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西湖佳话》小说介绍

《西湖佳话》全名《西湖佳话古今遗迹》,通俗短篇小说集。题“古吴墨浪子搜 辑”。有金陵王衙精刊本,首有康熙间自序。乾隆辛未(1751)会敬堂 藏版杭州文翰楼发兑本。光绪年间上海文选书局石印本。1804年日文 刻本,题《通俗西湖佳话》,凡四卷。198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据金陵王 衙本校点出版,题名 《西湖佳话》。全书十六卷,每卷一篇短篇小说。

《西湖佳话》记述了葛洪、白居易、苏轼、骆宾王、林逋、苏小小、岳飞、 于谦、济颠、辨才、文世高、钱镠、圆泽、冯小青、白娘子、莲池等十六个杭 州的著名人物。通过这些人物描写,反映了杭州西湖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作 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一、记杭州的名人韵事,介绍西湖的人文景观。

杭州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湖不仅有秀美的自然 景观,更因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人文景观而著称于世。《西湖佳话》从七 个方面对杭州的名人掌故作了介绍。

1. 记杭州的帝王。《钱王霸迹》写钱镠本是一个临安的私盐贩子,投军董 昌后屡战屡胜,成杭州刺史,封越王、吴越王。李存勖灭梁建后唐,在五代十 国的混乱中,钱镠建国自立,兴修海塘,发展农耕,杭州一带免遭兵革之灾。八 十一岁终,嘱子孙善事中国,谋求国家统一。这位杭州的帝王,以“上尊朝廷, 下仁百姓,保全土地,不遭涂炭”,受到杭州人的怀念与崇敬,立祠祭祀于西湖 之上。

2. 记杭州的名将名臣。《岳坟忠迹》写南宋名将岳飞屡建军功,直至朱仙 镇大捷。写岳家军势如破竹,沿途百姓欢声雷动的动人事迹。收复中原在即时, 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字牌召还,岳飞在杭州被害,墓葬于西湖栖霞岭。与此 题材相类的还有《三台梦迹》,写明代名臣于谦,从少年时在杭州的生活写起, 记其后来为官公正无私,赈济灾民等许多惠政。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他 重振朝纲,立景泰帝,守卫京城,大败来犯之也先,迎英宗还朝。最后,与岳 飞一样,被诬杀害,归葬于西湖三台山。作品记述了这两位杭州的民族英雄,说 明西湖并非只是花柳繁胜之地,在“西湖灵秀之气中,有正气为之主宰,故为 天下仰慕不已耳”!

3. 记名刺史、名知府惠政于杭者。《白堤政绩》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杭 州刺史时的重修六井、治理西湖、修筑湖堤等政绩。与之相类的《六桥才迹》写 宋代大文豪苏轼两度来杭的事迹。被贬为杭州通判时,他度郑容等官妓落籍从 良,题扇得钱为小民还债。神宗时再来杭州为知府,写他掘茅山之河受江潮,开 盐桥之河受湖水,根治六井之湮塞及再治西湖等利民之举。杭人感白、苏二公 之旧德,于孤山建白、苏二公祠。

4. 记杭州著名的隐士、高人。《灵隐诗迹》记初唐文坛 “四杰”之一的骆 宾王,因反对武则天称帝获罪,避祸于杭州灵隐寺为僧,与诗人宋之问吟诗联 句,有 “楼观苍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等名句,为 西湖山水、为灵隐千秋生色。《孤山隐迹》记宋代隐士林逋,经史百家无所不通, 书画诗文皆有造诣。然恬谈自守,终身不仕。于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 子”。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千古名句。小说通过对这 些人物的记述,以增添西湖的清气高风。

5. 记西湖上之名妓。《西泠韵迹》记六朝南齐钱塘著名歌妓苏小小。苏小 小住西湖之西泠桥畔,性慧心灵,姿容如画。常乘油壁香车,往来湖畔,遇骑 青骢马之少年阮郁,两人相恋。婚后三月,阮郁因父在朝有急变之事而离去,遂 不复返。苏小小独自乘车于山水幽奇处遗怀,偶识鲍生于贫困之中,慷慨赠金 助鲍生赴考。后鲍生为滑州刺史,再来拜谢时,苏小小因孤凄忧伤已死,葬之 西泠。苏小小是“千秋具慧眼,有血性的奇女子”。西湖又添一份韵致。

