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罕世神龟


  
  二相见恨晚,两专家夜谈神龟
  
  华兴宇被安排到中科院,与一位同样研究“神龟”的著名教授林帆院士见了面。两位专家相见恨晚,见面就直奔主题,连夜长谈,相互交流对于“神龟”研究的理论依据。据实地考察和故宫博物院查档考据,两位专家都确认,神龟之说绝非子虚乌有。《清史》上明载:“……光绪十七年,阿拉伯人奉贡神龟一只,遍体乌金铸成,二目如生……”时逢西太后六十大寿,因龟主长寿,所以她特别珍爱。后来,慈禧便搂着这只神龟进了东陵。华教授谈及“龟目”之事,林院士惊叹不已。他拿出所考资料说道:“这确实是颗稀世宝珠,远远超过昆岗、蓝田之宝。在阿拉伯传说中,它出自地中海神贝,称为‘魔鬼的眸子’。育此珠巨贝只有一种,红海之国的渔民们叫它‘所罗门之口’,其状如人口,利齿密实,牙关紧闭,不碎贝壳不能得窥。若得一贝,必得双珠。”“对对对!”华教授见林院士与自己的考证如出一辙,兴奋地接述道,“由于双珠乃一胎而孕,分则不祥,故工匠们往往把这一贝所产之双珠嵌制为珍禽异兽之目。”
  
  “的确如此。”林院士兴奋起来,“据传,进贡中国的这只神龟,乃阿拉伯著名宝石工匠大师亚辛亲手制作,三个月才完工,其眼珠如电光,周转自如,黑点瞳仁炯炯有神。在亚辛的工匠生涯中,他从来没有为一对龟眼的镶嵌花这么多的时间,费这么大的精力,以至完工不久,大师就心力交瘁,溘然长辞。弥留之际,大师只留下了一句呓语般的遗言:心灵的窗户总有一天会被点破。”华教授接过话头:“所以,我拟定了《阿拉伯工匠遗言之谜》,作为我研究论文的命题。”
  
  “哈哈!”林院士大笑起来,“太巧了,我的论文命题叫《阿拉伯神龟析疑》,而第一章分目竟与你说的一字不差呀!”
  
  “这叫英雄所见略同,哈……”
  
  两位专家越谈越投机,直至天亮,仍毫无睡意。不知不觉,话题转到了查寻神龟的意向上。
  
  林院士从接触神龟课题的第一天起,就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中,并多次随导师去东陵实地考察。当他得知有一只龟目流失海外之后,曾一度叹息不已。因为“目为龟之灵”,缺少一目的神龟无异于一块废铁。华教授的归来,给了他新的希望:龟目虽然被盗,但毕竟是回到了大陆。公安部门已撒下天罗地网,龟目定能失而复得,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寻找神龟。
  
  华教授表示由衷的支持,他还向林院士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他说,他在台北文史馆曾看到过一本题为《东陵盗墓人》的回忆录,在“附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东陵一案中,死者甚众,事后查尸,少了一人。此人名叫吴世贵,与笔者很熟,同是浙江绍兴老乡,时任孙殿英的警卫班副。这吴世贵是个剽悍强壮的汉子,他身手敏捷,枪法百步穿杨,笔者以为他极有可能是盗龟潜逃之人……”
  
  林院士听了精神大振!他想,盗龟之人逃离孙部,极有可能潜回故乡。他们正商量着准备去一趟绍兴,突然接到萧副局长的电话,说盗珠人已在广东韶关抓获,密码箱失而复得,请华教授前来确认。华教授欣喜异常,立即飞往韶关。
  
  三情系国宝,白发人粪池捞珠
  
  据盗珠嫌疑人黄毛交代,他乃一无业人员,扒窃惯犯,长期混迹于深圳、珠海一带。那天,他见一白发老人的密码箱,小巧精致,想必定有不少钱财,便趁其不备,顺手牵羊把它偷回了家。
  
  可是,当华教授转动密码打开箱子后,却如同被当头泼了一瓢冷水。怎么回事?宝珠不见了,只剩下个装宝珠的空首饰盒!
  
  华教授这一急非同小可,差点把神经弄短了路。
  
  萧副局长也急了,赶紧提审黄毛:“你把宝珠弄哪儿去了?”
  
  “宝珠?!”黄毛茫然地看着萧副局长,说,“我……我没看到什么宝珠呀,只有一颗小玻璃球。”
  
  “对对对!”华教授急忙说,“就是那颗‘小玻璃球’,你……你快交出来。”
  
  黄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唉!这算什么东西,我早把它扔了。”
  
  “什么?!扔了?”萧副局长拍案而起,“扔哪儿了?”
  
  黄毛见萧副局长怒气顿生,也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扔……扔在路边的粪池里了。”
  
  “快,带我们去找!”
  
  大家跟着黄毛来到了那个粪池边。萧副局长正要安排干警下池,华教授却说:“大家都别下,我研究此珠多年,深知它的习性,此珠坚而沉,落池必有个大致方位,还是让我一人下去最妥。”说罢,脱掉衣裤鞋袜就跳进了粪池中。
  
  初春的天气寒气逼人,满池粪水臭气熏天,令人呕心反胃,年近古稀的华教授,在池中抓、摸、揉、捏,一把、两把、三把……污秽在面前翻起;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在慢慢地滑过;终于,华教授一声惊喜:“找到了!”他连泥带粪抓出了一颗宝珠。干警们正待拉他上来,却听华教授喊道:“别忙!我脚底下好像还有。”果然,他又摸出了一颗,再摸,还有,一共摸出了6颗。经过清洗之后,人们发现这6颗珠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甚至分量都一样。真可谓鱼目混珠,难辨真假。在场的干警和围观的村民,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华教授。
  
  华教授不负众望,当即作了权威性的讲解:“这6颗珠子中,应该有一颗是真品,其余5颗是仿制品。”接着讲了烧制品的来历:
  
  为什么会有仿制品呢?那是慈禧死了,搂龟入陵之后,宫中某日竟也天降祥物,后宫御花园太液池现一只神龟,背纹成寿字,全身生绿苔,有大臣奏曰:此乃千年灵物。皇上大喜,普天同贺,民间纷纷仿造神龟,以求吉利。“宠龟热”风行一时,小百姓比不得帝王之家,龟眼嵌不起奇珍异宝,于是,山东淄川一姓齐的世代老窑商便仿烧龟眼明珠。他烧出的龟眼竟与阿拉伯龟目一模一样。由于工艺精湛,仿造逼真,河北、山东、两湖两广各地百姓竞相购买,作为吉祥物互赠。据史载,这种珠子一对只值两百文,合现在人民币不过一、两元钱。
  
  华教授的讲述让大家大开了眼界。萧副局长问道:“眼下,宝珠和赝品混在一起,华教授能分辨出来吗?”“能,但需要时间。”华教授接着说,“真品宝珠有两大特性,其一,畏强光,强光下龟目受刺,黑子呆滞,难显神奇;其二,忌浊秽,宝珠在粪池中被浸泡,需九九八十一天方可脱尽晦气,重显灵妙。”
上一篇:一字之师 下一篇:夜半“鬼”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