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锡(1669—1732),字杨孙,号西谷,又号南沙,江南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生于康熙八年(1669),蒋廷锡的童年时代是比较快乐的,他的父母都非常疼爱他。蒋廷锡刚4岁时,他的父亲蒋伊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三年后授监察御史,负责对官吏进行监察弹劾,有权对政务进行评论,对君主进行规谏等。后官至河南按察副使,提督学政,掌理本省学校政令,岁、科两试,巡视所属学校,考勤师生勤惰,有权提升有作为、有成就的教官,贬斥无能的教师。蒋廷锡的哥哥蒋陈锡,康熙二十四年(1685)中进士,官至云贵总督,是云贵两省的地方最高长官,总理军民要政。
蒋廷锡少年时聪颖好学,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在同龄少年中以知多见广为同学所崇慕。蒋廷锡尤爱文学,擅长绘画,常以所见之物咏诗,绘画以山水见长。他参加院试中秀才,又参加乡试,取为举人。蒋廷锡虽多次参加会试,都没有取第。就以举人的身份在朝廷内做事。蒋廷锡办事谨慎周全,对人以诚相待,知书达理,为当时人称赞,康熙皇帝也曾当面表扬过他。
康熙四十二年(1703)三月,康熙皇帝下诏,举人蒋廷锡、江灏、何焯学识渊博,参加会试没有取得贡生很可惜,为此让他们破格与贡生一同参加殿试。其后,被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按照规定,庶吉士三年后再试,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蒋廷锡第二年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后入詹事府,任左、右赞善,成为太子的侍从谏议官。由于皇帝很赏识他,又转为侍讲、侍读,负责给皇帝讲学,或者帮助皇上读书。为此,蒋廷锡对工作更是尽心尽责,一丝不苟,做事更谨慎小心。康熙皇帝对他甚是满意,不久下诏蒋廷锡回詹事府,做左、右春坊,任少詹事,掌理经史文章,编纂书籍,充日讲官。康熙皇帝愈信任他,蒋廷锡工作愈勤恳,愈任劳任怨。康熙五十六年(1717)五月又提拔他为内阁学士,负责传达诏命及章奏。康熙五十八年(1719)二月,蒋廷锡向皇帝进呈《皇舆全览图》,康熙帝甚是欣赏,六十年(1721)十二月,命他充经筵讲官,成为康熙帝讲解经史的官员。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圣祖康熙皇帝玄烨死,第四子45岁的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雍正元年(1723)三月,雍正帝因蒋廷锡于前朝政绩显著,忠于朝廷,晋他为礼部右侍郎,仍兼侍讲学士,并赐诗赞扬蒋廷锡:“在公勤夙夜,懋绩有贤声。”正当蒋廷锡平步青云,备受朝廷信赖之时,山东巡抚黄炳周却上疏,蒋陈锡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山东巡抚时,侵蚀捐谷羡余银200余万两,由刑部讨论决定,必须追回。雍正帝命蒋廷锡把事情的原委说明,蒋廷锡实在是不知内情,又因雍正帝对蒋廷锡比较信任,此事就从宽处理,责命蒋陈锡的儿子偿还原数额的一半,其余不再追究,蒋廷锡不知原委,与此无关。由此可知,雍正帝对蒋廷锡的赏识和信赖。
雍正元年,国家设立了许多官办学校,由政府提供粮食。但学校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许多学生甚至一年到头不到学校,平时没有老师亲自教诲,学生为此大多放荡不羁,搞歪门邪道,教风学风不良,学校制度一片混乱。蒋廷锡认为这样长此发展,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雍正元年十二月,蒋廷锡上疏皇帝,建议各道州县的各级管理教育的官员,详细检查监督所属学校,重整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校风学风。按照规定设立课程,学生到校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严肃校纪,以身作则,面对面管教学生,给他们讲经论史,以此来收敛他们的放荡之心,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对于教师的考核,以岁考、科考时学生成绩的好坏来确定教师的优劣,奖勤罚惰,决不能姑息。他在奏疏中提到:“《大清会典》上有明确的记载,顺治九年曾规定每个乡都设立社学,后因滥设而废止。针对当前学校管理不善的弊端,请圣上选派专门人员核实各州、县、乡所设立的学校,挑选品行优良、学识渊博的人充任教师,按照学生的多少和所教学生成绩的优劣为标准给教师报酬。乡民子弟,年龄12岁以上,20岁以下,有志于学习的均可入学。”雍正帝看后甚是欣赏蒋廷锡的这一套独到见解,于是将奏疏转到礼部,礼部大臣讨论审订建议可行,按部就班落实实施。随后各州县的学校教育重兴,贵族子弟、乡民子弟纷纷入学求知,一时学风大兴。雍正二年(1724)五月蒋廷锡又上疏奏请继续纂修《大清会典》,雍正皇帝遂任命他为编纂副总裁。
