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译文:君子身处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
感悟: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一个正直的君子,居上而宽,不会刁难欺凌下属,也不会对才处在自己上位的人阿谀奉承。自己行的端做得正,不对别人提出无礼的或者不合道义的要求,就不会招致怨恨。古人告诉我们,要想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不招致怨恨,就要“正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不仅是个人修养,也为会赢得周围人的真心的尊重。
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译文:细人指见识短浅或 地位低微的人。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感悟:爱有很多种内涵,也有很多种方式。我们爱一个人,希望他好,就应该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努力去迎合一个人的欲望,对于他的错误视而不见、得过且过,这种爱就是姑息迁就。父母对子女姑息迁就,那就是溺爱。朋友之间姑息迁就,就是小人之交。真正爱一个人,不管是朋友还是子女,都应该提醒他、督促他养成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对于他的错误一定要提出来,并且建议他及时改正。
“子不学,断机杼”的讲的是孟母教子的故事。孟子小时候很贪玩,一次逃学回家,孟母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告诉孟轲,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母爱子以德,最终使孟子获得了大成就。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译文: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刻注意采取行动提高自己,不能懈怠!
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想着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古人告诉我们,博学和笃行,而非金钱财富,是丰富我们自身的主要途径。人的一生要坚持学习,因为知识是无涯的,所以不断学习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实践。论语上说,学而时习之,就是说学到知识以后,要在适当的时间实践。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译文:有仁德的人用财富来发展、成就自身,没有仁德的人则利用自己的身心去聚敛财富。
感悟:古今中外的人,都喜爱财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财富无可厚非,古人也不反对追求财富。但是,一定要明白两个问题,追求财富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去追求财富?“以财发身”就是要告诉我们,只求财富的目的是要把我们自身变得更丰富,用财富提升我们的德行、学问等等。追求财富本身并不是目标。为什么要反对“以身发财”,以身发财就是追求财富不惜牺牲自己的道德节操、健康、人际关系等等。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译文:失足:举止不慎重。失色:容貌不庄重。失口:说错了话,言语不当。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颠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
感悟:几句可用以劝人要谨言慎行,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活,也不要作不该作的事。一个方面是说,免得授人以柄,招致非议。另一方面,也是君子的个人修养。一个有修养的人总是能在合适的人面前,在合适的环境了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译文:处于一定的职位,而没有在那个职位上所应该提供的意见,君子为其感到羞耻;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君子为其感到羞耻。
感悟: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于一定的职位就应该有符合那个职位的言行。也可用于讥讽居于一定的职位而不称职的人。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言、行的问题。有些人总喜欢把话说得很大很满,但总是缺乏行动,更没有结果。古人非常鄙视这种人。我们生活、工作中,宁肯把话说得朴实、谦虚,也不要自夸。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感悟:这句话是让人做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分强求。对人要恭敬有礼,不可自以为是。因为人的欲望无止境,永远都不会满足,所以对欲望享乐要有节制,不可无限放纵,对于功名的追求,要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在人生的实践中,能处处把握住这个度,恰到好处,就会无所不成,达至尽善尽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懂得自制,不管是骄傲、欲望还是快乐,都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否则必然会给我们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译文: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小缺点。小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也遮盖不了缺点。
感悟:“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其实是很大的学问。喜欢、看重一个人,不应该只看到这个人的优点,还要明白他的缺点;同样,讨厌、不喜欢某个人,也不应该只看到这个人的缺点,而应该还本着公正的态度看到这个人的优点。人都是复杂的,优点和缺点盘根错节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学习要广泛涉猎;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感悟:博学、审问、慎思、笃行,这句话经常我们经常能在校园看到。也的确如此,这八个字把学习说得很透彻,当然这种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校园,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学习。这八个字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学,还要就自己困惑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提问;不仅要不断积累知识,更要自我思考;不仅要思考,还要认真辨析其中的道理;不仅要心领神会,还要身体力行。这是古人对学习问题的最精辟地概括。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能就会了,可是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果真能照这样自去做,那么即使再笨的人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在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变得坚强。
感悟:古人说,勤能补拙。聪明的人,不勤劳,也很难有什么成就。而且现实中,也的确有很多聪明人无所成就。愚笨的人,虽然学习慢,但如果有恒心,勤于学习和实践,也必然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前途也是不可限量。在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是普通人。
曾国藩的成功是“勤”的典范。曾国藩小时候很笨,有一天,曾国藩在家里背书,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读了多少遍就是背不下来。这时有个盗贼光顾他家,藏在屋檐下想等他读完书熟睡后下手。左等右等,曾国藩就是反复读那么篇文章背不下来。窃贼实在等不下去了,勃然大怒,跳出来说:“像你这等笨蛋还读书!”说完,窃贼把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然而愚笨的曾国藩却成就了大事业,而聪明的盗贼却被人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