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吼》过庭 (陈天华) 著。八回。1905年底《民报》第2期至第9期连载,因作者蹈海而稿遂不完。1960年5月中华书局版《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三卷》(阿英编) 收入,但其中第3回、第5回中的歌词缺遗,第2回写清兵残杀汉人惨状的文字,有十多处作了节略。
和当时许多革命派作家喜欢用寓言、隐喻的方式表达政见一样,《狮子吼》的“楔子”通过对“混沌国”(暗寓中国)的描写,表现了陈天华的反清思想和创建新国家的理想。小说一开头,作者就表达了自己强烈而深沉的忧愤。他说自己 “最不喜欢读书”,是因为“那诗书上每每讲些兴亡事件”,读了 “便有数日的不舒快。”于是,“终日只出外逛耍,陶写性情。又只见飞的、走的、潜的、植的,无非是 ‘弱肉强食’ 四字,忽而有,忽而灭,所接于耳,所触于目的,无一不是伤心惨目的事,又每每痛哭而返。”他因此而“不读书,也不出游,冥心独坐,万念皆灰,如是者半年。”一日,他收到至契好友一函,函称因入山樵采而获一残书,乃 “混沌国”之历史。小说写这混沌国:
周围有了七万里,人口四万万,他们的祖先,也曾轰轰烈烈做过来,四旁各国都称他是天朝。只有一件大大的不好处: 自古传下些什么忠君邪说,不问本族外族,只要屁股坐了金椅,遂尊他是皇帝。本族之中有想恢复的,他遂自己杀起自己来,全不要外族费力。所以这一偌大的文明种族,被那旁边的小小野蛮种族侵制,也非一朝一次。最末之一朝,就是混沌国东北方,一种野蛮人,人口只有五百万,倒杀了混沌人十分之九,占领混沌国二百多年来。末年又来了什么蚕食国、鲸吞国、狐媚国,都比这种野蛮又强得远,便把混沌国一块一块的割送他们; 混沌人也不知不觉,随他送情。谁知这些国狠毒无比,或用强硬手段,杀人如麻; 或用软和手段,全不杀人,只将混沌人的生计,一概尽。 混沌人不能婚娶, 遂渐渐的死亡尽了。 兼之各国自己的教育是很好的,惟对待混沌人全不施点教育,由半文半野降为全野蛮,由全野蛮降为无知觉的下等动物。各国间开起战来,把混沌人来挡枪炮,有工程做又把他们来当牛马。不上三百年,这种人遂全归乌有了。(楔子)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而辉煌,封建专制,满人入主,列强宰割,亡国灭种,这就是中国的历史! 作者写得沉郁悲亢,读来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作者读完这封信,不禁悲从中来,并入了梦境。小说通过梦境中一部《黄帝魂》的演出,写了一场“扫三百年狼穴,扬九万里狮旗”,“翻二十世纪舞台,光五千秋种界”的汉民族革命,又通过 “共和国图书馆” 中金字标题的巨册《共和国年鉴》和面绘狮子大吼的 《光复纪事本末》,对这场革命作了总结。小说名 《狮子吼》,正取其睡狮猛醒怒吼之意。
小说梦境所描绘的,实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创建共和国的斗争缩影,它洋溢着陈天华忧愤国事,献身共和的巨大热情。
小说在第一、第二回痛陈中国历史,并纵览世界局势之后,从第三回始,叙述了一个颇有理想色彩的故事:
在明末忠臣张煌言屡破清兵并驻守过的舟山岛西南,有个民权村,那真是“世外的桃源,文明的雏本”,若将以前的中国和它比较,真是俗谓之 “叫化子比神仙” 了。你着:
该村烟户三千多家,内中的大姓就是姓孙,除了此姓以外,别姓的人不过十分之一二。有议事厅,有医院,有警察局,有邮政局; 公园,图书馆,体育会,无不具备。蒙养学堂,中学堂,女学堂,工艺学堂,共十余所。此外有两三个工厂,一个轮船公司。(第三回)
这个村的妇女不缠脚,更因为和满洲官兵交战从未败过的英兵,“单单这次被民权村杀得弃甲丢枪,损兵折将”,故民权村天下闻名,“各国都知”。村中几十个名人,“游历英、法、德、美各国回来,细考立国的根源,饱观文明的制度,晓得一味野蛮排外,也是不行的; 必先把人家的长处学到手,等到事事够与人平等,才能与人争强比弱。”后来,出洋人“日多一日”,民权村“仇满排外主义,比前越发涨了好多。”
再说村中学堂总教习文明种,本是“一个大守旧先生”,因到日本听了几月讲,看了一些东文书,其 “宗旨便陡然大变,激烈的了不得,一刻都不能安”,因此被八股先生们“把他革出名教之外”,他慕自由之名来到了民权村。他最赏识的学生有孙念祖及其族弟绳祖、肖祖,尤其是远来附学的狄必攘。他推崇宣扬民权主义的卢骚 (今译卢梭) 的《民约论》(又译《契约论》),推崇“孟子以后的第一个人”、“比卢骚还要高几倍”的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但他更推崇民族主义,因为 “家主必要本家的人做,断不能让别人来做家主; 族长必要本族的人当,不能听外族来当族长。怎么国家倒可容外族人来执掌主权呢? 即不幸为异族所占,虽千百年之久,也必要设法恢复转来,这就叫做民族主义。”