同年六月,蒋廷锡调入户部,任户部右侍郎,成为户部尚书允祥的副官,协助他一同掌理土地、农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雍正三年(1725)二月,任户部左侍郎,蒋廷锡可谓官运亨通。蒋廷锡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尽心尽责。
雍正三年(1725)七月,雍正帝又任命蒋廷锡与内务府总管来保共同检察京都的仓贮情况。当时京都的许多物资都是各地调入的,特别是粮食,多依靠运河由南向北调运,漕运由此显得非常重要。蒋廷锡有一次在回老家时途经山东,发现山东境内漕运存在许多严重问题,漕运水道管理不善,又缺乏必要的治理维护措施,有些河道为当地居民填上为田,挤河垦耕,航道变得狭窄,多处堤坝、闸口淤塞,低处杂草丛生,水道不明;高处泥沙几乎与堤坝相平,这严重影响了京都的物资供给。于是蒋廷锡有针对性地上疏奏请派专人勘查水道,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得力措施。另一方面,蒋廷锡提出,漕运主要是依靠水的优势,对于水的利用和管理也应讲究合理性和科学性。主要是疏通漕河水源,平时对漕河的管理要注意有计划的排放,合理调节。山东境内的漕河,其源流主要依赖汶水、济水、洸水和泗水。但是这四水的源头流量都较小,还要靠其他小河和泉水的汇聚,才能维持正常的漕运。仅山东一省,小河和泉源近200处,形成湖泊15处,如果不注意保持和疏通小河、泉源入漕河的水道,将会给漕运带来很大影响。他建议,对大小湖泊、筑堤设坝,建立节制闸,按照时令开闭、调节漕河水位。如果漕河水势过猛,可将漕河水通过闸而入湖,保存水势。漕水过浅时,则通过闸放水入漕河,使漕运水道保持均衡,畅通无阻。雍正皇帝对他的奏疏非常重视,随即命令内阁学士何国宗带着仪器和地图与专门负责漕河管理工作的齐苏勒、巡抚陈世倌一同沿河勘查,实情与蒋廷锡所讲的基本一致。因此雍正帝对蒋廷锡更是另眼相看,赞赏不已,立即责成有关各部尽快拟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与蒋廷锡会审,修改完善后开工治理。故此蒋廷锡在朝廷、地方各部中一时名声大振。
雍正四年(1726)二月,蒋廷锡晋升为户部尚书,协助怡亲王允祥办理财务。允祥即十三阿哥胤祥,与雍正皇帝胤禛是同父兄弟,康熙末年,两兄弟曾共拯国难,雍正帝即位后,允祥因功封怡亲王,总理事务,是雍正兄弟中最受宠爱的大臣。为避皇帝“胤”字,改为允祥。允祥对雍正帝也是忠心无贰,雍正帝曾亲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额赐给他。蒋廷锡跟随着这么一位极受宠爱、位尊显贵的亲王,因政绩显著而受到雍正帝的绝对信任。同年八月逢乡试,雍正帝指派他为顺天府(今北京)乡试正考官。雍正帝曾当众大臣之面赞赏蒋廷锡,协助怡亲王处理户部事务,公正严明,尽心尽力,以国为重,不徇私情,现在雍正帝又令蒋廷锡主持乡试,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和怨恨。雍正帝预料到有人会趁此机会捏造谣言,无稽诽谤,因此下诏:在考试中,如有不公平、不合理之事,可以到督察院去控告;但如有假公济私,诬告、捏造歪曲事实真象以达到官报私仇目的的,一定要严惩不贷。此诏一发,自然无人敢言蒋廷锡。由此看来,雍正帝对蒋廷锡的宠信不一般。十月,雍正帝又下诏,令蒋廷锡以户部尚书兼领兵部尚书。十二月,蒋廷锡的母亲丁氏病故,雍正帝亲派专人带着祭祀器物,带着为丁氏所加的封诰和治丧财物去吊唁。按照礼制,蒋廷锡须回家守制,雍正帝就准许他几个月的丧假,让他将其母的灵柩送回江南老家祖茔安葬,然后回京,在任守制。
雍正六年(1728)三月,蒋廷锡被授为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大学士是清朝的内阁要员,设保和、文华、武英三殿与体仁、文渊、东阁三阁大学士,满汉族各二人,主要掌理机务,表率百官,实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六月,蒋廷锡又兼任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总裁官。
