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约 (1906 — 1959),名昌隆,是贵阳大坝子高家自江西吉安迁人贵阳后的第15世孙,高廷瑶的玄孙。1906年旧历7月出生于贵阳。自幼进私塾读书,14岁考人贵阳模范中学。1926年就读于上海国民大学。后赴法国留学,因故折返,未能终其行。从1927年起,曾先后就职于漳州禁烟处、汕头警备司令部政治处、广州第八路总指挥政治部。1932年,在上海市政府秘书处任科员。1937年,任广东省民政厅秘书。1939年底,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海外部总干事。1941年,任中央党部秘书处专门委员。1946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秘书。
高自约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他反对内战,渴望和平,爱国进步。在国民党机关做事期间,曾利用其身份,长期掩护中共地下党员严希纯(贵州籍早期共产党员。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国家计量局局长、中国致公党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48年,郭沫若日本夫人郭安娜女士滞留东京,他与同僚黄苗子,通过吴铁城电函国民党驻日本军事代表团,设法保送其回国。1949年初,高自约携眷返筑。同年,为营救侄儿高言善(贵阳“双十一”惨案革命烈士),曾飞赴广州国民政府活动。因拒绝去台湾,设法秘密离穗返筑。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曾对他的历史作出结论:“高自约先生解放前在国民党机关做事期间,曾多次利用身份掩护中共地下党员,从事革命活动,表现进步,对革命有贡献,系爱国进步人士。”
新中国成立后,高自约关注着新中国的发展,关注着新社会的变化,努力地融人新的时代。1956年,他应邀参加省市政协学习;7月,受聘于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参与编撰《贵州史》等工作。1959年8月因脑溢血溘然长逝。
高自约天资聪颖,自幼精读古籍,10余岁时,曾代周自密表兄作悼亡诗,留下“锦帐凄清怆欲眠,频频搔首问遥天。更谁怜我更深醉,五月风寒独自怜”的诗句。由于受诗书经史熏陶,古文学造诣极深。他喜读宋诗,尤为崇奉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他倍加推崇贵州诗家郑子尹、莫友芝,并颇有研究。全国政协委员、大书画家黄苗子先生在给他的儿子髙言经的信中,这样追忆道《郑子尹集》是他从不离手的爱宝,战时流离转徙,总是随身相伴的。”
高自约善吟诗作赋,唱和酬答。偶有所得,或感极生嬉,便赋诗咏怀。他的诗作自然朴实,格律严谨,音韵和谐,善于用典。当年,挚友唐希泽在他的诗稿后批注道高公才气如牛,豪情似鬼所为。诗什脱尽人间,与长吉并争千古可也。”黄苗子先生评价称诗功力深到,摘词酌字,矫矫不群,不是我辈可以企及的。和上世纪三十年代诗的风格迥然不同,大抵宗宋诗,兼受莫友芝、陈散原辈的影响。”王萼华先生称高自约的诗风受山谷先生影响颇深,属于“同光体”。而陈福桐先生则认为他并非抱残守缺而不自变风格者,应属于“同光体”中巢经巢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