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殿试获一甲第三名探花,屡次上书极言朝政得失,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提督江西学政,官至礼部侍郎,入值南书房。1874年乞归故里,在籍十年,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李文田藏书甚富,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故他把在广州所筑之楼名曰“泰华楼”。1885年回京复职。1894年甲午战争,任京师团防大臣。1895年病逝于京城,谥号文诚。《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一有传。
文田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生平好学不倦,学问渊博,工书善画,于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西北水地研究尤精。金石碑帖书籍版本之源流,皆得其要。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
李文田是岭南一代书法名家,对碑帖源流有深入的钻研。他少年时专攻欧阳询,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旁及其他唐碑,后来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以后,博采汉、魏碑刻。其书法,运碑入帖,笔力酣畅饱满,意态雍容厚重,功力颇深。篆隶楷诸体皆能。其篆书,笔致温厚蕴藉;隶书则以楷法及碑法书写,挺拔有力,富于变化。而在篆隶楷诸体中,他最擅长的还是行楷。所作行楷,工稳平和笔画圆实,浑厚华滋,肥而不胖,瘦而不削,没有馆阁体肥重之弊,也没有丝毫纤弱之意,有的是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
陈永正先生在《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李文田的书法成就颇多赞誉,认为清中叶学者阮元虽然创有“北碑南帖”一说,但阮元所倡导的碑学在广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粤中帖学名家吴荣光晚年所书,也只有略参北碑笔法而已。直到李文田出,广东的碑派才正式形成。李文田自创的这种碑派书法,对广东书坛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应该在中国书学史上大书一笔。
李文田传世作品较多,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写的《楷书轴》《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隶书四屏》《书画团扇》,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于同治庚午年(1870)的《仿李营丘笔法团扇》《与苏六朋合作风景人物扇面》《楷书轴》《楷书八言联》《隶书六屏》,广州博物馆藏有他写的《篆书八言联》,佛山市博物馆有他写的《节录张猛龙碑楷书轴》等6种书法。此外,东莞市、江门市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均藏有他的作品。李文田的书法代表作,如魏体楷书七言联“飞流直下三千尺,锦瑟无端五十弦”(图1—136),书于1878年,集李白、李商隐诗句成联,刊于日本《明清书道图说》,用笔坚实均匀,结体方正紧密,受《张猛龙碑》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