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负情侬传》介绍

(王仲雍《懊恨曲》曰:“常恨负情侬,郎今果行许。”作《负情侬传》。)

万历间,浙东李生,系某藩皋子,入资游北雍,与教坊女郎杜十娘情好最殷。往来经年,李资告匮,女郎母颇以生来为厌,然而两人交益欢。女姿态为平康绝代,兼以管弦歌舞,妙出一时,长安少年所借以代花月者也。母苦留连,始以言辞挑怒,李恭谨如初, 已而声色竟严,女益不堪,誓以身归李生。母自揣女非己出,而故事教坊落籍,非数百金不可,且熟知李囊无一钱,思有以困之,令愧不辨,庶日忘日去,乃戟掌诟女曰:“汝能耸郎君措三百金畀老身, 东西南北,惟汝所之。”女即慨然曰:“李郎虽落魄旅邸,办三百金不难,顾金不易聚,倘金具而母负约,奈何?”母策李郎穷途,侮之,指烛中花笑曰:“李郎若携金以入,婢子可随郎君而出,烛之生花,谶郎之得女也。”遂相与要言而散。女至夜半,悲啼谓李生曰:“郎君游资,固不足谋妾身,然亦有意于交亲中得缓急乎?”李惊喜曰:“唯唯,向非无心,第未敢言耳。”明日故为束装状,遍辞亲知,多方乞贷。亲知咸以生沉湎狭邪,积有日月,忽欲南辕,半疑涉妄;且李生之父,怒生飘零,作书绝其归路,今若贷之,非惟无所征德,且索负无从,皆援引支吾。生因循经月,空手来见,女中夜叹曰:“郎君果不能办一钱耶?妾褥中有碎金百五十两,向缘线里絮中,明日令平头密持去,以次付妈,外此非妾所办,奈何?”生惊喜,珍重持褥而去,因出褥中金语亲知,亲知悯杜之有心,毅然各敛金付生,仅得百两。生泣谓女:“吾道穷矣,顾安所措五十金乎?”女雀跃曰:“毋忧,明日妾从邻家姊妹中谋之。”至期果得五十金,合金而进,妈欲负约,女悲啼向妈曰:“母囊责郎君三百金,金具而母食言,郎持金去,女从此死矣。”母惧人金俱亡,乃曰:“如约,第自顶及踵,寸珥尺素,非汝有也。”女忻然从命,明日,秃髻布衣,从生出门,过院中诸姊妹作别,诸姊妹成感激泣下曰:“十娘为一时风流领袖,今从郎君蓝缕出院门,岂非姊妹羞乎?”于是人各赠以所携,须臾之间,簪彄衣履,焕然一新矣。诸姊妹复谓曰:“郎君与姊,千里间关,而行李曾无约束,复合赠以一箱。”箱中之盈虚,生不能知,女亦若为不知也者。日暮,诸姊妹各相与挥泪而别,女郎就生逆旅,四壁萧然,生但两目瞪亲几案而已。女脱左膊坐绢,掷朱提二十两,曰:“持此为舟车资。”明日,生办舆马出崇文门,至潞河,附奉使船,抵船而金已尽,女复露右臂生绡,出三十金曰:“此可以谋食矣。”生频承不测,快幸遭逢,于时自秋涉冬,嗤来鸿之寡俦,诎游鱼之乏比,誓白头则白露为霜,指赤心则丹枫交炙,喜可知也。行及瓜洲,舍使者艅艎,别赁小舟,明日欲渡。是夜,璧月盈江,练飞镜写,生谓女曰:“自出都门,便埋头项,今夕专舟,复何顾忌!且江南水月,何如塞北风烟,顾作此寂寂乎?”女亦以久淹形迹,悲关山之迢递,感江月之交流,乃与生携手月中,趺坐船首,生兴发执卮,倩女清歌,少酬江月。女宛转微吟,忽焉入调,鸟啼猿咽,不足以喻其悲也。有邻舟少年者,积盐维扬,岁暮将归新安,年仅二十左右,青楼中推为轻薄祭酒,酒酣闻曲,神情欲飞,而音响已寂,遂通宵不寐。