6. 记杭州的名僧道祖。杭州之佛教始于两晋。吴越时有据可查的寺庙已二 百余所。《咸淳临安志》载南宋寺庙四百二十余所,宋末更多。杭州自有“东南 佛国”之称,这里高僧云集。《西湖佳话》 中有四篇是专记佛门大师的。《南屏 醉迹》记南宋时净慈寺济颠和尚,佯作颠狂,嘲弄官府,折服权贵,专行善事, 济困扶危,是民间信仰中半神半人的人物,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虎溪笑迹》 写北宋龙井寺辨才法师与苏东坡的友谊。《放生善迹》写五云山云栖寺莲池法师 弃功名入佛门,在杭州修寺造池的功绩。《三生石迹》写唐代天竺寺僧圆泽与隐 居于下天竺的李源结为知己,于莲花峰下石头上订“三生之约”。圆泽死前,嘱 李源与圆泽转世之新生儿、十三年后葛洪川畔之牧童再相见。李源均如约,后 结庐终老于三生石边。西湖三生石,遂成生死不渝的友谊的象征。写道教的数 量不多,只《葛岭仙迹》一篇。晋代的葛洪是道教丹鼎派之祖,《西湖佳话》将 他放在首卷。写葛洪弃家学道,每以仙术济人,记其晚年在西湖葛岭炼丹及八 十一岁尸解成仙的传说。

7. 记西湖上流传的爱情婚姻故事。这方面写了三个故事,各具特色。

《断桥情迹》写苏州士人文世高与西湖边刘万户家小姐刘秀英在断桥边一见 钟情。文世高攀树上楼约会,不慎树枝折断坠地而死。秀英悲且惧,自缢树上。 父母不敢声张,合葬之。盗墓贼发墓时两人复活,逃至苏州成亲,后与父母团 聚。这是一个颂扬自主婚姻的故事。但情节的偶然性较多,降低了感情的感染 力。

《梅恨迹》写维扬女子冯小青才高貌美, 为杭州冯生娶为妾。大妻不容, 囚禁于西湖孤山。冯小青读《牡丹亭》感伤身世,郁郁而死。这是一篇抨击一 夫多妻制婚姻的作品,以悲剧结束,在同类冯小青题材的作品中文笔较佳。

《雷锋怪迹》是一神怪故事,以后发展为著名戏曲 《雷峰塔传奇》、《白蛇 传》。这里可以见到故事发展的轨迹。小说中的白娘子对许宣、对爱情有挚着的 追求,但她身上的 “妖气” 尚未净化。白、许爱情主题也欠明朗。许宣时常有 想除掉白蛇精的念头,并主动找法海。法海用钵盂将白蛇压住后,“许宣又化缘 而成了七层,使千载万载,白蛇与青蛇不能出世”。这说明作者的同情并不在痴 情的白娘子一边。文章开头就说“雷峰一塔,考其始,实为镇怪而设”,故《雷 峰怪迹》不过是一个 “镇怪”故事。这是白蛇故事发展中处于过渡阶级的一个 文学现象,显示了它的不成熟和瑕瑜互见。

《西湖佳话》由帝王、名将名臣、名刺史、名知府而介绍了杭州政界值得怀 念的人物; 由隐士、文人、名妓而介绍了杭州的社会名流; 由高僧、道祖而介 绍了杭州宗教界的知名人士; 兼及风流佳话神怪传说,反映了西湖丰富的人文 景观。

