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
约公元前1156年-约公元前1017年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子牙或姜太公。他被周文王封为“太师”,共谋“翦商”,后又辅佐周武王灭商。姜尚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管仲
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45年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并称他为“仲父”。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使齐国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九合诸侯,挟天子以伐不服,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强国。
商鞅
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变法使秦国从一个西垂小国一跃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但商鞅执法过于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招致上至贵族、下至百姓的普遍怨恨。虽然商鞅最终被杀并车裂,他的变法却保留了下来,帮助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李斯
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
李斯早年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秦统一天下后,议定尊嬴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行郡县制;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律法,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他的贡献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和文化。
张良
约公元前250—公元前186年
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汉高祖刘邦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诸葛亮
公元181年-公元234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在隆中,势力弱小的刘备三顾茅庐,方才出山。此后辅佐刘备,夺取荆州、益州,使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死后又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政事上的大小事务由诸葛亮决定。他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赏罚分明、约束官员,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房玄龄
公元579年-公元648年
唐朝著名政治家。早先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其得力谋士之一。在随李世民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玄武门之变中,他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并功第一。唐太宗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为盛唐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耶律楚材
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
契丹人,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攻占金的燕京时,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并因此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 ,被任命为辅臣。此后随成吉思汗东征西讨,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制定礼仪规章制度,阻止蒙古军屠杀,竭力保护人才。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刘伯温
公元1311年-公元1375年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张居正
公元1525年-公元1582年
张居正被梁启超称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执政十年,他以帝王师的身份辅佐万历皇帝推行“万历新政”,扭转财政赤字、根除帝国边患、整肃朝廷官吏,以一己之力一举挽救了处在崩溃边缘的大明王朝。
但张居正为了取信皇帝而勾结太监,为了稳固边疆而大收贿赂,为了推行改革而独裁擅权。只要有助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张居正便毫不在乎手段的正义与否。这让他一方面成为政敌眼里最卑鄙的弄权小人,一方面又成为百姓心中最伟大的救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