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水难收的旧情
出色的女人往往快乐与痛苦同样的多。
卢婕的经历十分普通,自小生长在滨江市,1994年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当时正赶上银行面向应届高中生招考干部,待业在家不到两个月的她却因祸得福,很顺利地考上某银行滨江市分行,当了一名职员。卢婕的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善解人意,和单位的同事关系处得很好,尤其是年轻员工都愿意和她交往。人们觉得她办事爽快,很讲义气,没有一般女孩子身上的毛病。
由于工作关系,她接触的多是外国人和外企外商的代办。相对而言,在同龄人当中她对国外的了解更多一些。每天面对花花绿绿的外币和形形色色的外国人,卢婕心里总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幻想着能有一天到国外发展。
那两年社会上盛行出国潮,出国读书对年轻人具有很强的诱惑。在她工作的银行系统,接触国外的信息较多,不少年轻人都萌生了出国的念头。工作一两年之后,卢婕周围的年轻同事三三两两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办理出国。当时在银行工作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高中毕业招干进来的,他们出国的唯一选择就是到国外去读语言学校,澳大利亚是他们的首选目标。当时澳大利亚开办了许多语言学校,只要在国外找个经济担保人,联系好学校,然后再凑足几万块钱,所以,出国读书是比较容易的出国方式。
几个早一步跨出国门的同事给卢婕来信介绍国外的情况,纷纷鼓动她早作打算,也通过这种方式办到澳洲。其实用不着别人劝说,卢婕早就有这种念头,并且也在暗中做着各种准备工作。当时银行系统对职工出国控制得还不是很严。找人做经济担保,联系学校都不成问题,关键是资金,四五万块钱对上班时间不长的卢婕来说还是个天文数字,父母虽然都是知识分子,可挣着死工资,一下拿出这么多钱也相当困难;哥哥大学毕业刚分在一家企业当技术员,经济上也帮不了她的忙。卢婕没想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父母觉得她虽然是个女孩,可是脑子机灵,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有一股子闯劲儿。二十出头的年纪到国外见见世面,也许会有所成就。四五万块钱对普通家庭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是为了能圆女儿的出国梦,父母决定节衣缩食,倾其所有,哪怕借钱负债,也要把女儿送到国外闯荡一番。
在朋友和父母的全力支持下,1996年9月,卢婕办理了自费留学,只身漂洋过海,到澳大利亚墨尔本一所语言学校读书。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卢婕开始了异常艰辛的生命旅途,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倍感凄凉。但是她打定主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干出一番大事业。刚来那几年,卢婕吃尽了苦头,平时除了上学她就四处打工,有时甚至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打两三份工。有一次在餐馆打工,正赶上来例假,因为怕老板炒她的鱿鱼,血顺着裤腿直流还得坚持干活。靠打工挣下一点钱,一部分寄回国内让父母还债,减轻负担;一部分用来维持日常开支,支付下学期的学费。
打工的生活尽管辛苦,可用来维持生活绰绰有余,让卢婕感到愤愤不平的是:辛辛苦苦挣来的那点钱,有相当一部分要用来支付学费,她只有用反复读语言学校的方式才能获得合法继续留在澳洲的机会,而有些课程她已反复读过,学费几乎是白白送给学校。她缺的是一张“绿卡”,没有这张纸,就没有合法的身份,更谈不上职业,日复一日,偷偷摸摸地打工总不是长久之计,卢婕陷入深深的苦恼中。
经过苦思冥想,她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通过结婚解决身份问题。
她在上学时结识了一个名叫约翰的澳籍英国小伙子,俩人谈了一段恋爱便结婚了,卢婕也因此很快有了合法身份。小伙子无拘无束,相当潇洒,两个人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上差异很大,生活也不谐调。尤其是约翰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工作,被长年派驻日本,两人分居两地,离多聚少,感情难以沟通。一年之后他们便友好地分了手。
