谕。被贼煽惑入伙者。宜作速投见。改过迁善。即为良人。若潜伏草泽。为人捕得。自送性命。尔堡长垣主。当以招徕为念。切莫乘机挟财误命。从来不义富贵。都是祸根孽缘。能于此中分明。便是圣贤心地。思之慎之。

设卡房议

徐文弼

保甲之设。所以弭盗贼而除奸匪。法至善也。惟行之者不得其要。且视为具文。则烟册门牌。止循故事而已。或欲实力稽查。又纷纷扰累。究无取效之实。夫保甲之安扰视乎法。而成法之运用视其人。今为变通保甲之法。而设立守望卡房。无保甲之名。有保甲之实。去保甲之扰。而获保甲之安。法于各乡横直五里内。联络各村。于要路总会。共建一卡房。房式详后令同卡各村。各编一户丁清册。又合各村所编。汇为一册。谓之同卡册。册式详后其各村人户。每十户为一牌。以居首者督率十家。谓之牌头。即古保甲法十家之甲长就同卡各村人户。合举二人。管理卡务。谓之卡长。即古保甲法百家之保正就通乡各卡人户。合举一人。总统各卡。谓之乡长。亦称乡约。即古保甲法百家之保长以次相统属。而行守望稽察诸政焉。村外有盗贼。则协同追捕。村内有奸匪。则互相稽查。夫盘诘不出于其家。防护不出于其村。是一家一村之民。各自为卫。亦互相卫也。其卡长乡长等。必选择而任之。选举法详后其设卡事件。不假书役。不由现充之保甲人等。专俾绅士富户经理。尽绝派累滋扰之弊。曩于甲申荒后。行于本邑境内。宵小畏网潜踪。域外匪流。闻风裹足。时值制府差某营员查拏邻封盗贼。擒获数辈。鞫问经由何地。失事何乡。盗供云。由某乡至某县。窃取某处某赃。唯永川县各处设立卡房。未敢入境。录供申报督院通行檄知在案。此设卡之成效也。且每因公驻乡。暮夜单骑游巡。各处卡房。星罗布。夜静梆声四起。村人寂然。私心颇自快慰。凡行此法第一切要。在诸事毫不经由书役。如建造卡房。止须亲行指示查勘。绝不经由工房。如编造户册。止须乡长卡长当堂呈送给领。至有裁酌商定。亦回面谕。绝不经由户房。如点牌头充卡长。止须当堂呈报。绝不经由兵房。凡诸事件。止令该房等值堂伺侯。随乡听民而已。若偶一假手。则在房指称纸笔。往乡指称饭食。总不免于需索。衙门稍有需索。则乡间科派之弊丛生矣。此法所以是处可行者。以其无扰也。若官惜劳而凭借书役。是未见设卡之益。而先受设卡之害。此良法之终不可行也。惜哉。卡房之设。已行保甲之法于四乡矣。而于本城及各乡之镇场墟集。又以建造栅栏。使兼行保甲。与各乡之法无异。但四乡各卡。举有卡长为专理。各镇场墟集。则举客长为总司。而皆统于本乡之乡长。合而论之。卡栅以编造人户册为首务。以毫无纷更滋扰为至善。以慎选乡长为至要。官司无庸张皇。民间不必拟议。行所无事。法所以良也。所有规式。详列于后。

秦明力行保田疏乾隆  年

杨锡绂

窃查保甲一法。平时足以消弥盗贼奸匪稽核户口。偶遇地方荒歉。查办赈务。亦按籍可稽。不致临时周章。乃安民之良法。为政之要务。粤西僻处天末。民多猺獞。臣细心查察。保甲一法。多未奉行。即有行者。亦不过于城厢内外。聊造一册。有总户之名。而无丁口细数。与不行等。究其所以未行之由。大约以边省地方。与中土异。不必绳之过急。苗猺狑獞。多不识字。僻处深山。畏见官长。一旦行之。恐致惊惶。纸笔牌板。不无所费。胥吏头人。难绝需索。是以因循至今。然臣窃思之。纸笔牌板。此州县官当自捐备。原不宜派之于民。吏胥头人。则全在官之约束。若昏愦州县。毋论保甲。即钱粮催征。田地踏勘。词讼勾摄。亦不能保其不科敛扰累。果精明州县。则约束有方。查察维严。自必无需索扰累之事。此明而易见者。若苗猺土愚。虽与汉人微有不同。然其种类。多聚族而居。一村一寨。原有村老寨老头人等管束。其管束之头人等。多习见官长。略识事体。亦有识字者。如泥定十户一牌十牌一甲之法。诚不无隔碍。若因彼管束之旧例。寓我稽查之法。或先晓谕其明者。而次及其愚。或先行于其易者。而次及其难。此在地方官神而明之。谅亦不致惊惶滋扰。至边地与中土不同。盖谓文教礼义等事。渐染未深。或地方习俗相沿。积重难返。不便遽为更张。非谓保甲之法可以稽查贼盗匪类。周知户口人丁。法良意美。亦不宜行于边地也。况年来逆匪煽惑勾结。为害地方。皆因保甲不行。以致漫无稽查。即现今李梅李彩案内。尚有要犯。未经拿获。虽经悬立赏格。严饬州县。差委员弁。严行缉拿。然非保甲严明。小民知互相稽查举首。则此辈仍得藏匿。弋获正未有期。是保甲之法。断断宜行者。臣已于今年开印后。出示明白通行晓谕。并饬令州县各官。俱实力奉行。而责其成于知府。其城厢内外。及汉人村寨。则按成法编立。其土愚苗猺狑獞地方。则令各就本地情形。变通办理。不必拘泥成法。亦不必责成旦夕。宁可一县之中有不能行之村寨。俟之徐徐劝导。而必不可仍前草率混捏虚应故事。总期于事不挠而民不扰。兹两月以来。所属州县。已有数处编排完竣。造册呈缴者。如平乐府属之平乐县。向来青黄不接之时。出借仓谷。多系练保头人。赴官领回。分给散户。

