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李鸿章

李鸿章
  • 姓名:李鸿章
  • 全名:字渐甫
  • 性别:
  • 国籍:清代
  • 出生地:安徽合肥人
  • 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
  • 逝世日期:1901年11月7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李鸿章,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淮军军阀,洋务派首领。1844年考中举人,1847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随曾国藩“讲求义理经世之学”,是其得意门生。1853年随同工部侍郎吕贤基在籍举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58年去江西建昌充曾国藩幕僚,1861年11月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受命赴庐州(今合肥)以团练为基础,编练一支有6千人的地主武装淮军。淮军的军制完全按照湘军的系统,是湘军所派生出来的。“营伍之法,薪饷之数,悉仿湘勇章程。”1862年4月,依靠上海“中外会防公所”的财政支持和英国轮船的护送,率淮军自安庆抵上海,被任为江苏巡抚。在英、法、美侵略者的支持下,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淮军,伙同英人戈登统领的“常胜军”,以上海为基地,攻占太平天国苏南属地,残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1864年8月,因绞杀太平天国“有功”,封一等肃毅伯。1865年,清政府命李鸿章为两江总督,1866年11月继曾国藩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在河南、山东等地进剿捻军,淮军6万人成为镇压捻军的主力,李鸿章的势力遍及长江和黄河一带。1870年,由曾国藩推荐,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始掌握清政府的外交、经济、军事大权,成为清朝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巩固清朝的反动统治和残酷镇压人民,从60年代开始举办“洋务”,成为“洋务派”的主要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60年代到90年代,他依靠外国侵略者的帮助和那拉氏、奕䜣的支持,先后举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一些民用工业,重要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地位,扩充淮军势力,他利用海关税收购买军火和军舰,建立了一支北洋海军。李鸿章顽固地维持中国的半殖民地秩序,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妥协退让,一味“谦卑逊顺”,推行民族投降主义。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他临死前,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大多是他直接参与或亲手签订的。1876年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在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以胜求和,与法国签订屈辱的《中法新约》。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避战求和,被动挨打,招致战争失败和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签订了卖国的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10月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年以“钦差头等出使大臣”的身份,前往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为沙俄巨额贿赂所收买,签订卖国的《中俄密约》,允许沙俄修筑中东铁路,给沙俄以必要时运兵过境的权利。1899年12月调署两广总督,第二年5月实授,7月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时,在两广总督任内,支持张之洞、刘坤一合伙搞“东南互保”,力主与帝国主义妥协,联合镇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和奕劻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个国家的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通过这个卖国条约,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1年病死,遗著辑为《李文忠公全集》。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