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李吉甫

李吉甫
  • 姓名:李吉甫
  • 全名:字弘宪
  • 性别:
  • 国籍:唐代
  • 出生地: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
  • 出生日期:758
  • 逝世日期:814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李吉甫(758~814年)字弘宪。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生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卒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享年57岁。其父李栖筠,代宗时曾做过御史大夫,后任宰相,颇有名望。李吉甫在父亲影响和教育下,从小好学,“能属文”,知识丰富,尤精当朝故实。27岁爲太常博士,后迁屯田员外郎。曾爲忠州刺史、郴州刺史。宪宗嗣位,元和元年(806)拜考工郎中,知制诰,旋召爲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二年擢中书侍郎、平章事、曾任宰相,后被谗迁任淮南节度使。元和六年(811),又授金紫光录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并再度任宰相。元和九年(814)病卒,谥“忠懿”。李吉甫性耿直、豁达,爲官多有善政。曾外迁15年,深入社会,瞭解民间疾苦。被贬淮南时,在高邮筑富人、固本二塘,“灌田数千顷,人受其惠”。他在饶州爲官,人们迷信说城裹有“物怪变异”,人心不安,不敢在城裹,他带头居进城,安定了人心。陆贽爲相时,将吉甫贬爲明州员外长史。后来他任忠州刺史,陆贽被贬,在他治下,他不记前仇,仍善意对待。他还善于推荐起用人才,“引荐贤士大夫,爱善无遗”。被称爲“经纬之臣”。再任宰相时,裁减冗员800人,吏1400人,并使魏博节度使田兴(即田弘正)归唐,听命于朝廷。他排斥进士出身的牛僧儒、李宗闵等人,成爲后来“牛李党争” 的起因。


李吉甫在唐代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地理学家。他是唐宪宗元和时的宰相,而且是两度爲相。时值安史乱后,藩镇割剧,唐王朝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岌岌可危。德宗时,长期的姑息政策,益发增长他们的气焰。李吉甫爲相之前,就感到痛心疾首,忧国忧民,思欲改弦更张。他主张对这些跋扈将军进行用兵,讨伐藩镇。西川刘辟的破灭,就是由于他的赞襄得力。他人相不久,就爲削平淮西李錡出谋划策。二次入相,又爲消除淮西吴元济运筹帷幄。爲削弱河北三镇的力量,也费了不少心机。元和政治中兴,李吉甫功绩显著。


在学术方面,李吉甫也有相当大的成就。著作很多,有《元和郡县图志》(即今本《元和郡县志》)、《十道州郡图》、《删水经》、《元和百司举要》、《六代略》、《国朝哀策文》、《古今文集略》、《古今说苑》等。流传到现在的祇有《元和郡县图志》。这部名著记载了全国范围的地理情况,是一部备载全国疆域政区、建置沿革、山川物産、户口变迁的全国地理总志。它记述了东起辽东,西到陇右,北及阴山,南到越南的疆域范围。同时仍按贞观年间的十道作爲大区,在道以下又列出当时除两京、州县外的47个镇来划分各地府州。在叙述行政区划沿革时,更上溯到周秦两汉,以至魏晋南北朝。还记述了一些重要的城镇、关隘、津渡、陵墓等。书中论述,皆有所据,“无不根之说,诚一代钜製”(孙星衍《元和郡县图志序》),遂爲后世效法。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