二、对杭州的繁荣兴盛,作史貌性的选述。

《西湖佳话》在 《白堤政绩》 中说: “西湖山水之秀美,虽自天生,然补凿 之功,却也亏人力。”提出了杭州之所以被称为人间天堂,主要是人的努力,即: “景物因人成胜概”的观点。事实上西湖本是一小海湾,秦汉时西湖南面大片土 地尚在海中。随着钱塘江带下与海潮涌上的泥沙逐渐堆积而成陆地。杭州的繁 荣开始于唐,与海上贸易的开辟有关。而杭州成为名城,则在吴越和南宋。杭 州的繁荣,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固海堤,防御海潮的侵袭,这是杭州这块陆 地得以保存的基本保证; 二是解决淡水源,使饮水问题、农田灌溉问题得以解 决。这些是都市人口增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杭州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城 市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上,再据湖山名胜的极大优势,从而成为天下名城。 《西湖佳话》对这几个方面,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1. 筑海塘以御海潮。浙江潮以其怒涛汹涌为天下奇观,然而它本是杭州之 一大患。唐代就有:“数千万亩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等许多凶灾的记载。 钱镠发动民工筑堤,长三十三万八千五百九十三丈,称“钱氏捍海塘”或 “钱 氏石塘”,捍卫了杭州城的存在。杭州居民亦始从“盐卤之苦”中解脱出来,土 地得以淡化,此为杭州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奠定了基础。文天祥在《论五代史 书武肃王事》中说: “筑塘射潮,非止一时之保安,实有千年之功德,洵堪百世 之楷模。”对这样一件大事,《西湖佳话》在《钱王霸迹》中,以夸张的手法,写 钱王射潮,向潮头射箭,不准其任意汹涌,以 “英雄之气,直夺鬼神! 即潮头 被射时,恰似有知的一般,他不敢冲突到岸边,竟撤转潮头,霎时退去”。写钱 镠不肯向潮神低眉,他的神威压倒了潮神,“自此以后,潮头奔来,绝不冲岸”, 钱镠也因此被封为镇海节度使。作品不是以写实的笔触反映钱镠筑海塘之功,而 是写他卫海塘之神威,赞美他与自然斗争时的大无畏精神和对杭州的千秋功 绩。

2. 对治理水系的反映。

杭州本是海湾,水质咸苦,《西湖佳话》记唐初“杭州一带地方,还都是沮 洳斥卤之所,居民稀稀疏疏不能生聚,何况山水”。大历年间李泌为刺史,始于 城中凿六井,使居民免饮苦咸之水。五十年后,白居易为刺史,重修六井; 根 据杭州“春多雨,夏秋多旱”的特点,大力治理西湖,筑湖堤蓄水,“放水溉田, 每减一寸,可溉田十五余顷; 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 (白居易 《钱塘湖石 记》)。《西湖佳话》 的 《白堤政绩》,写白居易治理西湖,兴修水利,使 “百姓 竟无荒旱之苦”。白居易离任时,百姓“皆来拥着马头相送”,白居易留诗告别, 录有“惟留一湖水,与汝救荒年”句,写的就是杭州水系之治理。《六桥才迹》, 再写北宋苏轼为杭州知府,六井己湮塞,西湖葑草丛生,满湖壅塞; 且江潮入 市,多淤泥,为市民大患。作品写苏轼再疏浚西湖,修河道,分别疏导潮水及 湖水。他们的功绩都是为杭州人民解决饮水及农田灌溉问题,使杭州成为鱼米 之乡。由于治理西湖水系的是两位大诗人,他们在开发西湖兴修水利时,将西 湖逐步修筑成美丽的名胜。加上他们又为西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给西湖 以艺术美的价值,以至“竟天下闻西湖之名矣”。作品反映了西湖逐步繁盛并成 为名胜之地的发展情况。

3. 反映西湖名胜景点的形成及掌故。

西湖在美丽的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逐步又与人文景观结合,形成了许多著名 的景点。《西湖佳话》叙述的正是许多景点的掌故。如《葛岭仙迹》,介绍杭州 西湖宝俶塔西之岭之所以名葛岭,乃晋代葛洪于此修炼所致,“地借人灵,垂之 不朽”,故岭以人之姓而得名。《白堤政绩》写白居易治理西湖时,又 “动了一 片山水之兴”,“筑了一条长堤”,“又在长堤上,种了无数桃李垂杨,到春来开 放之时,红红绿绿,绵延数里,竟象一条锦带”,于是游人不绝。这里交代了西 湖“白堤”的缘起。《六桥才迹》写苏轼在杭再治西湖时,将“葑草去尽,筑了 长堤”,“堤上造六桥,通水利以便游舫之往返”。六桥分别命名为映浓、锁澜、 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堤之两傍,都种了桃柳芙蓉”。这里交代了西湖 “苏堤”的来历。其他如《孤山隐迹》写林逋种梅使孤山成观梅胜景; 《放生善 迹》写莲池法师功德,交代三潭印月、湖心寺、云栖、五云山景色的掌故;《虎 溪笑迹》写龙井寺; 《三生石迹》写天竺; 《南屏醉迹》写净慈寺; 《岳坟忠迹》 写岳飞庙墓;《三台梦迹》写于谦墓;《雷峰怪迹》写雷峰塔;《西泠韵迹》写西 泠桥……。如此种种,小说对西湖许多风景点的形成和掌故,作了历史的介绍 和艺术润色。

