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雷马克

雷马克
  • 姓名:雷马克
  • 全名: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98年6月22日
  • 逝世日期:1970年9月25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德语:Erich Maria Remarque,1898年6月22日-1970年9月25日),原名艾里希·保罗·雷马克,德国作家。生于装订工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征入伍,饱经战争生活。战后不久开始发表速写和短篇小说。这期间他从事过多种职业:会计、邮差、墓碑经纪人、小学教员等。1923年起先后在汉诺威《大陆回声报》和柏林《体育画报》担任编辑和记者,达十年之久。1929年出版反战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获世界声誉,但却遭到法西斯势力的激烈攻击,他因此被迫于1931年迁居瑞士。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的书被纳粹焚烧,1938年他的国籍被褫夺。1939年流亡美国。1946年写成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的长篇小说《凯旋门》。1947年加入美国籍。此后还著有《生死存亡的年代》、《最后一站》、《里斯本之夜》、《乐园的阴影》等长篇小说。1970年9月25日卒于瑞士。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是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多是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蹂躏的牺牲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十九世纪某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那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的变形。他们的不幸命运归根结底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从这个角度看,雷马克的作品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控诉。但由于雷马克不能用阶级观点来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本质,并由此来寻找战争的根源,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不到小资产阶级群众的积极面。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往往表现出人道主义和和平主义的思想,例如《西线无战事》就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以白描的手法,抒情的笔调,写一个班的八个士兵在前线战壕里的恐怖情状、伤亡惨象,在守备阵地的空虚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部小说控诉了战争的罪恶,谴责它怎样摧残了一代青年。但作者没有揭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阶级性质及其社会根源,因而其哲学思想是和平主义的。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