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语出《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觉得“学”应该与“思”兼行并重,不可有所偏废。

孔子认为:“学”与“思”的结合,首先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他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知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孔子反对被动地全盘接受的学习方法,主张有所保留,多闻阙疑。“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篇第二》)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篇第十九》)也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不可分割性。

孔子觉得“学”与“思”的结合,还要做到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闻一知十。孔子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多闻多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把所闻所见的知识贯通起来。《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载:“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的“一以贯之”就是“思”。又据《论语·公冶长篇第五》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闻一知十就是经过思维活动,将所学到的有限的知识扩散开去,以获得更大的收效。另外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其中下学上达也是指通过理性演绎的方法,由所获的基本知识,领会到高深的道理。

作为一个教师,孔子很注意诱导学生把“思”贯穿于“学”的始终。他常常是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再去开导他们。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学生学了《诗经》以后,如果不能做到由此及彼、融会贯通,孔子甚至就不和他们讨论这本书。《论语·学而篇第一》载:“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又据《论语·八佾篇第三》载,孔子觉得子夏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是因为子夏由《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等三句诗,联想到礼。当然,只是空想而不学,一切更是无从谈起。对于“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是有亲身体会的。他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孔子提倡学思并重的学习方法,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的。他的这个主张,启发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上一篇:文学的起源 下一篇:孔子的教学方法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