黎明,而风雪阻渡,新安人物色生舟,知中有尤物,乃貂帽复绚,弄形顾影,微有所窥,因叩舷而歌。生推蓬四顾,雪色森然。新安人呼生绸缪,即邀生上岸,至酒肆论心,酒酣微叩公子,昨夜清歌为谁。生具以实对。复问:“公子渡江,即归故乡乎?”生惨然告以难归之故,丽人将邀我于吴、越山水之间,杯酒缠绵,无端尽吐情实。新安人愀然谓公子:“旅靡芜而挟桃李,不闻明珠委路,有力交争乎?且江南之人,最工轻薄,情之所钟,不敢爱死,即鄙心时时萌之,况丽人之才,素行不测,焉知不借君以为梯航,而密践他约于前途,则震泽之烟波,钱塘之风浪,鱼腹鲸齿,乃公子之一杯三尺也。抑愚闻之,父与色孰亲,欢与害孰切,愿公子之熟思也。”公子曰:“为计奈何?”客曰:“公子诚能割厌余之爱,仆虽不敏,愿上千金为公子寿,得千金则可以归报尊君,舍丽人则可以道路无恐,幸公子熟思之。”生既飘零有年,携形挈影,虽鸳树之诅,生死靡他,而燕幕之栖,进退惟谷,羝藩狐济,既猜月而疑云,燕喙龙漦,更悲魂而啼梦,乃低首沉思,辞以归而谋诸妇,遂与新安人携手下船,各归舟次。女挑灯俟生小饮,生目动齿涩,终不出辞,相与拥被而寝。至夜半,生悲啼不已,女急起坐抱持之曰:“妾与郎君处情境几三年,行数千里,未尝哀痛,今日渡江,正当为百年欢笑,忽作此面向人,妾所不解?抑声有离音,何也?”生言随涕兴,悲因情重,既吐颠末,涕泣如前。女始解抱谓李生曰:“谁为足下画此策者,乃大英雄也。郎得千金,可觐二亲,妾得从人,无累行李,发乎情,止乎礼义,贤哉!其两得之矣,顾金安在?”生对以未审卿意云何,金尚在是人箧内。女曰:“明蚤亟过诺之。然千金重事也,须金入足下箧中,妾始至是人舟内。”时夜已过半,即请为艳妆,曰:“今日之妆,迎新送旧者也,不可不工。”计妆毕而天亦就曙矣。新安人已刺船李生舟前,得女郎信,大喜,曰:“请丽卿妆台为信。”女忻然谓李生畀之,郎索新安人聘资过船,衡之无爽。于是女郎起身自舟中,据舷谓新安人曰:“顷所携妆台中有李郎路引,可速检还。”新安人急如命。女郎使李生抽一箱来,皆集凤翠霓,悉投水中,约值数百金,李生与轻薄子及两船人始竟大咤。又指生抽一箱,悉翠羽明珰,玉箫金管也,值几千金,又投之江。复令生抽出某革囊,尽古玉紫金之玩,世所罕有,其价盖不赀云,亦投之。最后惎生抽一匣出,则夜明之珠盈把,舟中人一一大骇,喧声惊集市人,女郎又投之江,李生不觉大悔,抱女郎恸哭止之,虽新安人亦来劝解,女郎推生于侧,而啐詈新安人曰:“汝闻歌荡情,遂代莺弄舌,不顾神天剪绠落瓶,使妾将骨殷血碧; 自恨弱质,不能抽刀向伧。乃复贪财,强来萦抱,何异狂犬,方事趋风,更欲争骨,妾死有灵,当诉之明神,不日夺汝人面。且妾藏辰诒影,托诸姊妹,蕴藏奇货,将资李郎归见父母也,今蓄我不卒,而故暴扬之者,欲人知李郎眶中无瞳耳。妾为李郎涩眼几枯,翕魂屡散,事幸粗成,不念携手,而倏溺笙簧,畏行多露,一朝弃捐,轻于残汁,顾乃婪此残膏,欲收覆水,妾更何颜而听其挽鼻!今生已矣,东海沙明,西华黍垒,此恨纠缠,宁有尽耶!”于是舟中岸上,观者无不流涕,詈李生为负心人,而女郎已持明珠赴江水不起矣。当是时, 目击之人,皆欲争殴新安人及李生,李生暨新安人各鼓船分道逃去,不知所之。噫! 若女郎亦何愧子政所称烈女哉! 虽深闺之秀,其贞奚以加焉!

