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凤(1241年—1322),宋元间诗人。一名景山,字韶卿,又作韶父。浦江(今属浙江)人。幼有才学,曾游杭都,所交皆一时名士。试太学,举上礼部,不中第。后以特恩授容州文学。不久,宋亡,乃隐居于浦江东北仙华山之阳,穷深极密,殆与世隔。后稍出游两浙,又北至金陵、京口,南过东瓯海上。多与宋遗民相往还,与谢翱、吴思齐、吴渭等为友,相与结“月泉吟社”,以诗唱和,慷慨悲歌,使浦江诗风为之一变。谢翱卒于杭州,方凤数百里奔其丧,并将其遗骨葬于子陵钓台之南。方凤喜游览,不信佛老,精于《毛诗》,晚年尤致力于读歌创作。他颇厌宋季文风单弱之弊,认为“文章必真实中正方可传,他则腐烂漶漫,当与东华尘土俱尽”(宋濂《方凤传》)。因其坚守遗民气节,“临殁,犹嘱其子(方)樗题其旌曰‘容州’,示不忘也”(同上),故其诗文往往眷念故国,不忘忠爱,幽忧悲思,音调凄凉,有黍离麦秀之遗音,而不屑为庸腐之语。如《哭陆丞相秀夫》、《东瓯雪中山茶盛开》、《故宫怨》等皆是其例。其《三吴漫游集唐》之六:“塞上风云接地阴,万方多难此登临。坐中有老沙场客,霄汉长悬捧日心。”虽系集唐人诗句而成,却如同己出,悲壮动人。其文《上陈丞相书》,作于宋亡前夕,论国家大事,如固江防,设军屯,分藩阃,恤人才,鼓士气等,皆药石之言。方凤诗文著作颇多,其门人柳贯曾收其遗诗380篇,编为9卷,由永嘉尹赵敬叔刻置县斋,黄溍为之序。至明代宋濂作《方凤传》,称其诗3000余篇。《四库全书》馆臣疑为宋濂“盖据其未刻者而言”。后著作散佚。清初,其乡人张燧辑为《存雅堂遗稿》,分为4卷,仅存诗73首,文12篇,《金华洞天行记》1篇(一作谢翱著)。后编入《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