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材施教
优秀的老师,会针对孩子不同的天赋秉性,进行不同的教育。
孔子的学生子路脾气暴躁,所以孔子告诫他三思后行;而冉有性格柔弱,经常犹豫不决,孔子就鼓励他临事果断。
好的老师不搞一刀切,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孩子可以扬长避短,获得最好的发展。
2
言传身教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真正的教育就是树立榜样,而不是一味说教。
曾子杀猪的故事家喻户晓,就是因为曾子懂得,想要教育孩子,就必须以身作则。
3
有教无类
孔子门下三千弟子,无论高低贵贱,无论民族国家,都聚在孔子的门下学习。
孔子一视同仁,倾囊相授。
《三字经》里讲:性相近,习相远。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其实本性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后天的教育让他们变得截然不同。
所以先天的地位高低和他们是否可以成材没有关系,只要肯花费时间教育,就一定比不教育好。
孔子的有教无类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公平。
4
寓教于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知识。
兴趣是唯一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才能让孩子获得终身学习的动力。
一味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孩子心生厌烦,好的老师寓教于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孩子爱上学习。
5
教学相长
《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不断学习的人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匮乏,在教学的过程中,才知道自己哪些知识没理解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好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儒家的教育者从来都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们不固步自封,勇于追求新知识。
所以,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也一般都是大学问家。
6
安贫乐道
诸葛亮曾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对于收弟子,无论地位高低贵贱,也都一视同仁。
教师的职责贵在传道授业,本身就不是谋利的职业,教育不会考虑利益,更不会考虑学生的地位。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有师生共同努力,火尽薪传,才能把文化和文明传承下去。
7
修己慎独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为人师表,往往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修己慎独,在独处的时候,也坚守自己的本分,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格。
孔子南下陈国,被匡人包围,子路拼死护卫老师的周全。但是孔子在包围中却没有半点畏惧之色。
孔子说:“匡人是误把我当成阳虎,我们今天只能按礼仪来消弭这场误解,你来抚琴我来歌唱吧。”
于是子路抚琴,孔子歌唱,琴声歌声和谐优雅。
孔子的高尚的品质,坚定的心智,令学生心折不已。
8
克己为公
克己为公,意思是克服私利,先公后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每一位教师都如同春蚕、蜡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多少教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自己的享受,他们废寝忘食,只为了不辜负自己的使命,不辜负家长的期待。
9
笃实宽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百年大计,每一步都需要踏踏实实,为孩子夯实基础。
所以务实是教师的重要美德,他们笃实踏实,诚实求实,让孩子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同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需要老师用心包容。
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一味惩罚可能只会造成相反的后果,用心去感化他们、接纳他们,才能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10
勇毅力行
“勇”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担当,是恪守信念,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毅”是不辞艰辛,坚守岗位的执着。
教师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繁琐枯燥,如果没有勇气和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正是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教育工作者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中能够负重前行,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