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简述《华严经》的宗旨,分为九个部分:一征普眼、二明理事、三辩正因、四融大小、五结成坏、六通二界、七明隐显、八明因果、九达色空。书中谓《华严经》的宗旨最终可归纳为“因果二门”,“因”指“普贤行愿”,“果”指“舍那业用”。认为“因果二位,同一缘起,义不孤行”;“普贤行愿,方号圆因;舍那...
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分四部分:(1)“发心”,依据《大乘起信论》解释“发菩提心”;(2)“简教”,论证修行是否要依赖经教,主张“理教俱融,合成一观,方为究竟”;(3)“显过”;(4)“表德”。第三、四部分主要论述“色”与“空”的关系。其中“表德”列有五门:一、真空观;二、理事无碍观;三、周遍含容观;四、色空章十门止观;...
佛典注疏。唐宗密注。一卷。是唐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的注释书。释文多受澄观思想的影响。书前裴休序称,宗密“直以精义注于《观文》之下,使人寻注而见门,得门而入观,由观以通经,因经以证性”。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凡二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法界观玄镜、法界玄镜、玄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为华严宗初祖杜顺所撰华严法界观门之注释书。本书作于华严大疏之后。书名玄镜,系根据‘一镜摄九镜’之譬喻而来。内容系就杜顺所说之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等法界三观,而述说四法界,以明示法界之相有三,而总具四种之理。又主张十玄门系...
凡四卷。宋代法贤(?~1001)译。略称频那夜迦天仪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频那夜迦天(欢喜天)得成就一切众生之利益,及此天相应于息灾、增益、敬爱、调伏等四种法之咒咀法。...
有二部:一具名佛说一切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佛在殑伽河侧对四天王说延寿之陀罗尼,唐金刚智译。一本名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报身佛自色界顶下须弥山,应一切如来之请,说延寿之陀罗尼。唐金刚智译。而此经更有二本:一云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一云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比前经少有具略耳。常称寿命经者,指前之一经。...
简称《关脉义记》。佛教著述。唐法藏撰。一卷。是唐译《华严经》的论释书。分四部分(称“四势”):一、展转无尽势;二、卷摄相无势;三、展卷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前两部分从展一为多、类结成本、摄广就略、以义圆收及摄末归本等角度疏释经旨大意。第三部分着重论述展、卷二义的意义。第四部分则分别问答会通、结劝修学两项...
简称《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二卷。是《华严经》之《明法品》的论释书,但所释概念和命题并非全部取自《明法品》。全书分七章:(1)“三宝章”,分八门论述佛法僧三宝;(2)“流转章”,分十门论述生灭流转;(3)“法界缘起章”,分四门解释法界缘起;(4)“圆音章”,分四门讲佛说法的神异;(5)“法身章”,分四门解释...
简称《华严孔目章》、《孔目章》。佛教著述。唐智俨集。四卷。解释“六十华严”中的名数、概念、命题以及经品大意等,具有普及《华严经》知识的特点。列有一百四十四个题目,分别诠释。释文多以“初教”、“终教”和“一乘教”三类分项叙述。有时也采用小、始、终、顿、一乘;小、初、终、顿、一乘;小、初、熟、顿、圆;小乘教...
佛教论书。古印度世亲著,译者不详。一卷。是《六门陀罗尼经》的论释书。阐述了六门陀罗尼的六义:一、慧圆满;二、慈力清净;三、自性清净;四、令知他所作障;五、摄一切菩提资粮;六、彼果正知及真如。接着阐述了六义的另一种说法:一、于苦时摄取有情界;二、于乐时摄取有情界;三、于自断资粮障;四、于他断资粮障;五、积集一切资...
佛教论书。古印度智威造,译者不详。一卷。是世亲著《六门陀罗尼经论》的注释书。逐一解释了世亲论中所述诸义的含义。本书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日本《大正藏》作为附录收于第二十一卷《六门陀罗尼经论》之后。...
佛典注疏。宋本嵩述,琮湛注。二卷。宋元祜三年(1088),本嵩应张商英之请至京城讲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撰《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以禅宗颂古的形式,诠释《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经题及《华严法界观门》。后琮湛又采用禅宗评唱体解释颂文,形成此书。本嵩颂文指出:“深明杜顺旨,何必赵州荣。”琮湛评之日:“通明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