究竟练保多自冒占。其转给者又减少升合。今知县朱蔼因保甲已立。即酌定应借数目。分定乡村令百姓。各抱门牌赴领。牌到谷给清。历来练保头人冒借短减之弊。民甚称便。此即其验也。查力行保甲。乃臣职分应办之事。不应琐渎  圣聪。惟是苗猺土愚。一日律以内地之法。似乎绳之过急。然臣再四思维。粤西此时要务。在于清奸匪。而清奸匪之法。莫要于行保甲。宽之以时日。予之以变通。谅亦不致滋生事端。且从来治民之道。利之六七害之二三犹将为之。况保甲之法自古称良者乎。是以不揣冒昧。谨将臣现在督率力行缘由。据实具奏。伏乞  皇上训示。

答章观察问保甲启

陆耀

承谕以奉  旨编查保甲。蒙抚军饬委执事查议。此事极为委曲繁重。非仓猝所能定议。但其大指。总在不扰民三字。能使州县官不差一役。百姓亦不用一人进城。则不劳而民争劝矣。真西山云。经理田野之政。自一保始。每保画一图。凡田畴山水道路桥梁寺观之属。靡不登载。而以民居分布其间。某治某业。丁口老幼凡几。悉附见之。合诸保为一都之图。合诸都为一乡之图。又合诸乡为一县之图。可以正疆界。可以稽户口。可以起徒役。可以备奸偷。凡按征发争讼追胥之事。披图一见可决。在田野为保。在军旅为伍。韩信多多益办。用是法也。第纸上说之甚易。官中行之甚难。何者。以今无实心为民之州县也。如果州县官实心为民。只照志书及赋役全书所开道里村庄山河地界。各发告示。开具清查之法。使民间自推一人为首。管理十家。十长复推一人为首。管理十长。层层约束。达于州县。有所禀报驳查。只用片纸往来。奸胥役不得过问。则民亦何惧而不遵乎。其法莫详于黄给谏福惠全书。然条件太多。且立法伊始。即以抽丁为兵立说。则愚民必眙而不敢前矣。

至如于清端政书内所载弥盗条约。亲切近情。更与今日东省情形相类。直以照抄出示。且明是于清端试行有效之成法。百姓虽不信。官长必无不信 本朝第一清官之于公者。风行草偃。于是斯在矣。夫令一州一县之山川险易。民风土俗。如指掌纹者。有司之责也。一道之官吏贤否民情向背。如烛照数计。丝毫不得遁隐者。监司之责也。执事以首揆推荐。膺此重任。古之所谓得志泽加于民者。其在此时矣。拭目新政。以副跂慕。东省百姓。不胜幸甚。

敬陈保甲二要疏乾隆二十二年

监察御史胡泽潢

本年十月内。奉  上谕。州县编查保甲。本比闾什伍遗法。地方官果实力奉行。不时心稽察。凡民间户口生计。人类良莠。平时举可周知。游惰匪类。自无所容。外来奸宄。更无从托迹。于吏治最为切要。乃日久生玩。有司视为迂阔常谈。率以具文从事。各乡设保甲长。类以市井无赖之徒充之。平时并不实心查察。虽督抚考课。有力行保甲之条。不过故套相沿。毫无裨益。即如马朝桂案内十余犯。悬缉数年。迄无一人弋获。此保甲不实力奉行之明验也。嗣后务宜慎重遵行。不得仍前玩视。其如何设法编查。及考核责成之处。各督抚各就地方情形。详悉定议具奏。钦此。仰见我  皇上准今酌古。除莠安民之至意。臣思天下者。一州县之所积也。各州县理。而天下治矣。理户口之法。莫善于保甲。然法久必怠。怠久必弊。弊者不变。则怠者不振。使狃于成法而安之。托于空言以振之。不过督抚一牌。州县一票。而事已毕矣。甚或愚民不得要领。必至惶惑。吏胥乘其惶惑。必至需索。是行法而滋事。又不若废法之安民也。臣愚以为变其弊而振其怠。其要有二。曰分管统实户口而已。