三、《西湖佳话》 的艺术特色。

《西湖佳话》是一部具有地方志和导游书的某些特点的通俗小说。在写法上, 系名胜景点与历史人物、著名传统于一体。从景色引出人物,再以介绍人物故 事为主来介绍景色。

在写人物时,对每一人物都是有始有终地介绍完整的一生,但又不同于 “本传”。《西湖佳话》中的人物生平,重点放在对杭州的贡献和与杭州的关系上。 如白居易、苏轼,都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卓有成就的大文豪,但对他们的介 绍重点,则是在杭州的政绩中,杭州的政绩,重点又在治理西湖的政绩,治理 西湖中,又详写他们与白堤、苏堤景点的关系。又如《三台梦迹》写于谦,但 他的政绩都不在杭州,因此作品以较多的文字写他生活于杭州的童年与青少年 时代的灵慧与异兆,既突出了杭州的生活经历,又增加了人物的传奇性,最后 写他归葬西湖三台山,仍突出了人文景观。

《西湖佳话》虽以历史人物为主,但不拘泥于史料,人物塑造上很有个性。 如《葛岭仙迹》、《南屏醉迹》、《虎溪笑迹》、《三生石迹》、《放生善迹》都是写 宗教人物,除葛洪外且都是僧人,但人物刻画各具个性。济颠之“俗”,辨才之 “雅”,莲池之 “笃”,圆泽之 “挚”,葛洪之 “异”,无不个性鲜明,各具特色。 其中,尤以济颠形象最为出色,滑稽倜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西湖佳话》文笔朴素生动,文中亦多诙谐的趣笔。如写隐士林逋的生活, 写他种了三百六十株梅树,将“每一树所获之利若干,便包一包,投于瓶中,以 三百六十株所售之钱,作三百六十包。每日随取一包,或一钱二钱,当日便使 一钱二钱;若止五分,便使五分。总以梅价之多寡,为日用支给之丰啬。”使林 逋清贫的生活充满情趣,人物清雅脱俗的性格亦活脱而出。又如《虎溪笑迹》写 辨才法师不愿与人应酬,立清规道: “殿上闲谈,最久不过三柱香; 山门送客, 最远不过虎溪。”而苏轼来访,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恨相见之晚,不但超过三柱 香,还留宿一夜。次日辨才送行,“说到妙处”,“忘其所以”,早已越过虎溪来 到了凤凰岭下了,侍者提醒,二人不觉大笑,龙井遂筑“过溪亭”,对辨才清高 而又豁达、傲世而又热情的性格作了生动的描绘,对龙井及过溪亭的景点亦作 充满雅趣的介绍。

《西湖佳话》受话本小说影响,情节结构完整,故事性较强,对西湖风物人 情的描写颇能曲尽其妙,在古代“西湖文艺”作品中不失为一部上乘之作,就 是在明末清初通俗小说中,也是一部较好的著作。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金陵王衙藏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清乾隆十六年(1751)会敬堂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芥子园刊本;清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文选书局石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上海文选书局石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金陵王衙藏板本,198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排印金陵王衙藏板本。

葛岭仙迹

西湖保俶塔西一带,名谓葛岭,盖因晋时有异人葛洪在此地修炼成仙。葛洪,号稚川,原金陵句容人,先祖葛玄师从左慈学道得以成仙。葛洪父母早亡,家境贫寒,无力读书,每日深山伐薪,卖了买些纸笔,借别人的书,用以抄读。十数年,竟成一个大儒。但葛洪生性恬淡,不求富贵仕途,只是闭门隐居,终日以青山绿水为伴。一日,海南太守鲍玄携一相士游山。鲍玄见葛洪少年潇洒,谈吐不俗,遂将女儿潜光小姐嫁与他。晋成帝时,葛洪随顾秘征讨东南反贼,出妙计,使顾秘不劳一兵一卒而建功,被朝廷封为关内侯。葛洪固辞,后请为勾漏令,把小县治理得井井有条,自己也在罗浮山水间,感悟修道正谛。三年后,葛洪辞官归故里。后葛洪自号抱扑子,访名山大川,寻得临安西湖一岭为僻居之所,修炼内丹,后得先祖葛玄弟子郑恩远秘授,得悟修道大法,遂与常人有异,做了许多善事,造福四泽百姓,八十四岁上,尸解成仙,所居之岭被后人尊为葛岭。

