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达(1900年2月17日-1972年7月26日),通俗文艺作家,文字学家,教授。浙江省镇海县人。十三岁起,先后就读于宁波崇信中学、杭州之江大学。1924年大学毕业后,任宁波四明中学英语教员。1928年秋到上海世界书局工作,历时九年,曾任英文编辑、编辑主任、出版部长。1937年进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研究院,攻读民众教育系,读完博士学分。1939年秋,从美国回到上海,任之江大学教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江大学内迁,他留上海从事拉丁化新文字的研究和通俗化历史故事的写作。后来,开办华东大学,任教育学院院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之江大学复校,任该校教务长兼教育系主任。同年底,与马叙伦、王绍鏊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入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群众革命运动,为当时有名的进步教授。1946年9月秘密到达山东解放区,后经大连转赴东北解放区。翌年夏,任辽北省教育厅厅长。1949年到北平,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燕京大学教授。1951年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中央扫盲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国文字改革和外语教材建设方面的研究。自四十年代起就根据史籍,以讲故事的形式,运用历史演义的手法,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中国历史。解放后出版的通俗文艺读物有:《东周列国故事新编》(1962年,中华书局)、《春秋故事》(1962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战国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春秋五霸》(1963年,中华书局)、《西汉故事》(1963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前后汉故事新编》(1978年,中华书局)、《三国故事》(1979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