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胜(约3世纪末~4世纪初),西晋学者,形名家。字叔时。代郡(今山西阳高西南)人。先为佐著作郎,元康初(292)迁建康令。后“称疾去官”,退隐山林。他精通天文历法,撰有《正天论》,尤重形名。曾把《墨子》中的《经》上、下和《经说》上、下单独列出加以注疏,成《墨辩注》一书。又集《刑名》二篇。旨在对“不复传习”的先秦名辩学予以“兴微继绝”的研究(《墨辩注叙》)。认为“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教化之准绳也”(同上)。他在《墨辩注叙》中对先秦名辩学的发展线索作了分析,认为其始于孔子“正名”说;后墨子“作辩经以立名本”;再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刑名显于世”;尔后孟子非墨子,但“其辩学正辞则与墨同”;最后荀卿、庄周等“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墨辩注叙》还对先秦名辩中的主要论题作了概括和剖析,指出:“名必有形,察刑莫如别色,故有坚白之辩。名必有分明,分明莫如有无,故有无序之辩。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两可。同而有异,异而有同,是之谓辩同异。至同无不同,至异无不异,是谓辩同辩异。同异生是非,是非生吉凶,取辩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污隆,名之至也”。鲁胜的逻辑思想在中国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墨辩注》及《刑名》均佚,今仅存《墨辩注叙》于《晋书·隐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