宋幼清曰:余自庚子秋闻其事于友人,岁暮多暇,援笔叙事,至“妆毕而已就曙矣”,时夜将分, 困惫就寝,梦被发而其音妇人者谓余曰:“妾自恨不识人,羞令人间知有此事。近幸冥司见怜,令妾稍司风波,间豫人间祸福,若郎君为妾传奇,妾将使君病作。”明日果然,几十日而间, 因弃置箧中。丁未携家南归,舟中检笥稿,见此事尚存,不忍淹没,急捉笔足之,惟恐其复祟,使我更捧腹也,既书之纸尾,以纪其异,复寄语女郎,传已成矣,它日过瓜洲,幸勿作恶风波相虐,倘不见谅,渡江后必当复作,宁肯折笔同盲人乎!时丁未秋七月二日,去庚子盖八年矣。舟行卫河道中,距沧州约百余里,不数日而女奴露桃忽堕河死。

本篇选自《九籥集》卷五。此外,宋懋澄《九籥别集》卷四、宋存标《情种》卷四、潘之恒《亘史内纪》卷十一《烈余》亦收入此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三言”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历来为文学史家所艳称;据以改编的戏剧、电影更使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但是,作为这篇白话小说的祖本——《负情侬传》,却鲜为人知。

《九籥集》卷五《负情侬传》题下有作者小注:“王仲雍《懊恨曲》曰:“‘常恨负情侬,郎今果行许’,作《负情侬传》。”可见作者是抱着对“负情侬”痛恨的态度来写这篇故事的,所以,作者对杜十娘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钦佩。

这个故事,据作者讲是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秋,听友人所讲,一直到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才最终杀青,间隔近八年。当然,这也可能是作者故弄玄虚,作为小说家言,不如“姑妄听之”。

故事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年间。顾允成说:万历时期是“天崩地解”的时代。明代自正德、嘉靖以来,国事日坏,到万历时崩溃之势已成。神宗皇帝朱翊钧倦理朝政,好货贪财,几十年不上朝理事。剧烈的土地兼并使农民纷纷破产;贪污贿赂使吏治极端败坏;特别是万历后期的矿监税使之设,搞得天下骚然,民变四起。针对当时朝政,内外官员形成了以东林党人为一方,以齐、楚、浙、宣、昆诸党为一方的两大派,展开了激烈的党争,一直延续到明亡。清人赵翼说:“明之亡,亡于万历”就是说万历时明王朝已进入了末日。

在这样一个昏暗纷乱的社会中,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正象《金瓶梅》所反映出的丑恶现实一样:官僚士大夫荒淫无耻,醉生梦死,他们追求货币财富和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江浙一带繁富甲于天下,此风尤甚。吴履震《五茸志逸随笔》卷上说:“吾松士大夫仕归,一味美宫室、广田地、蓄金银、豢妻妾、宠嬖幸、多僮仆、受投靠、负粮税、结府县、穷宴馈而已,……子弟习于奢侈,不肯力学,而交结匪僻。”这里虽然说的是江南松江府地区的情况,但却具有普遍意义。如此社会,如此风气,必然会酿出许多人间悲剧,这就是《负情侬传》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了解这些情况,对于我们了解杜十娘的悲剧结局,了解李生的思想性格是有帮助的。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生、工商业的发展,使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不少“烟火万家”的市镇,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在政治上,有了他们的代表;在文学上也出现了适合市民阶层审美情趣的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又多少透露出伴随着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出的新思想——民主思想。《负情侬传》的出现与这种历史现象是有关的,我们可以从杜十娘身上看到这种民主思想的萌芽。