白堤政迹

西湖山青水秀,虽属天然,但也靠人力修饰。唐朝时,白居易来杭州为刺史,造就了江南一处胜境。白居易,字乐天,生来聪慧过人,才华盖世,曾以诗拜求于名家顾况,终成莫逆之交。二十七岁登进士,召入翰林为学士,又迁为左拾遗,因为人鲠直正言,触怒廷臣,贬为杭州刺史。他来到杭州,遍访民间疾苦,重新修复了唐朝李泌开凿的六口大井,又把西湖旧堤加长加固,使卞塘千顷良田无荒旱之虞。他又在西湖上修筑一条长堤,解除人们往来不便之苦。后人称之为白堤。又建亭台楼阁,道观寺院,杭州成了个花锦世界。白居易每日携侍妾樊素、小蛮游山玩水,饮酒赋诗,逍遥了三年。任期满后,朝廷知他政绩,召回京师,做秘书监。白居易却对杭州西湖美景恋恋不舍,每与亲友多次言及杭州美景,不胜唏嘘。白居易在杭州的德政美名成为千古佳话。

六桥才迹

四川眉山人苏轼,字子瞻,自幼聪慧过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由成都张方平推荐于欧阳修,名动朝野。后禅宗登基,倚信王安石变法,苏轼屡上书劝谏,被贬官杭州通判。他久慕杭州,常游山玩水,吟诗作对,不仅诗酒流连,连政事也十分风流,留下许多千秋佳话。任期满后,转迁密州、徐州、湖州。因王安石变法不成,迁怒于苏轼,将其捉拿下狱。幸亏神宗皇帝与晋太后言及先帝的赞语,苏轼才得以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神宗将苏轼召回,升为翰林学士。不久又触怒权贵,被贬为杭州知府。苏轼至杭,通淤塞渠河,筑西湖长堤,在早荒之年上疏减免赋税,深受百姓爱戴,把他所修建的湖堤称为苏堤,与白堤并论称美。苏轼后来宦途坎坷,一直谪贬到惠州、儋耳。后蒙圣恩,回常州养老,归至毗陵而逝。直至徽宗年间,他被追赠为太师,杭州也建了祠堂,来祭祀纪念苏轼的历史功绩。

灵隐诗迹

初唐时,浙江金华人骆宾王,与当时卢照邻、王勃、杨炯合称为“初唐四杰”。武氏临朝,改换朝纲。骆宾王上疏求请立庐陵王为帝,被贬为临海丞。当时有李敬业欲起兵反周,请骆宾王写了一篇征讨檄文,名动天下,连武氏见了也赞叹不已。后李敬业兵败,武氏数觅骆宾王。此时,他隐居于杭州灵隐寺内。当时有个才子因不被武氏召用,十分愤忌,游于灵隐,欲赋诗一首,不想吟了上句,却苦无下句。正苦思冥想间,一灵隐老僧脱口念了一诗句,恰成绝配。才子大惊,又求老僧为自己的两句诗续联,老僧脱口吟来,诗境深远,大为折服。朝夕与他盘桓,察访出他乃是骆宾王。后灵隐僧众为骆宾王建一屋宇,取其诗“天香云外飘”之意,名天香院,骆宾王在此无疾而终。他所留下的那首诗,被称为“灵隐诗迹”。

