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 wò ](约842年~约923年)唐诗人。字致尧,或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十岁能诗,得到他的姨夫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赞赏。《唐诗纪事》卷56载曰:“偓,小字冬郎。义山(商隐字义山,笔者按)云:‘尝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句有老成之风’因有诗云:‘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乱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义山诗中之“雏凤”,即指韩偓,“老凤”指其父韩瞻。初应举不第,久困名场。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佐河中幕,召充左拾遗。乾宁末,自刑部员外郎为凤翔节度掌书记。光化中,自司勋郎中入为翰林学士,历左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兵户二部侍郎、学士承旨。尝预定策诛宦官刘季述,深得昭宗倚重,数欲以为相,终未果。天复三年(903),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905),复召为学士,不赴,入闽依王审知。唐亡,辗转徙居南安,卒。
早岁诗多涉艳情,宋许顗《彦周诗话》引高秀实语谓其“丽而无骨”,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谓其“艳夺温李”。诗收《香奁集》中,故后人称艳情诗为香奁体。然其中不乏文词清丽、抒情细腻含蓄之作,《已凉》、《寒食夜》等可为代表。及参与唐末政局和南奔入闽,作诗纪述闻见,忧伤时局,感怀身世,毛晋谓“始末历然如镜,可补史传之阙”(《韩内翰别集跋》)。其诗多七言近体。律诗师法杜甫、李商隐,颇有沉郁顿挫之风,然文词清丽,情致凄惋,自具面目。《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局于风气,浑厚不及前人,而忠愤之气时时溢于语外”,“迥异当时靡靡之响”,许为晚唐文笔之鸣凤。《故都》、《安贫》、《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等诗均为传世名作。著有《韩偓诗》、《香奁集》、《金銮密记》。今传《香奁集》及《韩内翰别集》(又名《玉山樵人集》、《韩翰林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卷。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一八三、《唐才子传》卷九、《十国春秋》卷九五。震钧有《韩承旨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