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无逸(1321-1397),俗姓华,元末明初萧山(今杭州萧山)人,天台宗讲僧,幼年在湘湖边寺庙,师从原璞法师。
大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第四次向日本国派出使团以交涉沿海“倭寇”问题。这次使团主使的身份颇为特殊,乃是皇帝钧旨特选的两位佛教高僧——克勤无逸和仲猷祖阐。据《明太祖实录》、宋濂等人提供的史料和当时使团在日通信等资料,使团于当年四月二十八日抵达日本博多(今福冈),博多原属南朝怀良亲王,本已建立联系,但此时已被北朝占领,使团一行遂被北朝扣留于圣福寺。使团的主使克勤无逸给延历寺的天台座主尊道入道法亲王写去一封密信,之后这封信被转给北朝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使团方获自由。此次的任务相当艰巨,当时日本处于南北朝混战时期,情况特别复杂,稍有不慎,还会有性命之虞。正是在前途未卜的过程中,此次的主使高僧克勤无逸,五月驻锡京都东福寺时,发愿书写了《无量寿佛经》,以求“顺心除障,不辱使命”:东渡降谕,被涛斩浪。适怀良去政,怠颁圣诏。弟子克勤,笃续友好。势殊事异,亦弗夺使志。恐前途欠顺,遂发心书写。所冀诸佛答报,顺心除障,不辱使命;伏望仗佛法力,降诸吉祥于我朝:使国泰民安,四方咸宁,四恩禳灾,净土无极。大明洪武五年岁次壬子五月十七吉日记于东福寺。
洪武七年(1374)五月,历尽艰辛、漂泊海外两年多,无逸一行顺利从博多返航,历时五天回到舟山。六月底,抵达南京,参见朱元璋汇报出使日本的经过。朱元璋极为满意,诏赐祖阐和克勤每人白金一百两、绢帛两匹,其他随行者也赏赐白金、绢帛不等,并称:“勤,一沙门尔,乃能不辱君命如此,学孔子者,未能或之先也”,可见其评价之高。随后无逸回乡省亲之际,宋濂也为这位方外之友作序,亦盛称其推仁及物之德与临危制变之智。无逸随即因朱元璋鼓励儒僧参政而奉命还俗,由“无逸”更名“华克勤”,自此踏入仕途,直至官任封疆、造福一方,成为明初儒僧参政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