本篇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作者以充沛的激情,浓墨重彩,描绘出一个沦落风尘,但却痴情并富于侠义精神的妇女形象——杜十娘。

杜十娘形象的最光辉之处,在于她对真正的爱情的追求和忠贞不渝。她有着非凡美丽的外貌,“为平康绝代”;而且多才多艺,“管弦歌舞,妙出一时”。然而更可贵的是她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烟花妓女的生活,使她备尝了人间的轻薄、虚伪;也使她看尽了无耻、丑恶。她渴望人生的幸福和真正的爱情,所以,当李生对她表示好感后,便“誓以身归李生”,并以极坚定的态度去追求、维护。不管是鸨母的“言辞挑怒”,还是“声色竞严”,都不能动摇她的决心,并以自己的机智和才略赢得了人身自由,与李生双双乘舟南返。正当她沉浸在爱情的幸福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中时,却不料风波陡起。当她得知李生与新安人的筹划后,她的热情一下子从沸点降到冰点,她万万没有料到,她以为依托并愿将全部身心都予以奉献的人,竟是如此懦弱、薄情。她深为李生的负心而绝望,更为自己爱情理想的破灭而悲愤,她胸中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熄灭了。她那颗屡遭摧残的心在淌血,而外表却镇定从容,表现为大彻大悟,这其中蕴含着何等巨大的心灵创痛!她为李生“涩眼几枯,翕魂屡散”,却不料“一朝捐弃,轻于残汁”。她的一切追求、愿望、努力尽付东流,她决心以一死抗争,终于逐波而逝。

以十娘所携珠宝,再加上新安人又是一位财大气粗的盐商,她如果改适新安人,终生锦衣玉食是不成问题的。但她追求的不是席丰履厚的物质生活,而是心心相印的纯真爱情,所以,当“李生不觉大悔,抱女郎恸哭止之”,也不为所动。她已看清了李生的真实面目,她再也不能把自己圣洁的爱情交给这样卑怯的伪君子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十娘的投江,是她不惜为追求真正爱情的理想而献身。她既不象霍小玉那样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也不象崔莺莺那样羞怯遮掩,欲说还休。她是敢爱敢恨,富于斗争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侠”吧?她在那个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光辉妇女形象。

作者在文末赞叹说:“噫!若女郎亦何愧子政所称烈女哉,虽深闺之秀,其贞奚以加焉!”子政是西汉末年的学者刘向。他编了一本《列女传》。作者认为杜十娘贞烈过于深闺之秀,是从“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礼道德出发的,他并没有认识到杜十娘形象的真正意义。杜十娘这一形象的意义,不仅表现为对爱情的坚贞不二,更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无数妇女的心声,这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决。从这个意义上说,杜十娘这一形象表露出新兴市民阶层一定的民主思想和要求。

杜十娘的毁灭,是被封建社会所吞噬,是一出人间真正的悲剧,是对封建社会强有力的控诉。李生的变心,除了本身的爱情不专外,更主要的是封建礼教无形但却沉重得足以令人窒息的压力。在那样的社会里,杜十娘是不会有更好的命运的,所以这一震撼人心的结局,完全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也符合社会的真实,从而使这篇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芒!当然,作品与形象所具有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是作者始料不及的,这应该是“形象大于思想”的又一例证。

作者对杜十娘的刻画是多方位的,不仅刻画出了她的刚烈,也描绘了她的温柔。当她听到李生“悲啼不已”时,便“急起坐抱持之”,并软语温存。既使在死志已决时,还是声声“李郎”。而作者更着意刻画的是她的机敏和才智。在与鸨母的斗争中,她洞悉心扉,欲擒故纵;她为李生筹划赎金也是早有成算,计划周详;众姐妹赠金一事,更是做得天衣无缝,连李生也浑然不觉;即使在投江前也是方寸不乱,不露声色;怒斥新安人时义正辞严,以至“舟中、岸上,观者无不流涕”。多方面,多层次的描写,使杜十娘这一人物形象,真实、丰满,富于立体感。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极为成功的。