雍正七年(1729)七月,雍正帝为嘉奖蒋廷锡对朝廷的忠心,赐给他宅第,并亲题匾额“均衡硕辅”赠给他,同年十月又加太子太傅。
蒋廷锡勤于政务之余,善于吟诗作画,还颇有名气,他所画花卉,写生为主,多有飘逸之笔,以工笔见长。其画生动、传神、优雅,画山水坡石,笔法多样,有时泼墨写意,胸中千山万壑之意,淋漓笔端;有时精笔细勾,于一山一水间着闲暇之情,向往之意。他的画连雍正帝都大加赞赏,更为当时附庸风雅的士大夫所推崇。蒋廷锡的诗作极富田园气息,他常把诗画结合起来,以诗为画,以画咏诗。有《青铜轩》、《秋风传云》诗集及《尚书地理今释》等作品流传后世。
雍正八年(1730)二月,京城举行会试。清代,科举考试程序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由中央官员主持,参加院试及格的称“附学生员”,即俗称的“秀才”。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南京、北京及各省城举行,主考大臣由皇帝任命,乡试录取的称“举人”。中举后参加会试,在乡试次年春举行,地点在北京,由礼部官员主持,考中的叫“贡生”,贡生经复试后参加殿试,也称廷试,由皇帝主考,考中的称“进士”。雍正帝命蒋廷锡主持这次会试,且是正考官。三月,蒋廷锡与张廷玉负责管理三库事务。四月,定大学士为正一品官。
雍正八年(1730)冬,噶尔丹策零带兵袭击科舍图卡伦,抢去了大批驼马牲畜。雍正帝准备用兵西北。原来,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三大部,其中的一部厄鲁特蒙古又复分四部,准噶尔部是其中一支,其首领浑台吉一死,儿子争权夺位,在西藏当喇嘛的小儿子噶尔丹夺了政权,于康熙十年(1671)自立为汗,多次侵扰中原,康熙帝曾三次亲征噶尔丹。噶尔丹死后,其侄之子噶尔丹策零即位,再度入侵中原,为此雍正帝诏命设立军机房,主管军国事务。因为清朝内阁设在太和门外,很容易泄露机密,于是在隆中门内设军机房,选择内阁中办事谨慎,处世周全,严守秘密的人入内办事。蒋廷锡作为皇帝极度宠信的人,被诏入内。另外还有怡亲王允祥、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同入军机房,受命重要机务,由张廷玉主掌。
雍正帝诏令设军机房之后,大臣奏事也随之发生变化。大臣上奏国事,平常的事务上奏时用“疏”,由通政司上呈皇帝,处理结果下传内阁,拟旨下发;重要的军国大事,上奏时用“折”,由奏事处上呈皇帝,军机房负责拟旨,再经皇帝亲自用朱笔批签后才下发。因此内阁的机要重权转移到军机房。军机房成为要政中心,总揽全国军政。大学士一定要入军机房成为军机大臣方可参预政事。一些地方官员的奏折,不能直接送到内廷的,就由雍正皇帝指定的王或大臣转呈,蒋廷锡就是被指定的为数不多转传奏折的人。由此可见,雍正帝对蒋廷锡的信任达到极点。蒋廷锡也不负皇帝重望。十月间,雍正帝偶然患一点小病,蒋廷锡等全力佐政,内政外事处理得井井有条,雍正帝甚是满意,对蒋廷锡更是倚重之极,恩誉有加。对蒋廷锡的辅佐之功大加赞誉:“蒋廷锡等佐掌重要机务,办事公正严明,一心为国,忠心耿耿,谨慎周全,一丝不苟,特赏赐他们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功加二级。”世职可带于自身或给子孙。蒋廷锡奏请,以子庶吉士蒋溥承袭世职。至此蒋廷锡的官位达到了顶峰。
雍正九年(1731)蒋廷锡积劳成疾,雍正帝知后,特派太医为他治疗。病刚有好转,蒋廷锡又工作如常,雍正帝愈加信赖。第二年夏,病又复发,雍正帝下令一日内两次上奏蒋廷锡的病情。闰五月,蒋廷锡病逝,终年64岁。雍正帝非常悲痛,辍朝一日表示哀悼,并指派大臣带着祭奠器物吊唁,赐给钱物等葬祭品,谥号“文肃”。对于蒋廷锡的一生,雍正帝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蒋廷锡在朝二十多年,一直勤勤恳恳,自我登基以来,他由内阁学士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不论干什么,他都忠于职守。论才能、论学识,他都是出类拔萃的。他主管农业水利,精明强干,不负重托;他总领财政,严格出纳,清赃除弊,有益于国计民生;他参预机要事务,格外谨慎周密,功绩卓著。是我大清有大功之臣,特赐匾额“万幾贤辅无愧色”。
蒋廷锡凭着他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能,凭着他的忠心和勤奋,受到康熙和雍正皇帝的倍加信赖,他为政清廉,除了皇帝赐给他的住宅田产外,没有过多的家产,故此于乾隆元年(1736)赐入祀贤良祠,其事迹收入《国朝先正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