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易经》与道教的关系

一提起算卦看相之类的,大家都会想起道士,甚至于街边摆摊的卦师大都也是一副道士打扮,可见在普通民众心中道教与《周易》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新编《中华道藏》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道教易学》的经典,比如许多家喻户晓的《灵棋经》、《许真君玉匣记》、《李淳风小六壬》、《黄帝奇门》之类的。在百姓眼中道士应该个个都是能掐会算,料事如神的,而这类道士也频繁出现于小说当中。今天我就简略的说一说《周易》与道教的关系。

古代的时候原本有三易,夏朝的《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周朝的《文王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易经》,也叫《周易》。据说孔子晚年好读《易》,废寝忘食,《论语》中有韦编三绝的典故。《易经》在儒家里的传承脉络清晰,汉朝的时候出现了夏侯、京房多家易学流派。《易经》是儒道两家共同尊奉的经典,道教作为本土宗教,他的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主流相影响着。所以不能撇开历史思潮而谈道教文化,这都容易陷于自大或偏见。

《周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象、数、理。道教对于易学的吸收,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周易参同契》。

第一、易学对于道教修炼的影响

后期道教修炼最精华,也是最高层的莫过于内丹术,而内丹术经典的鼻祖则是《周易参同契》,东汉末年魏伯阳撰。此书融黄老、炼养、易学于一炉,其间烧炼丹药的三大要素药物、鼎炉、火候,都隐藏在书中,为外丹家、内丹清修、双修各派所宗尚,故称“万古丹经王”。也足见《易经》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万象列其中矣。”《参同契》以乾坤二卦,代表天地或称纯阴纯阳的物体(或圣体),以坎离代表彼此,以坎中阳爻,离中阴爻代表药物,以六十四卦代表火候,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代码来阐述丹家修持的要诀。

不过内丹之术,学界一般认为出现在钟吕之后,而内丹攒三簇五、精气返还、逆修的理论,则完成于华山隐士陈抟祖师。陈抟所传先天太极图,就是道教内丹修持的理论依据,这张图后来传到周敦颐手中,即为儒家理学的根据。

第二、易学思想对于道教的影响

周易除去占卜,给世人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太极图和八卦,韩国的国旗的中图案就是太极,旁边配乾坤坎离四个卦,也就是《参同契》所谓的牝牡四卦。而今国人一见太极图,便认为这是道教的。哪里知道,太极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太极中孕育着阴阳,所谓“太极生两仪”就是。太极的观念,起源很早,也是儒道两家所共有的哲学概念。

《道德经》说“(道)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里所谓的帝,是指天帝,也是《诗经》“上帝临汝,无二尔心”中所谓的“上帝”。即古人概念中有意志的天,宇宙的主宰。而老子所谓的道,却比天帝出现的时间还早。

天帝,只有在天出现之后才有,天属于太极分判,乾坤开辟之后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太极。因为天地看过去虽然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其实如同磁铁的两极,本不可分割,是属于一个太极的。但是老君所谓的道,却在太极之先,也就是所谓的无极。

无极,即是混沌,一团元气,浩浩荡荡,弥纶天地,动则为阳,静则为阴。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其实就是宇宙生成的三个状态。原始天尊,是混沌未开之时,代表无极;灵宝天帝,阴阳肇分,代表太极;道德天尊,掌管而今,代表阴阳八卦既分之后的事情。道教有“老君一炁化三清”的说法,其实三清本是一炁,何止三清本是一炁,便我们现在的所有一切,也都是这一炁的化现,所谓万化皆由道生。《老子想尔注》说“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云笈七签》说“道者,气也。”就是这个意思。老君即是道,道即是先天之元炁,而世间万物皆是元气的分化而已。

道教神学概念有意无意的吸取了易学思想,并进而使道教在神学体系的论证上更进而为哲学的层面。后世说道教为多神教,其实多神本自一生,祖师为普济群生,所以称之为万神。

第三、易学与道教术数

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于野,九天玄女从天而降,授予轩辕黄帝奇门遁甲之术,黄帝凭着这个本事获得了胜利。现存《中华道藏.》中尚有《黄帝太乙八门生死诀》,至于是否为当年九天玄女所传,不得而知,但是也足见这个故事深入民心。

易学包含三个方面,其中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术,就是以《易经》思想为指导的各种方术。而最著名的“三式”就是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太乙神数推算国运,奇门遁甲用于军事战争,六壬则用于人事,其实三者也可互用。

以奇门为例,奇门起卦,根据节令分阴遁、阳遁,各有上中下三元,三元中又分别有九个不同的遁宫。每个宫位有天盘、地盘、人盘、神盘,其操作复杂,为术数之最,历来问津者寡,为最顶尖的预测学。其实奇门,是模仿宇宙的运转,就是宇宙阴阳消息的模型,预测者通过这个微型宇宙,奇门中的三气六仪、九宫八门、九星十神的变化来推断吉凶。不仅包括了易学的阴阳生克,甚至还有天文星相在内。古人有诗赞曰:“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归一九宫。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来一掌中。”

中国的周易预测,是世界上少有的不依靠神灵的力量进行的,是一种可操作,可验证的学问。除了预测之外,风水、法术同样离不开易学。道教于此,历来不乏人才,其中不仅有通一两门小术借以糊口的道士,也有在易学上深有造诣,精义入神,进而入于大道门墙的高道。陈抟所传先天易学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北七真中的郝大通祖师也精通易学。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大经,立天地之大本。”古往今来不少文化名人,都精通易学,因为其中有博大精微的哲学思想。陈抟告诉一个问道的信士说:“人只要能做到心无杂念,自然心神清净,心神清净,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其实并没有什么另外的神明来告诉我。”陈抟祖师之所以异于普通的占验道士,其原因也就在于不满足于预测的灵验,而要探究其灵验的原因所在,进而窥见宇宙的奥秘,而达到逍遥的境界。

结语

《易经》作为一部上古流传下来的经典,为儒道两教所尊奉,虽然古老,但不落后,其中许多思想,对于今日的世界发展,仍然具有借鉴与指导的意义。《易经》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对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吸收,是道教一贯的传统,如果说贵生是道教的追求,那么黄老和周易则是道教哲学大厦的重要基柱,举凡道教建筑、法术、修炼、服饰,无一不与之相适应。如果不了解易学,就难以入大道之门,但是如果没有老庄思想,则容易拘执于象数,而不能达到道教所追求的神人境界。

上一篇:道教灵符符咒典籍与擅长符咒术的名士 下一篇:《关圣帝君觉世宝训》在当代劝善的意义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