不久,文明种到别处去做新的 “开导”工作,内地又来了十多名附学的新生,他们违反校规,被学堂退了学。同时,学堂从两广总督江支栋镇压独立军的事实中受到启发,注重了练操,还开了有击剑、兵式体操等内容的大运动会。运动会刚结束,狄必攘父亲病重,必攘赶到家,父已去世,曾留下遗书云: “丧事粗毕,汝即可远游求学,无庸在家守制。当此种族将要沦亡之时,岂可拘守匹夫匹妇之谅,而忘乃祖乃父之深仇乎! 吾之所生,存者唯汝,汝有蹉跌,吾祀斩矣。然使吾有奴隶之子孙,不如无也!汝能为国民而死,吾鬼虽馁,能怨汝乎?勉之毋忽!”毕业后,为求更多救国之道,念祖到美国学政治,肖祖到德国学军事,绳祖留上海办报,必攘则游历内地,结识会党,组织革命力量。
再说四川保宁府秀才康镜世、康济时两兄弟,专爱锄强扶弱,他们在喜讲新学的本府书院山长马世英开导下,效岳飞精忠报国、“替汉人打鞑子”之志,筹建了“岳王会”。必攘在汉口筹建了“强中会”后,又来保宁与马、康商谈两会合并事。时,马之留日学生梅铁生来 “运动” 马世英和一些朋友去日本。这期间,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会,“名为拒俄,暗为革命”,遭到清政府的严厉查禁。但革命之势,愈压愈长,上海破迷报馆“所登的论说,篇篇激烈。”其中《革命论》一文,直斥今日政府“乃野蛮满洲之政府”,“吾祖若父”都与它有“不共戴天之大仇”,而现在的中国,已成英、俄、美、日、德、法诸大国“刀俎上陈列之品”,若 “不急求脱离,宰杀割烹之惨,万无可免。” 因此,它号召大家起来,“大张复仇之举,远追明太,近法华拿,复汉官之威仪,造国民之幸福”!此论一出,“革命”、“排满”之声,遍布全国,慈禧太后欲惩办该报馆的两个主笔,但诸大国拒绝了,因为他们不肯丧失租界的 “主权”,而且被告律师说: “这著述自由,出版自由,是咱们各国通行的常例,清国政府也要干涉,这是侵夺人家的自由权了。”
那拉氏 “懊气得很”,以痛打太监出气。这时,喜保来密告已查知革命党“匿藏京城”的事,那拉氏下旨缉拿,由于同学朋友吴齿的出卖,破迷报馆访事、因湖北举事失败潜往北京的审血诚被捕了,他痛骂卖国求荣的官府和无耻叛徒,被乱棍活活打死。为此,喜保升了道台,吴齿得赏知府。
再说狄必攘告别保宁的马、康诸人后,前往陕西去。途径襄阳府宜城县一小镇时,遇文明种被当地人视作“土洋人”追打,必攘救下老师,二人同往汉口。他们在汉口立学堂、开工厂、办报馆,将十几起会党与东西洋留学生 “都联为一气”,必攘声势“日大一日”。有一天,狄必攘接到东洋留学生领袖宗孟、祖黄密信,“看未及半,神色陡变,忙命人请文先生来。……”(小说至此辍笔,因天华殉国而成了绝响。)
《狮子吼》表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鲜明特点。小说第一回开始就列了一首诗:
红种陵夷黑种休,
滔天白祸亚东流;
黄人存续争俄顷,
消息从中仔细求。
这首诗既讲了民族危亡,白祸东流的严重形势,又提出探讨救治“黄人存续”的希望。接着,小说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讲到赫胥黎的 《天演论》,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信,对世界上黄种、白种、黑种、棕种、红种五大种族的“竞争”作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其中特别提到俄国彼得大帝富国强兵的业绩和 “渐次吞灭各国,先取亚细亚洲,再并吞全世界”的野心,同时又讲了日本仿效俄国企图独霸中国的阴谋,以及“小小石头,打坏大缸”的令人扼腕的现实。
如果说第一回主要在讲世界形势,那么第二回则主要是讲中国往昔的辉煌、后来的沉沦和目前激荡的风潮。作者充满激情地赞美世界第一大洲亚细亚的第一大国 “大中华”:
本部一十八省,人口四万万,方里一千五百余万;连属地算之,有四千余万,居世界陆地十五分之一。气候温和,土地肥美,物产丰富,人民俊秀。真是锦绣江山,天府上国,世界之中,有一无二。文明开得最早,与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相上下。(第二回)
接着,作者叙写了从“文明渐起”的伏羲、神农到满族入主中原这数千年间,既辉煌灿烂又纷争不息的历史。当写到 “妒似吕后,才如则天”的慈禧太后时,作者压抑不住满腔的悲愤,说这时 “内政不修,外交自不得手。外洋的势力,日大一日; 中国的国威,日损一日。那拉氏只管敲集天下的钱财,行她的快乐,哪有闲心管这些事!”真可谓“亡家败国君休问,终日笙歌入耳来”了。作者为大中华而自豪的感情陡然而成了近乎声泪俱下的浩叹! 作者的这些思想和情感,对于身处民族危亡时刻的中国大众,无疑起着催其猛醒的作用。
作品洋溢着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豪情。文明种的宣传,狄必攘及其战友们的活动自不必说,小说着笔不多的审血诚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被捕后,敌人严刑拷讯,并问他甚么叫做 “流血党”时,他回答说:
现在国家到了这样,你们一班奴才,只晓得卖国求荣,全不想替国民出半点力,所以我们打定主意,把你这一班狗奴才杀尽斩尽,为国民流血,这就叫做流血党咧。(第八回)
