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清末淮军将领。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人。1854年太平军西征入安徽,刘铭传在籍办团练,配合清军作战。1854年协助湘军攻陷六安,并出兵接应寿州清军,授千总。1862年,乘李鸿章赴上海路过安徽之机,率部往投,被编为淮军“铭字营”。旋转战苏南、浙北,以凶悍善战,累升副将、总兵。次年擢记名提督。他谙悉洋兵战术、装备洋枪洋炮、以洋操训练部队,为淮军中之劲旅。太平天国失败后,率兵附曾国藩、李鸿章“剿捻”,1865年擢直隶提督,先后在山东、湖北、河南镇压捻军。1867年,李鸿章继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专办“剿捻”军务后,派刘率部专事镇压东捻。为清政府扼杀捻军立下“首功”,特授一等男爵。因治军有方,清廷曾明令各省效法刘铭传的练兵方式。1868年10月,奉命督办陕西军务,率部镇压陕西回民起义。后以病回籍,因得暇饮览西书,眼界为之一开。1880年曾上疏,提出借洋债兴铁路,以利漕运及工矿商业发展的建议,后因遭顽固派的反对,所议均不得行。中法战争爆发后,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此间他所提出的海口设防、筹建海军、健全兵工厂、购置军械、设局译刻西方图书等十项建议,多见实施。在他长达八个月的抗法战争中,屡挫敌焰,歼敌亦众,仅沪尾一役,即毙敌四百余人,使侵略者占领台湾的图谋未能得逞。1884年10月授福建巡抚。次年台湾建省,改任台湾巡抚。任内,整顿吏治、丈田清赋、建炮台、兴铁路、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防务建设。1890年,加兵部尚书衔,兼海军衙门帮办。次年因病去职。1895年病逝。谥“壮肃”。著有《刘壮肃公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