孤山隐迹

宋时林和靖先生,名逋,幼年时便无所依傍,长大后淡于时尚,但喜发愤读书。游江淮间,见俗世凡夫所趋功利,与己不合,就萌生了归隐的志向,不愿娶妻出仕,而在杭州的孤山,寻了一处所在,结庐而居。每日种花栽树、吟酒赋诗以自娱。以家中的三百六十株梅树所售梅子之利度日。不久,又养了两头仙鹤,号称为“梅妻鹤子”。郡守薜映敬仰他的才华,多次拜访他。天圣年间,丞相王随拜访他,赞其吐辞高雅,落笔高华,为他出俸银重修居室,林逋亦不以此为傲。林逋一生不存“出仕”念头,每有人相劝,总是一笑了之。他晚年修墓于孤山,临终前,赋志以讽当世,无疾而终,时年八十三岁。后人慕其风采,以其故庐为祠,又徙其神位于李泌、白居易、苏轼三贤祠内,号称四贤祠,祭享不绝。

西泠韵迹

南齐名妓苏小小,天资聪颖,姿容如画,虽未拜师求学,却能口出佳句。苏小小命人打造一驾小车,名“油壁车”,整日在杭州西泠傍山沿湖游嬉,引得王孙公子,如狂蜂浪蝶,欲作上宾,又有人欲以千金娶为侍妾,小小皆不为所动。一日,她在湖堤一带邂逅当朝相国阮道之子阮郁,一见倾心,两人把酒饮欢,遂择良辰吉日,结成百年之好。他们在西泠游山玩水,呤诗赋对,恩爱无比。后因阮郁之父朝中急变,才不得不分离。不久,小小偶遇贫寒书生鲍仁,赠以百金,助其求功名富贵。时有上江观察使孟浪自恃年少多才,三次求见小小未得,有意怪罪。小小以急智应变,折服孟浪,从此艳名更重。然而小小却生了归隐之心,此时恰身染重病,小小坦然处之,终溘然而逝。已拜官为滑州刺史的鲍仁来访小小,得讯大悲,念其赠金之恩,白衣白冠,亲自为小小开丧出殡,葬于西泠。故此,小小之名与西湖并传不朽。

岳坟忠迹

岳飞,字鹏举,少时师从周同,喜习兵法箭术,不数年便是十八般武艺皆通。他成人后,感二帝蒙尘,作《满江红》词,以抒胸臆。因金兵犯界,岳飞应募,在留守司下听用,为宗泽赏识,首战以五百士卒大败金兵,升为统副。建炎元年,投奔于河北招讨使张所处,与张所成莫逆之交。岳飞几次杀退金兵,令金兵见“岳”色变:广德境中,连败金兵六阵;建康一战,大折金兵锐气;静安镇,杀得金兵四散奔逃。岳飞及岳家军威名远扬,高宗亦以岳飞为重,升为副招讨使。后岳飞又征流寇,南征北战,屡建奇功,高宗书“精忠报国”四字以制大旗赐之。岳飞一心北上抗金,然奸臣主和,屡阻其行。岳飞使离间计,令兀术废了伪齐刘豫。但金兀术和谈后不到一年,又率兵来侵犯宋境。岳飞二破拐子马,在颍昌城外连败金兵。他在朱仙镇上,与兀术对垒,正当乘胜追击之时,却遭奸臣秦桧弄权,被皇帝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岳飞十年心力,从此废于一旦。回京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于风波亭上,断送了宋室江山。岳公却留名青史,埋骨湖滨,一腔忠勇受后世景仰。

三台梦迹

明杭州钱塘人于谦,字廷益。自幼聪慧过人。后出仕为官,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以少时之《石灰吟》显其志。太监王振把持朝纲,结党营私。鞑人也先率师南侵,王振唆使正统亲征,于谦苦谏。土木堡大战,正统全军覆没,形势十分危急。孙太后依百官奏,重用于谦。于谦严关防,募义军,并请立皇子为太子,郕王辅国,又因太子年幼,另奉郕王为帝,为景帝。也先挟正统南侵,于谦率军于京师、大同连败也先,计杀喜宁,逼使也先和谈。景帝一生依重于谦,恩宠有加。景帝病重,石亨、徐有贞拥正统重登皇位,诛杀于谦,时年六十一岁,西湖水彻底干枯。后于谦子于冕上疏辩冤,上始抚恤,赐于谦祭物祭文,葬于西湖三台山,复其官爵。后有人夜宿于坟感梦于公,祈梦者络绎,此之为“三台梦迹”。