最后是那拉氏盛怒,命将他乱棍打死。“八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敌人的反动残暴,革命家的坚贞无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表现。
小说通过某些情节,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进行了辨析。例如,从内地到民权村附学的十多名新生,他们穿戴不整,或在街中喧笑乱走,或在茶楼酒馆痛饮狂呼,或在讲堂上咳嗽咦唾走动,甚至寻花问柳,追逐女性,别人却劝阻不得,他们声称这是他们的 “自由权”。对此,孙念祖说: “ ‘自由’ 二字,是有界限的,没有界限,即是罪恶。于今的人醉心自由,都说一有服从性质,即是奴隶了。不知势利是不可服从的,法律是一定要服从的。” (第4回) 自由是专制的对立物,但又必须有限度,在反对专制、争取自由的启蒙时期,陈天华通过小说人物的口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也从而体现了他作为思想家所达到的认识高度,这在今天也还没有失去它的意义。
但小说也存在着一定的思想局限。作者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恶的同时,为了表现对清王朝专制的不满,却对西方的 “民主”进行了不恰当的美化。当那拉氏索要破迷报馆两主笔受租界之阻未遂时,她想到“洋人女权极重”,便以三十万之巨费设盛宴,请各国公使夫人,想通过她们促使做领事的丈夫将犯人交出,不料那些公使夫人却说:“敝国虽重女权,国家政事,妇女却干涉不得。即是你老若在敝国,也不过是皇族中一个人,朝中大事,议院与皇帝担任,做太后的一点不能干预,何况咱们呢?这却应不得命。” (第7回)这固然是在对慈禧太后进行嘲讽,不过无形中也过份夸大了资产阶级议会制的民主。另外,作者把一切罪恶仅仅归于满族统治者,过多强调了满、汉的对立,这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种族革命思想,它不是彻底的反封建。作品中的“民权村”,固然是作者理想的形象表现,但在当时的中国,缺乏现实生活的基础,因而具有更多空想的性质。
为了让更多人接受所宣传的思想,作者尽量使小说具有民族化和通俗化的特点,例如,采用章回体形式,使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通过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一些人物的姓名,或会意,如 “文明种” (传播文明的种子),或谐音,如“江支栋” (张之洞)、吴齿 (无耻),或谐音加会意,如“狄必攘” (敌人必须攘除),都明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爱憎;语言通俗、晓畅,在通体白话的基础上,或以典雅的带有一定文言色彩的语言概述历史,或引入类似“有诗为证”的传统形式; 等等,都比较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扩大作品在群众中的影响。
《狮子吼》在结构上,明显地由三部分构成: “楔子”虚构的梦境,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 第一、二两回,是作者对历史和时局的分析评述,它和楔子一起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第三回以后则是对故事本体的描写。楔子中的梦境奇丽辉煌,堪称资产阶级建国的宏大宣言,而作者对历史和时局的评析,自然地与梦境的描写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它充满如火的激情,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但由于作者急于表达自己的政见,故小说显得长于思辨、议论而短于形象的描绘。这也是当时革命派小说的一种共同特征。
陈天华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热诚鼓吹者和活动家,他说:“革命者,救人救世之圣药也,终古无革命则终古长夜矣”(《论中国宜改制民主政体》)。他的许多作品都贯穿着这个思想; 都能表现出激越澎湃、跳踉腾跃的气势,《狮子吼》亦如此,作者曾形象地说到大狮沉睡,则“虎狼横行”,现在山风忽起,狮子猛醒,它就要“追风逐电似的追那些虎狼去了”。陈天华自称《狮子吼》是“新理想小说”,应该说也是发出民主革命战斗呐喊的小说。阿英说: 《狮子吼》“笔力很劲练,较之 《自由结婚》、《洗耻记》都好,可惜不完。” ( 《晚清小说史》) 陈天华的狮吼虽成了遗响,但它将永远激荡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