有人说他们的婚姻本来就没有基础,卢婕选择约翰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合法身份,如果设身处地为卢婕想想,她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沉重。作为一个漂泊异国的中国女孩儿,为了改变处境,似乎别无选择,只能用和外国人结婚的方式获得身份。
离开了约翰,卢婕又恢复了自由身,而且加入了澳大利亚国籍,生活有了一定保障。她没有急于打工挣钱,为了以后的发展,她必须继续学习深造。
语言学校根本不算正式学历,而在澳洲没有大学学历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正式职业,好在她有了合法身份,打工不仅合法,而且收入也比留学生要高,用不着再把钱交给语言学校。接下来她到了当地一所大学读书,剩下的时间仍然在各处打工。
生活渐趋稳定之后,卢婕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把父母哥哥和好朋友尽力办到澳洲。
(三)
在国外站稳脚跟后,卢婕第一个想到办出国的是她的初恋陈坤。
十年前,二十岁出头的卢婕年轻漂亮,气质高雅,加上她泼辣爽朗,性格外向,好交朋友,身边有不少追求她的小伙子。但是她的心气很高,看不上那些庸碌无为,满足于现状的公子哥们。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她与当时在滨江市某大学上学的一位外地大学生陈坤相识。经过几次接触,两人相见恨晚,很快陷入了热恋。陈坤的原籍在辽宁沈阳。小伙子高知家庭,白白净净,长得一表人才,而且谈吐不俗,文雅清高,性格孤傲,属于那种志向远大的理想青年。小伙子身上那种说不出的深沉忧郁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卢婕。两人在慢慢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除了异性的相互吸引以外,更有许多共通的东西,对事情独到的见解,好强争胜的进取心,自尊自强,不安现状,渴望新的生活……等等。
然而,天不作美,两人的感情还没等来得及进一步发展,卢婕赴澳的签证就批下来了。为了出国,他们十分理智地了结了恋情,怀着对对方美好的思念各奔东西。
在卢婕出国不到一年的时候,陈坤毕业返回原籍工作,此时两人天各一方,只靠鸿雁传情,恋情随着时间的消磨和环境的变化日趋冷淡。渐渐地各自行事不存幻想。两年以后陈坤辞掉了工作,一度下海经商,并与另一女孩再坠爱河。
远在异国他乡的卢婕闲下来倍感凄凉孤独,思念亲人成了她慰藉自己的一种方式,除了父母,她最割舍不下的就是昔日的恋人陈坤,虽然此时他们不可能再相依相恋,但她一直将陈坤视作最可信赖的好朋友。过去自己疲于奔命,自身难保,如今有了合法身份,只要陈坤愿意,她决心竭尽全力也要把他办到澳洲来。
2004年卢婕与英国小伙子约翰解除了婚约,情绪十分低落,她第一次回国探亲,探亲期间自然忘不了远在沈阳的陈坤,特意跑去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人久别重逢,如干柴烈火,旧情很快复燃。陈坤当时的境遇不佳,不仅生意清淡,而且与新交的女朋友也感情不睦,心情沮丧,意志消沉,过去的理想抱负在现实面前都化成了幻影。
与卢婕的重逢,让百无聊赖、心灰意冷的陈坤重新找到了自我。分别几年,通过各自的奋斗,两人的境遇发生了很大变化。
卢婕在国外站稳了脚跟,解决了身份,也结识了不少朋友,而且兴致勃勃,前景似乎越来越好。看到原来躇蹉满志的陈坤现在这种贫困潦倒的萎靡现状,她感慨颇多,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经过社会上几年的闯荡磕碰,陈坤感到前途暗淡,以他的脾气性格在生意场上难有作为,能到国外闯荡一番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马上答应不妨一试。
虽然卢婕有过短暂的婚史,但陈坤并不在意,在当时的情况下,两人天各一方,感情不可能进一步发展,只能顺其自然。况且卢婕的婚姻在他看来纯粹是为了争取合法身份,通过婚姻拿到“绿卡”是当时许多中国留学生改变处境的唯一选择。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几天。在这之前,陈坤活得很沉重。这些年,他一事无成,心中十分苦恼。过去没指望通过卢婕出国发展,现在她有了在国外的合法身份,在那边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有意要将他办到澳洲,陈坤听了当然十分高兴。卢婕是那种很重感情、很讲义气的姑娘。两人都是初恋,只不过因一方出国的原因,暂时放弃了感情。事实说明,卢婕的选择是对的,她成功了,而留在国内的陈坤却失败了,几年的工夫混得每况愈下,到头来还得求助于昔日的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