南屏醉迹

杭州西湖有名僧,叫做道济,小变沙门之戒律,大展佛家之圆通,以时意指点世人,而世人不悟,多认作他疯癫,就称之为济颠。道济喜酒易醉,而醉中又有许多圣迹,于癫狂中作出许多奇事。他醉闯佛堂正殿,一曲山歌,使病人痊愈;又曾经为净慈寺的寿山福海藏殿的修复,现法身于太后梦中,募得三千贯;他又以绝高才情,以诗义释临安赵府尹,打消了一场佛门浩劫;他酒醉书榜文,字字珠玑,句句玉润,为净慈寺募到了布施无数,又托梦与皇帝,送来了布施;他酒醉三日,从四川化来木材,从寺内醒心井内而出……世人皆以为罗汉,道济亦游戏人间,显灵济世。时六十岁外,忽尔厌世,坐化尸解,留下“南屏醉迹”,为千古佳话。

虎溪笑迹

宋朝嘉祐年间,有名僧元净,又名辨才法师,在西湖南山龙井寺住锡。辨才曾师从天竺寺慈云法师,道行精严,又能持楞严秘密神咒,为人治病立愈。后应太守沈文通之邀,回天竺寺住持,辨才虚心好道,恐失了高人,每每与人论禅,都诚致之至。尝为嘉兴县令陶公之子凤官驱除附身邪鬼,降了柳妖,名气更盛。辨才恐天竺之喧,扰其清修,又重回龙井。此时,辨才年岁已高,便立规:闲谈不超过三炷香,山门送客不过虎溪。一日,苏东坡来访辨才,两人促膝而谈,彼此依依不舍,引为知己。当辨才送东坡时,两人携手相挽,竟是送过虎溪,直至凤凰岭下。两人相视,不觉莞尔,后人作亭于岭上,称为“过溪亭”。龙井遂留此笑迹,相传至今。

断桥情迹

元朝姑苏士人文世高,一日游西湖,误入一家,见一美貌小姐,便生爱慕之心。他向邻家施十娘打听,知是乡宦刘万户之女秀英,年已十八,尚待嫁闺中。世高请十娘作媒,行走刘家。那刘秀英亦对世高有爱慕之心,两相一拍即合,互赠汗巾、绣鞋为终身之计。两人相约月下相会,世高翻墙跌晕,秀英亦吓得自缢。刘万户恐人言语,合葬郊外。世高与秀英棺中还魂,同归姑苏成亲。后逢乱世,刘万户夫妻两人与世高夫妻在姑苏邂逅,同赴京城。刘万户嫌世高寒儒,欲弃之。世高在他乡又遇十娘,埋头苦读,博取功名。秀英小姐在家守节,不愿嫁与他人。后世高金榜高中,与秀英小姐再续前缘。乱世之后,世高、秀英因慕西湖山水,又重归杭州,居于旧屋,逍遥快活,受用湖山佳景。后人传诵“断桥情迹”。

钱塘霸迹

唐时,钱塘钱镠初以贩盐谋生,后因王郢谋反,遂投同乡董昌军中,征讨王郢成功,两人英名著于两浙。钱镠助董昌谋得杭州刺史一职。后闻刘汉宏来浙东做观察使,并隐有吞并浙西之图。董昌命钱镠率兵两次奇袭刘汉宏军,得以大胜。钱镠引军连破三镇,又引兵直取越州,扫平浙江,钱镠官拜杭州刺史。他修建杭州城郭以作护卫,又以精兵数万,屯兵钱塘,以弩箭射退江潮,传为奇闻。后董昌谋反称帝,钱镠以兵谏之,未能劝其归顺。不久,钱镠征兵讨伐董昌,董昌投水而死。钱镠受朝廷嘉奖,封为越王。后来,唐朝衰亡,朱温夺权为梁国,封钱镠为吴越王,后又屡有封赏。后钱镠建国自立。衣锦以还临安,建宫殿于凤凰山。时至后唐明宗长兴三年,钱镠身患重疾,传位于子元瓘,命其“善事中国,无以易姓废事天之礼”,时年八十一岁。其子孙相继为王,直终王代。钱镠生前惠民,吏民建钱王祠于西湖,流传至今。