即使是次要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也都神情毕肖,生动传神。如李生出身官宦之家,靠“入资”到北京来读太学。独身在京,又志不在学,不免有索然之感。他与杜十娘的交往,最初只不过是为了填补生活和感情上的空虚;既使以后对十娘有了一些感情,也不过是因十娘才貌所吸引,基础十分脆弱;所以,当两人返乡时,本来应该欢欣的他反而踌躇起来,可见他对十娘本无白头偕老之意,他与十娘交好也未经深思熟虑,不过是及时行乐的即兴之举。在还没有受到家庭的责难时,便在这种可能的压力前退缩了。他考虑的只是个人得失和前途,爱情在他心中的位置并不是重要的。所以新安人一番利害得失的分析和千金的引诱,使他顿忘前言。当十娘投宝江中时,他又“大悔”,但他悔的不是自己的负心无情,而是痛惜价值连城的珍宝未能归己所有。李生的灵魂是卑污的。当然,他与那些为非作歹,浅薄轻浮的衙内恶少是有所不同,他的外表给人的是诚实敦厚的样子,也许就是这点使十娘对他产生了好感,而实际上却是如此无能与自私卑怯。作者的犀利之笔使这位纨绔子弟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深层的开掘。

其他如鸨母的势力与贪财;新安人的舌巧如簧和好色,着墨不多却形象鲜明。特别是新安人,新安泛指当时的徽州府一带,那里的徽商是极有名的,这样的人当然是擅长言辞和交际、窥测与投机的。明末华亭人宋存标说他是“天下有情人也,其说李郎也口如河,其识十娘也目如电,惜十娘早遇李生而不遇新安人也!使其遇之,虽文君之与相如,欢如是耳!”这样的理解,不仅是对新安人的开脱,也是对杜十娘的亵渎,可谓庸俗浅陋的皮相之谈。

相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院中诸姐妹却对杜十娘追求美好生活的举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当十娘“秃髻布衣”,被鸨母从院中赶出来时,诸姐妹“各赠以所携,须臾之间,簪彄衣服,焕然一新矣”。文章并且通过诸姐妹之手,合赠杜十娘一个箱子,即“百宝箱”,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可谓巧设机彀,绝然不露痕迹。

《负情侬传》虽然得于传闻,但经过作者加工润色,已不同于一般的碑传文,而是一篇文言小说,是唐宋传奇的嫡派。

在语言上,简洁明净,清新晓畅;间有骈句俪辞,使全篇文采斐然。特别是人物语言,贴切、生动。如杜十娘在李生“即吐颠末”后,“女始解抱谓李生曰:‘谁为足下画此策者,乃大英雄也。郎得千金,可觐二亲;妾得从人,无累行李,发乎情,止乎礼义,贤哉!’”把十娘绝决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新安人对李生说:“不闻明珠委路,有力交争乎,况江南之人,最工轻薄,情之所钟,不敢爱死,即鄙心时时萌之。况丽人之才,素行不测,焉知不借君以为梯航,而密践他约于前途,则震泽之烟波,钱塘之风浪,鱼腹鲸齿,乃公子一杯三尺也。”真是危言耸听!把新安人工于心计,惯于揣摩的性格表现得纤毫毕露。细腻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对刻画人物也起了重要作用。

全篇行文虽然平铺直叙,但曲折有致,并不使人感到呆板。珠宝箱悬念的设置更是成功的结构方法。作者在传后叙写传经过,杂以厉鬼妖异之谈,当然不必坐实去看。这有可能是故作鹘突,但却堕入流俗,难免续貂之讥。

上一篇:《石点头》小说介绍 下一篇:《生绡剪》小说介绍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