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华夏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李渔

李渔
  • 姓名:李渔
  • 全名:字笠鸿
  • 性别:
  • 国籍:清代
  • 出生地:兰溪(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611
  • 逝世日期:1680年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李渔(1611—1680年)清初小说戏曲作家、戏曲理论家。字笠鸿,一字谪凡,后字笠翁;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新亭樵客、随庵主人等。兰溪(今属浙江)人。李渔生于如皋,自幼聪慧,“少壮擅古文诗词,有才子称。其作诗文甚敏捷,求之可立待。”(《兰溪县志》)24岁时迁回浙江,因作文章“率意构思,不必尽准于古”,故而屡试不售。清兵入浙后,颇丰饶的家庭从此中落。其时,李渔剃发家居;不久移家杭州,一住十年,以卖文为生。顺治十四年(1657),李渔移家南京,筑芥子园,开书坊,以刊书闻于时。他的戏剧、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这一段时期。他结交王士禛、周亮工、尤侗、吴伟业等名士,广置侍姬,组成家庭戏班,自作脚本,供其演出,一时名著南北。移居南京的20年间,李渔还广游天下,奔走于达官贵人之间打秋风,逢迎阿谀,摇尾乞怜,毫无文人之节操。李渔又“常挟小妓三四人,子弟过游,使隔帘度曲,或使之奉觞行酒,并纵谈房中,诱赚重价”(袁子令《娜如山房说尤》),可见其品行之低下。康熙十四年(1677)李渔迁回杭州,在西湖边筑“层园”,度过晚年。70岁时病死。李渔一生著述甚富,有《笠翁一家言全集》(包括诗文集和《闲情偶寄》),戏曲《笠翁十种曲》,话本小说《无声戏》、《十二楼》,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等多种,并均流传至今。


李渔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戏剧理论上,这在他的《闲情偶寄》中《词曲》、《演习》两部中有集中的论述。与以往的戏剧家们只重辞藻、曲调的鉴赏不同,他是把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进行整体研究,并突出其舞台艺术的特点。他注重戏曲结构,主张“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使全剧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在语言上,与当时曲家偏重词藻雅丽之风相对立,他提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要求“贵浅显”,“戒浮泛”、“忌填塞”、“重宾白”,强调通俗化,个性化。他的理论,是对传统戏曲的一个了不起的突破。他的戏剧创作也体现了他的理论,今存的《笠翁十种曲》都是结构紧凑,针脚细密,绝无破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的作品。但是,因为李渔作戏是为了投达官名士之所好,所以往往一味追求情节离奇,而且大多趣味庸俗,格调不离。李渔的小说创作也体现了这些特点。他的作品语言流畅,通俗,情节新异,却绝不生硬,议论也恰当妥贴。但因过分追求故事的标新立异,曲折离奇,一般思想性都不强,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甚至出现逗人发噱的恶趣和秽亵不堪的描写。这些都是李渔艺术创作的致命缺点。

版权所有©趣古籍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8号-48