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lǐ](1908年一1942年),原名陆圣泉,笔名有陆敏、六角等。浙江天台人。自幼在乡间读书。1919年进基督教蕙兰中学学习,两年后转之江大学附中就读。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两年后转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到杭州中学任教。1932年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翌年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1934年,又回文化生活出版社。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抗战爆发后,上海沦为“孤岛”,他留守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4月13日因该社出版了靳以的长篇小说《前夕》和进步刊物《文学丛刊》而被日寇查封,他亦被捕入狱。他在狱中英勇不屈,终被秘密杀害。他一生致力于抒情散文的创作,结集出版的有《海星》、《竹刀》和《囚绿记》三种。他以散文诗开始他的散文创作,《海星》里短小隽永的散文诗篇章,显示了透明纯净的诗的意境。作者流连于往昔温馨的回忆,但在《水碓》、《哑子》等篇章中则对人间的不平发出了自己的诅咒。《光》和《松明》是作者人生态度的一种表白,写得宛转曲折,富于理趣。《竹刀》的内容更为厚实。《竹刀》一文在山乡风情的动人描写中,反映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主题; 《庙宿》和《嫁衣》同样体现了作者对被摧残者的深挚同情。《囚绿记》所收是他在1938年秋至1940年春所写的散文。当时作者困居“孤岛”,作品中寄托着对祖国的热爱、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囚绿记》一文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意志的赞颂,但其中也有一些篇章流露了自己的寂寞感,这是在“孤岛”特殊环境下一个正直而敏感的知识分子复杂情感的真实表现。他的散文有浓郁的乡野气息,旖旎的山乡风光和来自乡间的哀婉动人的故事,往往给他的作品带来了特有的魅力;他的描写看似淡雅、平实,其实蕴含着深沉的思想容量。李健吾《陆蠡的散文》评论陆蠡“正因口齿的钝拙,感情习于深敛,吐入文字,能够持久不凋。他不放纵感情;他蕴藉力量于匀静。”丽尼散文犹如“大风”,而陆蠡则如“和风习习”,“吹苏了遍野的种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