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释澹归(1614—1680年),法名性因。俗姓金,名堡,字道隐,号卫公。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崇祯九年(1636年)参加乡试中举,27岁时进士及第,曾任明临清知州。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清兵陷杭州,遂与里人姚志卓于余杭起兵抗清。旋兵败,入闽,隆武帝授礼科给事中。隆武亡,改事永历帝,上《时政八失疏》,有“直臣”之称,授兵科给事中。时朝臣树党相争,他为楚党,与袁彭年、丁时魁、刘湘客、蒙正发号为“五虎”,屡上疏攻讦。后为吴贞毓等所倾,下狱拷讯致残,经严起恒等力救免死,谪戍清浪卫,移居桂林。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桂林陷,遂绝世事,削发为僧,法名性因、今释、澹归。后至广州海幢寺人天然和尚门下,曾任伙头、知客等职。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朝遗臣李充茂见复明无望,准备回归故乡,行前将其兄李永茂(此时已故)在仁化县的产业丹霞山施予澹归。康熙元年(1662年),澹归至丹霞山开辟道场,建佛堂精舍,名为别传寺,自充监院,亲撰《丹霞山新建山门记》,《丹霞施田碑记》之一、之二。后又建曲江会龙庵、仁化准提阁、始兴新庵、南雄龙护院,合为丹霞四下院。澹归在丹霞山弘法士5年,从之学禅者众。别传寺盛时有僧几百。康熙十九年(1680年)圆寂。据说死前作一偈,曰:“人俗人僧,几番下火,如今两脚捎空,依旧一场仫【(情-青)+罗】。莫把是非来辨我,刀刀只斫无花果。”并留下遗嘱: “收遗骨投于江流。”门人不忍投弃,奉骨灰葬于丹霞海螺岩。澹归文武双全,精通诗词、书法,尤其擅长草书。他又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僧人,忧国忧民,每以诗文言志,撰成《岭海焚余》、《徧行堂集》、《千山剩人禅师语录》等;还曾参与《韶州府志》、《曹溪通志》的编修。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南韶连兵备道李璜偶以公事过丹霞别传寺,见寺中有厨,封锁甚固,强行启厨,发现所藏澹归诗文集,内有谤毁清廷之语,遂上奏清廷。清廷下令毁澹归骨塔及碑志,其遗著、墨迹全部销毁,地方志乘所刊澹归诗文尽行铲削,参与刻书及作序之人亦受惩治,别传寺改作十方常住,澹归支派僧人全部被逐。
清代曹洞宗僧。浙江仁和人,俗姓金。一名性因,又作恬因。字澹归。号甘蔗生、茅坪衲僧、借山野衲。原为崇祯年间之进士,明亡后,遂为僧,参天然是禅师得曹洞心法,粗衣蔬食,超然本色。初居丹露禅院,暮年以请藏归吴。康熙十七年(1678),结茅于平湖。十九年,示疾,秋八月端坐说偈而化,世寿六十七,法腊二十九,弟子奉舍利建塔于匡庐。所撰疏注甚多,另有遍行堂正续集。[宗统编年卷三十二、憺园文集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