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昂贵的拍卖品
2。火热的竞拍
拍卖会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确定了日期,在媒体上投放了广告,还给那些经常参加拍卖的买家发了邀请函。邀请函按惯例附上要拍卖的藏品图册,让买家们能预先挑选自己喜欢的藏品,做竞拍准备。
当然,对于那些见惯大场面的买家们来说,这场拍卖会没什么高价物品,算是一场比较平庸的拍卖会。
虽然这只是一场平庸的拍卖会,但由于此时正是行业淡季,没有其他大型拍卖会抢戏,因此拍卖会当天还是来了很多买家。有些买家就是冲着张一鸣来的,对他们来说,看张一鸣主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拍卖会开始了,张一鸣抖擞精神,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调动现场气氛,力求将每一份藏品都抬到高价。一些新入行的拍卖师在台下窃窃私语,他们不明白张一鸣为什么会对这场平庸的拍卖如此卖力。只有那些懂行的才明白,这是张一鸣在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
足球界的人常说:“弱队出门将。”顾名思义,就是说球队越弱,就越容易让门将出名,因为表现的机会多了。拍卖也是同样道理,没有一位拍卖师是在拍卖价值连城的拍品时成名的。奇珍异宝人人抢,现场气氛自然就热烈,只有那些平庸的拍卖会,才能体现拍卖师的真实水平,使他们“一战成名”。
拍卖会进行了一个小时,已经拍出去六幅画和一份老地契,成交价都比较理想。张一鸣松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绝不可能拍出三千万的高价,但只要能把这些藏品拍出两千万,自己在业内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接下来,张一鸣推出了一份最有可能引起争夺的藏品——雍正抄家的圣旨。虽然被抄家的官员没有名气,但这份圣旨上有雍正的朱批,而且品相也比较完好。圣旨的起拍价是五十万,张一鸣觉得如果走运的话,有可能突破两百万。因为雍正皇帝在位时间较短,又不像乾隆喜欢到处题词,留下的墨宝极少。而且,最近刚好兴起雍正热,不管是穿越剧,还是后宫剧,好像都对准了这位争议颇大的皇帝。同时,张一鸣也注意到,有几个实力雄厚的买家还没举过牌,能不能让他们出手,就看这道圣旨了。
张一鸣把李非告诉自己的故事,包装了一番,娓娓道来。显然,故事打动了一部分买家,他们倒不是相信历史上确有其事,而是这两句朱批,和这个故事严丝合缝,将来将圣旨转手时,也可以拿出去哄哄人。
于是,一番激烈的争夺开始了。每当场面出现胶着的时刻,张一鸣就会适时地指出雍正皇帝的历史地位,每当叫了一次价后,张一鸣还会插上两句《雍正王朝》的台词,让其他人有更多时间考虑。
就这样,拍卖价格在张一鸣的调动下,逐渐逼近一百万,几个大买家也开始举牌了。
张一鸣眼看价格就要喊到一百五十万了,决定烧最后一把火,他说:“这份拍品还有人举牌吗?作为本场最有价值的一份拍品,我公司决定,谁有幸拍得它,将获准在剩下的拍品里任意挑选一样作为赠品,请注意,是随您心意,任意挑选!”
这一招果然灵验,买家们觉得这个任意挑选的机会很不错,又开始纷纷出价,转眼间就冲破了两百万。
张一鸣则暗自好笑,他知道剩下的那些藏品,价值最高的也不会超过五十万,看来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却超乎张一鸣的预料,价格拍到三百万后居然还有人在出价,已经开始向三百五十万挺进了。此时,张一鸣又高兴又吃惊,他发现频频举牌的有两个人,一位是他熟悉的VIP客户刘先生,他是个实力雄厚的大买家;另一位则是个面生的年轻人,他身穿黑色西装,面无表情,只是在别的买家举牌后毫不迟疑地举牌加价。
很快,价格喊到了五百万!别的买家都不再举牌了,只剩刘先生和那个年轻人还在举牌,而且都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
张一鸣兴奋之余,只觉得纳闷:难道雍正皇帝真的这么火?
3。离奇的出价
当价格飙升到五百五十万时,张一鸣忽然担心了起来,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那个年轻人是个托儿!委托人李非对这批藏品寄予厚望,他很可能会在场下安排一个托儿,当发现有人对某一件藏品特别感兴趣的时候,就往上抬价,而那个面生的年轻人,很可能就是李非的托儿!
张一鸣想到这里,不禁又气又急。实话实说,每个拍卖公司都有专门的托儿,与托儿的合作也是拍卖师必修的一门功课。但让张一鸣生气的是,李非竟自己安排托儿,这意味着他不信任拍卖公司,也不信任张一鸣。而且这个托儿只知一味加价,胡来一气,显然是个生手,再这样抬价下去,真正的买家就要跑了。(www.rensheng5.com)而且一旦败露,也会严重影响路德拍卖公司和张一鸣的声誉。
张一鸣一边假装和观众互动,一边在心里暗自盘算,他很快想到了办法。他在拍卖台的遮挡下迅速编辑了一条短信发给李非:“让托儿快撤,否则弄巧成拙!”
这时,价格已经交错上升到了六百万。张一鸣急得口干舌燥,他清楚地知道,报价已经远远超出圣旨的实际价值。这两人究竟在干什么呢?
这时,张一鸣的手机振动了一下,李非回了短信:“什么托儿?”
张一鸣觉得,这事已经不是请托儿那么简单了。他立刻转换思路:如果这个年轻人不是托儿,那他图什么呢?今天刘先生也不太对劲啊,他是拍卖会的常客,经验十分丰富,不可能不知道价格已经大大超出了拍品的价值,难道两人是在为什么事情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