夫今保甲之必期其行。行而必期其善。所谓管统者。非牧与令乎。然牧令之所以殿最。大吏之所以考核者。在乎刑名钱谷。而保甲不与焉。赏罚之所不及。即视为政治之所无关。名存而实亡者久矣。岂知户口为刑名所由兴。钱谷所自出乎。臣请嗣后大臣察属贤否。宜首重保甲。则责成专矣。夫责成专之。黜陟随之。州县官亦安得而辞之。惟是州县之地。大者且数百里。小者亦不下百里。欲以一人之耳目。周及四境。户知其人。人知其数。难矣。况所委保甲长。又率市井无行之徒。疑之莫与任其事。信之或且生其奸。处难行之势。而责以必行之效。效不可得。而以瘝旷劾者。踵相接矣。臣以为宜分任佐杂。画界以隶之。选置士人。分户以属之。法在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比。设比长。长以未达之士。无士。以耆老为之。五比为联。设联长。长以在籍之官。无官。以未达之士为之。五联设专管官。以州县之佐杂为之。各甲有事。若杀伤盗贼类者。即日以次申报。其它事之应报者。户以本日告甲长。甲长以五日告比长。比长以十日告联长。联长月移专管官。每季申州县官。州县官以岁终汇申上司。州县官岁一巡视。核虚实。考勤惰。示劝惩。必所部。专管官以季。联长以月。比长以旬。甲长以日。各巡所部。亦如之。其有上申下行。而逾期不申不行者。分别事之轻重。期之久暂。罪之。应巡不巡者。罪亦如之。甲长比长联长。及专管官。能化导者。以三年举。能职者以五年。于是甲长升比长。比长升联长。大吏以其名上闻。无官者予官。有官者晋秩。专管官晋秩。亦如之。若溺职者夺其任。罹罪者论如法。其功与罪。甲长申比长。比长申联长。联长申专管官。论定而申之州县官。州县官核实而申之上司官。如是以为分。则事简而易理。如是以为合。则法密而不疏矣。顾或有虑者。计户设官。则佐杂之员宜增。分户设长。则代耕之禄宜给。综而计之。费且为算。议者或以此难之。臣伏思增官给禄。其费有定。息事宁人。其省无穷。且周礼一书。其设官之制。大者少而小者多。以小者亲民事。大者董其成而已。董成者得数贤大吏足矣。又安用此纷纷者为。即如各省守巡道及府佐贰。率多备员。无关轻重。苟酌其可省者而省之。而即以所省为所增。费略相当。固已转无用为有用矣。臣所谓分管统者。其要一也。今天下户口之数。由州县而上之督抚。由督抚而上之户部者。未尝无籍。然不必皆实也。往代丁口有赋。隐漏有罚。故其数实。自丁粮摊入地亩。永不加赋。故其数不实。不实则增而不增。减而不减。户非其户。丁非其丁。流亡者不知其去。逃匿者不知其来。役兴而不知当役者何人。灾至而不知当赈者何户。临事而事。事且倍之。牧不知州。令不知县。欲求称职得乎。臣请每甲以十户为率。其有畸零者。均入各甲之内。各以远近为附甲。设一册。先书各户口姓名年貌。次同居亲族姓名年貌。次妻女姓氏年岁。奴仆姓氏年貌来历。各书于册。其家之土着流寓旧居新迁。及迁自某处。其人之有无田地屋产。何所执业。并详焉。各户每日如有生死婚嫁。产业卖买。远路往返。亲友过宿。人口增减。必以告其长。长各如期递申。以达于州县官。州县官受而核之。编为一书。申之大吏。就中又取无产有产者。别为一书。又取有业无业者。别为一书。藏之州县。此三书者。率以岁巡既之后。增删修定。无漏无误。如是则四境之遥。胪于几席。以之听讼。而讼不受欺。以之任役。而役不滥及。以之弥盗。而盗无所容。以之查赈。而赈可立办。书云。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者。庶几近之欤。臣所谓实户口者其要二也。

虽然。二要具举。法乃大备。二要举。法有必先。欲分管统。先实丁口。未实丁口。宜先详户。何也。户无数。何以设长。长无额。何以设官。顾官与长未设。则户之数。可共查核者。孰为可任。将任之原设保甲长乎。不可也。否则州县官自任之乎。不能也。则莫如为牧与令者。以礼延致各坊各乡一人之有望者。为之宣布  德意。俾无瞻顾。然后从而任之。率百家任以一人。令其册具户数。亲呈州县官。及计户设甲长。计甲设比长。计比设联长。计联设专管官。行之以渐。镇之以静。吏无所藉手。民无所疑畏。而事集矣。臣所谓变久弊之法。而振久怠之习者。其大略如此。

上一章 > 目录 < 下一章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