三生石迹

唐时“安史之乱”中,有将军李恺,慷慨拒敌,为国捐躯。其子李源,悲痛不胜,立志终生不仕不娶,隐姓埋名,徜徉于山水间。李源游西湖,于天竺寺后莲花峰下,偶遇僧人圆泽。两人二目之间有一段因缘合辏,竟成了知己。在一块大石上订了三生之约,形影不离。从此,这块顽石被称为“三生石”。一日,李源欲观峨嵋胜景,邀圆泽同去。两人一路行至南浦,圆泽指长林中一户人家,言自己已将托生再世于此,李源不信。圆泽将原委一一道明,并与李源约好三日后去此家相见,以笑为凭,并定了十三年后中秋月夜葛洪川畔相见,以完石上之盟,当晚,圆寂。李源打听那户人家果然当晚产下一男儿,三日啼哭不止,唯见李源,不复啼哭,嘻然一笑。十三年后中秋夜,李源于葛洪川畔见到一位牧童,姿容神情,与圆泽无异,遂完了三生订盟。三生石迹,迄今流传于西湖,与龙井、灵隐并垂不朽。

梅屿悢迹

广陵人小青,自小便是眉清目秀,早有慧色。有一老尼见小青后,说其过于福薄,不可令其识字读书。家中人以为妖言,嗤之以鼻。小青随母习斯文技艺,又性情温良,十六岁,跟从西湖富贵子弟冯生。冯生家有妒妇,见小青进门,虽低眉下气,风流不露,但是嫣然之态,愈隐愈彰。妒心日重,每每恶语相向,不令冯生与之私一笑语。冯生只能请姑姑杨夫人并小六娘来好语相劝。妒妇这才把孤山梅屿让与小青居住,但名曰独处,实与软禁无异。小青独居梅屿,百无聊赖,谨慎度日,不落任何微词与妒妇。后杨夫人从宦外游,小青孑然一人,郁郁成病,知不能幸,修书一封于杨夫人,并请画师为己画小卷一幅,卒时年仅十八。冯生知情,痛哭不能持,然妒妇甚怒,焚了小青的画像诗作,仅留得一两句诗词于世。后人叹其郁终,称为“梅屿悢迹”。

雷峰怪迹

杭州人许宣,自幼父母双亡,与姐姐姐夫同住。一日,去保俶塔追荐祖宗,遇见了白娘子与小青。白娘子与许宣情愫暗生,欲结为夫妻,许宣自惭穷窘,白娘子赠银。不想此银乃失窃库银,许宣无故被罚发配苏州牢城营。一日,白娘子与小青又来寻许宣,许宣禁不住白娘子哄骗,与她结为夫妇。一个道士谓许宣家有妖精藏匿,赠以灵符,被白娘子识破,反将道士戏弄一番。许宣游永天寺,被缉捕拿往府衙大堂,告其窃取他人财物,许宣知又是白娘子的缘故,自己再被发配镇江。在镇江城内,许宣又禁不住白娘子诱哄,与她重归于好,并开了一家小铺度日。一日,许宣游金山寺,被法海禅师看见,说他满脸妖气,助他捉妖。此时许宣方知白娘子、小青俱是妖精,求其相助。法海禅师赠许仙钵盂,拿住白娘子与小青,两妖被封于钵盂内,来到雷峰寺前,砌塔镇妖,此谓雷峰塔的由来。许宣自拜法海出家为僧,无病坐化。

放生善迹

杭城有个沈袾宏,慧敏伶俐,落笔成章,但他不以功名为念,只愿青灯礼佛,其妻汤氏苦劝无效。一日,沈袾宏辞了提学,收拾行李,便投西湖而来。一路上,他遇异僧指引,拜在无门洞性天和尚座下,法号莲池。不及数月,他又拜辞恩师,云游四海,见到了名僧偏触与笑岩,得悟禅理。一次,他游至南京,行李被贼拐去,况又身染重病,幸得一道士相助,寻得堂兄沈三州,才得病愈归杭。在五云山古云栖寺旧基,结庐静修。他帮助布施,重修云栖寺。亲作“戒杀文”、“放生文”,并建上方池。造福四方百姓,后助杭州知府建桥,以结善果。出家五十余年,无疾而终。后人怀念他,放生池、上方池、长寿池等处游人络绎不绝。

上一篇:《薛仁贵征辽事略》小说介绍 下一篇:诸圣邻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介绍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