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年12月31日—1936年1月18日),英国作家。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是印度孟买艺术学校校长,后为博物馆馆长。吉卜林在异国五光十色的生活环境里度过童年, 6岁被送回英国受教育。17岁毕业于联邦事务学院,又回到印度当新闻记者。以印度为背景写了些特写、短篇小说和诗歌,编成《山中故事》(1889)等几部集子。曾以《军民报》记者的身份到过日本、美国、南非、锡兰、新西兰各地,英布战争期间,为本国的侵略政策辩护。1902年回英国定居,在上层享有很高声誉,19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吉卜林的作品大都描写英国士兵、军官、小官吏、商人等在殖民地的活动,充满异国情调。他一方面树立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优越感,蔑视被征服民族,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张目;一方面揭露殖民者的压迫罪行,反映被压迫者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情绪。他的诗歌如《兵营谣曲》(1892)歌颂英国侵略军,把他们写成为国争光的英雄。代表作品《莽林之书》和《续莽林之书》(1895)描写印度的莽林之中一个狼孩成长的故事,宣扬莽林生活法则:弱肉强食。借此暗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合理性。其他作品还有《原来如此的故事》(1896)、《船长》(1897)、《基姆》(1901)、《各种各样的人》(1917)等。一生写小说集10几种,是英国浪漫主义短篇小说的重要代表。
吉卜林善于运用夸张奇异的情节,构思新颖,许多人物和场面写得无比真切生动描写莽林中自然的原始风光,充满异国色调和情趣,富于诗意,描写各种动物的神态、习性甚至心理活动,维妙维肖,显示了非凡的想象能力,写英国的士兵,下级军官之类人物,往往采用下层社会的日常用语,活泼生动。吉卜林的语言准确、生动、流畅,成就很高。其作品集中反映亚洲英国殖民地的社会生活,给英国文学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带来新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